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杨锦辉专利>正文

一种预即热组合电热水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820443 阅读:1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6-14 12: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流体加热技术领域,公开一种预即热组合电热水器,包括:两个互相连通的第一储水内胆和第二储水内胆,在所述第一储水内胆上设有进水管、预热加热管,在所述第二储水内胆里设有即热加热器。所述即热加热器包括封闭的即热加热器内胆,设置在即热加热器内胆里的即热加热管,以及与即热加热器内胆相连通的即热加热器进水管和即热加热器出水管。所述即热加热器进水管的进水口延伸到第二储水内胆最顶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预即热组合电热水器具有体积小、厚度薄、外型扁平的特点,且独立即热加热模式和独立的储水加热模式,使即热加热和储水加热组合工作,加热功能模式与控制模式多样,智能化程度高。(*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流体加热
,尤其涉及一种预热即热组合的电热水器。
技术介绍
现有的电热水器按加热方式可分为储水式电热水器和即热式电热水器两种。储水式电热水器体积较大,使用时需要提前预热,且预热时间较长,一般在几十分钟至数小时,加热好的热水容量很有限,出现大家庭不够用,而小家庭则用不完,不便和浪费不言而喻,难以满足现代人快节奏的生活需求。即热式电热水器虽然加热快、体积小、可即开即用,但受环境温度的影响比较大,特别在冬天温度比较低的情况下,要想在即热状态下达到理想的水温,要求有较大的功率,功率一般在IOkW左右。鉴于即热式电热水器需要较大功率才能实现速热的效果,而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每个家庭都拥有相当的电器,如空调,电热水器,电饭煲,电磁炉的电热水壶等,样样功率都很高,造成有的用户供电系统(特别是冬季)负荷不够,不能安装高功率的即热式热水器,因此人们需要用电负荷低的产品。为此,电热水器的制造业者们为了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需要,许多厂家都着力开发出一种既能快速出水,又节能环保,适合于普通消费者需求的预即热混合式电热水器。目前常见的预即热混合式电热水器大都由一个预热水箱和一个即热水箱组成。如果即热水箱容积较大,即热效果往往并不理想;如果即热水箱容积较小,受预热水箱容积限制,容易出现热力供应不连续,即一段时间后,供热水温度下降。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开发一种体积小,热力供应连续,即热效果好,方便控制,智能化程度高的预即热组合电热水器。为达到以上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种预即热组合电热水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相互连通储水内胆,设置在至少一个储水内胆上的冷水进水口,设置至少一个储水内胆里的预热加热器;以及设置在至少一个储水内胆里的即热加热器;所述即热加热器包括:封闭的即热加热器内胆,设置在即热加热器内胆里的即热加热管,以及与即热加热器内胆连通的即热加热器进水管和即热加热器出水管。作为改进地,所述即热加热器进水管的入水口延伸到储水内胆最顶端的水平面上。作为改进地,所述即热加热器进水管的出水口延伸到即热加热器内胆最底端的水平面上,所述即热加热器出水管的入水口延伸到即热加热器内胆最顶端的水平面上。作为改进地,所述冷水进水口的出水处位于预热加热器的下方。作为改进地,所述储水内胆由通过至少一个连接管连通的第一储水内胆和第二储水内胆组成,该第一储水内胆和第二储水内胆为水平横向卧式布置,且第二储水内胆安置在第一储水内胆上方;所述冷水进水口设置在第一储水内胆上。进一步改进地,所述预热加热器和即热加热器分别设置在第一储水内胆和第二储水内胆相同一侧的端头上。进一步改进地,所述预热加热器和即热加热器都设置在第一储水内胆里,所述即热加热器进水管的入水口穿过连接管延伸到第二储水内胆最顶端的水平面上。进一步改进地,所述预热加热器和即热加热器分别设置在第一储水内胆和第二储水内胆不同侧的端头上。进一步改进地,所述即热加热器安装在第二储水内胆的顶部。作为改进地,所述储水内胆由通过两个连接管连通的第一储水内胆和第二储水内胆组成,该第一储水内胆和第二储水内胆为竖直立式排布;所述预热加热器和即热加热器分别安装在所述的第一储水内胆与第二储水内胆的底部。作为改进地,所述预即热电热水器还包括承载所述储水内胆的热水器外壳,在热水器外壳上设有热水器进水口和热水器出水口 ;所述热水器进水口通过进水连接管与热水器进水口连接,所述即热加热器出水管通过出水连接管与热水器出水口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预即热组合电热水器,具有以下有益效果:一、通过将第一储水内胆和第二储水内胆水平横向卧式布置,使得整个电热水器体积小、厚度薄、外型扁平。二、由于预热加热器和即热加热器采用不同的内胆,并将即热加热器设置在第二储水内胆里,使得整个电热水器具有独立的即热加热模式和储水加热模式,方便对即热加热和储水加热进行独立控制,组合工作,智能化程度高。例如预热模式、速热模式、即热模式、智能模式等,可以根据用户的不同需求设定不同的加热模式,满足用户的不同需求,三、通过设置两个储水内胆,使得预热加热容量大,方便多人使用。附图说明图1所示为本技术提供的预即热组合电热水器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图2所示为本技术提供的预即热组合电热水器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图3所示为本技术提供的预即热组合电热水器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图4所示为本技术提供的预即热组合电热水器实施例四的结构示意图;图5所示为本技术提供的预即热组合电热水器实施例五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热水器外壳,11、热水器进水口, 12、热水器出水口 ;2、第一储水内胆,21、冷水进水口 ;3、第二储水内胆;4、预热加热器;5、即热加热器,51、即热加热器出水管,52、即热加热器内胆,53、即热加热管,54、即热加热器进水管,55、入水口;6、连接管;7、进水连接管;8、出水连接管。具体实施方式为进一步阐述本技术的实质,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说明如下。实施例一如图1所示,一种预即热组合电热水器,包括:热水器外壳1,设置在热水器外壳上的热水器进水口 11和热水器出水口 12,安装在热水器外壳I内相互连通的第一储水内胆2和第二储水内胆3,设置在第一储水内胆2里的预热加热器4,以及设置在第二储水内胆3里并与第二储水内胆3顶部连通的即热加热器5。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即热加热器与第一储水内胆顶部连通,不限于本实施例。其中,所述第一储水内胆2和第二储水内胆3通过两个连接管6相互连通。所述第一储水内胆2上设有冷水进水口 21,该冷水进水口 21通过进水连接管7与热水器进水口11连接。所述即热加热器5上设有即热加热器出水管51,该即热加热器出水管51通过出水连接管8与热水器出水口 12连接。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热水器外壳省略,直接将冷水进水口与自来水管连接,将即热加热器出水管与用水端连接,不限于本实施例。优选地,所述第一储水内胆2和第二储水内胆3水平横向卧式布置,第二储水内胆安置在第一储水内胆2的上方;所述预热加热器4和即热加热器5分别设置在第一出水内胆2和第二储水内胆3相同侧的端头上。进一步优选地,所述预热加热器4优选为电热棒。所述即热加热器5包括:封闭的即热加热器内胆52,设置在即热加热器内胆52里的即热加热管53,以及与即热加热器内胆52连通的即热加热器进水管54和即热加热器出水管51。优选地,所述即热加热器出水管54与热水器出水口 12连通,所述即热加热器进水管53的入水口 55延伸到第二储水内胆3最顶端的水平面上。特别地,为保证热水总以高温输出,所述即热加热器进水管53的出水口延伸到即热加热器内胆51最底端的水平面上,所述即热加热器出水管51的入水口延伸到即热加热器内胆52最顶端的水平面上。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预即热组合电热水器,通过将第一储水内胆和第二储水内胆水平横向卧式布置,使得整个电热水器体积小、厚度薄、外型扁平。同时,由于预热加热器和即热加热器采用不同的内胆,并将即热加热器设置在第二储水内胆里,使得整个电热水器具有独立的即热加热模式和储水加热模式,方便对即热加热和储水加热进行独立控制,组合工作,智能化程度高。此外,通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预即热组合电热水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相互连通储水内胆,设置在至少一个储水内胆上的冷水进水口,设置至少一个储水内胆里的预热加热器;以及设置在至少一个储水内胆里的即热加热器;所述即热加热器包括:封闭的即热加热器内胆,设置在即热加热器内胆里的即热加热管,以及与即热加热器内胆连通的即热加热器进水管和即热加热器出水管。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预即热组合电热水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相互连通储水内胆,设置在至少一个储水内胆上的冷水进水口,设置至少一个储水内胆里的预热加热器;以及设置在至少一个储水内胆里的即热加热器;所述即热加热器包括:封闭的即热加热器内胆,设置在即热加热器内胆里的即热加热管,以及与即热加热器内胆连通的即热加热器进水管和即热加热器出水管。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即热组合电热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即热加热器进水管的入水口延伸到储水内胆最顶端的水平面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即热组合电热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即热加热器进水管的出水口延伸到即热加热器内胆最底端的水平面上,所述即热加热器出水管的入水口延伸到即热加热器内胆最顶端的水平面上。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即热组合电热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水内胆由通过至少一个连接管连通的第一储水内胆和第二储水内胆组成,该第一储水内胆和第二储水内胆为水平横向卧式布置,且第二储水内胆安置在第一储水内胆上方;所述冷水进水口设置在第一储水内胆上。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预即热组合电热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预热加热器和即热加热器分别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锦辉
申请(专利权)人:杨锦辉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