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孙永勇专利>正文

研磨工具的集尘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87169 阅读:18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研磨工具的集尘装置,包括一内罩及一外罩,外罩包围内罩且未延伸内罩的整个外周而形成一缺口,装设于研磨工具时,内罩是设于研磨工具的研磨盘与研磨工具本体之间且与研磨盘界定出一第一室;该外罩是包围内罩及研磨盘而与内罩及研磨盘界定出一第二室。其具有排除粉尘的功效,且该外罩具有缺口而可供观察研磨工具的研磨情形进而能够掌握研磨工具的移动方向,并能够避免粉尘飞扬而不会破坏环境及对使用者造成伤害。(*该技术在201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技术涉及一种除尘装置,尤其涉及一种能够良好地收集研磨工具底部研磨面周围粉尘的研磨工具的集尘装置。如图9及附图说明图10所示,为习用的气动研磨机9,其主要具有一研磨盘91,研磨盘91外围设有一框罩92,框罩92连接一排尘管93,排尘管93再连接一吸尘器(图中未示),研磨盘91上具有多个穿透研磨盘91的规则排列的开孔94,研磨盘91研磨工件所产生的粉尘会借着吸尘器的吸力而通过开孔94再进入排尘管93排出。然而因研磨盘91的开孔94为规则排列,故研磨盘91外围所产生的粉尘(如箭头A所示)难以进入开孔94,使得粉尘无法被吸入吸尘器而堆积在工件表面上,无法形成良好的研磨效果且使用者会因粉尘堆积而无法看清工件表面的研磨情形。更有甚者,因粉尘堆积在工件表面又加上研磨机9的移动,而激起粉尘飞扬,不仅造成环境污染,且亦很容易被使用者吸入,长久下来,常会对使用者身体产生极大伤害。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为解决上述的问题,而提供一种能够帮助收集研磨工具的底部外围粉尘的研磨工具的集尘装置,其具有一内罩及一外罩,该内罩设于研磨工具的研磨盘与研磨工具本体之间;该外罩包围该内罩及该研磨盘且连接一排尘管,外罩与内罩及研磨盘界定出一空间,研磨盘底部外围的粉尘可通过此空间而进入排尘管以排除粉尘。本技术的次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研磨工具的集尘装置,该外罩具有缺口而可供观察研磨工具的研磨情形进而能够掌握研磨工具的移动方向的研磨工具的集尘装置。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避免粉尘飞扬而不会破坏环境及对使用者造成伤害的研磨工具的集尘装置。本技术的目的是由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研磨工具的集尘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内罩及一外罩,该外罩包围该内罩且未延伸该内罩的整个外周而形成一缺口,且该外罩具有一底缘,装设于研磨工具时,该内罩是设于研磨工具的研磨盘与研磨工具本体之间且与研磨盘界定出一第一室;该外罩包围该内罩及研磨盘而与该内罩及研磨盘界定出一第二室。本技术的目的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措施来进一步实现。前述的研磨工具的集尘装置,其中内罩是概呈圆形且上下通空。前述的研磨工具的集尘装置,其中内罩与该外罩一体相连。前述的研磨工具的集尘装置,其中研磨盘是向下伸出该外罩,使该外罩的底缘与研磨盘底面具有一高度差。前述的研磨工具的集尘装置,其中内罩连接一第一排尘管,该外罩连接一第二排尘管,该第一排尘管穿出该外罩。前述的研磨工具的集尘装置,其中第一排尘管伸出该外罩后与该第二排尘管相连而形成一总排尘管,该总排尘管与一连接器连接。前述的研磨工具的集尘装置,其中连接器具有一出气管及一吸尘管,该出气管是与研磨工具的排气管引接,该吸尘管的一端与该总排尘管连接,而另一端与该出气管连通。前述的研磨工具的集尘装置,其中连接器具有一出气管及一吸尘管,该吸尘管的一端是与该总排尘管连接,而另一端则与出气管连接,该出气管则连接至吸尘器,该连接器借一固定部固定于研磨工具上。本技术具有排除粉尘的功效,且该外罩具有缺口而可供观察研磨工具的研磨情形进而能够掌握研磨工具的移动方向,并能够避免粉尘飞扬而不会破坏环境及对使用者造成伤害。为能进一步了解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特点及功效,兹例举以下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图1本技术的立体外观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俯视图,其部分区域被剖视。图3是沿图1所示III-III线的剖视图。图4是沿图1所示IV-IV线的剖视图,其显示第一排尘管的情形。图5是沿图1所示V-V线的剖视图,其显示第二排尘管的情形。图6是本技术装设于研磨工具的示意图。图7是将连接器连接于一设有本技术的研磨工具的示意图。图8是将连接器连接于一设有本技术的研磨工具的示意图。图9是习用研磨机的立体外观示意图。图10是习用研磨机的剖视图。请参阅图1至图8,为本技术所选用的最佳实施例结构。如图1至图5所示,本技术是一种研磨工具的集尘装置1,其具有一概呈圆形且上下通空的内罩11及外罩12,本实施例中的外罩12与内罩11一体相连且包围于内罩11外侧,且外罩12并未延伸整个圆周而形成一缺口123。内罩11连接有一第一排尘管131,该第一排尘管131穿出外罩12,而外罩12连接一第二排尘管132,该第一排尘管131穿出外罩12后与第二排尘管132并排连接一起而形成一总排尘管13。当然,第一与第二排尘管131、132可以各种不同的方式排列,例如第一排尘管131穿出外罩12后被第二排尘管132包围在内。请参阅图6及图7,其显示本技术装设于一气动研磨机2的情形,该研磨机2具有一本体21,此本体21设有一进气管22、一排气管23及一研磨用的研磨盘24,研磨盘24具有多个穿通该研磨盘24的开孔241。前述集尘装置1的内罩11设于研磨盘24与本体21之间,并与研磨盘24界定出一第一室111;该外罩12是包围该研磨盘24且与该内罩11及该研磨盘24界定出一第二室121,在本实施例中,研磨盘24是向下伸出该外罩12,使外罩12的底缘122与研磨盘底面242具有一高度差ΔH,适当的高度差ΔH并不影响吸尘效果。再请参阅图7,上述总排尘管13与一连接器3连接,该连接器3具有一出气管31及一吸尘管32,该出气管31一端与研磨机2的排气管23引接,而另一端则连接至集尘袋(图中未示);该吸尘管32的一端与总排尘管13连接而另一端则与该出气管31连通。由于该连接器3的吸尘管32是与出气管31连通,而出气管31又连接至吸尘器,因此当研磨动作的废气由其排气管23排出时,借出气管31内的气流所形成的虹吸作用便可一并将研磨盘24外围的粉尘吸入第二室121,并经由第二排尘管132、吸尘管32,进而吸入出气管31而排至集尘袋。激活研磨机2时,研磨盘24便会对与其接触的工件进行研磨工作,此时,研磨盘开孔241附近所产生的研磨粉尘会因吸尘器的吸力而由开孔241进入第一室111,再依序通过第一排尘管131、连接器3的吸尘管32及出气管31而排出,而研磨盘24外围的粉尘则会如前述进入第二室121、再依序通过第二排尘管132、吸尘管32及出气管31而排至集尘袋。由上述说明可知,借由本技术的集尘装置,使得研磨工作所产生的粉尘除了可经由开孔241而被吸集外,更可借由外罩12所界定出的第二室121以及外罩12所形成的遮蔽效果,让研磨盘24外围的粉尘经由此第二室121而被吸出,使得粉尘能够真正地被完全清除。另外,由于外罩12并未延伸整个圆周而具有一缺口123,因此当研磨机2在作业时,使用者便可通过缺口123观察研磨情形,并借以调整研磨盘24的位置等情况。再者,当本技术的集尘装置1装设于研磨机2时,由于外罩12包围内罩11及研磨盘24,因此外罩12可防止研磨所产生的粉尘飞扬,而避免二次污染且提高工作效率,还可防止使用者吸入粉尘而危害身体健康的情况发生。当然,本技术仍存在许多例子,其间仅细节上的变化。请参阅图8图所示,其是本技术的第二实施例,该研磨机2亦设有一连接器4,该连接器4亦具有一出气管41及一吸尘管42,该吸尘管42的一端连接于总排尘管13,而另一端虽亦连接出气管41,但该出气管41却连接至一吸尘器(图中未示),该连接器4并借一固定部43固定于研磨机2上。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研磨工具的集尘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内罩及一外罩,该外罩包围该内罩且未延伸该内罩的整个外周而形成一缺口,且该外罩具有一底缘,装设于研磨工具时,该内罩是设于研磨工具的研磨盘与研磨工具本体之间且与研磨盘界定出一第一室;该外罩包围该内罩及研磨盘而与该内罩及研磨盘界定出一第二室。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永勇陈全钦
申请(专利权)人:孙永勇陈全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