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东友专利>正文

助力自行播种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851 阅读:2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助力自行播种器,其结构是在机架上部装有轮盘和中间轴,在中间轴上分接左、右链轮;在机架下部装有前轴、辅轴、刮板和后压轮,在前轴上装有前轮、前轴链轮和主齿轮,在辅轴上装有辅轴链轮、牵拉轮和副齿轮;在机架上还装有料斗,料斗下口接导粒机构和导粒链轮;在机架下部的支架上接曲轴,挖坑播籽器与曲轴转动连接,在曲轴上接有内、外链轮,挖坑播籽器承接在导粒机构下部;在牵拉轮上接有偏心拉杆,偏心拉杆的后端接挖坑播籽器的下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完成挖坑、下种、填土、压实以及前行等一条龙的播种操作,适于播种玉米、小麦等多种农作物。(*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播种机具,具体地说是一种助力自行播种器
技术介绍
为提高玉米产量,在小麦收割前的麦地里点播玉米,已是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比较通行的一种赶农时的做法。由于是在麦垄之间点播,因此作业面狭窄,不能使用体积较大的播种机具。而目前所用手动式的玉米点播器,其操作比较费力,且点播器上的落料控制机构也比较复杂,使用有所不便,工效不能提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可在狭窄地垄之间进行播种操作的助力自行播种器,以方便使用,提高工效。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助力自行播种器,在机架上部的后端装有带手摇柄的轮盘,在机架上部的前端装有中间轴,在中间轴的两端分接左、右链轮,轮盘与右链轮通过链条相接;在机架的下部分别装有前轴、辅轴、刮板和后压轮,在前轴上装有前轮、前轴链轮和主齿轮,前轴链轮与中间轴上的左链轮通过链条相接,在辅轴上装有辅轴链轮、牵拉轮以及与主齿轮相啮合的副齿轮;在机架上还装有料斗,料斗下口接有导粒机构和导粒链轮;在机架下部设有支架,支架上接曲轴,设在支架内的挖坑播籽器与曲轴转动连接,在曲轴上还接有内、外链轮,内链轮与辅轴链轮通过链条相接,外链轮与导粒链轮通过链条相接;在牵拉轮上接有偏心拉杆,偏心拉杆的后端与挖坑播籽器的下口相接,挖坑播籽器的斗形上口承接在导粒机构的下部。本技术的设计思想,就是利用双手驱动轮盘转动,并以此为动力,通过四个关联的链条传动机构和一个齿轮传动机构分别驱动前轮、导粒机构、曲轴和牵拉轮转动。其结果是:1、前轮的转动,带动本播种器前行;2、导粒机构的转动,将料斗内的种子逐粒(或一次几粒)从料斗内导入下部的挖坑播籽器的斗形上口内;3、曲轴和牵拉轮的转动,其协同作用是使挖坑播籽器自动完成在地垄上的挖坑动作,并且同时将导粒机构导出的种子播入挖好的小坑内。在本机前行的同时,装在机架下部的刮板就可将小坑周边的松土回填入坑,紧随其后的后压轮再将小坑压实,由此完成自动播种的工作。-->由于机架为立式片状,各传动机构安装在机架的两侧,料斗及挖坑播籽器等也都是狭长体,并安装在机架中,因此本技术占地面积小,适于在地垄中穿行播种。由于只是通过手摇操作,即可完成挖坑、下种、填土、压实以及前行等一条龙的播种操作,因此,本技术不仅使用方便,节省体力,而且较之手动式点播器具的工效有很大提高。本技术适于玉米、小麦等多种农作物的播种需要。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上部机件的俯视图。图3是本技术中下部机件的俯视图。图4是导粒机构部分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图2所示,本助力自行播种器是在由钢管焊接的机架3上部的后端装有轮盘2,轮盘的两边有手摇柄1。在机架3上部的前端装有中间轴23,在中间轴的两端分接左链轮24和右链轮25。右链轮25通过链条与轮盘2相接(图2),以传递动力。在机架3下部的前边装有前轴17和辅轴14,机架3下部的后边装有刮板10和后压轮9。后压轮9最好为万向轮,以方便本机具的转向操作。如图3所示,在前轴17的两端装有两个前轮15,中间装有前轴链轮16和主齿轮18。前轴链轮16与中间轴上的左链轮24通过链条相接(图1),以将由右链轮25传来的动力传递给前轴17上的机件,驱动前轮17和主齿轮18转动。图3中,在辅轴14上装有辅轴链轮27、牵拉轮13以及与主齿轮18相啮合的副齿轮19。副齿轮19通过与主齿轮18的啮合,带动辅轴14以及装在辅轴上的辅轴链轮27和牵拉轮13转动。辅轴链轮27是用以驱动曲轴和导粒机构,牵拉轮13是用以经偏心拉杆拉动挖坑播籽器的下口。图1中,在机架3上还装有盛放种子的料斗4,料斗4的下口连接导粒机构5和导粒链轮6。导粒机构5的一种具体实现方式如图4所示,是在一个四通管504的横通管中装有带中心凹坑的芯轴501,中心凹坑与四通管上的竖通管相对,在横通管的两端分别罩接有护帽圈502,两护帽圈通过螺钉固定在芯轴501上。在护帽圈罩接的横通管外壁上开有圈槽,圈槽中放置滚珠503,由此形成一种简易的轴承结构,以避免护帽圈502与横通管的接触摩擦,并且还可减轻芯轴的旋转阻力,使导粒操作灵巧、轻便。在导粒机构的芯轴501的轴端接有导粒链轮6,以传递动力,驱动芯轴501和护帽圈502的转动。四通管504的上口与料斗-->4的下口相接。在芯轴501和护帽圈502随导粒链轮6的转动过程中,每当芯轴上的凹坑冲着上管口时,就从料斗4内落到凹坑中一粒玉米种子或者两三粒麦种;当凹坑随着芯轴转到冲向下管口时,凹坑中的种子即可因重力落下,由此实现种子的逐粒(或一次几粒的)导出。为避免在芯轴转动过程中出现卡籽现象,可在四通管504的上口内设置一个毛刷圈,以拨挡凹坑边上的多余种子。也可适当降低凹坑的深度,并在与凹坑转动轨迹相对的四通管的管壁上制出一个可容纳单粒种子通过的外突空间,以使凹坑中的单粒种子顺利地通过,而其他位置高出的种子则被有效地阻挡住。如图1、图3所示,在机架3的下部还焊接有框架形支架8,在支架的上横框架上穿接曲轴21。挖坑播籽器设在支架8内,其管壁上有轴套套接在曲轴21的突出段,形成与曲轴21转动连接的连接方式。图3中,在曲轴21的外伸段上还接有内链轮22和外链轮26。内链轮22与辅轴链轮27通过链条相接,外链轮26与导粒链轮6通过链条相接(图1)。在辅轴14一端安装的牵拉轮13上接有偏心拉杆12,偏心拉杆的后端与挖坑播籽器的下口11相接,挖坑播籽器的斗形上口7承接在导粒机构5的下部。挖坑播籽器随着曲轴21的转动而做立面的平动,每当快转到下低点时,偏心拉杆12就对挖坑播籽器的下口11有一个向前的拉动,由此实现挖坑播籽器下口的挖坑动作。图1中,在机架3上可以设置一个前突端,其上安装一个铁丝制成的、前尖后宽的分垄架20。这样在进行玉米点播时,就可对麦垄两边的麦秸杆进行侧分和保护,以便于本机具的顺利通过,不碾压小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助力自行播种器,其特征在于在机架(3)上部的后端装有带手摇柄的轮盘(2),在机架(3)上部的前端装有中间轴(23),在中间轴的两端分接左、右链轮(24、25),轮盘(2)与右链轮(25)通过链条相接;在机架(3)的下部分别装有前轴(17)、辅轴(14)、刮板(10)和后压轮(9),在前轴(17)上装有前轮(15)、前轴链轮(16)和主齿轮(18),前轴链轮(16)与中间轴上的左链轮(24)通过链条相接,在辅轴(14)上装有辅轴链轮(27)、牵拉轮(13)以及与主齿轮相啮合的副齿轮(19);在机架(3)上还装有料斗(4),料斗下口接有导粒机构(5)和导粒链轮(6);在机架(3)下部设有支架(8),支架上接曲轴(21),设在支架内的挖坑播籽器与曲轴转动连接,在曲轴(21)上还接有内、外链轮,内链轮(22)与辅轴链轮(27)通过链条相接,外链轮(26)与导粒链轮(6)通过链条相接;在牵拉轮(13)上接有偏心拉杆(12),偏心拉杆的后端与挖坑播籽器的下口相接,挖坑播籽器的斗形上口承接在导粒机构(5)的下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助力自行播种器,其特征在于在机架(3)上部的后端装有带手摇柄的轮盘(2),在机架(3)上部的前端装有中间轴(23),在中间轴的两端分接左、右链轮(24、25),轮盘(2)与右链轮(25)通过链条相接;在机架(3)的下部分别装有前轴(17)、辅轴(14)、刮板(10)和后压轮(9),在前轴(17)上装有前轮(15)、前轴链轮(16)和主齿轮(18),前轴链轮(16)与中间轴上的左链轮(24)通过链条相接,在辅轴(14)上装有辅轴链轮(27)、牵拉轮(13)以及与主齿轮相啮合的副齿轮(19);在机架(3)上还装有料斗(4),料斗下口接有导粒机构(5)和导粒链轮(6);在机架(3)下部设有支架(8),支架上接曲轴(21),设在支架内的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东友
申请(专利权)人:王东友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