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线缆检测装置的导向块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832558 阅读:1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6-22 19:2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线缆检测装置的导向块,包括用于收容线缆的第一收容槽,所述第一收容槽包括入口部和与所述入口部连通并形成一通孔的通孔部,所述入口部包括于导向块一侧面开设的第一开口、和与通孔部相接并且开口度小于第一开口的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开口通过引导坡面平缓连接至第二开口。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将第一收容槽设置成入口部和通孔部两部分,并且将所述入口部的第一开口大于第二开口使导线能够很容易的进入至导线块内,即便于插入导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线缆检测装置的导向块
技术介绍
线缆为常用信号传输件,请参见图4,线缆4通常包括如下三部分:导线41 (导线是产品进行电流或者电磁波信息传输功能的最基本的必不可少的主要结构,导线是导线线芯的简称,用铜、铝等导电性能优良的有色金属制成)、绝缘层42(包覆在导线外围四周起着电器绝缘作用的构件,导线和绝缘层是构成线缆产品(裸电线类除外)必须具备的两个基本构件)、护层43 (当电线线缆产品安装运行在各种不同的环境中时,必须具有对产品整体特别是对绝缘层起保护作用的构件——护层43)。在使用时,一般根据所需要使用的导线长度去除导线41外层上的护层43和绝缘层42,护层43去除部分一般长于绝缘层42的长度,便于线缆在连接过程中的搭接,而去除绝缘层42的长度则是完全由所需要导线41长度的多少控制。在工业装配上,由于采用机械装配的方式,故对导线露出长度有着非常精确的规定,所以在进行装配时,首先需要对其进行检测,目前检测一般是通过人工眼力检测,如通过用尺测量线缆各部分的比例来判断其是否合格,在进行大量测量时,由于需要不断的将一根根线缆拉直到标尺上进行测量,其工作效率较低,而且在长时间进行测量后,人眼睛容易产生疲劳故,测量时容易产生误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插入导线的用于线缆检测装置的导向块。为实现前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线缆检测装置的导向块,包括用于收容线缆的第一收容槽,所述第一收容槽包括入口部和与所述入口部连通并形成一通孔的通孔部,所述入口部包括于导向块一侧面开设的第一开口、和与通孔部相接并且开口度小于第一开口的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开口通过弓I导坡面平缓连接至第二开口。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通孔部为圆孔。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入口部与通孔部共轴。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入口部呈喇叭口形状。本专利技术通过将第一收容槽设置成入口部和通孔部两部分,并且将所述入口部的第一开口大于第二开口使导线能够很容易的进入至导线块内,即便于插入导线。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中安装有线缆的线缆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未安装线缆时的A-A向剖面图。图3为图1中用于线缆检测装置的导向块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线缆截面图。具体实施例方式请参见图1、2,一种线缆检测装置由导向块1、线缆止挡部2和观察部3组成,具体如下:第一部分:导向块1,用于引入线缆至线缆止挡部(2)和观察部(3)。请参见图3,所述导向块I包括一用于收容线缆10的第一收容槽11,该第一收容槽11包括入口部112和与入口部112连通并形成一通孔的通孔部111,入口部112与通孔部111位于同一中心线上,入口部112包括于导向块11 一侧面开设的第一开口 1121、和与通孔部111连通并且开口度小于第一开口 1121的第二开口 1122,第一开口 1121通过引导坡面1123平缓连接至第二开口 1122,入口部112呈喇叭口形状,所述通孔部111为圆孔。所述入口部112呈喇叭口形状,便于线缆10的导入,。当线缆4完全进入检测时,该第一收容槽I内收容的线缆具有导线41、绝缘层42和护层43。第二部分:观察部3,所述观察部3包括用于收容线缆4的第三收容槽33和用于检测线缆4是否合格的观察窗,该第三收容槽33与第一收容槽11通过线缆止挡部2连通,所述观察窗为于观察部3上设有的第一观察窗31和第二观察窗32,该第一观察窗31、第二观察窗32于观察部3顶面朝第三收容槽33内凹形成,第一观察窗31、第二观察窗32均为矩形窗口,并且在所述第一观察窗31和第二观察窗32上设有一层透明薄膜(未图示),在所述透明薄膜上设有检测标度线,通过所述第一观察窗31和第二观察窗32上的检测标度线可以很轻松的看出所检测的线缆4是否合格。在该部分中的线缆分为两部分,第一分部的线缆具有绝缘层42和导线41,第二部分的线缆只有导线41,在第一观察窗31用于观察绝缘层42的端面线,第一观察窗32用于观察导线41的端面线,而由于第一观察窗31和第二观察窗32是固定距离,通过第一观察窗31和第二观察窗32观察两个断面即可检测出该线缆4是够符合要求。第三部分:线缆止挡部2,该线缆止挡部2位于所述导向块I和观察部3之间,用于卡固所述线缆4,所述线缆止挡部2上开设有用于收容线缆的第二收容槽21,所述第二收容槽21与第一收容槽11、第三收容槽连通。在该第二收容槽21内收容的线缆部分具有绝缘层42和导线41,所述第二收容槽21的直径小于线缆的护层43的直径、大于线缆的绝缘层42的直径,通过第二收容槽21的直径变化,可以防止含有护层43的线缆部分进入到线缆止挡部2内。上述第一收容槽11、第二收容槽21和第三收容槽33共轴。上述线缆检测装置检测线缆10的操作流程如下:S1:线缆10插入至导线块I的第一收容槽11内。由于该入口部111呈喇叭形,故线缆10很容易插入至导向块I内。S2:当线缆10端部穿过导向块I后,进入至线缆止挡部2的第二收容槽21内。由于第二收容槽21的直径小于线缆的护层43的直径、大于线缆的绝缘层42的直径,故带有护层的线缆部分无法进入至第二收容槽21内,继而进行卡位。S4:通过第一观察窗31和第二观察窗32观察端面线并判断是否合格。当线缆10穿过线缆止挡部2进入到观察部3后,工作人员可以通过第一观察窗31和第二观察窗32分别观察绝缘层42的端面线和导线41的端面线,如果能同时从第一观察窗31和第二观察窗32观察到缘层42的端面线和导线41的端面线,同时两个端面线均在检测标度线的上下偏差范围内,则该线缆4合格,反之如果通过第一观察窗31和第二观察窗32无法观察到两个端面线或者只能看到一个,又或者端面线不在检测标度线的上下偏差范围内,则该线缆不合格。通过使用上述线缆检测装置,通过观察部3上的第一观察窗31和第二观察窗32便可以快速而标准的检测出线缆是否合格,并且提高了检测效率。尽管为示例目的,已经公开了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将意识到,在不脱离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公开的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各种改进、增加以及取代是可能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线缆检测装置的导向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块包括用于收容线缆的第一收容槽(11),所述第一收容槽(11)包括入口部(112)和与所述入口部(112)连通并形成一通孔的通孔部(111),所述入口部(112)包括于导向块(11)一侧面开设的第一开口(1121)、和与通孔部(111)相接并且开口度小于第一开口(1121)的第二开口(1122),所述第一开口(1121)通过引导坡面(1123)平缓连接至第二开口(112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线缆检测装置的导向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块包括用于收容线缆的第一收容槽(11),所述第一收容槽(11)包括入口部(112)和与所述入口部(112)连通并形成一通孔的通孔部(111),所述入口部(112)包括于导向块(11) 一侧面开设的第一开口(1121)、和与通孔部(111)相接并且开口度小于第一开口(1121)的第二开口(1122),所述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皓然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工业园区高登威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