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邢建华专利>正文

内韧式砂轮切瓶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86885 阅读:20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内韧式砂轮切瓶刀,其特征在于由套筒和内韧式砂轮组成,内韧式砂轮固安装于套筒上端的内壁上。(*该技术在200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开启安瓶的工具,特别是一种内韧式砂轮切瓶刀。目前切割各种装有药液的玻璃安瓶一般采用小圆型外韧式砂轮,这种小圆型外韧式砂轮体积小,用手拿起或切割固定时不方便;用手掰或用镊子敲去玻璃安瓶头颈部时易划破手指;还易导致安瓶头颈部破碎,破碎的玻璃片易进入药液导致药液污染。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内韧式砂轮切瓶刀,该内韧式砂轮切瓶刀的内韧式砂轮固定安装在套筒上,切割时用手拿起或固定较为方便,切割后的安瓶头颈部落入套筒内,不必用手掰或镊子敲去安瓶头颈部,避免了划破手指的危险,且不易导致安瓶头颈部破碎。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该内韧式砂轮切瓶刀,由套筒和内韧式砂轮组成,内韧式砂轮固定安装于套筒上端的内壁上。使用时一手握住内韧式砂轮切瓶刀的套筒部,另一手拿玻璃安瓶体部,将玻璃安瓶头颈部插入到内韧式砂轮内孔内,旋转套筒,尔后稍用力折安瓶,玻璃安瓶头颈部即被切割,落入套筒内。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该内韧式砂轮切瓶刀的砂轮固定安装于套筒上端的内壁上,切割时用手拿起或固定较为方便;砂轮为内韧式,切割时只需将玻璃安瓶的头颈部插入到内韧式砂轮的内孔内,旋转套筒,尔后稍用力折安瓶,玻璃安瓶头颈部即被切割,落入套筒内,无需用手掰去或镊子敲去安瓶头颈部,避免了划破手指的危险,且不易导致安瓶头颈部破碎。附附图说明图1是一种内韧式砂轮切瓶刀的纵剖面图;附图2是内韧式砂轮的主视图;附图3是套筒上端压盖的主视图。以下结合附图详述本技术的实施例该内韧式砂轮切瓶刀,由套筒(1)和内韧式砂轮(2)组成,内韧式砂轮(2)固定安装于套筒(1)上端的内壁上。套筒(1)上端内壁上连有一圆环(3),内韧式砂轮(2)置于圆环(3)上,砂轮(2)的上表面与套筒(1)上端开口相平,砂轮(2)上面有一橡胶外垫(4)。套筒(1)的两端各有一压盖(5),并于套筒(1)成螺纹连接。套筒(1)的上端的压盖(5)拧紧后,压缩橡胶外垫(4),即将砂轮(2)压紧,可固定砂轮(2)的位置。套筒(1)上端的压盖(5)上有一圆孔(7),该圆孔(7)和内韧式砂轮(2)内孔(6)大小相等,且与内韧式砂轮(2)的内孔(6)相正对。使用时一手握住内韧式砂轮切瓶刀的套筒(1),另一手拿玻璃安瓶体部,将玻璃安瓶头颈部插入到套筒(1)的上端的压盖(5)上的圆孔(7)内,因压盖(5)紧压在内韧式砂轮(2)上,压盖(5)上的圆孔(7)与砂轮(2)的内孔(6)相正对,玻璃安瓶的头颈部即插入到内韧式砂轮内孔(6)内,旋转套筒(1),尔后稍用力折安瓶(1),玻璃安瓶头颈部即被切割掉,落入套筒(1)内。当套筒(1)内装满后,可拧下套筒(1)下端的压盖(5),将其中的割下的安瓶头颈部倒掉即可。权利要求1.一种内韧式砂轮切瓶刀,其特征在于由套筒和内韧式砂轮组成,内韧式砂轮固安装于套筒上端的内壁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韧式砂轮切瓶刀,其特征在于套筒上端内壁上连有一圆环,内韧式砂轮置于圆环上,砂轮的上表面与套筒上端开口相平,砂轮上面有橡胶外垫。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韧式砂轮切瓶刀,其特征在于套筒的两端各有一压盖,并与套筒成螺纹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韧式砂轮切瓶刀,其特征在于套筒上端的压盖上有一圆孔,该圆孔和内韧式砂轮的内孔大小相等,且与内韧式砂轮的内孔相正对。专利摘要一种内韧式砂轮切瓶刀,涉及一种开启安瓿的工具,由套筒和内韧式砂轮组成,内韧式砂轮固定安装于套筒上端的内壁上。该内韧式砂轮切瓶刀解决了目前采用小圆形外韧式砂轮切割时,用手拿起或切割固定时不方便;用手掰去或镊子敲去玻璃安瓿头颈部时易划破手指;易导致玻璃安瓿头颈部破碎而污染药液等问题。文档编号B24B27/06GK2210751SQ9424126公开日1995年10月25日 申请日期1994年8月27日 优先权日1994年8月27日专利技术者邢建华 申请人:邢建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邢建华
申请(专利权)人:邢建华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