齿(2)具备主体部(2a)和卡止部件(4)。齿主体部具有抵接面(2d)和相通至转接器(3)的通孔(2b),该齿主体部安装于转接器(3),所述抵接面(2d)抵接于转接器(3)的外表面以承受在作业中被施加的负荷。卡止部件(4)具有沿轴向配置的旋转轴(4a)和设置于轴向上的转接器(3)侧端部的底部(4b)。卡止部件(4)在插入通孔(2b)的状态下以旋转轴(4a)为中心旋转,由此切换底部(4b)收纳于通孔(2b)内的第一状态和底部(4b)朝向形成于转接器(3)侧的凹部(3a)突出的第二状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以可更换的状态安装在建设机械的铲斗的下表面前端部分的斗齿组装体(下表面称为齿组装体)和安装有该斗齿组装体的铲斗。
技术介绍
在搭载于液压挖掘机等作业车辆的工作装置上安装有各种各样的挖掘部件。例如,在搭载于液压挖掘机的铲斗(工作装置)上,从前端部分突出地安装有多个齿(挖掘部件)。在挖掘时,这些齿作为切削刃起作用,由此铲入挖掘对象以提高挖掘力。安装在铲斗的挖掘侧的前端部分上的齿在挖掘工作时铲入挖掘对象,因此,与其它部位相比磨耗的程度较为显著。因此,齿以可更换的状态安装于铲斗,例如以挖掘作业时间1000小时程度的周期根据需要进行更换。即,齿由于更换频率较高,因此要求更换作业时具有较高的作业性。在专利文献I中公开了将这种齿与安装部件组合的齿组装体安装于铲斗的转接器的结构。具体而言,在上述公报所公开的齿组装体的安装结构中,将设置于转接器侧的侧端部的突起部(杆)插入设置于齿组装体侧的槽部内,并使C形的锁紧部件旋转,由此对转接器固定齿组装体。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美国专利第7,762,015号说明书
技术实现思路
但是,在上述现有的齿组装体的安装结构中,具有如下所示的问题点。S卩,在上述公报所公开的齿组装体的安装结构中,使用设于转接器侧的突起部(杆)固定齿组装体。因此,在工作时等,如果对齿施加较大的负荷,则突起部容易变形或者破损,包括转接器的零件的寿命有可能缩短。该情况下,突起部即转接器与齿组装体不同,不能进行更换,因此维修时麻烦。另外,在齿组装体的嵌入转接器时接触于突起部的路径的部位设置有槽,为了确保强度,将该部位的厚度设为与其它的部位相同,结果宽度方向(突起部突出的方向)的尺寸增大。这样,若将齿的宽度设为比目前的宽,则齿间的宽度变窄,导致齿的安装和拆除的作业性有可能变差。本专利技术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提高更换齿时的作业性并且通过简单的构成将斗齿固定于转接器的建设机械的斗齿组装体及具备该组装体的建设机械的铲斗。第一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建设机械的斗齿组装体是以可更换的状态安装于在建设机械的铲斗前端部设置的转接器的斗齿组装体,其具备斗齿和卡止部件。斗齿具有空洞部、抵接面、侧表面、通孔。空洞部为用于插入转接器而设置。抵接面在空洞部内抵接于转接器的外表面以承受作业中被施加的负荷。侧表面在齿的外表面具有三角形的形状。通孔设置于侧表面且具有在安装于转接器的状态下相通至转接器的中心轴。卡止部件嵌合于通孔内,具有沿中心轴轴向配的旋转轴和设置于轴向上的转接器侧的端部的底部,通过以旋转轴为中心旋转来切换底部收纳于通孔内的第一状态和底部向转接器侧的凹部突出的第二状态。在此,在对设置于挖掘机等建设机械的铲斗前端部分的转接器安装的可更换的斗齿组装体中,斗齿的抵接面承受作业中施加于斗齿的负荷,并且,在对斗齿施加从转接器拔下的方向上的力时,使用插入形成在斗齿上的通孔内的卡止部件将斗齿卡止于转接器侧。而且,卡止部件通过以旋转轴为中心旋转,来切换斗齿相对于转接器的卡止状态和非卡止状态。在此,所述“作业中被施加的负荷”例如包含在使用安装于铲斗的斗齿进行挖掘作业等中产生的负荷。即,在这种作业中斗齿向转接器被压入的方向的较大的负荷由转接器和斗齿互相抵接的面来承受,卡止部件几乎不受到作业中的负荷。相反,在斗齿组装体由于自重等而向离开转接器的方向施加有力的情况下,通过卡止部件防止斗齿组装体脱离转接器。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卡止部件包含例如外形为圆锥形或圆筒形的卡止部件、切掉圆锥的上部的截面为大致梯形的卡止部件。由此,通过在抵接面承受工作时对斗齿施加的较大的负荷,不会对卡止部件施加较大的负荷。另外,在转接器侧仅形成有供卡止部件的底部卡止的凹部,因此,转接器侧不会产生破损等。进而,卡止部件通过以旋转轴为中心旋转,能够容易地切换斗齿组装体的卡止状态和非卡止状态。其结果,通过简单的构成,避免包括转接器的零件的寿命缩短化,并且,能够获得可相对于转接器容易装卸的斗齿组装体。第二专利技术的建设机械的斗齿组装体在第一专利技术的建设机械的斗齿组装体的基础上,卡止部件在沿旋转轴的剖面视图中,侧表面部分的长度在左右不对称。在此,相对于转接器用于卡止斗齿的卡止部件具有沿旋转轴的剖面视图中侧表面的长度在左右不对称的形状。由此,仅通过使卡止部件以旋转轴为中心旋转,就能够使卡止部件的底部从通孔突出或伸入。其结果,通过仅使卡止部件旋转的操作,就能够容易地切换斗齿组装体的卡止状态和非卡止状态。第三专利技术的建设机械的斗齿组装体在第二专利技术的建设机械的斗齿组装体的基础上,卡止部件具有通过旋转轴形成的截头圆锥的一部分的形状,在截头圆锥的一部分的形状中,从截头圆锥的底面的周上相对于旋转轴倾斜地切断的切断面相当于卡止部件的底部。在此,使用具有切掉截头圆锥的一部分的形状的部件作为所述卡止部件。由此,在将齿安装于转接器的状态下,能够防止卡止部件从齿脱落。而且,通过简单的结构,仅通过旋转就能够轻松地切换卡止状态和非卡止状态。第四专利技术的建设机械的斗齿组装体在第三专利技术的建设机械的斗齿组装体上,斗齿具有形成空洞部的内表面。卡止部件的底部在第一状态下与内表面成为同一面。由此,仅通过使卡止部件旋转成为第一状态,就能够将斗齿组装体相对于转接器轻松地装卸。第五专利技术的建设机械的斗齿组装体在第一 第四专利技术中任一专利技术的建设机械的斗齿组装体的基础上,卡止部件的旋转轴被配置为沿着斗齿的宽度方向从空洞部朝向外侧向靠近斗齿的前端的方向倾斜。在此,以插入斗齿组装体的通孔内的状态旋转的卡止部件的旋转轴被配置为从空洞部侧向相对于转接器远离的方向倾斜。由此,仅通过以旋转轴为中心使卡止部件旋转,就能够使卡止部件的底部从通孔突出或伸入。其结果,通过仅使卡止部件旋转的操作,就能够轻松地切换斗齿组装体的卡止状态和非卡止状态。第六专利技术的建设机械的斗齿组装体在第一 第五专利技术中任一专利技术的建设机械的斗齿组装体的基础上,卡止部件在插入通孔的状态下露出于外部的位置具有插入以所述旋转轴为中心旋转时所使用的工具一部分的工具插入部。在此,在插入斗齿组装体的通孔内的卡止部件中露出于外部的一侧设置有插入使卡止部件旋转时所使用的工具的工具插入部。由此,从通孔的外侧插入工具,能够轻松地使卡止部件旋转。第七专利技术的建设机械的斗齿组装体在第一 第六专利技术中任一专利技术的建设机械的斗齿组装体的基础上,还包括抑制卡止部件的旋转的止转部件。在此,为了抑制通过以旋转轴为中心切换斗齿组装体的卡止状态和非卡止状态的卡止部件的无意间旋转,设置了止转部件。在此,作为所述止转部件,包括嵌合于卡止部件的外周面的C型环部件、插嵌于卡止部件的螺栓部件等。由此,例如能够防止因在使用铲斗的作业中产生的振动等而卡止部件旋转。其结果,能够可靠地避免因卡止部件的无意识的旋转而斗齿组装体从转接器脱落。第八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建设机械的铲斗在前端部安装有斗齿组装体,包括:设于前端部的转接器;斗齿组装体,其具有形成于侧表面并插通至转接器的通孔、通过旋转而可对插入通孔且底部收纳于通孔内的第一状态和底部从通孔突出的第二状态进行切换的卡止部件,其安装于转接器;凹部,其设于转接器中相对于斗齿组装体的通孔的部位,与通孔一起形成截头圆锥状的空间,在斗齿组装体的前端侧设有相当于截头圆锥的曲面的面,在斗齿组装体的后端侧具有相当于截头圆锥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1.05.09 JP 2011-1045551.一种建设机械的斗齿组装体,其特征在于,以能够更换的状态安装于在建设机械的铲斗前端部设置的转接器上,该斗齿组装体包括: 斗齿,其具有用于使所述转接器插入的空洞部、在所述空洞部内与所述转接器的外表面抵接以承接作业中被施加的负荷的抵接面、在所述齿的外表面中呈三角形形状的侧表面、设于所述侧表面并在该斗齿安装于所述转接器的状态下连通至所述转接器的具有中心轴的通孔; 卡止部件,其嵌合于所述通孔内,具有沿所述中心轴轴向配置的旋转轴和在所述轴向上的所述转接器侧的端部设置的底部,通过以所述旋转轴为中心旋转,切换所述底部收纳于所述通孔内的第一状态和所述底部朝向所述转接器侧的凹部突出的第二状态。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设机械的斗齿组装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止部件在沿所述旋转轴的剖面视图中,侧面部分的长度在左右不对称。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建设机械的斗齿组装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止部件具有通过所述旋转轴形成的截头圆锥的一部分的形状, 在所述截头圆锥的一部分的形状中,从所述截头圆锥的底面的周上相对所述旋转轴倾斜地切断的切断面相当于所述卡止部件的所述底部。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建设机械的斗齿组装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斗齿具有形成所述空洞部的内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伊藤大二郎,永田贵则,聒田英治,吉田刚,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小松制作所,
类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