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上流式复合水体修复设备,涉及一种对水体进行净化和治理的机械设备。包括驱动电机,中心筒,叶轮组件和传动轴,驱动电机通过传动轴与置于中心筒内的叶轮组件连接,带动叶轮组件转动,向上提水;该上流式复合水体修复设备还包括减速机构、耕臂、叶片和用于固定该设备的连杆,减速机构的输出端通过连接机构与耕臂连接,耕臂通过连接件与中心筒固定连接,叶片固定在耕臂上,通过减速机构减速后,驱动电机带动耕臂转动,把叶轮组件从水体底部提升上来的水,以中心筒为中心呈辐射状的快速向周围扩散出去。水体深处含氧量极低的水到达表面后进行复氧,因而水体深层严重缺氧的状况得到了改善,加速了好氧生物的新陈代谢,使水体净化过程加快,净化效果更好。(*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池塘、水库、湖泊等水域,对水体进行净化和治理的机械设备,特别是一种上流式复合水体修复设备。
技术介绍
河湖微污染水体富营养化的治理一直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目前,水体富营养化(藻类)控制和去除的方法有化学法、生物法及物理、机械法等多种。化学方法即采用凝聚沉降和化学药剂杀死藻类。这种方法可以高效即时的控制蓝藻的繁殖,但化学药剂对水体生态带来的负面影响及其严重的后果难以预测。生物法即利用莲藕、蒲草等高等水生植物,覆盖水体,减少光照,抑制蓝藻生长,同时也可以吸收氮、磷元素,使富营养物随植物的收获被带离湖泊水体。这种方法的负面影响是造成高等水生植物过量繁殖,对渔业、航运、景观等带来不良影响。物理机械法包括挖掘底泥沉积物、水体深层曝气、注水冲稀等。这些方法均存在工程量大、施工复杂、设备成本及维护费用高等缺点。2009年5月6日公告的,公告号为:CN201232042Y的技术专利-《太阳能上流式水处理设备》提供了一种无需外部动力,环保,节能,高效的水质净化设备。该设备通过电机带动与电机轴相连的叶轮转动,将水体深处含氧量较低的水抽吸到水体表面吸收氧气,随着水体表面与下层水体连续不断的交换更新,使水体深层的缺氧状况得到改善,整个水体的含氧量明显增加。该项技术通过叶轮向上提水后,依靠分水盘把水流扩散出去,但扩散速度较慢,且扩散半径较小,限制了水质净化的范围和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水流扩散速度较快,且扩散半径较大的上流式复合水体修复设备。为了实现本技术的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上流式复合水体修复设备,包括驱动电机,中心筒,叶轮组件和传动轴;驱动电机通过传动轴与置于中心筒内的叶轮组件连接,带动叶轮组件转动,向上提水;该上流式复合水体修复设备还包括减速机构、耕臂、叶片和用于固定该设备的连杆,减速机构的输出端通过连接机构与耕臂连接,耕臂通过连接件与中心筒固定连接,叶片固定在耕臂上,通过减速机构减速后,驱动电机带动耕臂转动,把叶轮组件从水体底部提升上来的水,以中心筒为中心呈辐射状的快速向周围扩散出去。为了使该设备整体平衡,并且使向外扩散的水流均匀,所述耕臂至少为2个,且沿中心筒的外圆均匀分布。所述连接机构包括支撑座,止推轴承和锁紧螺母,支撑座的一端固定在减速机构的箱体上,另一端安装有止推轴承,锁紧螺母把耕臂固定在止推轴承和减速机构的输出端上;所述输出端是一个与传动轴同轴的轴套,并通过轴承与传动轴和减速机构的箱体连接。所述减速机构可以采用皮带减速机构也可以采用齿轮减速机构。进一步,为了便于安装,所述耕臂和所述中心筒可以分别采用悬浮体,也可两者都采用悬浮体,用以产生向上的浮力,使该上流式复合水体修复设备漂浮在水面上。为了使前述的上流式复合水体修复设备更加的节能和环保,并不受市电条件的限制,在前述的上流式复合水体修复设备上设置太阳能电池板,电池箱和控制机构,电池箱内装有蓄电池,蓄电池通过电缆与太阳能电池板,驱动电机以及控制机构连接;通过太阳能电池板把光能转化成电能,通过蓄电池进行贮存,并给驱动电机供电,用以驱动叶轮组件和耕臂。更进一步,对于所述耕臂和/或所述中心筒采用了悬浮体使上流式复合水体修复设备漂浮在水面的技术方案,所述连杆的一端与减速机构的箱体固定连接,另一端与电池箱连接,电池箱沉于水底;起到把上流式复合水体修复设备固定于指定水域,以及防止该设备上部转动的作用;连杆的长度可以调节以适应不同水深的要求。本技术的技术效果如下:工作时,驱动电机通过传动轴带动叶轮组件转动,能够将水体深处含氧量较低的水不断提升到水面;减速机构的输出端带动耕臂和叶片转动,把叶轮提上来的水快速向四周扩散出去,周而复始,不断循环,使得水体中的水提升并扩散到水面,与阳光和空气接触,水体表面不断的复氧、更新,水体深处含氧量极低的水到达表面后进行复氧,因而水体深层严重缺氧的状况得到了改善。整个水体的含氧量明显增加,加速了水体中营养物质的氧化和生物净化过程,减少了氮和磷的含量,有效抑制了蓝绿藻类的生长,提高了水体的透明度,使水体得以修复和净化。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体现在:由于耕臂的转动,使得通过叶轮从水体深处提升上来的水流快速向周围扩散,且扩散半径较大,影响范围更广,加速了好氧生物的新陈代谢,使水体净化过程加快,效果更好。利用太阳能替代电能,不受电力系统的限制,有阳光的水面即可正常运行,大大降低了处理运行成本。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列示如下:1-太阳能电池板,2-驱动电机,3-传动轴,4-减速机构,5-轴套,6_连接机构,7-支撑座,8-耕臂,9-止推轴承,10-锁紧螺母,11-中心筒,12-连接件,13-叶轮组件,14-叶片,15-连杆,16-电池箱。具体实施方式图1为本技术的第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的具体方案如下:上流式复合水体修复设备,包括驱动电机2,中心筒11,叶轮组件13和传动轴3,驱动电机2通过传动轴3与置于中心筒11内的叶轮组件13连接,带动叶轮组件13转动,向上提水;该上流式复合水体修复设备还包括减速机构4,耕臂8,叶片14和用于固定该设备的连杆15,减速机构4的输出端5通过连接机构6与耕臂8连接,耕臂8通过连接件12与中心筒11固定连接,叶片14固定在耕臂8上,通过减速机构4减速后,驱动电机2带动耕臂8转动。耕臂8采用中空的结构,或者内部填充轻体材料(例如:发泡材料),形成具有浮力的悬浮体;耕臂8的数量为3个,沿中心筒的外圆均匀分布。连接机构6包括支撑座7、止推轴承9和锁紧螺母10,支撑座7的一端固定在减速机构4的箱体上,另一端安装有止推轴承9,锁紧螺母10把耕臂8固定在止推轴承9和减速机构4的输出端5上;输出端5是一个与传动轴3同轴的轴套,并通过轴承与传动轴3和减速机构4的箱体连接。驱动电机2为交流电机,通过防水电缆与电源连接;减速机构4可以采用皮带减速机构,也可以采用齿轮减速机构。中心筒11也采用中空的结构,或者内部填充轻体材料(例如:发泡材料),形成具有浮力的悬浮体,在中心筒11和耕臂8共同的浮力作用下,上流式复合水体修复设备能够漂浮在水面上。连杆15的数量为2个,对称分布并有一端固定连接在减速机构4的箱体上;用来固定并防止该设备的上部转动。固定的方式可以根据现场使用情况采取在水中立固定桩并与连杆15固定的方式,也可以采用绳索牵拉连杆15并固定在岸边的方式。工作时,交流电机接通电源,通过传动轴3带动叶轮组件13转动,将水体深处含氧量较低的水不断提升到水面;减速机构4的输出端5带动耕臂8和叶片14转动,把叶轮提上来的水快速向四周扩散出去,周而复始,不断循环,使得水体中的水提升并扩散到水面,与阳光和空气接触,水体表面不断的复氧、更新,水体深处含氧量极低的水到达表面后进行复氧,因而水体深层严重缺氧的状况得到了改善。整个水体的含氧量明显增加,加速了水体中营养物质的氧化和生物净化过程,减少了氮和磷的含量,有效抑制了蓝绿藻类的生长,提高了水体的透明度,使水体得以修复和净化。图2为本技术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的具体方案如下:[0031 ] 上流式复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上流式复合水体修复设备,包括驱动电机(2),中心筒(11),叶轮组件(13)和传动轴(3);驱动电机(2)通过传动轴(3)与置于中心筒(11)内的叶轮组件(13)连接,带动叶轮组件(13)转动,向上提水;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减速机构(4),耕臂(8),叶片(14)和用于固定该设备的连杆(15),减速机构(4)的输出端(5)通过连接机构(6)与耕臂(8)连接,耕臂(8)通过连接件(12)与中心筒(11)固定连接,叶片(14)固定在耕臂(8)上;通过减速机构(4)减速后,驱动电机(2)带动耕臂(8)转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上流式复合水体修复设备,包括驱动电机(2),中心筒(11),叶轮组件(13)和传动轴(3);驱动电机(2)通过传动轴(3)与置于中心筒(11)内的叶轮组件(13)连接,带动叶轮组件(13)转动,向上提水;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减速机构(4),耕臂(8),叶片(14)和用于固定该设备的连杆(15),减速机构⑷的输出端(5)通过连接机构(6)与耕臂⑶连接,耕臂⑶通过连接件(12)与中心筒(11)固定连接,叶片(14)固定在耕臂⑶上;通过减速机构(4)减速后,驱动电机(2)带动耕臂(8)转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流式复合水体修复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耕臂(8)至少为2个,沿中心筒的外圆均匀分布。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流式复合水体修复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机构(6)包括支撑座(7),止推轴承(9)和锁紧螺母(10),支撑座(7)的一端固定在减速机构⑷的箱体上,另一端安装有止推轴承(9),锁紧螺母(10)把耕臂(8)固定在止推轴承(9)和减速机构的输出端(5)上。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流式复合水体修复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端(5)是一个与传动轴(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慧清,杨志成,张志强,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蓝海实益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