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气探测用电极,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电极棒,其一端形成有尖部,以及第二电极棒,其与上述第一电极棒的侧面相连接;在上述第二电极棒的一端形成有与上述第一电极棒的侧面垂直连接的除去卡定部,在上述第二电极棒的另一端形成有用于与电线相连接的电线连接部,在上述除去卡定部与电线连接部之间形成有弯曲的弯曲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电气探测用电极便于电极与电线的连接,并且由于电极与电线的接触好,所以电线不容易被拔掉,能够减少设置及除去电极时所需的时间及测定资料的误差,并且设置电极时不需要电气绝缘胶带,从而能够减少撤除现场时因废绝缘胶带引起的环境污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气探测用电极,该电气探测用电极便于电极与电线的连接,并且由于电极与电线的接触好,所以电线不容易被拔掉,能够减少设置及除去电极时所需的时间及测定资料的误差,并且设置电极时不需要电气绝缘胶带,从而能够减少撤除现场时因废绝缘胶带引起的环境污染。
技术介绍
电气电阻率探测是用于推究断层、破碎帶、岩石界限等的既迅速又有效的探测方法。作为在地下水探测时使用最多的电气电阻率探测中主要使用的电极阵列法,采用单极法、单极-双极子法、双极子法(dipol-dipol)等,但是,由于根据现场条件远距离接地难,因此利用在侧线的两端分别固定负电位电极及电流电极并执行探测的方法来替代远距离接地的经变形的单极阵列法及双极子阵列法成了主要使用的方法。图1的(a)部分是表示基于上述双极子阵列法的电极配置的概念图,图1的(b)部分是表示上述经变形的单极阵列法(modified pole-pole)的概念图。在这种探测中,为了推究调查地下水并推究照射地下50m以内浅层的地质结构、断层、破碎帶等,而将电极间隔设为5m、10m或者将电极间隔设为更小,从而执行高分解能电气电阻率探测。为此,根据侧线的长度将电位及电流电极上设置100个以上电极,在这种情况下,作为在电极连接电线的方法使用如下方法:在电线连接香蕉插口(banana jack),并在电极打孔,来将香蕉插口插在电极的方法;如图2所示用电气绝缘胶带连接电线的方法。上述的在电线连接香蕉插口的方法中,使用大量时间及费用,香蕉插口与使用次数成正比,经常发生接触不良的情况,因此对测定资料造成误差,而要解决此类问题需要很多时间。并且,如图2所示,利用电气绝缘胶带将电线设置于电极的情况下,需要大量的电气绝缘胶带,且设置及撤除电极也需要很多时间。况且,利用电气绝缘胶带来连接电极与电线的情况下,当拉动电线或者无意中碰到连接线时,电线从电极分离出来,从而对测定资料造成误差,特别是在下雨或早晚湿气多的季节由于湿气导致接触不良,冬天也频繁发生电气绝缘胶带冻结而从电极分离的情况。并且,探测作业结束后撤除电极时,由于需要逐一解开电气绝缘胶带,因此分离电极与电线所需的时间也很多,且由于分离后的电气绝缘胶带很难再利用所以扔掉的情况很多,因此这种废绝缘胶带引起环境污染,这就是当前实际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出的,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气探测用电极,该电气探测用电极便于电极与电线的连接,并且由于电极与电线的接触好,所以电线不容易被拔掉,能够减少设置及除去电极时所需的时间及测定资料的误差,并且设置电极时不需要电气绝缘胶带,从而能够减少撤除现场时因废绝缘胶带引起的环境污染。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中,作为用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方案,提供一种电气探测用电极,其特征在于,上述电气探测用电极包括第一电极棒,在该第一电极棒的一端形成有尖部;在上述第一电极棒设有连接弹簧,该连接弹簧形成为具有弹性的板状,上述连接弹簧的一侧端部的自由端与电线相连接,而另一侧端部的固定端以能够拆装的方式固定于上述第一电极棒。优选地,提供一种电气探测用电极,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第一电极棒还设有固定弹簧,该固定弹簧以将上述连接弹簧的固定端及上述第一电极棒一同包覆的方式固定上述连接弹簧的位置。更优选地,提供一种电气探测用电极,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第一电极棒上的上述固定弹簧的设置位置,沿着外周面形成有固定槽,该固定槽用于收容上述固定弹簧。更优选地,提供一种电气探测用电极,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第一电极棒的另一端形成有头部。更优选地,提供一种电气探测用电极,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电极棒的侧面与第二电极棒相连接。另一方面,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再一实施方式,提供一种电气探测用电极,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电极棒,其一端形成有尖部,以及第二电极棒,其与上述第一电极棒的侧面相连接;在上述第二电极棒的一端形成有与上述第一电极棒的侧面垂直连接的除去卡定部,在上述第二电极棒的另一端形成有用于连接电线的电线连接部,在上述除去卡定部与电线连接部之间形成有弯曲的弯曲部。优选地,提供一种电气探测用电极,上述第一电极棒的另一端形成有头部。更优选地,提供一种电气探测用电极,其特征在于,上述弯曲部垂直弯曲,使得上述电线连接部与上述第一电极棒平行。 更优选地,提供一种电气探测用电极,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电线连接部设有连接弹簧,该连接弹簧形成为具有弹性的板状,上述连接弹簧的一侧端部的自由端与电线相连接,而另一侧端部的固定端以能够拆装的方式固定于上述电线连接部。更优选地,提供一种电气探测用电极,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电线连接部还设有固定弹簧,该固定弹簧以将上述连接弹簧的固定端及有关电线连接部一同包覆的方式固定上述连接弹簧的位置。更优选地,提供一种电气探测用电极,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电线连接部上的上述固定弹簧的设置位置,沿着外周面形成有固定槽,该固定槽用于收容上述固定弹簧。另一方面,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方式,提供一种电气探测用电极,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电极棒,其一端形成有尖部,以及第二电极棒,其与上述第一电极棒的侧面相连接;在上述第二电极棒形成有弯曲部,该弯曲部的一端部与上述第一电极棒的侧面垂直连接,而另一端部与上述第一电极棒平行。优选地,提供一种电气探测用电极,,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第一电极棒的另一端形成有头部。有利的效果本专利技术的电气探测用电极具有如下效果:便于电极与电线的连接,并且由于电极与电线的接触好,所以电线不容易被拔掉,能够减少设置及除去电极时所需的时间及测定资料的误差,并且设置电极时不需要电气绝缘胶带,从而能够减少撤除现场时因废绝缘胶带引起的环境污染。附图说明图1是用于说明适用本专利技术的电气探测方法的图。图2是用于说明根据现有技术的电极的图。图3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电气探测用电极的侧视图。图4是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的电气探测用电极及其设置状态的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的说明。图3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电气探测用电极的侧视图,图4是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的电气探测用电极及其设置状态的图。根据图3及图4,本专利技术的电气探测用电极由总体上伸直的第一电极棒10及在上述第一电极棒10的侧面延伸的第二电极棒20构成。上述第一电极棒10将其一部分固定在地面并连接电线,来用于电气探测,上述第一电极棒10可由具有预定的直径且电导率优秀的不锈材质制成。作为一例,能够制成长度为400_至500_且直径为7_至12_的第一电极棒10。在上述第一电极棒10的一端形成有具有比第一电极棒10的直径更宽的直径的头部11,在上述第一电极棒10的另一端形成有用于将上述第一电极棒10容易地埋设在地面的尖部12。上述头部11为被锤子敲击的部位,其直径比第一电极棒10的直径宽,以能够在使用锤子敲击电极时提高敲击的成功率,上述头部11的棱角部分进行圆弧处理。此时,上述第一电极帮10的剖面优选为呈圆形,但本专利技术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以是包括三角形、四边形在内的多边形或无定形。另一方面,上述第二电极棒20整体上具有以“π ”形态弯曲的形态,上述第二电极棒20与上述第一电极棒10的侧面相连接,用于连接电线及容易地除去电极,可由具有预定的直径且电导率优秀的不锈材质制成。在上述第二电极棒20的一端形成有与上述第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1.02.15 KR 10-2011-00132961.一种电气探测用电极,其特征在于, 上述电气探测用电极包括第一电极棒,在该第一电极棒的一端形成有尖部; 在上述第一电极棒设有连接弹簧,该连接弹簧形成为具有弹性的板状,上述连接弹簧的一侧端部的自由端与电线相连接,而另一侧端部的固定端以能够拆装的方式固定于上述第一电极棒。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气探测用电极,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第一电极棒还设有固定弹簧,该固定弹簧以将上述连接弹簧的固定端及上述第一电极棒一同包覆的方式固定上述连接弹簧的位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气探测用电极,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第一电极棒上的上述固定弹簧的设置位置,沿着外周面形成有固定槽,该固定槽用于收容上述固定弹簧。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气探测用电极,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第一电极棒的另一端形成有头部。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气探测用电极,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电极棒的侧面与第二电极棒相连接。6.一种电气探测用电极,其特征在于, 包括: 第一电极棒,其一端形成有尖部,以及 第二电极棒,其与上述第一电极棒的侧面相连接; 在上述第二电极棒的一端形成有与上述第一电极棒的侧面垂直连接的除去卡定部,在上述第二电极棒的另一端形成有用于与电线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朴仁和,李性坤,朴权圭,
申请(专利权)人:韩国地质资源研究院,
类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