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刀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84269 阅读:16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关于一种磨刀装置,其是在一基座上设置有一可供刀刃两面进行修整的研磨组,该研磨组是由二磨刀轮以交叉状来配置,磨刀轮是藉刀轮座来连结于一基座上,让刀刃置于该交叉处而使两侧刀刃面分别接触磨刀轮,往返拉动动作,无须电动便能修整刀刃。(*该技术在201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是一种磨刀装置,其是涉及对刀类工具表面磨损进行修整的
,尤指提供一小巧座式体积、免电动的磨刀装置。
技术介绍
举凡家中均必备菜刀或水果刀等厨房用刀具,该类刀具使用日久会造成磨损,需对磨损的刀刃来修整,磨刀器具的设计不断改变,比如公告号为四四三一七五号「家庭用多用途磨刀器」〔下称对比文献〕,便是以电动方式为之的例子;然而电动式磨刀器对家庭的适用状况却存在不合实际的问题。首先,对比文献包含有马达、微动开关以及压板、上盖等等设置组件,因此价格菲薄、成本高、体积大,但是厨房刀具使用到磨损状况是需要一段长时间,显见修整磨损的刀具并非是经常发生,但是却要以偏高费用来购买,令人感受到产品需求与价格难以相应的抱怨,从而降低市场需求,弱化产品竞争力;而且对比文献的磨刀器体积大,对此不常使用的磨刀器具却需要挪出一大空间来收存,令人对空间的占用觉得可惜;再者,对比文献的磨刀器限于电动方式,现今能源短缺,如遇限电之时则将无法使用,又,对比文献的磨刀器为电动,如不当放置于湿气环境,日久未使用容易生故障,缩短产品的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者有鉴于前述磨刀器具不符实际使用需求而予以重新设计,主要是设计一种磨刀装置,该磨刀装置是能满足刀刃可两面磨削的需求,并以座式小巧体积展现易收存、搬运的优点,更免除设置马达等电动设计来降低成本,以达到成本低、易满足家庭适用性、节省电力能源的特点,此为其主要专利技术目的。为了可达到前述的专利技术目的,本新型所运用的技术手段是在于提供一种磨刀装置,其是包括一基座;一研磨组,研磨组是设置于基座之上,包含有一磨刀一轮,以及一磨刀二轮,以及二刀轮座,该磨刀一轮与磨刀二轮之两端,分别枢设于二刀轮座上,该刀轮座在相异磨刀一、二轮之处,以前、后位差型态连结于基座上,让磨刀一轮及磨刀二轮形成交叉状设置。根据本专利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功效主要是如下所列1.本专利技术由二支磨刀轮呈交叉配置,并配合刀轮座与磨刀轮两端以锥头的型态枢穿,让磨刀轮可以转动,并且二交叉的磨刀轮让刀刃双面接触,而在往返拉动刀刃的动作之间,便可因刀刃与磨刀轮接触的摩擦力受到修整,配合磨刀轮可转动手段,得因应刀刃移动动作来转换不同接触面,保障刀刃修整顺畅快速,并且获致刀刃平均化修整的效果。2.本专利技术无须电动,手动方式即可,并且体积小巧,容置收存安置,不但免除电力能源,纵使一段时间未使用亦不会发生故障,更易于收放,故而可整体降低成本,以平价价格销售,强化市场竞争力,容易为大众接受,实质地适用于家庭。3.本专利技术是由基座支持于桌面上,无须手部扶持基座操控,直接让手部操作刀具架上磨刀轮之间进行修整即可,显具操作的便利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之立体外观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之立体组件分解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之保护组件脱离的立体分解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之组合剖视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之磨刀轮下移状态的组合剖视图。组件代表符号(10)基座 (11)曲一臂(111)(131)接端(13)曲二臂 (132)拉端(20)研磨组 (21)磨刀一轮(22)磨刀二轮 (23)锥头(24)刀轮座 (241)肩部(242)第一臂 (243)第二臂(244)钩部(25)弹性件(30)夹座 (31)翼片(311)长孔(33)环片(35)第一连座 (37)第二连座(40)保护组件 (41)开口(42)置槽(50)刀具 (51)刀刃 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是一种磨刀装置,请参看图1和图3,其显示较佳实施例,主要是在一基座(10)上设置有一可供刀刃两面进行修整的研磨组(20),基座(10)上固定一用以罩护研磨组(20)的罩状保护组件(40),尤其研磨组(20)进一步包含一磨刀一轮(21)、一磨刀二轮(22),该二磨刀轮是以交叉方式配置,能让两侧的刀刃面于该交叉处,来与磨刀一轮(21)、磨刀二轮(22)接触修整。以下对各部组件及其配置关是说明如后。该基座(10),基座(10)在前、后两面的两端位置,分别设置一曲一臂(11)、一曲二臂(13),前、后面的曲一臂(11)、曲二臂(13)位置是互相颠倒,呈对角对应,其中,曲一臂(11)的顶部是为接端(111),曲二臂(13)亦设有一接端(131),惟曲二臂(13)之接端(131)矮于曲一臂(11)之接端(111),曲二臂(13)则在相邻接端(131)位置往外侧延伸一杆状拉端(132);该研磨组(20),其是包含一磨刀一轮(21)、一磨刀二轮(22),磨刀一轮(21)、磨刀二轮(22)形式相同,均是一长轮体,于外周侧形成可磨削刀刃的粗糙面,并且磨刀一轮(21)、磨刀二轮(22)两端设圆锥状的锥头(23),各磨刀一轮(21)、磨刀二轮(22)分别连结于一刀轮座(24)上,刀轮座(24)是一长形杆状肩部(241)在一端往下延伸一第一臂(242)、另一端往上延伸一第二臂(243),第二臂(243)上侧另延伸一钩部(244),第一臂(242)相应于基座(10)之曲一臂(11),第二臂(243)是相应基座(10)之曲二臂(13),而刀轮座(24)连结磨刀一轮(21)、磨刀二轮(22)的具体形式,是在刀轮座(24)肩部(241)上包夹固定一可弯折金属片状的夹座(30),各夹座(30)为定位磨刀一轮(21)、磨刀二轮(22),于一端先弯折出一具有长孔(311)的翼片(31),于翼片(31)上放置一中空状环片(33),让磨刀一轮(21)、磨刀二轮(22)的一端锥头(23)先穿放在环片(33)的孔洞以及长孔(311)中,再放置磨刀一轮(21)、磨刀二轮(22)是以平行肩部(241)的状态,来弯折夹座(30)的另一端翼片(31),同样在翼片(31)上且朝向锥头(23)方向,让锥头(23)穿放环片(33)与翼片(31)的长孔(311)中,透过长孔(311)的孔内缘来供锥头(23)托放,引导磨刀一轮(21)、磨刀二轮(22)是以平行于肩部(241)状态结合;以及为让研磨组(20)连结于基座(10),另外设置一第一连座(35)、一第二连座(37),第一、二连座(35)(37)是为断面为ㄈ形金属片,藉其两侧面,让第一连座(35)分别在上、下的位置包夹住刀轮座(24)第一臂(242)与曲一臂(11)的接端(111),配合铆钉来枢穿,同理,第二连座(37)分别在上、下位置包夹住刀轮座(24)的第二臂(243)与曲二臂(13),再由铆钉枢穿,而曲二臂(13)利用拉端(132)与刀轮座(24)的钩部(244)连结一扭力弹簧型态的弹性件(25),拉撑磨刀一轮(21)、磨刀二轮(22)呈互相交叉状; 该保护组件(40),如图1和图3所示,该保护组件(40)为一壳体,一侧具有一开口(41),用以朝研磨组(20)及基座(10)罩设,而保护组件(40)凹设一道纵向的置槽(42),置槽(42)恰对应到磨刀一轮(21)、磨刀二轮(22)的交叉处,保护组件(40)开口(41)底面便锁贴固定于基座(10)上面,外观如图1所示。使用实施时,如图4和5所示,刀具(50)之刀刃(51)朝向置槽(42)放入,形成刀刃(51)的双侧面各接触磨刀一轮(21)磨刀二轮(22)外侧面上呈切线接触,再反复往返拉动,该往返拉动刀具(50)的力量,造成磨刀一轮(21)、磨刀二轮(22)之锥头(23)以接触于长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磨刀装置,其包括:    一基座;    一研磨组,研磨组是设置于基座之上,其特征是:包含有一磨刀一轮,以及一磨刀二轮,以及二刀轮座,该磨刀一轮与磨刀二轮之两端,分别枢设于二刀轮座上,该刀轮座在相异磨刀一、二轮之处,以前、后位差型态连结于基座上,让磨刀一轮及磨刀二轮形成交叉状设置。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巫文曲
申请(专利权)人:晟青企业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