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炳麟专利>正文

合体风扇的结合构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860018 阅读:281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6-27 03:4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揭露一种合体风扇的结合构造,用以将至少二个风扇结合为一体,该结合构造包括:至少一结合孔,穿设于一第一马达的一框体;至少一结合柱,突设于一第二马达的一框体,结合柱的构形与结合孔相配应,且结合柱穿容于结合孔;以及一粘胶层,粘设于结合柱的外壁与结合孔的内壁之间。依此将二风扇框体牢固地结合为一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关于一种结合构造,特别是关于一种合体风扇的结合构造
技术介绍
风扇主要是作为一发热物件的散热之用,例如作为一服务器的散热之用。风扇的风量依风扇尺寸的大小及风扇马达的马力而定。然而欲直接制作一大型尺寸的风扇,其制作难度及成本都较高;因而通常是将其制作成多个尺寸较小的单元马达,再将各单元马达结合,而成预定尺寸的一合体风扇。例如欲制作服务器所使用的40*40*56尺寸(单位mm)的风扇,通常是先制作二个40*40*28尺寸的单元风扇,再将该二单元马达结合而构成40*40*56的一合体风扇。欲将二个或多个单元风扇结合成为一合体风扇,必须借助一结合构造。已知一结合构造是,于二单元风扇的相临端之间设有一连接件及二 C型扣,二 C型扣的内周面及外周面分别扣入于连接件外壁所设的切槽及二单元风扇框体内壁所设的切槽,依此达成将二个单元风扇串接结合的目的。然而这种已知结合构造于使用上具有如下诸缺憾..( 一)、其必须另外备具连接件及C型扣,而且必须于连接件外壁尤其必须于风扇框体内壁设以切槽,其构造复杂,组装不便;(二)、连接件及C型扣与风扇组装后,是位于风扇框体的内部,这些连接件及C型扣会阻碍风扇的部分风量的传送,降低风扇效率;(三)、连接件及C型扣仅是达成前后二个单元风扇轴向方向的串接而已,其连接件、C型扣以及风扇框体彼此之间仍是处于分别构件的分离状态,并非牢固地结合为一体,致振动随之而生,于风扇运作时,会造成整体框体的振动。由于以上原因,造成合体风扇已知结合构造的应用性不佳。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组装简便牢固且不会影响风扇风量的合体风扇的组合构造。根据上述的一目的,本专利技术的一方面是在提供一种合体风扇的结合构造,用以将至少二个风扇结合为一体,该结合构造包括:至少一结合孔,穿设于一第一马达的一框体;至少一结合柱,突设于一第二马达的一框体,结合柱的构形与结合孔相配应,且结合柱穿容于结合孔;以及一粘胶层,粘设于结合柱的外壁与结合孔的内壁之间。依此将二风扇框体牢固地结合为一体。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结合柱的端部形成有一倒钩部,其钩抵于第一马达的框体的一内表面,用以防止结合柱自结合孔脱落。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结合柱为空心柱,其包含位于相对向的一弧形短墙与一弧形柱片,倒钩部形成于弧形柱片的端部;结合孔的内壁形成有与弧形短墙相配应的一弧形短凹部与一弧形挡壁,以及与弧形柱片相配应的一弧形凹部;弧形短墙与弧形柱片分别突容于弧形短凹部与弧形凹部。依此使得结合柱可以准确及稳固地容置于结合孔的内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弧形挡壁、弧形短墙与弧形柱片的内壁共同形成一圆形内壁。其可供穿容一螺栓而与其他物件锁固。附图说明为让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优点与实施例能更明确易懂,所附附图的说明如下:图1是绘示依照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的合体风扇的结合构造的外观图;图2是绘示图1所示的结合构造的分解图;图3是绘示图1所示的结合构造其中A部的纵剖视图;图4是绘示沿图3所示的结合构造其中B-B线所取的横剖视图。主要组件符号说明100:第一马达110:框体111:内表面120:扇叶单元200:第二马达210:框体220:扇叶单元300:结合构造310:结合孔311:弧形短凹部312:弧形短墙313:弧形凹部320:结合柱321:弧形短墙322:弧形柱片323:倒钩部330:粘胶层具体实施例方式有关本专利技术的前述及其他
技术实现思路
、特点与功效,在以下配合参考附图的实施例详细说明当中,将可清楚的呈现。请参阅图1至图4,其分别绘示依照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合体风扇的结合构造的外观图、分解图、纵剖视图、以及横剖视图。如图所示,依照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的合体风扇的结合构造,是用以将二个风扇为第一风扇100与第二风扇200结合为一体,结合构造300包括有四结合孔310、与该四结合孔相配应构形的四结合柱320、以及粘设于结合孔与结合柱之间的粘胶层330。第一风扇100的尺寸例如为40*40*28,其具有一矩形框体110,框体的内部设有包含马达及扇叶的扇叶单元120。第二风扇200的尺寸同样为40*40*28,其亦具有一矩形框体210,框体的内部亦设有包含马达及扇叶的扇叶单元220。四结合孔310,分别穿设于第一风扇100的框体110的四个角落。四结合柱320突设于第二风扇200的框体的四个角落;四粘胶层330则分别粘设于四结合柱320的外壁与四结合孔310的内壁之间。第二风扇200是以四结合柱320分别穿容于第一风扇100的四结合孔310,并以粘胶层320粘固。依此,将二风扇100及200结合组装成一合体风扇,其尺寸为预定的40*40*56的合体风扇的尺寸。四结合孔310及四结合柱320是分别直接成形于第一风扇100的框体110及第二风扇200的框体210,再借着粘胶层330将该二风扇框体110及210所属的结合柱320及结合孔310牢固地结合为一体。其构造简捷、组装简便,而且其结合组装完成后,第一马达100的框体110与第二马达200的框体210是牢固地结合为一体,其间未有游离间隙存在,因而于风扇运作时,整体框体极为稳定,不会产生振动。此外,结合构造300是位于风扇框体的四个角落,并非位于风扇框体的内部,因而不会影响扇叶单元的风量的传送。就每一组的结合孔310、结合柱320与粘胶层330而言,其实施上是,结合柱320为空心柱,其包含位于相对向的一弧形短墙321与一弧形柱片322 ;而结合孔310的内壁则形成有与弧形短墙321相配应的一弧形短凹部311与一弧形挡壁312,以及与弧形柱片322相配应的一弧形凹部313。于二风扇结合时,第二风扇200的结合柱320的弧形短墙321与弧形柱片322是分别突容于第一风扇100的结合孔310的弧形短凹部311与弧形凹部313,且弧形短墙321受弧形挡壁312阻挡。依此构造,使得结合柱320可以准确及稳固地容置于结合孔310的内部。此外,结合组装完成后的二风扇,其于结合处的弧形挡壁312、弧形短墙321与弧形柱片322的内壁乃共同形成一圆形内壁,其可供穿容一螺栓(未图示)而与其他物件锁固。再者,结合柱320的端部亦即弧形柱片322的端部形成有一倒钩部323,在第一马达100与第二马达200相互以其结合孔310与结合柱320相互结合时,结合柱320的倒钩部323乃钩抵于第一马达100的框体110的内表面111,防止结合柱320自结合孔310脱落,使得两者的结合更为稳固。依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的合体风扇的结合构造,其利用直接形成于二风扇框体上的结合孔与结合柱的配应及其间辅以粘胶层的粘固,使得二风扇牢固地结合为一体;另外,结合柱具有防止脱落的倒钩部设计;而且,结合构造非位于风扇风力的传送途径上,不会影响风扇风力的传送。以上所述,确实达到本专利技术的目的。虽然本专利技术已以实施方式揭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专利技术,任何熟悉此技艺者,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各种的更动与润饰,因此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当视所附的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范围为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合体风扇的结合构造,其特征在于,用以将至少二个风扇结合为一体,该结合构造包括:至少一结合孔,穿设于一第一马达的一框体;至少一结合柱,突设于一第二马达的一框体,该结合柱的构形与该结合孔相配应,且该结合柱穿容于该结合孔;以及一粘胶层,粘设于该结合柱的外壁与该结合孔的内壁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合体风扇的结合构造,其特征在于,用以将至少二个风扇结合为一体,该结合构造包括: 至少一结合孔,穿设于一第一马达的一框体; 至少一结合柱,突设于一第二马达的一框体,该结合柱的构形与该结合孔相配应,且该结合柱穿容于该结合孔;以及 一粘胶层,粘设于该结合柱的外壁与该结合孔的内壁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合体风扇的结合构造,其特征在于,该结合柱的端部形成有一倒钩部,该倒钩部钩抵于该第一马达的框体的一内表面。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合体风扇的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炳麟
申请(专利权)人:王炳麟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