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薄膜晶体管阵列面板和液晶显示装置。所述薄膜晶体管阵列面板包括:多条相互垂直的栅极线和数据线、多个像素单元和多级栅驱动信号产生单元,其中,每个所述像素单元包括至少一个薄膜晶体管,所述栅极线连接薄膜晶体管的栅极,所述数据线连接薄膜晶体管的源极;所述栅驱动信号产生单元连接所述栅极线,所述栅驱动信号产生单元接收第一栅驱动控制信号和第二栅驱动控制信号、栅源信号和负电压信号,并为所述栅极线提供栅驱动信号;所述第一栅驱动控制信号的相位和所述第二栅驱动控制信号的相位相反。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实现薄膜晶体管阵列面板的窄边框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液晶制造
,尤其涉及一种薄膜晶体管阵列面板和液晶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在液晶显示器(IXD)中或者在结构与之相似的其他平板显示器,比如电子书、有机发光二极管柔性显示器等,栅极线作为液晶像素阵列布局中的行驱动线是横向布置的。以薄膜晶体管液晶面板(TFT-1XD)为例,其通过液晶像素矩阵显示图像。请参见图1,图1是现有技术的TFT-1XD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包括多个子像素单元,以及与其连接的多条栅极线Gl,G2...Gn、多条数据线Dl,D2...Dm。其中,每一个子像素单元都包括薄膜晶体管(TFT)、存储电容、液晶电容等,且薄膜晶体管的栅极与其对应的栅极线相连,薄膜晶体管的源极与其对应的数据线相连。以子像素单元10为例,包括作为像素开关的薄膜晶体管101、存储电容102、液晶电容103。薄膜晶体管101的栅极与栅极线Gl相连,源极与数据线Dm相连。栅极线Gl,G2,...,Gn及数据线Dl,D2,...,Dm分别连接到栅驱动电路106和数据驱动电路107。栅驱动电路106和数据驱动电路107都是后期在组装液晶显示器的时候贴附到液晶显示面板上的。由于栅驱动电路106需要分别与若干根(通常为几百根或者几千根)栅极线Gl、G2...Gn连接,并输入栅驱动信号到对应的栅极线,因此该栅驱动电路的造价高,并且组装贴附工艺也要花费大量的工序、人力、时间等。随着用户对液晶显示面板窄边框提出更高的要求,一些产品中将栅驱动电路制作在数据驱动电路一侧,或者与数据驱动电路集成一体,这样若干根栅极线需要在图1所示的液晶显示屏的左侧形成外围走线区,并在外围走线区形成栅极线引线以连接栅极线与栅驱动电路。由于栅极线引线 的数量也很大,因此仍然无法很好地实现窄边框。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可以实现窄边框的薄膜晶体管阵列面板和液晶显示装置。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薄膜晶体管阵列面板,包括:多条相互垂直的栅极线和数据线、多个像素单元和多级栅驱动信号产生单元,其中,每个所述像素单元包括至少一个薄膜晶体管,所述栅极线连接薄膜晶体管的栅极,所述数据线连接薄膜晶体管的源极;所述栅驱动信号产生单元连接所述栅极线,所述栅驱动信号产生单元接收第一栅驱动控制信号和第二栅驱动控制信号、栅源信号和负电压信号,并为所述栅极线提供栅驱动信号;所述第一栅驱动控制信号的相位和所述第二栅驱动控制信号的相位相反。可选地,两个或两个以上所述栅驱动信号产生单元接收同一个第一栅驱动控制信号和同一个第二栅驱动控制信号。可选地,两个或两个以上所述栅驱动信号产生单元接收同一个栅源信号。可选地,两个或两个以上所述栅驱动信号产生单元接收同一负电压信号。可选地,所述栅驱动信号产生单元包括:一个上拉晶体管和一个下拉晶体管,其中,所述上拉晶体管的第二端接收所述栅源信号,所述上拉晶体管的控制端接收所述第一栅驱动控制信号;所述下拉晶体管的控制端接收所述第二栅驱动控制信号,所述下拉晶体管的第一端接收所述负电压信号;所述上拉晶体管的第一端和所述下拉晶体管的第二端连接,且作为栅驱动信号产生单元的输出端以输出栅驱动信号。可选地,所述栅驱动信号产生单元包括:一个上拉晶体管和两个或两个以上下拉晶体管,其中,所述上拉晶体管的第二端接收所述栅源信号,所述上拉晶体管的控制端接收所述第一栅驱动控制信号;所述下拉晶体管的控制端接收所述第二栅驱动控制信号,所述下拉晶体管的第一端接收所述负电压信号;所述上拉晶体管的第一端和所述下拉晶体管的第二端连接,且作为栅驱动信号产生单元的输出端以输出栅驱动信号。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包括:上述所述薄膜晶体管阵列面板和驱动集成电路,所述驱动集成电路连接所述薄膜晶体管阵列面板,并为所述薄膜晶体管阵列面板提供所述第一栅驱动控制信号和第二栅驱动控制信号、栅源信号和负电压信号。可选地,所述驱动集成电路包括:一个或多个栅驱动控制信号产生单元,连接所述栅驱动信号产生单元,用于为所述栅驱动信号产生单元提供第一栅驱动控制信号和第二栅驱动控制信号;一个或多个栅源信号产生单元,连接所述栅驱动信号产生单元,用于为所述栅驱动信号产生单元提供栅源信号;一个或多个负电压源,连接所述栅驱动信号产生单元,用于为所述栅驱动信号产生单元提供负电压信号。可选地,所述驱动集成电路还包括:输入模块,用于输入S和A,所述S为所需栅驱动信号的数量,所述A为第二栅驱动控制信号与第一栅驱动控制信号的商,所述S和A均为正整数;计算模块,连接所述输入模块,用于计算n、i和N,所述η为第一栅驱动控制信号的数量,所述i为栅源信号的数量,所述N为第二栅驱动控制信号的数量,所述η和i均为正整数,S = n*i,N = A*n ;选择判断模块,连接所述计算模块,判断与S对应的n、i和N的组数,当n、i和N为多组时,选择其中n、i和N之和最小的一组数,且将n、i和N发送给输出模块;当n、i和N为单组时,直接将n、i和N发送给输出模块;输出模块,连接所述选择判断模块,用于输出与所述S对应的n、i和N。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I)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薄膜晶体管阵列面板,其中:栅驱动信号产生单元接收的第一栅驱动控制信号和第二栅驱动控制信号、栅源信号和负电压信号在薄膜晶体管阵列面板之外产生,从而节省了薄膜晶体管阵列面板的边框面积,可以实现阵列面板的窄边框化。此夕卜,由于阵列面板中栅驱动信号产生单元的结构比较简单,从而可以降低阵列面板的功耗。2)可选方案中,两个或两个以上栅驱动信号产生单元可以共用第一栅驱动控制信号和第二栅驱动控制信号、栅源信号、负电压信号中的一种或多种,从而进一步节省了阵列面板的边框面积。在节省阵列面板的边框面积的同时,就可以实现液晶显示装置的窄边框化。3)可选方案中,栅驱动信号产生单元可以仅包括一个上拉晶体管和下拉晶体管,从而提高了阵列面板的可靠性。4)可选方案中,栅驱动信号产生单元可以包括多个下拉晶体管,多个下拉晶体管可以交替进行工作,从而可以避免下拉晶体管产生阈值电压漂移,延长了栅驱动信号产生单元的使用寿命,提高了其提供的栅驱动信号的可靠性。5)可选方案中,液晶显示装置还可以包括:输入模块、计算模块、选择判断模块和输出模块,从而在栅驱动信号数量一定的情况下,通过计算可以得到最小的布线数,最终实现阵列面板的最小边框。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技术TFT-1XD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中液晶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中栅驱动信号产生单元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四个栅驱动信号产生单元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4的简化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5的各信号的时序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八个栅驱动信号产生单元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专利技术,但是本专利技术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因此本专利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为实现显示面板的窄边框设计,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薄膜晶体管阵列面板和液晶显示装置,其中:栅驱动信号产生单元接收的第一栅驱动控制信号和第二栅驱动控制信号、栅源信号和负电压信号在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薄膜晶体管阵列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多条相互垂直的栅极线和数据线、多个像素单元和多级栅驱动信号产生单元,其中,每个所述像素单元包括至少一个薄膜晶体管,所述栅极线连接薄膜晶体管的栅极,所述数据线连接薄膜晶体管的源极;所述栅驱动信号产生单元连接所述栅极线,所述栅驱动信号产生单元接收第一栅驱动控制信号和第二栅驱动控制信号、栅源信号和负电压信号,并为所述栅极线提供栅驱动信号;所述第一栅驱动控制信号的相位和所述第二栅驱动控制信号的相位相反。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薄膜晶体管阵列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多条相互垂直的栅极线和数据线、多个像素单元和多级栅驱动信号产生单元,其中,每个所述像素单元包括至少一个薄膜晶体管,所述栅极线连接薄膜晶体管的栅极,所述数据线连接薄膜晶体管的源极;所述栅驱动信号产生单元连接所述栅极线,所述栅驱动信号产生单元接收第一栅驱动控制信号和第二栅驱动控制信号、栅源信号和负电压信号,并为所述栅极线提供栅驱动信号;所述第一栅驱动控制信号的相位和所述第二栅驱动控制信号的相位相反。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膜晶体管阵列面板,其特征在于,两个或两个以上所述栅驱动信号产生单元接收同一个第一栅驱动控制信号和同一个第二栅驱动控制信号。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膜晶体管阵列面板,其特征在于,两个或两个以上所述栅驱动信号产生单元接收同一个栅源信号。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膜晶体管阵列面板,其特征在于,两个或两个以上所述栅驱动信号产生单兀接收同一负电压信号。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膜晶体管阵列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栅驱动信号产生单元包括:一个上拉晶体管和一个下拉晶体管,其中,所述上拉晶体管的第二端接收所述栅源信号,所述上拉晶体管的控制端接收所述第一栅驱动控制信号;所述下拉晶体管的控制端接收所述第二栅驱动控制信号,所述下拉晶体管的第一端接收所述负电压信号;所述上拉晶体管的第一端和所述下拉晶体管的第二端连接,且作为栅驱动信号产生单元的输出端以输出栅驱动信号。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膜晶体管阵列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栅驱动信号产生单元包括:一个上拉晶体管和两个或两个以上下拉晶体管,其中,所述上拉晶体管的第二端接收所述栅源信号,所述上拉晶体管的控制端接收所述第一栅驱动控制信号;所述下拉晶体管的控制端接收所述第二栅驱动控制信号,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嘉灵,张良,吴天一,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