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起重机副臂及具有其的起重机。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起重机副臂,连接于吊臂头部,所述起重机副臂包括臂架和拉杆,其中,所述拉杆的第一端通过第一销轴连接到所述吊臂头部的上端,所述臂架的第一端通过第二销轴连接到所述吊臂头部的下端,并且所述拉杆的第二端通过第三销轴连接到所述臂架的第二端。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起重机,包括前述的起重机副臂。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由于采用了臂架和拉杆来形成副臂,使得吊臂头部、臂架和拉杆构成三角形结构,增强了副臂结构的稳定性;而且拉杆拽住了臂架的第二端,使得臂架和吊臂头部之间的销轴可以采用间隙配合,安装/拆卸方便,降低了作业难度,提高了工作效率。(*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起重机副臂及具有其的起重机
本技术涉及起重机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起重机副臂及具有其的起重机。
技术介绍
目前,起重机上常用的桁架副臂为桁架式结构、桁架式结构与箱体式结构的结合、或者桁架式结构与桁架式结构的结合。该桁架副臂的结构具有以下缺点:首先,由于所述副臂通常由单一臂架构成,其结构的稳定性较差;其次,由于桁架式结构中副臂通常由单一臂架构成,为了保证安全,安装时要求销轴为过渡配合,导致销轴的安装和拆卸都很不方便,增加了作业难度,也降低了作业效率。因此,有必要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缺陷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改进的起重机副臂及具有其的起重机,该起重机副臂增强了副臂结构的稳定性,而且安装/拆卸销轴方便,降低了作业难度,提高了工作效率。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起重机副臂,连接于吊臂头部,所述起重机副臂包括臂架和拉杆,其中,所述拉杆的第一端通过第一销轴连接到所述吊臂头部的上端,所述臂架的第一端通过第二销轴连接到所述吊臂头部的下端,并且所述拉杆的第二端通过第三销轴连接到所述臂架的第二端。进一步地,所述臂架的第一端还设置有蹄形套,所述第二销轴将所述蹄形套连接到所述吊臂头部的下端。进一步地,所述起重机副臂还包括第四销轴,所述第四销轴用于防止所述第二销轴从所述蹄形套的开口中脱出。进一步地,所述臂架包括两根分支架,所述分支架为槽钢、空心管或工字钢。进一步地,所述臂架的两根分支架之间通过一个或多个加强板连接。进一步地,所述拉杆包括空心杆和第一支架,所述空心杆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架连接,所述第一支架通过所述第一销轴连接到所述吊臂头部的上端,所述空心杆的第二端与角度调节装置连接,所述角度调节装置通过所述第三销轴连接到所述臂架的第二端。进一步地,所述角度调节装置包括第二支架和连板,所述空心杆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支架连接,所述连板通过所述第三销轴连接到所述臂架的第二端;所述第二支架夹持所述连板,且所述第二支架上设置有多个调节孔,所述连板上设有调节槽,多个连接螺栓穿过所述调节孔和所述调节槽将所述第二支架和所述连板连接以调节所述拉杆的长度。进一步地,所述角度调节装置包括驱动缸和由所述驱动缸驱动的可伸缩件,所述空心杆的第二端与所述可伸缩件连接,所述驱动缸通过所述第三销轴连接到所述臂架的第二端。进一步地,所述空心杆为空心圆杆或空心矩形杆。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起重机,包括起重机副臂,所述起重机副臂为根据前述任一项的起重机副臂。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由于采用了臂架和拉杆来形成副臂,使得吊臂头部、臂架和拉杆构成三角形结构,增强了副臂结构的稳定性;而且拉杆拽住了臂架的第二端,使得臂架和吊臂头部之间的销轴可以采用间隙配合,安装/拆卸方便,降低了作业难度,提高了工作效率。附图说明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是根据本技术的起重机副臂结构的原理图;图2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起重机副臂的正视图;图3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起重机副臂的俯视图;图4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臂架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蹄形套与吊臂头部之间的销轴连接示意图;图6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拉杆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第一支架与吊臂头部之间的销轴连接示意图;图8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连板的结构示意图;图9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头部的剖视图;以及图10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头部的正视图。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没有明确限定或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的各个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图1是根据本技术的起重机副臂结构的原理图。如图1所示,第一杆100相当于臂架,第二杆200相当于拉杆,第一杆100和第二杆200在它们的一个端部铰接在一起,构成第一铰接点400,第一杆100和第二杆200的另一个端部分别通过销轴连接到吊臂头部,此时这两个铰接点视为一个固定铰支座300。工作时,如果第一杆100受力发生弯曲变形,通过第一铰接点400将作用力经第二杆200传递给固定铰支座300,从而防止第一杆100绕着固定铰支座300旋转。图2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起重机副臂的正视图,图3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起重机副臂的俯视图。如图2所示,本技术的起重机副臂连接于吊臂头部10,所述副臂包括臂架20和拉杆30。其中,拉杆30的第一端通过第一销轴11连接到吊臂头部10的上端,拉杆30的第二端通过第三销轴13连接到所述臂架20的第二端,臂架20的第一端通过第二销轴12连接到吊臂头部10的下端,由此,吊臂头部10、臂架20和拉杆30构成了 一个三角形。根据这样的结构,在吊臂头部10、臂架20和拉杆30构成的三角形中,臂架20和拉杆30之间构成一定的夹角,因此,副臂的功能可以由臂架20和拉杆30共同完成,但副臂的结构更为稳定。并且,在原有的桁架式结构中,由于副臂由单一的臂架构成,为了保证安装过程中的安全,安装时销轴需要过渡配合,导致销轴的安装或拆卸都很不方便,但在本技术的所述结构中,由于臂架由拉杆拉住,其与吊臂头部之间的销轴可以采用间隙配合,安装/拆卸方便,降低了作业难度,提高了工作效率。如图3所示,臂架20的主体部分由两根分支架25构成,所述分支架可以采用槽钢、空心管或工字钢。这两根分支架25之间通过一个或多个加强板50连接,连接方式可以采用常见的焊接。当采用多个加强板50时,所述多个加强板50可以沿着所述分支架的长度方向均匀分布。这样一来,通过利用分支架形成臂架20,取代了原有的桁架式结构,避免了桁架式结构中存在的大量杆系之间的连接,焊接工作量小,臂架的整体变形较小。此外,分支架之间可以通过一个或多个加强板相互连接,提高了臂架的结构刚度,增强了臂架结构的稳定性。图4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臂架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臂架20的第一端焊接有蹄形套21,并且所述蹄形套21可以通过第二销轴(未示出)连接到吊臂头部上;臂架20的第二端与头部40通过焊接连接在一起。图5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蹄形套与吊臂头部之间的销轴连接示意图,其中,第二销轴12用于将所述蹄形套21连接到吊臂头部(未示出)上,第四销轴14则用于防止所述第二销轴12从所述蹄形套21的开口中脱出。图6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拉杆的结构示意图,如图6所示,拉杆30包括位于中间的空心圆杆33和分别位于两端的第一支架31和第二支架32。所述空心圆杆33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支架31和第二支架32嵌入式焊接,从而构成拉杆30的整体结构。图7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第一支架与吊臂头部之间的销轴连接示意图,其中,第一支架31被夹持在吊臂头部的两块板状结构中并通过第一销轴11连接到所述吊臂头部上。图8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连板的结构示意图,其中示出了连板34,在连板34上设置有调节槽35。相对应的,如图6所示,第二支架32具有可夹持连板34的结构,例如,第二支架32的右端为U形板结构,可将连板34夹持在U形槽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起重机副臂,连接于吊臂头部,其特征在于,所述起重机副臂包括臂架和拉杆,其中,所述拉杆的第一端通过第一销轴连接到所述吊臂头部的上端,所述臂架的第一端通过第二销轴连接到所述吊臂头部的下端,并且所述拉杆的第二端通过第三销轴连接到所述臂架的第二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起重机副臂,连接于吊臂头部,其特征在于,所述起重机副臂包括臂架和拉杆,其中,所述拉杆的第一端通过第一销轴连接到所述吊臂头部的上端,所述臂架的第一端通过第二销轴连接到所述吊臂头部的下端,并且所述拉杆的第二端通过第三销轴连接到所述臂架的第二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起重机副臂,其特征在于,所述臂架的第一端还设置有蹄形套,所述第二销轴将所述蹄形套连接到所述吊臂头部的下端。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起重机副臂,其特征在于,所述起重机副臂还包括第四销轴,所述第四销轴用于防止所述第二销轴从所述蹄形套的开口中脱出。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起重机副臂,其特征在于,所述臂架包括两根分支架,所述分支架为槽钢、空心管或工字钢。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起重机副臂,其特征在于,所述臂架的两根分支架之间通过一个或多个加强板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起重机副臂,其特征在于,所述拉杆包括空心杆和第一支架,所述空心杆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架连接,所述第一支架通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万军,程映球,周庆喜,王国军,崔寒珑,
申请(专利权)人: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