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海泉专利>正文

立式双磨头平面磨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85607 阅读:2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立式双磨头平面磨床,包括有床身(2)和立式磨头(1),其特征在于立式磨头(1)为两个,还有一个工件放置轮(3)、夹紧皮带(17)和皮带张紧轮(10),工件放置轮(3)平置于两个立式磨头(1)下方的床身(2)上,由电动机(4)和减速机构带动其转轴(19)转动,在其圆周上均匀开有若干个与轴线平衡的V型槽(8),V型槽(8)的顶面均与两个立式磨头(1)的砂轮(20)交错,夹紧皮带(9)的一端与工件放置轮(3)连接,另一端与设置于床身(2)上的皮带张紧轮(10)连接。(*该技术在201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技术涉及机加工设备,特别是一种立式双磨头平面磨床,适合塑胶模推管凸缘顶面的磨削加工使用。
技术介绍
塑胶模推管是注塑模中一个重要零件,它的形状为一根带有圆形凸缘的细长管子,其凸缘加工精度较高,尤其是其顶面,必须经过磨削加工,才符合要求。在已有技术中,其加工方法是将推管插入卧式磨床的夹持器上,成多排放夹紧,然后让磨头旋转并按规定的行程做往复运动,对推管凸缘顶面进行磨削加工,达到要求后卸下推管便可。采用上述传统的加工设备加工推管凸缘顶面一直存在如下不足之处a)传统磨削过程中,砂轮除自转外,还要做往复运动,加之磨削由一个砂轮完成,砂轮的吃刀量较大,砂轮与工件间的接触面积较大,导致砂轮和工件间具有较大的作用力。上述因素造成磨削过程的不稳定,致使每次磨削后,推管凸缘的厚度都有部分超差(标准规定推管凸缘的厚度偏差为0.00~-0.05mm,实际加工后的凸缘厚度偏差最大达到0.00~0.08mm)。b)传统磨削时,每次在磨削平面夹持器上要摆放500支推管,每支推管都装到夹持器的V型槽孔中,凸缘朝上,摆放后夹紧。每次磨削结束,全部卸下再重新上新的加工件,这就使每班有10次左右的装卸工件时间,每次装卸工件的时间都比较长,从而影响了产品的生产效率。传统平面磨削,每班的加工量约为5000-6000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加工质量好、精度高和生产效率高、专用于加工塑胶模推管凸缘顶面的立式双磨头平面磨床。上述任务是以这样的方式实现的该平面磨床包括有床身和立式磨头,其特征在于立式磨头为两个,还有一个工件放置轮、夹紧皮带和皮带张紧轮,工件放置轮平置于两个立式磨头下方的床身上,由电动机和减速机构驱动其转轴转动,在其圆周上均匀开有若干个与轴线平衡的V型槽,V型槽的顶面与两个立式磨头的砂轮交错,夹紧皮带的一端与工件放置轮连接,另一端与设置于床身上的皮带张紧轮连接。本技术是这样工作的a.将相应的粗砂轮和细砂轮依工件放置轮转动方向先后安装在两个立式磨头上;b.按常规工作程序调整好砂轮底面与工件放置轮平面的准确距离;c.启动立式磨头和工件放置轮;d.将推管(凸头朝上)顺序摆放在V型槽中,推管凸缘底面平置于V型槽上方的平面上。当工件放置轮转动到与夹紧皮带接触后,推管被紧紧夹持在夹紧皮带与V型槽之间。放有工件的V型槽通过第一个立式磨头时,凸缘顶面被粗磨,再经过第二个立式磨头精磨后,推管凸缘顶面的光洁度和凸缘的厚度便达到了加工要求,最后当推管被转至脱离张紧皮带的包复后,将推管从V型槽中取下便可。本技术的目的还可采取如下措施进一步完善 在工件放置轮与夹紧皮带接触处的上方设有一压平轮,其轴线与工件放置轮的轴线垂直,该压平轮安装于杠杆一端的固定轴上,杠杆由一置于床身上的支架来支承,其另一端与固定于床身上的压缩弹簧连接。当推管通过压平轮时,凸缘的顶面受压,确保凸缘底面紧贴在工件放置轮的顶面上。在工件放置轮与张紧皮带脱离处的上方设有一带清洁刷的拨轮,该拨轮由固定于床身上的支架支承,其转轴通过一条传动皮带与皮带张紧轮上端的皮带轮连接。当工件放置轮转动后通过夹紧皮带带动张紧轮转动,再通过其上端的皮带轮和皮带带动拨轮作反向转动,除了将推管拨离工件放置轮的V型槽外,还清洁了工件放置轮V型槽顶面的磨屑,保证推管底面平贴于工件放置轮上。由于工件放置轮的转动速度较快,本技术的减速装置先后由皮带轮减速装置,齿轮减速器和蜗轮减速器组成。本技术与传统的推管凸缘加工设备相比具有如下优点a.磨头立式布置,垂直运动采用燕尾滑动板导向、刚度好、精度高。凸缘顶面的加工由两次磨削完成,每个砂轮的磨削量较少,砂轮工作面与工件的接触面较少,砂轮与工件间的作用力较少。砂轮的下底面与工件放置轮上表面定位准确容易调整,以上因素导致磨削过程稳定,工件质量明显提高。据测试,采用立式双磨头平面磨,推管凸缘的厚度尺寸精度已达到0~-0.02mm,凸缘顶面的光洁度达到级,工件加工的合格率达到100%。b.采用本技术,可以连续上料,不存在装卸工件的辅助时间,同时由于每个工件是由两个砂轮磨削完成,每个砂轮的吃力量相对减少,进给速度可相对提高,由此导致产品磨削的生产效率大大提高。据统计每班的产量可达10000-15000支,比传统磨削方法提高一倍以上。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具体结构的剖视图。图2为图1的俯视图。图3为图1中A向局部视图。图4为图2中B向局部放大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3所示,与已有技术相同的两个立式磨头1分别安装于床身2上,工件放置轮3平置于两个立式磨头1下方的床身2上,由电机4通过皮带减速装置5、齿轮减速器6和蜗轮蜗杆减速器7与其转轴19连接。在工件放置轮3的圆周上均匀开有若干个与轴线平衡的V型槽8,其顶面与两个立式磨头1的砂轮20交错。用以包复工件的夹紧皮带9的一端与工件放置轮3连接,另一端与设置于床身2上皮带张紧轮10连接。如图4所示,压平轮11设置于工件放置轮3V型槽8与夹紧皮带9接触处的上方,其轴线与工件放置轮3的轴线垂直。杠杆12支承于床身2的支架13上,其一端通过一固定轴与压平轮11连接,另一端与一根固定于床身2上的压缩弹簧14连接。如图1~图2所示,带清洁刷的拨轮15设置于工件放置轮3与夹紧皮带9脱离处的上方,由固定于床身2上的支架16来支承,该拨轮15的转轴通过一传动皮带17与皮带张紧轮10上端的皮带轮18连接,图4中双点划线所示的21为推管。本技术适合塑胶模推管凸缘磨削加工使用,亦适合类似零件的磨削加工。权利要求1.一种立式双磨头平面磨床,包括有床身(2)和立式磨头(1),其特征在于立式磨头(1)为两个,还有一个工件放置轮(3)、夹紧皮带(17)和皮带张紧轮(10),工件放置轮(3)平置于两个立式磨头(1)下方的床身(2)上,由电动机(4)和减速机构带动其转轴(19)转动,在其圆周上均匀开有若干个与轴线平衡的V型槽(8),V型槽(8)的顶面均与两个立式磨头(1)的砂轮(20)交错,夹紧皮带(9)的一端与工件放置轮(3)连接,另一端与设置于床身(2)上的皮带张紧轮(10)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面磨床,其特征在于在工件放置轮(3)与夹紧皮带9接触处的上方还设有一压平轮(11)其轴线与工件放置轮(3)的轴线垂直,压平轮(11)安装于杠杆(12)一端的固定轴上,杠杆(12)由一个置于床身(2)上的支承架(13)来支承,另一端与一根固定于床身(2)上的压缩弹簧(14)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面磨床,其特征在于在工件放置轮(3)与夹紧皮带(9)脱离处的上方设有一个带清洁刷的拨轮(15),该拨轮(15)由固定于床身(2)上的支架(16)来支承,其转轴通过一条传动皮带(17)与皮带张紧轮(10)上端的皮带轮(18)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面磨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减速机构由皮带轮减速装置(5)、齿轮减速器(6)和蜗轮蜗杆减速器(7)构成。专利摘要本技术为一台立式双磨头平面磨床。它包括有床身和立式磨头,其特征在于立式磨头为两个,还有一个工件放置轮、夹紧皮带和皮带张紧轮。工件放置轮平置于两个立式磨头下方的床身上,由电动机和减速机构驱动其转轴转动,在其圆周上均匀开有若干个与轴线平衡的V型槽,V型槽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海泉
申请(专利权)人:李海泉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