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清华大学专利>正文

钢-混凝土混合连接的抗拔试验加载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821482 阅读:178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6-14 13: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钢-混凝土混合连接的抗拔试验加载装置,属于结构工程技术领域。该装置包括封闭加载框架、混合连接段、支座、推力千斤顶,所述的混合连接段包括钢梁段、连接构造、混凝土块;所述的封闭加载框架由钢板焊接而成,其底座上设有四个孔与钢梁段的下端板通过螺栓固接;所述的钢梁段上下分别焊有端板,上端板与连接构造下端固接,下端板设有四个孔,与封闭加载框架底座通过螺栓固接;所述的连接构造上端埋入混凝土块中,所述的混凝土块两端分别支承于支座上;所述的推力千斤顶沿竖向置于封闭加载框架顶部。该装置克服了已有装置的不足,构造简单,使用方便,且通用性强,可用于各类混合连接构造的抗拔试验,应用前景广阔。(*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钢-混凝土混合连接的抗拔试验加载装置,属于结构工程
,特别涉及结构工程试验

技术介绍
钢-混凝土混合连接在工程实践中具有广泛的应用,譬如图1a所示的高层建筑中混凝土核心筒剪力墙与钢梁之间的连接、图1b所示的建筑和桥梁领域广泛应用的组合梁中混凝土翼板和钢梁之间的连接等。钢-混凝土混合连接的抗拔性能是设计中需要十分关心的一个问题,合理可靠的抗拔连接构造可以确保钢和混凝土协同工作,充分发挥各自优势。譬如高层建筑通常采用框架-核心筒混合结构体系,外框与核心筒通过混合连接技术保证两者能共同抵抗地震作用,实际地震震害和大型振动台模型试验表明,地震作用下外框与核心筒之间的混合连接可能会承受较大的拉拔力,而不合理的混合连接设计导致的连接拉拔破坏会对结构体系的整体抗震性能产生十分不利的影响;再如钢-混凝土组合梁是通过连接件将混凝土和钢梁连接在一起,连接件除了抵抗界面剪力外,另一个重要作用就是抗拔,即抵抗混凝土板因整体纵向弯曲以及局部横向弯曲导致的竖向分离和掀起。对钢-混凝土混合连接开展抗拔试验是研究混合连接拉拔受力机理、验证抗拔构造合理性的重要手段,可为实际工程中混合连接合理而可靠的抗拔设计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然而,传统的混合连接抗拔试验加载装置和试验方法存在以下不足:(I)为了抵抗拉拔力,往往需要设计较为复杂的地锚构造,对试验场地条件要求高;(2)需采用推拉千斤顶,相比推力千斤顶,成本高,占用空间大,且加载吨位受限;(3)试件可替换性差,每一种参数的试件均需加工全套装置,费时费工,成本高,难以实现大量参数的试验研究;(4)通用性差,针对不同的连接构造需要单独设计装置,因此装置使用率低,造成浪费。鉴于以上原因,目前混合连接的抗拔试验开展难度大,缺乏大量充分可靠的试验数据为工程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出一种钢-混凝土混合连接的抗拔试验加载装置及制作方法。本技术的核心思想是“转拉为压”,突破了以拉拔试验为主的研究抗拔和锚固性能的传统理念,即通过受压加载的模式达到拉拔加载的效果,从而可有效避免复杂的地锚构造,减小占地,简化构造;采用传统经济的推力千斤顶达到拉拔加载的目的,更易实现大吨位加载;采用装配式结构,可实现试件的局部快速替换,有利于开展大量参数的试验研究;该装置通用性强,可用于各类混合连接构造的抗拔试验以及大吨位锚固抗拔试验等,应用前景广阔。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钢-混凝土混合连接的抗拔试验加载装置,该装置包括封闭加载框架、混合连接段、支座、推力千斤顶,所述的混合连接段包括钢梁段、连接构造、混凝土块;所述的封闭加载框架由钢板焊接而成,其底座上设有四个孔与钢梁段的下端板通过螺栓固接;所述的钢梁段上下分别焊有端板,上端板与连接构造下端固接,下端板设有四个孔,与封闭加载框架底座通过螺栓固接;所述的连接构造上端埋入混凝土块中,所述的混凝土块两端分别支承于支座上;所述的推力千斤顶沿竖向置于封闭加载框架顶部。本技术所述的连接构造可为T型、栓钉型、PBL型或钢筋锚固型中任一种构造。本技术所述的钢梁段可为H型钢。本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I)通过受压加载的模式达到拉拔加载的效果,实现“转拉为压”,从而可有效避免复杂的地锚构造,减小占地,简化构造;(2)采用传统经济的推力千斤顶达到拉拔加载的目的,更易实现大吨位加载;(3)采用装配式结构,可实现试件的局部快速替换,有利于开展大量参数的试验研究;(4)该装置通用性强,可用于各类混合连接构造的抗拔试验,应用前景广阔。附图说明图1a为现有技术的高层建筑中混凝土核心筒剪力墙与钢梁的连接示意图;图1b为现有技术的建筑和桥梁领域的组合梁中混凝土翼板和钢梁的连接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整体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封闭加载框架构造示意图。图4a为本技术钢梁段上端板与连接构造下端固接示意图;图4b为本技术在连接构造周围和上端绑扎钢筋不意图;图4c为本技术浇注混凝土后形成的混合连接段俯视图;图4d为本技术浇注混凝土后形成的混合连接段仰视图。图5为本技术混合连接段和封闭加载框架的连接示意图。图中:1-封闭加载框架;2_开孔;3_钢梁段;4_连接构造;5_钢筋;6_混凝土块;7-下端板;8_上端板;9_螺栓;10-支座;11-推力千斤顶。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结构、加工和使用过程作进一步描述。如图2所示,本技术的装置包括封闭加载框架1、混合连接段、支座10和推力千斤顶11。其中混合连接段的构造如图4所示,混合连接段包括钢梁段3、连接构造4、混凝土块6。封闭加载框架I由钢板焊接而成,如图3所示,其底座上设有四个孔2,与钢梁段3的下端板7通过螺栓9固接(图5),其刚度和强度需远大于连接构造4,以确保试验对象连接构造4能在试验过程中发生破坏,以达到抗拔性能试验的目的。连接构造4为试验测试的主要对象,其上端埋入混凝土块6中,可根据试验要求变化构造形式(可为T型、栓钉型、PBL型、钢筋锚固型等任何一种构造)和几何参数,由于实际工程中混合连接构造4千变万化,图4中的连接构造4仅作示意,实际应用中可根据具体情况任意改变。钢梁段3可为一 H型钢,上下分别焊有端板8和7,上端板8与连接构造4的下端固接,下端板7设有四个孔通过螺栓9与封闭加载框架I底端固接(图5)。这样可便于不同混合连接段的替换。混凝土块6两端分别支承于支座10上。推力千斤顶11沿竖向安置于封闭加载框架I顶部,可对封闭加载框架I顶部施加垂直向下的推力,如图2所示。本技术装置的具体制作方法为:首先用钢板焊接成封闭加载框架1,在其下方开四个与钢梁段3下端板7相适配的孔2(图3);加工混合连接段(如图4所示),将一型钢上下分别焊接端板(7、8)制成钢梁段,并将上端板8与连接构造下端固接(如图4a所示),连接构造周围和上端绑扎钢筋5(如图4b所示),浇筑混凝土形成混凝土块6 ;将下端板7通过螺栓9固接到封闭加载框架I上(图5);最后将混凝土块6两端支承于支座10上,并在封闭加载框架I顶部沿竖向放置推力千斤顶11 (图2)。采用本技术装置进行抗拔试验的具体使用方法为:采用推力千斤顶11对封闭加载框架I顶部施加向下的垂直荷载直至混合连接段发生破坏(图2),完成一种参数的连接构造4试验后,可仅替换混合连接段(图4c,d所示部分)并保留封闭加载框架1、支座10和推力千斤顶11,进行下一种参数的连接构造4试验。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钢-混凝土混合连接的抗拔试验加载装置,可用于测试混合连接的抗拔性能。该装置通过受压加载的模式达到拉拔加载的效果,实现“转拉为压”,从而有效避免复杂的地锚构造,减小占地;采用传统经济的推力千斤顶达到拉拔加载的目的,更易实现大吨位加载;采用装配式结构,可实现试件的局部快速替换,有利于开展大量参数的试验研究;该装置克服了已有装置的不足,构造简单,使用方便,且通用性强,可用于各类混合连接构造的抗拔试验,应用前景广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钢?混凝土混合连接的抗拔试验加载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封闭加载框架、混合连接段、支座、推力千斤顶,所述的混合连接段包括钢梁段、连接构造、混凝土块;所述的封闭加载框架由钢板焊接而成,其底座上设有四个孔与钢梁段的下端板通过螺栓固接;所述的钢梁段上下分别焊有端板,上端板与连接构造下端固接,下端板设有四个孔,与封闭加载框架底座通过螺栓固接;所述的连接构造上端埋入混凝土块中,所述的混凝土块两端分别支承于支座上;所述的推力千斤顶沿竖向置于封闭加载框架顶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钢-混凝土混合连接的抗拔试验加载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封闭加载框架、混合连接段、支座、推力千斤顶,所述的混合连接段包括钢梁段、连接构造、混凝土块;所述的封闭加载框架由钢板焊接而成,其底座上设有四个孔与钢梁段的下端板通过螺栓固接;所述的钢梁段上下分别焊有端板,上端板与连接构造下端固接,下端板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陶慕轩聂建国
申请(专利权)人:清华大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