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动自加压式清污耙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816947 阅读:172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6-14 07:13
一种浮动自加压式清污耙斗,左右行走箱外侧均设有导轮,下端均设有导向轮,左右行走箱之间设有后偏心配重体和前偏心配重体,前后偏心配重体连接左右行走箱构成行走小车,行走小车和耙斗用铰链偏心R1连接;前偏心配重体自身轴线与导向轮的轴线偏移R2,后偏心配重体自身轴线与导轮的轴线偏移R3;浮动自加压体与后连杆连接,后连杆另端过后铰链与行走小车连接,浮动自加压体过铰链与前连杆连接,前连杆过前铰链连接在耙斗上;开耙钢丝绳固定连接在耙斗前端,提升钢丝绳固定连接在行走小车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计巧妙,结构合理,清污耙斗下水轻松,水中运行稳定,清污能力强,可广泛适用于各种水电站、水库。(*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水电站、水库、河流湖泊等水中清污作业的机械设备,具体涉及一种浮动自加压式清污耙斗
技术介绍
为保证水电站、水库或者大型取水构筑物的后续设备安全运行,通常需要在进水口处设置拦污栅以便除去水流中的水草、树枝、漂浮物等污物。被拦污栅拦截的污物经过一定时间的积累后需通过清污机从水中打捞出来。清污耙斗的作用是把流动的水中的污物装进耙斗里,从而达到清污的作用。清污耙斗的清污效果主要取决于三个要素:一是耙斗开耙下潜时的插污力的大小;二是耙斗闭耙上行时的抓齿力的大小;三是耙斗在水中作业时稳定与否。现有技术的清污耙斗开耙下潜时的插污力仅由耙斗的自重决定,欲增大插污力就要增加耙斗自身的重量,而耙斗闭耙上行时的抓齿力多通过液压装置来满足,从而使得耙斗整体结构笨重、线路复杂,导致动力增加、设备维护保养难度大。现有清污耙斗普遍存在下水困难,清污能力差,水中运行不稳定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克服现有清污耙斗存在的不足之处提出在耙斗正下插时能自动加压,使得清污耙斗下水轻松,水中运行稳定且清污能力强的一种浮动自加压式清污耙斗的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浮动自加压式清污耙斗,在耙斗上设有行走小车,并设有加压体,其特征在于,左行走箱和右行走箱外侧上端均设有导轮,下端均设有导向轮,左行走箱和右行走箱之间的后方设有后偏心配重体,左行走箱和右行走箱之间的前方设有前偏心配重体,前偏心配重体和后偏心配重体连接左行走箱和右行走箱,构成行走小车,行走小车和耙斗用铰链偏心Rl连接;前偏心配重体自身轴线与导向轮的轴线偏移R2,后偏心配重体自身轴线与导轮的轴线偏移R3 ;浮动自加压体与后连杆可转动连接,后连杆另端通过后铰链与行走小车连接,浮动自加压体通过铰链与前连杆可转动连接,前连杆通过前铰链连接在耙斗上;开耙钢丝绳固定连接在耙斗前端,提升钢丝绳固定连接在行走小车上。所述的行走小车和耙斗用铰链偏心Rl连接,是指耙斗与行走小车的转动中心与导向轮的转动中心偏心,其偏心距Rl=l_800mm。所述的前偏心配重体为封闭的中空筒体,内装填充物,其横截面形状为圆形或多边形,前偏心配重体轴线与导向轮轴线的偏心距为R2=l-800mm。所述的后偏心配重体为封闭的中空筒体,内装填充物,其横截面形状为圆形或多边形,后偏心配重体自身轴线与导轮(6)的轴线的偏心距为R3=l-800mm。所述的浮动自加压体至少I个,其形状为封闭的中空筒体,内装填充物,其横截面形状为圆形或多边形。所述的行走小车上设有轨面铲。本技术的重要特点是设置有前偏心配重体和后偏心配重体,可根据不同的清污工况对两个偏心配重体填充不同密度或不同比重的填充物,使耙斗能满足不同工况,提高其下水能力和清污能力。本技术的行走小车和耙斗用铰链偏心连接,前偏心配重体自身轴线与导向轮的轴线偏移,后偏心配重体自身轴线与导轮的轴线偏移,利用前偏心配重体和后偏心配重体可使自动调整清污耙斗工作状况的一次稳定,本技术的浮动自加压体在下水和出水运行的不同姿态可自动调整清污耙斗的二次稳定;使浮动自加压式清污耙斗浮在动水中稳定运行。本技术利用浮动自加压体增加清污耙斗的重量,调整清污耙斗的重心,增加下潜力,使之下水容易。耙斗闭耙耙污时,利用浮动自加压体姿态的转变,浮动自加压体重心全压在耙斗上并增大其力臂,此时耙斗的抓齿力成倍增加。本技术的偏心配重体为柱形中空腔体,可根据不同的清污工况,填充不同密度或不同比重的填充物,使之能适应不同工况的下水能力和清污能力。清污耙斗的浮动自加压体可利用连杆的特性,使清污耙斗在不同的姿态下实现不同的功能,且各功能自动转换。当清污耙斗下行时,清污耙斗是开耙状态,此时浮动自加压体的重心压在清污耙斗导轮和导向轮之间,使清污耙斗整体的重心也在清污耙斗导轮和导向轮之间,入水时不仅增加清污耙斗的下潜力,又对清污耙斗形成稳定的力。当清污耙斗上行时,清污耙斗是开耙状态,此时浮动自加压体的重心压在耙斗上,并以耙铰点为中心形成一个力偶,此时耙斗的抓齿力成倍增加。本技术设计巧妙,结构合理,清污耙斗下水轻松,水中运行稳定,清污能力强,可广泛适用于各种水电站、水库。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技术主视图图3为本技术开耙状态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A-A局部剖面示意图图中:(I)是耙斗限位轮、(2)是轨面铲、(3)是导向轮、(4)是铰链、(5)是行走小车、(6)是导轮、(7)是提升钢丝绳、(8)是开耙钢丝绳、(9)是后连杆、(10)是浮动自加压体、(11)是ill连杆、(12)是奉巴斗、(13)是左行走箱、(14)是后偏心配重体、(15)是如偏心配重体、(16)是右行走箱、(18)是后铰链、(19)是铰链、(20)是前铰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图1-4所示的浮动自加压式清污耙斗在左行走箱(13)和右行走箱(16)外侧上端均设有导轮(6),下端均设有导向轮(3),左行走箱(13)和右行走箱(16)之间与导轮(6)设有后偏心配重体(14 ),左行走箱(13)和右行走箱(16 )之间与导向轮(3 )相对处设有前偏心配重体(15),前偏心配重体(15)和后偏心配重体(14)连接左行走箱(13)和右行走箱(16),构成行走小车(5),行走小车上设有轨面铲(2);耙斗(12)上设有耙斗限位轮(I)行走小车(5)和耙斗(12)用铰链(4)连接,耙斗(12)与行走小车(5)的转动中心与导向轮(3)的转动中心偏心,其偏心距Rl=l-800mm,具体的偏心距是根据具体的工作要求而设计。前偏心配重体(15)为封闭的中空筒体,内装填充物,填充物是根据污物的不同及清理污物的难易程度选择不同密度或不同比重的物质,使之能适应不同工况。其横截面形状为圆形或多边形,前偏心配重体(15)自身轴线与导向轮(3)的轴线偏移R2,偏心距为R2=l-800mm,具体的偏心距是根据具体的工作要求而设计。后偏心配重体(14)为封闭的中空筒体,内装填充物,填充物是根据污物的不同及清理污物的难易程度选择不同密度或不同比重的物质,使之能适应不同工况,其横截面形状为圆形或多边形,后偏心配重体(14)自身轴线与导轮(6)的轴线偏移R3,其偏心距为R3=l-800mm,具体的偏心距是根据具体的工作要求而设计。浮动自加压体(10) I个,也可根据需要设置2-4个,浮动自加压体形状为封闭的中空筒体,内装填充物,填充物是根据污物的不同及清理污物的难易程度选择不同密度或不同比重的物质,使之能适应不同工况。其横截面形状为圆形或多边形。浮动自加压体(10)与后连杆(9)可转动连接,后连杆另端通过后铰链(18)与行走小车(5)连接,浮动自加压体(10)通过铰链(19)与前连杆(11)可转动连接,前连杆(11)通过前铰链(20)连接在耙斗(12)上;开耙钢丝绳(8 )固定连接在耙斗(12 )前端,提升钢丝绳(7 )固定连接在行走小车(5 )上。浮动自加压式清污耙斗的工作原理:由提升钢丝绳(7)牵引浮动自加压式清污耙斗上、下运行,由开耙钢丝绳(8)牵引自加压式清污耙斗的耙斗做开耙、闭耙动作。当浮动自加压式清污耙斗开耙下行时由于前偏心配重体(15)和后偏心配重体(14)及其腔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浮动自加压式清污耙斗,在耙斗上设有行走小车,并设有加压体,其特征在于,左行走箱(13)和右行走箱(16)外侧上端均设有导轮(6),下端均设有导向轮(3),左行走箱(13)和右行走箱(16)之间的后方设有后偏心配重体(14),左行走箱(13)和右行走箱(16)之间的前方设有前偏心配重体(15),前偏心配重体(15)和后偏心配重体(14)连接左行走箱(13)和右行走箱(16),构成行走小车(5),行走小车(5)和耙斗(12)用铰链(4)偏心R1连接;前偏心配重体(15)自身轴线与导向轮(3)的轴线偏移R2,后偏心配重体(14)自身轴线与导轮(6)的轴线偏移R3;浮动自加压体(10)与后连杆(9)可转动连接,后连杆另端通过后铰链(18)与行走小车(5)连接,?浮动自加压体(10)通过铰链(19)与前连杆(11)可转动连接,前连杆(11)通过前铰链(20)连接在耙斗(12)上;开耙钢丝绳(8)固定连接在耙斗(12)前端,提升钢丝绳(7)固定连接在行走小车(5)上。

【技术特征摘要】
1.浮动自加压式清污耙斗,在耙斗上设有行走小车,并设有加压体,其特征在于,左行走箱(13)和右行走箱(16)外侧上端均设有导轮(6),下端均设有导向轮(3),左行走箱(13)和右行走箱(16)之间的后方设有后偏心配重体(14),左行走箱(13)和右行走箱(16)之间的前方设有前偏心配重体(15),前偏心配重体(15)和后偏心配重体(14)连接左行走箱(13)和右行走箱(16),构成行走小车(5),行走小车(5)和耙斗(12)用铰链(4)偏心Rl连接;前偏心配重体(15)自身轴线与导向轮(3)的轴线偏移R2,后偏心配重体(14)自身轴线与导轮(6)的轴线偏移R3 ;浮动自加压体(10)与后连杆(9)可转动连接,后连杆另端通过后铰链(18 )与行走小车(5 )连接,浮动自加压体(10 )通过铰链(19 )与前连杆(11)可转动连接,前连杆(11)通过前铰链(20 )连接在耙斗(12 )上;开耙钢丝绳(8 )固定连接在耙斗(12 )前端,提升钢丝绳(7 )固定连接在行走小车(5 )上。2.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正禄
申请(专利权)人:昆明琢石机电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