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化模具孔打磨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86144 阅读:31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自动化模具孔打磨机,包括机台、传动机构、打磨机构,其由传动机构及打磨机构来完成自动化模具抛光工序,其中,打磨线穿设于模具孔中,通过打磨线纵向运转及转台横向转动,可使打磨线对模具孔进行横向、纵向抛光,再藉由上述结构所组配而成的打磨机可以使模具抛光纹路顺着五金片料的拉伸方向,更有利于片料的拉伸,由于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为自动化打磨,其操作力量均衡,可通过控制抛光物料的规格和抛光时间,能准确地控制模具R值及光滑度,达到较佳的打磨效果,且还有效地避免人工操作所带来伤害之现象发生。(*该技术在201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打磨机,特别是指一种用以对五金拉伸模具 孔进行抛光的自动化模具孔打磨机
技术介绍
五金拉伸模具主要靠孔与冲针的配合来拉伸五金片料,在拉伸过程中,模具圓孔及其R角的顺滑程度直接影响着五金片料拉伸效果, 最终会影响产品质量;传统的五金拉伸模具圓孔抛光方法是采用圆孔 绕中心轴高速旋转,操作人员持刀具或油石对圆孔进行研磨抛光,使 圓孔之R角达到光滑效果;此种抛光方法使得抛光紋路与五金片拉伸 方向相垂直,不利于五金片料拉伸。同时手工操作力量不均,圆孔R 值不易控制,很难达到理想数值,且易会出现人体伤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 动化模具孔打磨机,其方便进行打磨工序,且打磨效果佳。 为实现上述之目的,本技术采取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自动化模具孔打磨机,其包括 一机台,该机台上设置有定位孔;一传动机构,包括一供需打磨之模具放置的转台及一用以使转台 运动的第一驱动装置,该转台设置有一具有中空容线孔的转轴,该转 轴插装于机台的定位孔中,且相对定位孔呈转动结构;一打磨机构,包括一用以依次穿过模具孔、转台的容线孔的打磨 线及一带动打磨线循环转动的第二驱动装置,该第二驱动装置固设于机台 一侧。于机台一側设置有一用以调节打磨线高低的调节装置,该调节装 置设置有 一调节旋钮及一 由调节旋钮控制且用以接触打磨线的压杆, 该压杆下端设置有活动的压轮。于机台下方设置有一用以使打磨线拉紧的压线装置。该压线装置 由两轴接的第一压杆及第二压杆构成。所述转台上设置有模具夹紧装置,该夹紧装置至少设置有两条固 定杆,该固定杆分别设于容线孔的两侧。所述各固定杆呈平行设置或 呈一定角度设置。所述第一驱动装置包括一马达以及一由马达带动的驱动盘,该驱 动盘外缘与转台外缘接触。该驱动盘由盘体及设置于盘体外缘的橡皮 圈构成,该橡皮圈与转台外缘接触。或者是该驱动盘由盘体及设置于 盘体外缘的凸齿构成,于转台外缘设置有与凸齿啮合的齿紋。所述第二驱动装置包括一马达及一由马达带动且供打磨线安装的 转轮。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是由传动机构及打磨机 构来完成自动化模具抛光工序,其中,打磨线穿设于模具孔中,通过 打磨线纵向运转及转台橫向转动,可使打磨线对模具孔进行横向、纵 向抛光,再藉由上述结构所组配而成的打磨机可以使模具抛光紋路顺 着五金片料的拉伸方向,更有利于片料的拉伸,由于本技术为自 动化打磨,其操作力量均衡,可通过控制抛光物料的规格和抛光时间,能准确地控制模具R值及光滑度,达到较佳的打磨效果,且还有效地 避免人工操作所带来伤害之现象发生。附困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组合立体结构示意图2是本技术另一视角之组合立体结构示意图3是本技术正视结构示意图4是本技术仰视结构示意图5是本技术俯视结构示意图6是本技术横向剖视结构示意图。附图标号说明10、机台 11、侧板 12、支承板 121、定位孔 20、传 动机构 21、转台 211、容线孔 212、转轴 213、夹具 214、 固定杆 22、第一驱动装置 221、马达 222、驱动盘 223、 盘体 224、橡皮圏 30、打磨机构 31、打磨线 32、第二驱 动装置 321、马达 322、转轮 40、调节装置 41、调节旋钮 42、压杆 43、压轮 50、压线装置 51、第一压杆 52、第二 压杆 60、模具 61、模具孔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请参阅图1至图6所示, 一种自动化模具孔打磨机,包括一机台 (10)、 一传动机构(20)、 一打磨机构(30)、 一调节装置(40)、 一 压线装置(50),其中机台(10)由两側板(11)及设置侧板(11)间的支承板(12) 构成,该支承板(12 )上设置有一定位孔(121 )。传动机构(20)包括一供需打磨之模具(60)放置的转台(21 ) 及一用以使转台(21 )运动的第一驱动装置(22 ),该转台(21 )设置 有一具有中空容线孔(211)的转轴(212),该转轴(212)插装于机 台(10)的定位孔(121)中,且相对定位孔(121)呈转动结构;所述转台(21)上还设置有模具夹具(213),用来将打磨之模具(60) 固定于转台(21)上,该夹具(213)至少设置有两条固定杆(214), 该固定杆(214)分别设于容线孔(211 )的两侧,所述各固定杆(214) 呈平行设置或呈一定角度设置,其必须依模具形状来确定,本实施例 则为平行可调节间距的固定杆结构。所述第一驱动装置(22)包括一 马达(221 )以及一由马达(221 )带动的驱动盘(222 ),该马达(221 ) 转动速度可通过调速装置(图未示出)控制;该驱动盘(222 )外缘与 转台(21)外缘接触,藉由驱动盘(222 )带动转台(21)转动,促使 固定于转台(21)上夹紧的模具(60)转动。该驱动盘(222 )由盘体(223 )及设置于盘体(223 )外缘的橡皮圏(224 )构成,该橡皮圏(224 ) 与转台(21)外缘接触通过磨擦带动转台运转。或者是该驱动盘由盘 体及设置于盘体外缘的凸齿构成,于转台外缘设置有与凸齿啮合的齿 紋,利用齿轮原理带动转台运转,或者还可以是皮带方式带动转台转 动,故在此不加予详述。打磨机构(30),包括一用以依次穿过模具孔(61)、转台的容线孔 (211)的打磨线(31 )及一带动打磨线(31 )循环转动的第二驱动装置(32),该打磨线(31)紧贴模具孔(61)内壁;该第二驱动装置(32) 固设于机台一侧。所述第二驱动装置(32 )包括一马达(321 )及一由 马达(321 )带动且供打磨线(31 )安装的转轮(322 ),该马达(321 ) 同样可通过一调速装置控制,在此亦不作详细阐述。调节装置(40),设置于机台(10) —侧,用以调节打磨线(31) 高低所作之设计,该调节装置设置(40)有一调节旋钮(41)及一由 调节旋钮(41 )控制且用以接触打磨线(31 )的压杆(42 ),该压杆(42 ) 下端设置有活动的压轮(43)。压线装置(50),设置于机台(10)下方,用以使打磨线(31)拉 紧。该压线装置(50)由两轴接的第一压杆(51 )及第二压杆(52)构成。该压线装置(50)可向转台(21)的容线孔(211)方向调整进 退,其中第一压杆(51)用以促使打磨线有效地定向运动,而第二压 杆(52)用以在其重力作用下使打磨线(31)崩紧,使打磨线(31) 更有效地紧贴模具(61)内壁。 本技术工作原理如下先将需抛光之模具(60)通过夹具(213)固设于转台(21)上, 再用打磨线(31)依次穿设于模具(60)的模具孔(61)、转台(21) 的容线孔(211 ),然后将打磨线(31 )套装于第二驱动装置(32 )的 转轮(322 )上,其中,开启传动机构(20)、打磨机构(30),所述第 一驱动装置(22 )中马达(221 ),由马达(221 )带动驱动盘(222 ) 动作,再由驱动盘(222 )通过磨擦或齿合或皮带等方式使转台(21) 运转,从而安装于转台(21)上的模具(60)随转台一起转动;所述 第二驱动装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动化模具孔打磨机,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机台,该机台上设置有定位孔;一传动机构,包括一供需打磨之模具放置的转台及一用以使转台运动的第一驱动装置,该转台设置有一具有中空容线孔的转轴,该转轴插装于机台的定位孔中,且相对定位孔 呈转动结构;一打磨机构,包括一依次穿过模具孔、转台的容线孔的打磨线及一带动打磨线循环转动的第二驱动装置,该第二驱动装置固设于机台一侧。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镇初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颖新五金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4[中国|广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