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猪用多窝产圈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865820 阅读:162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6-29 02: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养猪用多窝产圈,涉及养猪用设施,具体涉及猪产仔哺乳期间使用的猪圈。包括圈栏(1),圈栏(1)围成群养分娩圈,分娩圈包括趴窝区(6)和活动区(5)两个部分;分娩圈的趴窝区通过临时隔栏(3)分隔成封闭区;趴窝区(6)内由临时隔栏分隔成若干单只母猪趴窝区;在活动区(5)的圈栏(1)上设置有圈门(2);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目前通常使用的地面母猪产仔圈占用较大的面积,增加经营成本的问题,又可有效避免群养带来的仔猪交叉哺乳问题。(*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养猪用设施,具体涉及猪产仔哺乳期间使用的猪圈。
技术介绍
在现代集约化猪场中产仔哺乳期间多采用限位饲养的方式,这种饲养方式虽减少了母猪踩、压仔猪的机会,能使哺乳仔猪的死亡率下降1/3左右,却违反了猪的生物学特性,必然带来猪的不良生理反应,引发诸多疾病,如肢蹄病、乳房炎、繁殖障碍等。长期慢性应激也势必降低动物机体的免疫性能,导致个体对各种应激源和病原菌极度敏感,使生产性能及动物健康受到危害。而通常使用的地面产仔圈占用较大的面积,增加经营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养猪用多窝产圈,本技术解决了目前通常使用的地面母猪产仔圈占用较大的面积,增加经营成本的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养猪用多窝产圈,包括圈栏1,圈栏I围成群养分娩圈,群养分娩圈包括趴窝区6和活动区5两个部分;趴窝区6内由临时隔栏分隔成若干单只母猪趴窝区;在活动区5的圈栏I上设置有圈门2。本技术设计了一种哺乳期多窝群养的分娩圈,避免母猪限位,减少母猪异常行为的发生,改善了母猪的福利状况,减少母猪肢蹄病和繁殖障碍的发生,延长母猪繁殖利用年限,在增加活动空间的同时,使平均面积有所减少,降低生产成本,通过临时隔栏避免产后初期母子识别干扰,同时可设置仔猪保护设施,减少仔猪被压几率。多窝群养还可以避免断乳后仔猪混群带来的应激和严重争斗。本技术具有占地面积小,成本低的优点。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中符号说明:1、圈栏,2、圈门,3、临时隔栏,4、防压杆,5、活动区,6、肌窝区。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用最佳的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详细的说明。如图1所示,养猪用多窝产圈,包括圈栏1,圈栏I围成群养分娩圈,群养分娩圈包括趴窝区6和活动区5两个部分;趴窝区6内由临时隔栏分隔成若干单只母猪趴窝区;在活动区5的圈栏I上设置有圈门2。在趴窝区6内设置有防压杆4。每头母猪有一个单独的趴窝区,预产期接近的母猪在分娩前转入其趴窝区待产,并用临时隔栏分隔以避免其它猪只干扰,产后母子关系稳定后,之后撤掉临时隔栏。通常一个群养分娩圈可饲养3-6头哺乳母猪。优选方案:趴窝区内可设置仔猪防压杆,以避免仔猪被压。优选方案:趴窝区内可设置仔猪区,以为仔猪提供适宜的小气候。最后应说明的是: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技术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申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养猪用多窝产圈,其特征在于,包括圈栏(1),圈栏(1)围成群养分娩圈,群养分娩圈包括趴窝区(6)和活动区(5)两个部分;趴窝区(6)内由临时隔栏分隔成若干单只母猪趴窝区;在活动区(5)的圈栏(1)上设置有圈门(2)。

【技术特征摘要】
1.养猪用多窝产圈,其特征在于,包括圈栏(1),圈栏(I)围成群养分娩圈,群养分娩圈包括趴窝区(6)和活动区(5)两个部分;趴窝区(6)内由临时隔栏分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尹国安肖春丰张鹏闵佳
申请(专利权)人: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