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流动水体内漂浮植物的种植装置及其种植方法,属于水体环境技术领域一种流动水体内漂浮植物的种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柔性材质的网墙(3),所述网墙(3)首尾相接围成周向封闭的结构,其上、下两边用粗绳(1)穿绑,所述网墙(3)的四个方位设有四根立柱(6),所述立柱(6)固定在水体岸边或水体底部,所述网墙(3)通过绳索与所述立柱(6)连接;所述网墙(3)内还穿设多个浮筒(2),所述网墙(3)的水上部分由所述浮筒(2)支撑;所述网墙(3)下边缘与均匀设置的重物(7)连接;所述种植装置内设置相互平行的多条种植绳(5),所述多条种植绳(5)形成网床。(*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流动水体内漂浮植物的种植装置,属于水体环境
技术介绍
近年来,水体富营养化问题受到了全世界湖沼及环境学专家的广泛关注。我国大部分河道、湖泊生态环境恶化。70年代中期以来,水生植物作为污染水体修复的主要参与者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国内外在利用水生植物净化和修复污染水体方面都做了大量研究工作。利用水生植物植物对水体环境进行改善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三个方面:在其生长繁殖过程中从水中吸收营养盐改善水质的研究;通过分泌化感物质及竞争营养、阳光抑制藻类生长繁殖的研究;扎根于底部,通过对底质的固定作用抑制底质再悬浮造成营养盐释放的研究。水生植被恢复已经作为浅水富营养湖泊生态调控和内源污染负荷控制的重要手段,水域生物修复的关键是寻找理想的修复物种和合理的栽种条件,并及时收获,避免二次污染。漂浮植物可通过吸收氮、磷及化感作用对富营养化水体进行有效的修复。漂浮植物通过在一定区域的长期吸收,可达到对富营养化物质由近及远的吸收。同时漂浮植物还可以对悬浮泥沙进行阻截沉降,以达到消减的目的。但漂浮植物往往因其随水流的漂浮性而严重影响其吸收和生存能力。特别是在风浪较大的大水面,漂浮植物的流失率达到80%以上。现有的湖泊,河道,池塘一般不对漂浮植物进行固定,或者使用简单的支架进行固定,固定不够牢固,漂浮植物仍然可以在水面上随意飘动,而且漂浮植物生长能力极强,常常延伸至固定的范围以外,固定的效果不佳。在生态修复过程中,由于漂浮植物在整个水域生态系统中处于一个比较优越的生态位,在初级生产者中有较大的生长优势,因此,较其他水生植物生长速度快,能很快将整个水体面积占满。但是漂浮物不仅影响水域景观的美感、增加打捞工作量,漂浮物的遮蔽还会通过影响沉水植被的光合作用而影响修复效果,另外,由于漂浮植物多为一年生的,一旦生长季节过去,老植株如果不及时清除便很快烂在水里造成二次污染。在工程领域,往往采取筑坝的方式对漂浮物进行阻截,但坝体的构筑在阻截漂浮物的同时也影响了水体的交换。施工的过程更是对水域自然生态风貌造成了难以修复的破坏。为解决上述问题,现有研究者和单位技术了浮床技术,所述浮床技术是利用在水面可漂浮的床体及床体上种植水生植物的技术,通过植物的根系过滤和吸收污水中的污染物质,且通过浮床很好的控制了水生植物的生长。国内外很多研究者已经应用浮床技术对富营养化水体进行净化,且净化效果比较明显,公开日为2008年12月17日,如公开号为CN201165481的中国技术专利,名称为“一种用于水净化的生态浮床”,解决了浮床结构强度小,耐冲击抗风浪能力低,各个浮床主板之间拼接难度大不牢固等技术问题,但该生态浮床的框架结构上比较复杂,用料多,造价很高,而且,只能通过设定好的种植孔来种植漂浮植物,因此漂浮植物面积较少,性价比低,不适用于大面积的水域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取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流动水体内漂浮植物的种植装置,包括柔性材质的网墙3,所述网墙3首尾相接围成周向封闭的结构,其上、下两边用粗绳I穿绑,所述网墙3的四个方位设有四根立柱6,所述立柱6固定在水体岸边或水体底部,所述网墙3通过绳索与所述立柱6连接;所述网墙3内还穿设多个浮筒2,所述网墙3的水上部分由所述浮筒2支撑;所述网墙3下边缘与均匀设置的重物7连接;所述种植装置内设置相互平行的多条种植绳5,所述多条种植绳5形成网床。进一步的,所述粗绳I为直径I 2cm的聚乙烯渔绳。进一步的,所述立柱6长度为1.5m,直径为6-7cm。进一步的,所述浮筒2是高度70-80cm,宽度50cm的圆柱泡沫桶。进一步的,所述重物7为红砖。进一步的,所述多条种植绳5之间的间距为3m。一种流动水体内漂浮植物的种植装置的种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I)在所述种植绳5上每隔2.5-3.5m将一丛漂浮植物4系于其上;2)在所述种植绳5形成的网床的区域内,放入多丛漂浮植物4。进一步的,所述漂浮植物为水花生和/或水葫芦和/或水鳖。进一步的,所述步骤2),放入的多丛漂浮植物4均匀分布。本技术的特点是:采用了廉价的网墙,浮筒,粗绳,种植绳,重物等基本材料,构建成了适合大面积水域的漂浮植物种植装置,而且,利用每丛漂浮植物不易分散开来的较高稳定性,将漂浮植物每隔2.5-3.5m栓系在种植绳上,为漂浮植物提供了一个生长的着力点,漂浮植物能快速生根繁殖,再将其他漂浮植物放置于网床的其他部位内,利用栓系好的漂浮植物的定位作用,在利用网墙的阻挡作用,即使本技术的水体内的漂浮植物的种植装置在水面上进行了小幅漂移,飘浮植物也不会离开网床所在的区域,本种植装置起到良好的限位作用。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I)改善了湖泊环境和其他生物的生存环境,具有水质深度净化、生物多样性及形成水生动物栖息、抑制藻类功能及景观美学功能等。2)可对漂浮物进行阻截,同时不影响水体的交换;3)便于移动、抗风浪。4 )成本低,性价比高,适合大范围水域内使用。5)浮床的位置可自动调节,水位升高或降低的情况下可依靠浮筒2的浮力带动使其浮在水面上。6)利用漂浮植物比重比水小的特点,网床仅用种植绳5拉成,方便快捷,且节省材料。7)水生植物种植方便,利用漂浮植物比重小、繁殖快、无损伤损失的特性,采用捆绑和抛撒等方法将漂浮植物落于网床上,无需用种植槽,亦无需用细绳固定。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流动水体内的漂浮植物种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流动水体内的漂浮植物种植装置内捆绑和抛洒漂浮水生植物后的不意图。其中,1、粗绳,2、浮筒,3、网墙,4、漂浮植物,5、种植绳,6、立柱,7、重物。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参看图1,本技术流动水体内漂浮植物的种植装置包括用于围隔漂浮植物的网墙的3,网墙3两边用粗绳I穿绑,粗绳I是直径约1.5cm的聚乙烯渔绳,还包括用于固定网墙3的立柱6,立柱6是长约1.5m,直径6-7cm的桩。网墙3分为水上和水下部分,水上部分用浮筒2支撑,浮筒2为高度约75cm,宽度约50cm的圆柱泡沫桶,为使网墙垂直,水下部分每隔5m挂有重物7,重物7为粘土烧制而成的红砖。在网墙内部水面处做成简易网床,网床由沿平行于长边每隔3m拉一条种植绳5组成,在种植绳5上每隔3m左右将漂浮植物4系于其上,漂浮植物4为耐污性较强的土著漂浮植物,例如,水花生、水葫芦和水鳖等,使其不因水流动而聚集成团;最后,将漂浮植物4撒在网床的网格内使其均匀分布。通过漂浮植物4的旺盛生长,不断净化水质和提高水体透明度,并随其根系的向下及横向生长构筑稳定的平面结构,达到强力阻截效果。这样的漂浮植物种植方法使得整个种植装置,尤其是浮床的结构得以简化,并利用网墙控制漂浮植物4的疯狂蔓延,使网床承载的水生植物始终处于固定水域处于最佳生长和光合作用生态位,不仅解决了漂浮植物疯狂蔓延、随水流动难收割,冬季腐烂造成二次污染等问题,并且吸收氮、磷及化感作用对富营养化水体进行有效的修复。种植的时候将带有根部的完整植株通过采用捆绑法及直接抛撒法种植于简易的浮床之上。借助浮筒2的浮力和重物7的重力使漂浮植物4不易逃逸,且带动种植装置整体随水位高低自动调节,使网床始终处在水面上,从而限制了漂浮植物的流失,网床保持固定位置并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流动水体内漂浮植物的种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柔性材质的网墙(3),所述网墙(3)首尾相接围成周向封闭的结构,其上、下两边用粗绳(1)穿绑,所述网墙(3)的四个方位设有四根立柱(6),所述立柱(6)固定在水体岸边或水体底部,所述网墙(3)通过绳索与所述立柱(6)连接;所述网墙(3)内还穿设多个浮筒(2),所述网墙(3)的水上部分由所述浮筒(2)支撑;所述网墙(3)下边缘与均匀设置的重物(7)连接;所述种植装置内设置相互平行的多条种植绳(5),所述多条种植绳(5)形成网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流动水体内漂浮植物的种植装置,其特征在于: 包括柔性材质的网墙(3),所述网墙(3)首尾相接围成周向封闭的结构,其上、下两边用粗绳(I)穿绑,所述网墙(3)的四个方位设有四根立柱(6),所述立柱(6)固定在水体岸边或水体底部,所述网墙(3 )通过绳索与所述立柱(6 )连接; 所述网墙(3)内还穿设多个浮筒(2),所述网墙(3)的水上部分由所述浮筒(2)支撑; 所述网墙(3)下边缘与均匀设置的重物(7)连接; 所述种植装置内设置相互平行的多条种植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温文科,何培民,吴海龙,崔建军,邵留,康银花,郭子叶,朱莹,李少香,黄希文,吴建勇,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海洋大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