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墙体蒸发降温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817081 阅读:208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6-14 07: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墙体蒸发降温装置,该墙体蒸发降温装置的太阳能电池板放置在建筑物屋顶,通过导线与控制器相连;控制器与蓄电池连接,蓄电池与水泵电连接,水泵分别与上水管和淋水管连接,上水管与蓄水槽连接,水泵还与计算器信号连接,淋水管设置在墙面外侧的上部;空气温度探头、空气湿度探头和墙面含水率探头分别与计算器相连;空气温度探头和空气湿度探头放置于屋顶,墙面含水率探头放置在墙体底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巧妙利用了太阳能、墙体周围温度、湿度以及墙面含水率之间的匹配关系,通过计算器智能控制,实现只有在室外高温和高太阳辐射情况时,才对墙体淋水降温,建筑节能和节水效果显著。(*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创造涉及一种墙体降温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利用太阳能和非传统水源的墙体蒸发降温装置,属于建筑技术科学领域。
技术介绍
目前,我国正在大力推广绿色建筑技术,在国家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中列举了若干项绿色三星建筑应满足的技术要求,建筑节能、非传统水源利用和可再生能源利用就是其中非常关键的技术。在我国南方炎热地区,夏季太阳辐射强烈,雨水丰沛,建筑物具有利用太阳能、雨水资源和蒸发降温的天然优势。中国专利技术专利申请200910135564.5公开了一种建筑蒸发降温节能方法。该方法将多孔蓄水材料设置在建筑物围护结构的户外面,从围护结构顶部,将水源接入到多孔蓄水材料的导水槽内,以使多孔蓄水材料不断保持在湿润状态,利用建筑围护结构上的水分蒸发,降低建筑围护结构上的温度。然而,该技术专利申请没有解决水源和淋水时间的问题,在实际工程中,尽管可以一直保持多孔蓄水材料的湿润,实现建筑物蒸发降温的效果,却对水资源产生了浪费,该申请没有涉及雨水和空调冷凝水的回收利用以及太阳能光伏技术的应用,该技术专利应用范围较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申请201010250603.9公开了一种将空调冷凝水用于建筑外墙蓄水蒸发降温节能的方法及装置。该装置制备一蓄水箱体,利用杠杆原理,将收集的空调冷凝水接驳到蓄水蒸发墙面的供水管中。该技术专利申请提出了采用空调冷凝水作为蓄水蒸发墙面的水源,但该装置体积较大,无法在建筑物墙面上安装,此外,空调冷凝水量有限,无法满足墙面蒸发降温的需要。另外,该专利申请没有涉及雨水回收和太阳能光伏技术的应用,节能效果不显著。中国专利技术专利申请201010514842.0公开了一种建筑水流动及蒸发降温的节能方法。该方法将内有成排直孔口的波形面(凹凸)板式材料安装为建筑围护结构,接入水源,水顺着通路布满板式材料的管状腔体,其被阳光等条件加热,一部分以顶部蒸发的形式散去热量,另一部分通过水流动消耗掉其余的热量,从而降低建筑围护表而的温度,进而抑制其内部温度上升。该技术专利申请没有说明水源和淋水方式等问题,此外,波形面(凹凸)板式材料无法作为建筑的围护结构,该专利申请没有涉及雨水、空调冷凝水回收和太阳能光伏技术的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充分利用雨水和太阳能等自然资源,以及空调冷凝水等非传统水源,设置智能化的控制系统,建筑节能和节水显著的利用太阳能和非传统水源的墙体蒸发降温装置。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墙体蒸发降温装置,包括太阳能电池板、控制器、蓄电池、水泵、淋水管、上水管、蓄水槽、冷凝水收集管、雨水管、计算器、空气温度探头、空气湿度探头和墙面含水率探头;太阳能电池板放置在建筑物屋顶,通过导线与控制器相连;控制器与蓄电池连接,蓄电池与水泵电连接,水泵分别与上水管和淋水管连接,上水管与蓄水槽连接,水泵还与计算器信号连接,淋水管设置在墙面外侧的上部;冷凝水收集管的一端与每层空调的冷凝水管连接,冷凝水收集管的另一端与蓄水槽连接;雨水管设置在建筑立面,雨水管的顶部在屋顶,底部在蓄水槽的上方10-20cm处;空气温度探头、空气湿度探头和墙面含水率探头分别与计算器相连;空气温度探头和空气湿度探头放置于屋顶,墙面含水率探头放置在墙体底部。为进一步实现本技术目的,所述计算器选用可编程单片机;所述蓄水槽还设有辅助装置,辅助装置包括补水管、浮球阀、不锈钢过滤网和蓄沙槽;补水管与自来水管连接;浮球阀于蓄水槽内,与补水管连接;不锈钢过滤网覆盖在蓄水槽顶部,蓄沙槽位于蓄水槽外一侧。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具有如下优点和有益效果:(I)本技术的墙体蒸发降温装置通过计算器和相关探头实现智能控制水泵启停,巧妙利用了太阳能、墙体周围温度、湿度以及墙面含水率之间的匹配关系,通过计算器智能控制,实现只有在室外高温和高太阳辐射情况时,也就是墙面最需要淋水降温时,才对墙体淋水降温,其他情况基本不必对墙体淋水,实现建筑节能和节水较佳效果。(2)在建筑物屋顶安装太阳能电池,太阳能电池产生的电量首先通过控制器,然后与蓄电池相接,用导线将蓄电池与水泵相连,驱动水泵从建筑物底部的蓄水箱抽水。室外太阳辐射强烈时,也是建筑物需要蒸发降温的时候,此时,太阳能电池可以提供充足的电量驱动水泵运转,而不需要消耗额外的电量,是真正的零能耗设计。(3)建筑物底部设置带有过滤网和蓄沙槽的集中式蓄水槽,可以收集雨水和空调冷凝水,在下雨时,雨水先存入蓄水箱,可部分缓解城市排水管网的排水压力;在空调开启时,可以收集空调冷凝水,避免冷凝水乱滴乱排;同时配有自来水补水管,通过浮球阀自动控制自来水补给,只有当雨水和冷凝水存量不足时,才会使用自来水进行补水。蓄水槽顶部覆盖有过滤网,可以过滤掉雨水中的泥沙等杂质,利用雨水管中雨水的冲刷力,将泥沙排放至蓄沙槽中,方便日后处理,不用频繁更换过滤网。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墙体蒸发降温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蓄水槽及辅助装置结构示意图;图3为应用本技术的智能控制流程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但本技术要求保护的范围并不局限性于实施例表不的范围。如图1所示,一种墙体蒸发降温装置,包括太阳能电池板1、控制器2、蓄电池3、水泵4、淋水管5、上水管6、蓄水槽7、冷凝水收集管8、雨水管9、计算器10、空气温度探头11、空气湿度探头12和墙面含水率探头13 ;太阳能电池板I放置在建筑物屋顶,通过导线与控制器2相连;控制器2与蓄电池3连接,蓄电池3与水泵4电连接,水泵4分别与上水管6和淋水管5连接,上水管6与蓄水槽7连接,水泵4还与计算器10信号连接,淋水管5设置在墙面外侧的上部;冷凝水收集管8的一端与每层空调的冷凝水管连接,冷凝水收集管8的另一端与蓄水槽7连接;雨水管9设置在建筑立面,雨水管9的顶部在屋顶,以便收集屋顶的雨水,雨水管9的底部在蓄水槽7的上方约1020cm处;空气温度探头11、空气湿度探头12和墙面含水率探头13分别与计算器10相连;空气温度探头11和空气湿度探头12放置于屋顶,墙面含水率探头13放置在墙体底部。如图2所示,蓄水槽7还设有辅助装置,辅助装置包括补水管14、浮球阀15、不锈钢过滤网16和蓄沙槽17 ;补水管14与自来水管连接;浮球阀15位于蓄水槽7内,与补水管14连接,通过浮球阀15开启补水管14补水;不锈钢过滤网16覆盖在蓄水槽顶部,蓄沙槽17位于蓄水槽7外一侧。在墙面淋水过程中,没有被墙面吸收的水,则流到建筑物底部的蓄水槽7上面,经过不锈钢过滤网16的过滤,泥沙等杂质被拦截,水则蓄积在蓄水槽7内。在下雨时,雨水管9收集屋面雨水,并从蓄水槽7上方一定高度(10-20cm处,优选15cm)处流出,由于高差的作用,这部分雨水具有一定的冲刷力,可以将不锈钢过滤网16上的泥沙冲刷至泥沙槽17内,以便日后清理,同时部分雨水可以蓄留在蓄水槽7内,每层空调的冷凝水管接入到冷凝水收集管8中,并汇集至蓄水槽7内,这样,蓄水槽7可以蓄留雨水和空调冷凝水,只有这两者非传统水源不够时,才通过浮球阀15开启自来水补水管14进行补水,从而实现节省水源的目的。如图3所示,空气温度探头11、空气湿度探头12和墙面含水率13探头每隔10_6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墙体蒸发降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太阳能电池板、控制器、蓄电池、水泵、淋水管、上水管、蓄水槽、冷凝水收集管、雨水管、计算器、空气温度探头、空气湿度探头和墙面含水率探头;太阳能电池板放置在建筑物屋顶,通过导线与控制器相连;控制器与蓄电池连接,蓄电池与水泵电连接,水泵分别与上水管和淋水管连接,上水管与蓄水槽连接,水泵还与计算器信号连接,淋水管设置在墙面外侧的上部;冷凝水收集管的一端与每层空调的冷凝水管连接,冷凝水收集管的另一端与蓄水槽连接;雨水管设置在建筑立面,雨水管的顶部在屋顶,底部在蓄水槽的上方10?20cm处;空气温度探头、空气湿度探头和墙面含水率探头分别与计算器相连;空气温度探头和空气湿度探头放置于屋顶,墙面含水率探头放置在墙体底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墙体蒸发降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太阳能电池板、控制器、蓄电池、水泵、淋水管、上水管、蓄水槽、冷凝水收集管、雨水管、计算器、空气温度探头、空气湿度探头和墙面含水率探头;太阳能电池板放置在建筑物屋顶,通过导线与控制器相连;控制器与蓄电池连接,蓄电池与水泵电连接,水泵分别与上水管和淋水管连接,上水管与蓄水槽连接,水泵还与计算器信号连接,淋水管设置在墙面外侧的上部;冷凝水收集管的一端与每层空调的冷凝水管连接,冷凝水收集管的另一端与蓄水槽连接;雨水管设置在建筑立面,雨水管的顶部在屋顶,底部在蓄水槽的上方10-20cm处;空气温度探头、空气湿度探头和墙面含水率探头分别与计算器相连;空气温度探头和空气湿度探头放置于屋顶,墙面含水率探头放置在墙体底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墙体蒸发降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磊张玉孟庆林
申请(专利权)人:华南理工大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