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控磨床测量尺校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84716 阅读:20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数控磨床测量尺校准装置,安置在磨床工件床身导轨上;包括,底座,安置在磨床工件床身导轨上;支架插座,固定于所述的底座;固定支架,其下端设有固定杆,该固定杆插入支架插座中,并由锁紧螺母将其固定;标准量棒,穿设于固定支架中,其两端突伸出固定支架;红外线对中测距仪,设置于固定支架上,与标准量棒在同一轴线上,其两端设有红外线发射头,与一红外线读数仪电性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在不对老式数控磨床进行改造的情况下实现对测量尺的校准,完全省去每次反复取放千分尺和用千分尺测量的工作,大大降低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避免了许多不安全因素。同时,由于经过校准的测量尺本身的精度比人工测量的高且稳定,故工作效果和效率也明显提高。(*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测量尺校准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国内、外大批的老式数控磨床配有光栅测量尺,用于测量轧辊的直径、辊形偏差等数据。测量尺采用的是光栅,其误差随着时间变化将越来越大,测量轧辊直径的精度也越来越差,对生产造成较大影响,误差较大时还可能造成生产中的轧制事故。为确保将轧辊直径测量的误差控制在0.02mm内,必须寻求有效的解决办法。解决该问题的现有技术为三类,第一类是不使用测量尺测量轧辊直径,而由人工使用大型千分尺进行测量,第二类是使用千分尺在同一点测量直径后反过来校准测量尺,第三类是对老式磨床进行数控系统改造,加装在机校准装置,实现自动校准功能。三类技术的比较见下表 通过比较后可以看出,第一、二类技术缺点较多,但投资较小,一般企业可实施,第三类技术优点较多,但投资巨大,投入和产出不成比例,一般企业难以承受,故多数企业选用了第一、二类技术。现有老式数控磨床测量精度随时间变化而越来越差,大多数企业为节省改造投资一般采用人工使用大型千分尺测量轧辊直径,或通过千分尺在某点测量直径后反过来校准测量尺,劳动强度大,测量误差较大。使用大型千分尺测量轧辊直径的顺序是机床停止,操作人员从千分尺支架上取下千分尺(有的大型千分尺需二人同时操作);操作人员将千分尺举起,从轧辊上方将千分尺放下;将千分尺一头放在轧辊上,另一头由操作人员根据手感找到最大尺寸点,然后旋紧固定螺丝;将千分尺拿下来进行读数,记录直径;操作人员将千分尺放回支架。从现有操作方式可以看出,每次都要取、放千分尺,还要举过轧辊上方,而大型千分尺重量超过30斤以上,一班要测量数十次,操作工人的劳动强度非常大,且测量误差较大。另外,大型千分尺作为专用测量工具,按照计量贯标要求还需要定期检验(一般一年检验两次),而千分尺规格数量较多,整个计量管理工作量也很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数控磨床测量尺校准装置,可在不对老式数控磨床进行改造的情况下实现对测量尺的校准,完全省去每次反复取放千分尺和用千分尺测量的工作,大大降低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避免了许多不安全因素。同时,由于经过校准的测量尺本身的精度比人工测量的高且稳定,故工作效果和效率也明显提高。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数控磨床测量尺校准装置,安置在磨床工件床身导轨上;包括,底座,安置在磨床工件床身导轨上;支架插座,固定于所述的底座;固定支架,其下端设有固定杆,该固定杆插入支架插座中,并由锁紧螺母将其固定;标准量棒,穿设于固定支架中,其两端突伸出固定支架;红外线对中测距仪,设置于固定支架上,与标准量棒在同一轴线上,其两端设有红外线发射头,与一红外线读数仪电性连接。进一步,所述的固定支架为可开启式,其包括活动合页、固定合页,一侧装有搭扣,以连接该两合页。所述的固定支架内设有用于固定标准量棒的弹簧压紧头。又,所述的底座上设有设有一固定开关以及磁铁,固定开关与磁铁配合,使磁铁作用于导轨。所述的固定支架的固定杆上带有刻度。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测量精度误差小、劳动强度小、安全性、危险性极小、可实施性难度较小,计量管理工作量很小,使用中不易损坏。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实施例的总体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一实施例的俯视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一实施例的左视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一实施例的部分剖视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参见图1~图5,本技术的测量尺校准装置,包括标准量棒1、固定支架2、支架插座3、底座4、红外线对中测距仪5、红外线读数器6。该校准装置的底座4安置在磨床工件床身导轨上,其中底座4的梯形部分放置在磨床的梯形导轨(图未示)上,平面部分42放置在磨床的平面导轨上,为了确保装置的稳定性,在平面部分42内置一块可旋转复合强磁铁(图未示),通过旋钮43来选择,将旋钮43置于“ON”的位置时磁性动作,整个底座4可稳定地固定在导轨上,将旋钮43置于“OFF”的位置时磁性关闭,整个底座4可轻易地从导轨上取下。将预先精确制作的具有精确长度的标准量棒1,安置在固定支架2中,固定支架2为开启式,包括活动合页24、固定合页24’,活动合页24打开后,放入标准量棒1后关上,并用两个搭扣21锁住。为防止标准量棒1在固定支架2中轻易活动,在固定支架2上还增设了6个用于固定标准量棒1的弹簧压紧头23,具体结构参见图4,在固定支架2上钻6个孔,将压紧头25放入孔中,在压紧头25的尾端穿入弹簧26,用螺丝27旋入后,弹簧26就将压紧头25压紧在固定支架2上,当标准量棒1放入时先确保标准量棒1的长度中心标线与固定支架2的中心标线重合,当固定支架2的搭扣21锁上后,标准量棒1将使压紧头25后缩,弹簧26受力后通过对压紧头25的反作用力将标准量棒1压紧,不能再任意移动。固定支架2下端有带刻度的圆柱固定杆22,将圆柱固定杆22插入支架插座3中,并可用锁紧螺母31将其固定,在锁紧螺母31松开状态下,可以通过圆柱固定杆22任意调节固定支架2的高度和角度。为了确保标准量棒1和磨床测量臂在同一轴线上,本装置装有一套磨床测量臂红外线对中测距仪5,通过红外线发射头51、52可以分别测出到两个测量臂的距离,通过电缆连接到红外线读数仪6,通过数字显示装置61和62可显示出到两边测量臂的距离,通过圆柱固定杆22调节固定支架2的角度,以使标准量棒1和磨床的两个测量臂在同一轴线上。参见图5,将校准装置的底座4安置在磨床工件床身导轨上,通过旋钮43来选择,将旋钮43置于“ON”的位置时磁性动作,整个底座4可稳定地固定在导轨上。将预先精确制作的具有精确长度的标准量棒1,安置在固定支架2中。为确保标准量棒1放入固定支架2后到两个测量臂7、8的距离相等,在固定支架2内圈的中间部位刻一个中心标线,同时在标准量棒1的中间部位也刻一个长度中心标线,由于固定支架制作时其中间部位是在磨床工件侧中心线上,所以将标准量棒1放入固定支架2时只要确保两个记号基本重合,则标准量棒1的中间部位就在磨床工件侧中心线上。同时,由于磨床的两个测量臂7、8是以磨床工件侧中心线相对称的,故这种方式放入的标准量棒1的两端必然到两个测量臂7、8的距离相等。固定支架2下端有带刻度的圆柱固定杆22,将圆柱固定杆22插入支架插座3中,并可用锁紧螺母31将其固定,在锁紧螺母31松开状态下,可以通过圆柱固定杆22任意调节固定支架2的高度和角度,以使标准量棒1和磨床测量系统的两个测量臂7、8上的测量用螺丝71和81高度一致并在同一轴线上。由于磨床测量臂7、8上的测量用螺丝71和81高度不变,故只要计算出圆柱固定杆22的高度,记下刻度值,以后每次将带刻度的圆柱固定杆22插入到规定的刻度,既可确保标准量棒1和测量臂7、8上的测量用螺丝71和81在同一高度。支架插座3采用焊接方式连接在底座4上。为了确保标准量棒1和测量臂7、8上的测量用螺丝71和81在同一轴线上,本装置装有一套磨床测量臂红外线对中测距仪5,通过红外线发射头51、52可以分别测出到两个测量臂7、8的距离,通过电缆连接到红外线读数仪6,通过红外线读数仪6的数字显示装置61和62读出红外线对中测距仪5的红外线发射头51、52到两边测量臂7和8的距离,如果到两个测量臂7和8的距离非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数控磨床测量尺校准装置,安置在磨床工件床身导轨上;其特征是,包括,    底座,安置在磨床工件床身导轨上;    支架插座,固定于所述的底座;    固定支架,其下端设有固定杆,该固定杆插入支架插座中,并由锁紧螺母将其固定;    标准量棒,穿设于固定支架中,其两端突伸出固定支架;    红外线对中测距仪,设置于固定支架上,与标准量棒在同一轴线上,其两端设有红外线发射头,与一红外线读数仪电性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谷新杜国华
申请(专利权)人: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