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汪利平专利>正文

短振幅珩磨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85006 阅读:17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短振幅珩磨机,它包括有电机1,左右双旋弹簧联轴器2,滚动无间隙凸轮机构4,凸面滚动导轨副6,工作部7,动态传动元件8等,其电机通过左右双旋弹簧联轴器2带动滚动无间隙凸轮机构4,使凸面滚动导轨副6运动,从而使工作振动,将电机1的转动转换为工作部的振动,并形成一定的压力,使工作部7的油面对被加工件外圆表面实现短振幅珩磨。其体积小,制造容易,使用方便,价格低廉。(*该技术在200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在机械加工行业中对圆柱工件表面进行光整和圆整加工的磨削设备。精密机械中半圆柱面配合的零件表面一般要求具有很高的光洁度和圆度,目前,实现这一要求的有气动短振幅珩磨机等。而气动短振幅珩磨机,为了得到稳定的气动动力源,要配置宠大的空气压缩机站,其费用昂贵且能耗过大,一般企业很难接受使用。本技术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具有高光洁度,高圆度、高磨削效率,成本低廉的机械传动式短辐珩磨机。本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如下电机的输出轴与凸轮轴通过左右双旋弹簧联轴器联接,凸轮轴上装有滚动无间隙凸轮机构,无间隙凸轮机构通过T型构架与凸面滚动导轨副固接,工作部与凸轮轴平行并穿过T型构架的上端,其一端与工件接触,另一端与动态传力元件一端相固接,动态传力元件的另一端与弹簧一端联接,弹簧的另一端与框架联接。本技术是将电机的转动转换成工作部分的振动,并形成一定的压力,使工作部的油面对被加工件外圆表面实现短振幅珩磨。本技术的优点在于由于传动机构中全部动作均实现滚动摩擦,如凸轮运转中,实现无刚性冲击的滚动摩擦,提高了传动效率,消除了换向冲击振动形成的噪音,保持了凸轮曲线的精度与寿命。电机与凸轮之间的左右双旋弹簧联轴节,起到了既减小启动与制动时的刚性冲击,又减小了启动与制动后的柔性冲击作用,且本技术体积小,重量轻,制造容易,装夹在普通车床的刀架上,即可使用,在相同的技术性能指标时,价格与气动短幅珩磨机相比极其低廉。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一步描述如下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C-C剖面图图3为图1的D向视图如图1~图3所示,本技术工作时,接触电源后,电机1通过在左右双旋弹簧联轴器2带动凸轮轴3转动,左右双旋弹簧联轴器由多股左旋弹簧与多股右旋弹簧组合而成,弹簧的两端分别与固定在凸轮轴和电机的输出轴一端的联轴器前后端相固接,在工作中,该联轴器2可消除起动,在停止及运转中周转速,力矩变化而形成的刚性冲击,并对因此而形成的柔性冲击起到迅速衰减作用,从而对电机和工作端均起到保护作用。凸轮轴3转动带动滚动无间隙凸轮机构4运动,滚动无间隙凸轮机构是在T型构架的下部凸轮与构架间增加一滚动轴承,其与T型构架下部内表面间无间隙。由于在凸轮与传感之间增加了滚动轴承12,它消除了间隙与切换刚性冲击,变滑动磨擦为滚动磨擦,滚动无间隙凸轮机构4运动,使凸面滚动导轨副6运动,凸面滚动导轨副为在T型构架的上端上表面有一凸块,在凸块的上方有一与凸块相吻合的滚动导轨,动导轨固定在框架上,在凸块与滚动导轨间凸块的左右两侧表上设有与其运动方向相一致的滚针,在T型构架的上端下表面滚动无间隙凸轮机构的两侧平行设有两条与其运动方向相一致的平面滚动导轨。凸面滚动导轨副的凸块可为V型、矩型。适应了高频换向高速运动,速度变化幅度大的运动的需要,工作部7在凸面滚动导轨副6上定向振动,动态传力元件为两个相应前后端座间装配有滚动元件,使两个端座间可相对滚动。弹簧9形成的工作压力经动态传动元件施加到工作部7的油面上,在效地解决了定向恒力向动态器件上的传递问题,从而实现短振幅珩磨加工。工作压力的大小,可在弹簧9工作压力范围内调节。权利要求1.一种短振幅珩磨机,它包括有电机1,其特征在于电机1的输出轴11与凸轮轴3通过左右双旋弹簧联轴器2联接,凸轮轴3上装有滚动无间隙凸轮机构4,滚动无间隙凸轮机构4通过T型构架5与凸面滚动导轨副6固接,工作部7与凸轮轴3平行并穿过T型构架5的上端,其一端与工件接触,另一端与动态传力元件8端相固接,动态传力元件8的另一端与弹簧9一端联接,弹簧9的另一端与框架10联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短振幅珩磨机,其特征在于左右双旋弹簧联轴器2由多股左旋弹簧与多股右旋弹簧组合而成,弹簧的两端分别与固定在凸轮轴3和电机的输出轴11一端的联轴器前后端相固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短振幅珩磨机,其特征在于滚动无间隙凸轮机构4是在T型构架5的下部凸轮与构架间增加一滚动轴承12,其与T型构架5下部内表面间无间隙。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短振幅珩磨机,其特征在于凸面滚动导轨副6为在T型构架5的上端上表面有一凸块13,在凸块13的上方有一与凸块13相吻合的滚动导轨14,动导轨14固定在框架10上,在凸块13与滚动导轨14间凸块13的左右两侧表上设有与其运动方向相一致的滚针15,在T型构架5的上端下表面滚动无间隙凸轮机构14的两侧平行设有两条与其运动方向相一致的平面滚动导轨16。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短振幅珩磨机其特征在于凸面滚动导轨副6的凸块13可为V型、矩型。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短振幅珩磨机,其特征在于动态传力元件8为两个相应前后端座间装配有滚动元件17,使两个端座间可相对滚动。专利摘要一种短振幅珩磨机,它包括有电机1,左右双旋弹簧联轴器2,滚动无间隙凸轮机构4,凸面滚动导轨副6,工作部7,动态传动元件8等,其电机通过左右双旋弹簧联轴器2带动滚动无间隙凸轮机构4,使凸面滚动导轨副6运动,从而使工作振动,将电机1的转动转换为工作部的振动,并形成一定的压力,使工作部7的油面对被加工件外圆表面实现短振幅珩磨。其体积小,制造容易,使用方便,价格低廉。文档编号B24B33/00GK2164947SQ9323757公开日1994年5月18日 申请日期1993年9月8日 优先权日1993年9月8日专利技术者王利平, 王利国, 吴文毅 申请人:王利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短振幅珩磨机,它包括有电机1,其特征在于电机1的输出轴11与凸轮轴3通过左右双旋弹簧联轴器2联接,凸轮轴3上装有滚动无间隙凸轮机构4,滚动无间隙凸轮机构4通过T型构架5与凸面滚动导轨副6固接,工作部7与凸轮轴3平行并穿过T型构架5的上端,其一端与工件接触,另一端与动态传力元件8端相固接,动态传力元件8的另一端与弹簧9一端联接,弹簧9的另一端与框架10联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利平王利国吴文毅
申请(专利权)人:汪利平汪利国吴文毅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