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叶片转阀式电液伺服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843567 阅读:2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6-23 17: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双叶片转阀式电液伺服阀。其技术方案是:阀体(10)同中心地安装在缸体圆柱形空腔(18)内,阀套(8)同中心地安装在阀体圆柱形空腔(27)内,阀芯(9)右端穿过阀套(8)同中心地安装在阀体圆柱形空腔(27)内,电机(3)的输出轴与阀芯(9)左端的内孔(46)同中心键联接。缸体(4)内壁的正上部和正下部装有固定挡块(7),固定挡块(7)与阀体(10)为动配合;阀体圆柱形空腔(27)的外壁固定装有两个叶片(17),两个叶片(17)呈180°布置,叶片(17)与缸体(4)为动配合;固定挡块(7)与叶片(17)交错布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结构简单、易于加工、阀芯受力平衡、输出力矩大、动力特性好、流量增益线性、响应速度快和控制精度高的特点。(*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伺服阀的
,具体涉及一种双叶片转阀式电液伺服阀
技术介绍
液压转角伺服技术是将液压与电机技术相结合,利用各自的优点,用电机的小力矩直接驱动阀芯使阀口打开,让高压油作用在阀体上,进而得到大输出力矩。液压转角自伺服阀是液压控制系统中的核心元件,其具有精度高、反应快的特点,在高精度的机电一体化系统、航空航天机载驱动系统、大型试验设备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因而得到国内外科技人员的关注。目前,国内扬州大学的朱兴龙副教授等人在研究液压伺服关节中,首次提出了液压转角伺服概念(朱兴龙等.3自由度液压伺服关节动力学建模与仿真研究.机械设计与制造工程,2002, 31 (6):23-25.),为液压伺服机构内置和减小液压关节尺寸方面做了有益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阀芯受到的液压卡紧力及摩擦力均较大,阀芯动力特性变坏,伺服盲区较大。“一种易控液压转角自伺服阀” (CN 201210033081.6)专利技术克服了上述所存在的问题,该伺服阀阀芯具有便于制备、阀芯所受径向力和轴向力均各自平衡、动力特性好、伺服盲区小和易于控制的特点,但存在结构复杂,特别是阀芯和阀套内部存在较多复杂的内油道,难于保证加工精度,还存在着输出力矩不够大以及采用了圆形阀口设计,造成其流量增益是非线性的,进而产生了精度不够高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克服已有技术缺陷,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易于加工、阀芯受力平衡、输出力矩大、动力特性好、流量增益线性、响应速度快,控制精度高的双叶片转阀式电液伺服阀。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的双叶片转阀式电液伺服阀包括连接盖、电机、缸体、阀套、阀芯、阀体、固定挡块和叶片。连接盖同中心地安装在缸体的左端,阀体同中心地安装在缸体圆柱形空腔内,右端盖安装在缸体的右端,阀体的输出轴伸出右端盖,法兰盘安装在阀体的输出轴端部,密封盖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法兰盘的右端。缸体内壁的正上部和正下部装有固定挡块,固定挡块与阀体为动配合;阀体圆柱形空腔的外壁固定装有两个叶片,两个叶片呈180°布置,叶片与缸体为动配合;固定挡块与叶片交错布置。阀套同中心地安装在阀体圆柱形空腔内,阀套的左端面与阀体的左端面通过圆柱销固定在一起,阀芯左端同中心地安装在缸体的小圆柱孔内,阀芯右端穿过阀套同中心地安装在阀体圆柱形空腔内,电机固定在缸体上,电机的输出轴与阀芯左端的内孔同中心键联接。连接盖的正上方和正下方对应的设有连接盖低压油通道和连接盖高压油通道,连接盖低压油通道的出口为低压油出口 T,连接盖高压油通道的入口为高压油进口 P ;连接盖的中心位置处设有电源线通道。缸体的正上部沿径向方向设有第一低压油通道,沿轴向方向设有第二低压油通道,第一低压油通道和第二低压油通道相通,第二低压油通道与连接盖低压油通道相通;缸体的正下部沿轴向方向设有缸体高压油通道,缸体高压油通道与连接盖高压油通道相通。第一低压油通道的入口直接通过阀体的第一径向低压油孔与阀套左T 口相通,阀套左T 口与阀芯的第一环状凸台上的矩形槽相通,阀芯的第一环状凸台上的矩形槽与阀套左A 口相通,阀套左A 口通过阀体的第一矩形阀口和第三矩形阀口与对应的第一工作腔和第三工作腔相通。第二低压油通道的入口与阀体的低压油环形槽相通,阀体的低压油环形槽与内部低压油通道通过第二径向低压油孔相通,第二径向低压油孔与阀套右T 口相通,阀套右T 口与阀芯的第四环状凸台上的矩形槽相通,阀芯的第四环状凸台上的矩形槽与阀套右B 口相通,阀套右B 口通过阀体的第二矩形阀口和第四矩形阀口与对应的第二工作腔和第四工作腔相通。缸体高压油通道的出口与阀体的高压油环形槽相通,阀体的高压油环形槽通过高压径向油孔与内部高压油通道相通,内部高压油通道与阀套左P 口和阀套右P 口分别相通,阀套左P 口与阀芯的第二环状凸台上的矩形槽相通,阀芯的第二环状凸台上的矩形槽与阀套右A 口相通,阀套右A 口通过阀体的第一矩形阀口和第三矩形阀口与对应的第一工作腔和第三工作腔相通。阀套右P 口与阀芯的第三环状凸台上的矩形槽相通,阀芯的第三环状凸台上的矩形槽与阀套左B 口相通,阀套左B 口通过阀体的第二矩形阀口和第四矩形阀口与对应的第二工作腔和第四工作腔相通。所述阀体自左到右依次由空心圆柱体、圆柱体凸台和输出轴组成。在靠近圆柱体凸台处的输出轴上设有两个阀体密封槽,输出轴的端面分别开有低压油入口和高压油出口,低压油入口和高压油出口与对应的内部低压油通道和高压径向油孔相通。圆柱体凸台的外径与缸体圆柱形空腔内径的名义尺寸相同,圆柱体凸台的圆柱面开有四个阀体密封槽,左边两个阀体密封槽间开有低压油环形槽,低压油环形槽中开有第二径向低压油孔,右边两个阀体密封槽间开有高压油环形槽,高压油环形槽中开有高压径向油孔,第二径向低压油孔和高压径向油孔在阀体上所对应的两条素线相差180°。靠近空心圆柱体左端处的圆柱面上开有两个阀体密封槽,两个阀体密封槽间开有第一径向低压油孔,阀体圆柱形空腔内径与阀套外径的名义尺寸相同。在靠近圆柱体凸台的空心圆柱体上设有第二矩形阀口和第四矩形阀口,第二矩形阀口与第四矩形阀口呈轴心对称布置,在靠近右边的阀体密封槽的空心圆柱体上设有第一个矩形阀口和第三矩形阀口,第一矩形阀口与第三矩形阀口呈轴心对称布置;第一矩形阀口、第二矩形阀口、第三矩形阀口和第四矩形阀口的尺寸相同。高压径向油孔的素线位于第二矩形阀口中心的素线和第三矩形阀口中心的素线的正中间,第二矩形阀口中心的素线和第三矩形阀口中心的素线的夹角为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双叶片转阀式电液伺服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双叶片转阀式电液伺服阀包括连接盖(1)、电机(3)、缸体(4)、阀套(8)、阀芯(9)、阀体(10)、固定挡块(7)和叶片(17);?连接盖(1)同中心地安装在缸体(4)的左端,阀体(10)同中心地安装在缸体圆柱形空腔(18)内,右端盖(11)安装在缸体(4)的右端,阀体(10)的输出轴伸出右端盖(11),法兰盘(12)安装在阀体(10)的输出轴端部,密封盖(13)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法兰盘(12)的右端;?缸体(4)内壁的正上部和正下部装有固定挡块(7),固定挡块(7)与阀体(10)为动配合;阀体圆柱形空腔(27)的外壁固定装有两个叶片(17),两个叶片(17)呈180°布置,叶片(17)与缸体(4)为动配合;固定挡块(7)与叶片(17)交错布置;?阀套(8)同中心地安装在阀体圆柱形空腔(27)内,阀套(8)的左端面与阀体(10)的左端面通过圆柱销固定在一起,阀芯(9)左端同中心地安装在缸体(4)的小圆柱孔(19)内,阀芯(9)右端穿过阀套(8)同中心地安装在阀体圆柱形空腔(27)内,电机(3)固定在缸体(4)上,电机(3)的输出轴与阀芯(9)左端的内孔(46)同中心键联接;?连接盖(1)的正上方和正下方对应的设有连接盖低压油通道(2)和连接盖高压油通道(15),连接盖低压油通道(2)的出口为低压油出口T,连接盖高压油通道(15)的入口为高压油进口P,连接盖(1)的中心位置处设有电源线通道(16);缸体(4)的正上部沿径向方向设有第一低压油通道(5),沿轴向方向设有第二低压油通道(6),第一低压油通道(5)和第二低压油通道(6)相通,第二低压油通道(6)与连接盖低压油通道(2)相通;缸体(4)的正下部沿轴向方向设有缸体高压油通道(14),缸体高压油通道(14)与连接盖高压油通道(15)相通;?第一低压油通道(5)的入口直接通过阀体(10)的第一径向低压油孔(20)与阀?套左T口(32)相通,阀套左T口(32)与阀芯(9)的第一环状凸台(41)上的矩形槽相通,阀芯(9)的第一环状凸台(41)上的矩形槽与阀套左A口(33)相通,阀套左A口(33)通过阀体(10)的第一矩形阀口(30)和第三矩形阀口(29)与对应的第一工作腔(47)和第三工作腔(49)相通;?第二低压油通道(6)的入口与阀体(10)的低压油环形槽(21)相通,阀体(10)的低压油环形槽(21)与内部低压油通道(23)通过第二径向低压油孔(22)相通,第二径向低压油孔(22)与阀套右T口(39)相通,阀套右T口(39)与阀芯(9)的第四环状凸台(44)上的矩形槽相通,阀芯(9)的第四环状凸台(44)上的矩形槽与阀套右B口(38)相通,阀套右B口(38)通过阀体(10)的第二矩形阀口(28)和第四矩形阀口(31)与对应的第二工作腔(48)和第四工作腔(50)相通;?缸体高压油通道(14)的出口与阀体(10)的高压油环形槽(24)相通,阀体(10)的高压油环形槽(24)通过高压径向油孔(25)与内部高压油通道(26)相通,内部高压油通道(26)与阀套左P口(35)和阀套右P口(36)分别相通,阀套左P口(35)与阀芯(9)的第二环状凸台(42)上的矩形槽相通,阀芯(9)的第二环状凸台(42)上的矩形槽与阀套右A口(34)相通,阀套右A口(34)通过阀体(10)的第一矩形阀口(30)和第三矩形阀口(29)与对应的第一工作腔(47)和第三工作腔(49)相通;?阀套右P口(36)与阀芯(9)的第三环状凸台(43)上的矩形槽相通,阀芯(9)的第三环状凸台(43)上的矩形槽与阀套左B口(37)相通,阀套左B口(37)通过阀体(10)的第二矩形阀口(28)和第四矩形阀口(31)与对应的第二工作腔(48)和第四工作腔(50)相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叶片转阀式电液伺服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双叶片转阀式电液伺服阀包括连接盖(1)、电机⑶、缸体(4)、阀套(8)、阀芯(9)、阀体(10)、固定挡块(7)和叶片(17);连接盖(1)同中心地安装在缸体(4)的左端,阀体(10)同中心地安装在缸体圆柱形空腔(18)内,右端盖(11)安装在缸体(4)的右端,阀体(10)的输出轴伸出右端盖(11),法兰盘(12)安装在阀体(10)的输出轴端部,密封盖(13)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法兰盘(12)的右端; 缸体(4)内壁的正上部和正下部装有固定挡块(7),固定挡块(7)与阀体(10)为动配合;阀体圆柱形空腔(27)的外壁固定装有两个叶片(17),两个叶片(17)呈180°布置,叶片(17)与缸体(4)为动配合;固定挡块(7)与叶片(17)交错布置; 阀套⑶同中心地安装在阀体圆柱形空腔(27)内,阀套⑶的左端面与阀体(10)的左端面通过圆柱销固定在一起,阀芯(9)左端同中心地安装在缸体(4)的小圆柱孔(19)内,阀芯(9)右端穿过阀套⑶同中心地安装在阀体圆柱形空腔(27)内,电机(3)固定在缸体(4)上,电机(3)的输出轴与阀芯(9)左端的内孔(46)同中心键联接; 连接盖(I)的正上方和正下方对应的设有连接盖低压油通道(2)和连接盖高压油通道(15),连接盖低压油通道(2)的出口为低压油出口 T,连接盖高压油通道(15)的入口为高压油进口 P,连接盖(I)的中心位置处设有电源线通道(16);缸体(4)的正上部沿径向方向设有第一低压油通道(5),沿轴向方向设有第二低压油通道(6),第一低压油通道(5)和第二低压油通道(6)相通,第二低压油通道(6)与连接盖低压油通道(2)相通;缸体⑷的正下部沿轴向方向设有缸体高压油通道(14),缸体高压油通道(14)与连接盖高压油通道(15)相通; 第一低压油通道(5)的入口直接通过阀体(10)的第一径向低压油孔(20)与阀套左T 口(32)相通,阀套左T 口(32)与阀芯(9)的第一环状凸台(41)上的矩形槽相通,阀芯(9)的第一环状凸台(41)上的矩形槽与阀套左A口(33)相通,阀套左A 口(33)通过阀体(10)的第一矩形阀口(30)和第三矩形阀口(29)与对应的第一工作腔(47)和第三工作腔(49)相通; 第二低压油通道(6)的入口与阀体(10)的低压油环形槽(21)相通,阀体(10)的低压油环形槽(21)与内部低压油通道(23)通过第二径向低压油孔(22)相通,第二径向低压油孔(22)与阀套右T 口(39)相通,阀套右T 口(39)与阀芯(9)的第四环状凸台(44)上的矩形槽相通,阀芯(9)的第四环状凸台(44)上的矩形槽与阀套右B 口(38)相通,阀套右B 口(38)通过阀体(10)的第二矩形阀口(28)和第四矩形阀口(31)与对应的第二工作腔(48)和第四工作腔(50)相通; 缸体高压油通道(14)的出口与阀体(10)的高压油环形槽(24)相通,阀体(10)的高压油环形槽(24)通过高压径向油孔(25)与内部高压油通道(26)相通,内部高压油通道(26)与阀套左P 口(35)和阀套右P 口(36)分别相通,阀套左P 口(35)与阀芯(9)的第二环状凸台(42)上的矩形槽相通,阀芯(9)的第二环状凸台(42)上的矩形槽与阀套右A 口(34)相通,阀套右A 口(34)通过阀体(10)的第一矩形阀口(30)和第三矩形阀口(29)与对应的第一工作腔(47)和第三工作腔(49)相通; 阀套右P 口(36)与阀芯(9)的第三环状凸台(43)上的矩形槽相通,阀芯(9)的第三环状凸台(43)上的矩形槽与阀套左B 口(37)相通,阀套左B 口(37)通过阀体(10)的第二矩形阀口(28)和第四矩形阀口(31)与对应的第二工作腔(48)和第四工作腔(50)相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叶片转阀式电液伺服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10)自左到右依次由空心圆柱体、圆柱体凸台和输出轴组成;在靠近圆柱体凸台处的输出轴上设有两个阀体密封槽,输出轴的端面分别开有低压油入口和高压油出口,低压油入口和高压油出口与对应的内部低压油通道(23)和高压径向油孔(25)相通;圆柱体凸台的外径与缸体圆柱形空腔(18)内径的名义尺寸相同,圆柱体凸台的圆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林胡琪梅鹏曾良才张宏伟吴若麟晏晚君金晓宏向贤宝赵慧陈新元曾镛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科技大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