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轨道车辆客室隔热车窗结构,包括固定窗框和活动窗框,所述固定窗框的中部设置一固定横梁,在所述固定窗框和所述固定横梁之间安装有第一车窗玻璃,所述活动窗框与所述固定横梁之间铰接,在所述活动窗框内安装有第二车窗玻璃,在所述活动窗框的自由端与所述固定窗框之间设置有锁闭机构,所述固定窗框、固定横梁和活动窗框均由外侧型材、内侧型材及中间的隔热桥复合而成,所述第一车窗玻璃和所述第二车窗玻璃均为3层玻璃的复合中空玻璃结构,在2个中空层充入惰性气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不但可以实现通风换气的功能,保证客室内的空气质量,同时,还大幅度提高了车窗整体的隔热性能,适用于运用在高寒地区的轨道车辆,满足整车节能降耗的要求。(*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窗玻璃结构,特别涉及一种在高速轨道车辆客室车厢内使用的隔热车窗结构。
技术介绍
目前在轨道车辆客室的车窗一般都是采用固定式的车窗玻璃结构,通过车窗玻璃与车体直接粘结实现车窗的固定。这种车窗结构的不足之处在于,车窗不能打开,不具有通风换气的功能,只能依靠车辆空调系统进行新风换气,车厢内的空气质量相对较差。为了提高客室的空气质量,利用车窗进行通风换气,在以往的轨道车辆中有使用可以活动打开的车窗,但其不具有隔热保温的功能,在专利号为201120423067.8的中国专利中,则公开了一种用于城市轨道车辆的具有通风换气功能的隔热车窗结构,包括固定组成和活动组成,固定组成包括:固定外框、嵌入固定在固定外框内的第一玻璃窗体,固定外框的部分为双层结构,双层结构中设有多个横向截断其内部分空间的隔热条;活动组成包括:活动框架、嵌入固定在活动外框内的第二玻璃窗体,活动框架与固定外框构成铰接,活动框架的自由端固定连接有上述锁机,固定外框固定连接有上述锁闩。该结构中活动组成部分车窗可以打开,进而实现通风换气的功能,同时,通过结构胶、密封条、隔热条等隔热材料在实现车窗打开的基本功能的情况下,还具有隔热的功能。但该结构中车窗玻璃采用的是单一中空层的中空玻璃,固定外框仅采用隔热条隔热,特别是中间的中梁只使用了结构胶来隔热,隔热性能有限,对于在青藏车等高寒地区运营的轨道车辆,该隔热结构则无法满足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主要目的在于解决上述问题和不足,提供一种具有较高隔热性能的轨道车辆客室隔热车 窗结构。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种轨道车辆客室隔热车窗结构,包括固定窗框和活动窗框,所述固定窗框的中部设置一固定横梁,在所述固定窗框和所述固定横梁之间安装有第一车窗玻璃,所述活动窗框与所述固定横梁之间铰接,在所述活动窗框内安装有第二车窗玻璃,在所述活动窗框的自由端与所述固定窗框之间设置有锁闭机构,所述固定窗框、固定横梁和活动窗框均由外侧型材、内侧型材及中间的隔热桥复合而成,所述第一车窗玻璃和所述第二车窗玻璃均为3层玻璃的复合中空玻璃结构,在2个中空层充入惰性气体。进一步,所述惰性气体为氩气。进一步,所述中空层的厚度为9mm。进一步,所述3层玻璃中至少有一层玻璃为Low-E玻璃。进一步,在所述固定横梁上固定一横梁罩,在所述横梁罩的内侧具有凸出的止挡部,在所述活动窗框的铰接部设置有相应的凸出的止挡凸起,在所述横梁罩的内部还设置有弹簧钢丝,所述弹簧钢丝的一端与所述固定横梁固定连接,所述弹簧钢丝的另一端与所述活动窗框的铰接部固定连接。进一步,所述横梁罩的外侧再设置一层非金属扣板。进一步,在所述固定横梁和所述固定窗框上设置有与所述活动窗框接触的防水条和/或隔热密封条。进一步,在所述活动窗框的自由端上设置有锁闭把手,所述锁闭把手覆塑处理。进一步,所述固定横梁和活动窗框均为异形铝合金型材。进一步,所述固定横梁的外侧型材和内侧型材的接触面为斜面。综上内容,本技术所述的轨道车辆客室隔热车窗结构,其活动窗部分可以打开,实现通风换气的功能,保证客室内的空气质量。同时,该车窗结构中的窗框和横梁均采用型材和隔热桥的复合结构,且采用了内充惰性气体的三层中空玻璃结构,大幅度提高了车窗整体的隔热性能,适用于运用在高寒地区的轨道车辆,满足整车节能降耗的要求。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车窗断面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不,固定窗框1,活动窗框2,固定横梁3,第一车窗玻璃4,第二车窗玻璃5,玻璃6,中空层7,外侧型材8,内侧型材9,隔热桥10,密封胶条11,隔热密封条12,防水条13,隔热密封条14,横梁罩15,止挡部16,止挡凸起17,铰轴18,铰轴套19,弹簧钢丝20,非金属扣板21,锁扣22,锁闩23,把手24。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如图1所不,一种轨道车辆客室隔热车窗结构,包括固定窗框I和活动窗框2,固定窗框I设置在整个车窗的四周,固定窗框I固定连接在车体侧墙上,在固定窗框I的中部设置一固定横梁3,固定横梁3的两端固定在固定窗框I上,固定横梁3的下方为固定窗部分,固定横梁3的上方为活动窗部分,活动窗框2安装在固定横梁3的上方,活动窗框2与固定横梁3之间铰接,活动窗部分可以向车内方向翻转打开,以实现通风换气。在固定窗框I和固定横梁3之间安装有第一车窗玻璃4,第一车窗玻璃4与固定窗框I和固定横梁3之间通过密封胶条11固定密封,在活动窗框2内安装有第二车窗玻璃5,第二车窗玻璃5和活动窗框2之间也同样通过密封胶条11固定密封。第一车窗玻璃4和第二车窗玻璃5均采用3层玻璃6及2个中空层7的复合中空玻璃结构,在2个中空层7内充入惰性气体,本实施例中,惰性气体采用氩气,每个中空层7的厚度为9mm,不但可以提高隔热性能,同时也便于充入氩气,3层玻璃6中至少有一层玻璃采用Low-E玻璃,靠车外的最外侧玻璃6厚度为8mm,中间的玻璃厚为4mm,最内侧的玻璃厚为5mm,最内侧的玻璃采用Low-E玻璃,车窗玻璃总厚度为35mm。通过以上措施,可以大幅度提高整体车窗的隔热性能,使其能够满足在青藏线等高寒地区运营的轨道车辆的要求,仅考虑玻璃的结构,较25T即可提升隔热性能59%,较青藏车可提升38%。固定窗框1、固定横梁3和活动窗框2均由外侧型材8、内侧型材9及中间的隔热桥10复合而成,保证整窗无热桥,进一步提升了整窗的隔热性能。外侧型材8、内侧型材9均采用铝合金型材,本实施例中,固定横梁3和活动窗框2的外侧型材8、内侧型材9均优选采用了异形铝合金型材,所有的型材均增加了断面面积,以适应车窗玻璃厚度的增加。其中,固定横梁3需要承载上方的活动窗框2和第二车窗玻璃5的总重量,固定横梁3的外侧型材8和内侧型材9的接触面为斜面,这样可以增加型材之间的接触面积,进而提高固定横梁3的承载能力。在固定窗框I上还设置有隔热密封条12,在活动窗关闭时,活动窗框2的自由端与隔热密封条12紧密封贴合,实现两者之间的密封。在固定横梁3的外侧型材8上设置有防水条13及隔热密封条14,在活动窗关闭时,防水条13及隔热密封条14与活动窗框2紧密贴合,实现两者之间的密封。通过上述措施,保证了活动窗部分的密封性能,进而保证整窗无热桥,进一步提升了整窗的隔热性能。固定横梁3与活动窗框2之间的铰接部包括设置于固定横梁3的内侧型材9上的铰轴18和设置于活动窗框2上的包围在铰轴18外侧的铰轴套19,铰轴套19绕铰轴18转动。在固定横梁3的内侧还固定一横梁罩15,横梁罩15与固定横梁3的内侧型材9之间在卡接固定,在卡接固定的基础上还可以再使用螺钉固定。在横梁罩15的内侧面上具有一凸出的止挡部16,在活动窗框2的铰轴套19上设置有相应的凸出的止挡凸起17,在横梁罩15的内部还设置有弹簧钢丝20,弹簧钢丝20的一端与固定横梁3的内侧型材9固定连接,弹簧钢丝20的另一端与活动窗框2的铰轴套19固定连接。当活动窗向下翻转时,铰轴套19上的止挡凸起17会抵在横梁罩15内侧的止挡部16上,止挡部16限制了车窗的开启角度。这种结构弹簧钢丝20可以向下设置,不再横向车内突出,进而不会占用车内空间,也不会影响乘客的舒适度。在横梁罩15的外侧再设置一层非金属扣板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轨道车辆客室隔热车窗结构,包括固定窗框和活动窗框,所述固定窗框的中部设置一固定横梁,在所述固定窗框和所述固定横梁之间安装有第一车窗玻璃,所述活动窗框与所述固定横梁之间铰接,在所述活动窗框内安装有第二车窗玻璃,在所述活动窗框的自由端与所述固定窗框之间设置有锁闭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窗框、固定横梁和活动窗框均由外侧型材、内侧型材及中间的隔热桥复合而成,所述第一车窗玻璃和所述第二车窗玻璃均为3层玻璃的复合中空玻璃结构,在2个中空层充入惰性气体。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轨道车辆客室隔热车窗结构,包括固定窗框和活动窗框,所述固定窗框的中部设置一固定横梁,在所述固定窗框和所述固定横梁之间安装有第一车窗玻璃,所述活动窗框与所述固定横梁之间铰接,在所述活动窗框内安装有第二车窗玻璃,在所述活动窗框的自由端与所述固定窗框之间设置有锁闭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窗框、固定横梁和活动窗框均由外侧型材、内侧型材及中间的隔热桥复合而成,所述第一车窗玻璃和所述第二车窗玻璃均为3层玻璃的复合中空玻璃结构,在2个中空层充入惰性气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车辆客室隔热车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惰性气体为IS气。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车辆客室隔热车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空层的厚度为9m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车辆客室隔热车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3层玻璃中至少有一层玻璃为Low-E玻璃。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车辆客室隔热车窗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固定横梁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爱莲,王姣,张方涛,李宏,
申请(专利权)人:南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