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臂式塔式起重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815567 阅读:1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6-14 06: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平臂式塔式起重机,包括塔身、下支座、上支座、平衡臂、撑架,以及控制装置,所述平臂式塔式起重机还包括第一起重臂和第二起重臂,所述平衡臂和所述第一起重臂、第二起重臂分别设置在所述上支座两侧。采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平臂式塔式起重机,在重载时,可以使用第一起重臂和第二起重臂共同工作,达到大型或超大型塔式起重机的起重要求;在轻载时,则可以使用第一起重臂或第二起重臂单独工作,从而减少能量消耗,节约能源。(*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平臂式塔式起重机
本技术是关于建筑起重机械领域,且特别是关于一种平臂式塔式起重机。
技术介绍
塔式起重机简称塔机,亦称塔吊,是用于建筑施工中的一种起重设备。塔式起重机的起升高度和工作幅度的性能优势,使其在高层建筑施工中被广泛应用。根据起重臂的构造特点和变幅方式,塔式起重机可分为俯仰变幅起重臂(动臂)式塔式起重机和小车变幅起重臂(平臂)式塔式起重机。小车变幅起重臂式塔式起重机也叫平臂式塔式起重机,是靠安装在水平起重臂轨道上的载重小车行走实现变幅的。对于大型或超大型平臂式塔式起重机,为了达到起吊性能要求,能够起吊较重的物体,其起重臂通常按最大起吊重量进行设计,因此起重臂一般尺寸大、重量重。同样,在对与上述起重臂配合的起升和变幅机构进行选型和设计时,通常也需要选择大功率的电机,以及大型号的联轴器、变速箱和卷筒,乃至直径较大、承重能力较高的钢丝绳。因此,大型或超大型平臂式塔式起重机能够起吊较重的物体,满足建筑施工需要,但是大型或超大型平臂式塔式起重机还是会用来起吊较轻载荷。这时,由于大型或超大型平臂式塔式起重机采用大而重的起重臂和直径较大的钢丝绳,使得其变幅过程需要更多能量来克服重力阻力,同时其大功率的电机,以及大型号的联轴器、变速箱和卷筒等,在启动时和制动时均需要消耗更多能量,从而导致大型或超大型平臂式塔式起重机在起吊较轻载荷时会产生较大的功率损失。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既能满足起重要求,又节能环保的平臂式塔式起重机。本技术提供一种平臂式塔式起重机,包括塔身、下支座、上支座、平衡臂、撑架,以及控制装置,所述平臂式塔式起重机还包括第一起重臂和第二起重臂,所述平衡臂和所述第一起重臂、第二起重臂分别设置在所述上支座两侧。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前述的第一起重臂和第二起重臂对称设置,其对称中心线与所述平衡臂的中心线共面。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在前述的第一起重臂和撑架之间设置有第一起重臂拉杆,在所述第二起重臂和撑架之间设置有第二起重臂拉杆。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前述的平臂式塔式起重机还包括第一起升机构、第一变幅机构,以及第二起升机构、第二变幅机构;在所述第一起重臂和第二起重臂下部还分别设置有第一起重小车和第二起重小车;在所述第一起重小车和第二起重小车下方还分别设置有第一吊钩和第二吊钩。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前述的第一起重小车受第一变幅机构驱动,所述第一吊钩受第一起升机构驱动;所述第二起重小车受第二变幅机构驱动,所述第二吊钩受第二起升机构驱动。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前述的第一起升机构和第二起升机构对称设置在所述平衡臂两侧;所述第一变幅机构和第二变幅机构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起重臂和第二起重臂上。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前述的平臂式塔式起重机还包括可悬挂在所述第一吊钩和第二吊钩下方的起吊支架;所述起吊支架包括支架体,以及设置在所述支架体下方的第三吊钩。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在前述的支架体上还设置有两个卡接柱,所述支架体可通过所述卡接柱悬挂在所述第一吊钩和第二吊钩下方。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前述的第一起重臂和第二起重臂分别通过设置在其根部的铰点固定在所述上支座的一侧,与所述平衡臂相对。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采用本技术提出的平臂式塔式起重机,在重载时,可以使用第一起重臂和第二起重臂共同工作,达到大型或超大型塔式起重机的起重要求;在轻载时,则可以使用第一起重臂或第二起重臂单独工作,从而减少能量消耗,节约能源。同时,由于在本技术提出的平臂式塔式起重机上可以采用规格较小的起升机构及变幅机构,并且可以采用小型号的电机、联轴器、变速箱和卷筒,以及直径较小的钢丝绳,使得本技术提出的平臂式塔式起重机在运转时热量损失较少,在启动时所需要的能量较少,在制动时产生的热量损耗较少,从而达到节能环保的效果。另外,第一起重臂和第二起重臂单独来看外形小,重量轻,设计的机构整体规格较小,从起重臂和相关机构的设计、选材、选型、生产制作和运输角度来说都更有优势,节约生产运输成本。上述说明仅是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技术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技术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平臂式塔式起重机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平臂式塔式起重机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中的平臂式塔式起重机ΠΙ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平臂式塔式起重机重载时的吊钩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更进一步阐述本技术为达成预定技术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技术提出的平臂式塔式起重机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下:有关本技术的前述及其它
技术实现思路
、特点及功效,在以下配合参考图式的较佳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呈现。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的说明,当可对本技术为达成预定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得以更加深入且具体的了解,然而所附图式仅是提供参考与说明之用,并非用来对本技术加以限制。请参见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平臂式塔式起重机包括基础1、塔身2、下支座3、上支座4、平衡臂5、第一起重臂61、第二起重臂62、撑架7,以及控制装置(图未示)。平臂式塔式起重机通过基础I固定安装在地面上。塔身2由若干个标准节组成。在塔身2上设置有顶升机构22,顶升机构22是使得平臂式塔式起重机可以实现自升高的机构,包括爬升架和顶升油缸等。上支座3和下支座4通过回转支承用螺栓连接。在上支座3上设置有回转机构,回转机构是使平臂式塔式起重机上回转部分可以水平回转的机构。当平臂式塔式起重机做回转运动时,上支座3及其以上的部分绕塔身2的中心转动,而下支座4及其以下的部分则固定不动。平衡臂5用来保持力矩平衡。撑架7用来保持臂架受力平衡。上述机构及其作动原理均为业界熟知,因此在本文中不再赘述。平衡臂5通过设置在其根部的铰点(图未标)固定在上支座3 —侧。在平衡臂5悬空的末端设置有若干配重块50。在平衡臂5上方靠近上支座3处设置有第一起升机构51和第二起升机构52,第一起升机构51和第二起升机构52对称设置在平衡臂5的中心线两侦U。在平衡臂5和撑架7顶端之间设置有平衡臂拉杆54。请一并参照图3所示,第一起重臂61和第二起重臂62分别通过设置在其根部的铰点610、620固定在上支座3的另一侧,与平衡臂5位置相对。第一起重臂61和第二起重臂62优选结构相同,重量相同,对称设置,其对称中心线优选与平衡臂5的中心线共面。从而,第一起重臂61、第二起重臂62与平衡臂5分别设置在上支座3的两侧,并达到平衡。在第一起重臂61和第二起重臂62与撑架7顶端之间分别设置有第一起重臂拉杆611和第二起重臂拉杆621。在第一起重臂61和第二起重臂62上靠近其根部还分别设置有第一变幅机构612和第二变幅机构622。在第一起重臂61和第二起重臂62下部还分别设置有第一起重小车614和第二起重小车624,在第一起重小车614和第二起重小车624下方分别设置有第一吊钩616和第二吊钩626。这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平臂式塔式起重机,包括塔身、下支座、上支座、平衡臂、撑架,以及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平臂式塔式起重机还包括第一起重臂和第二起重臂,所述平衡臂和所述第一起重臂、第二起重臂分别设置在所述上支座两侧。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平臂式塔式起重机,包括塔身、下支座、上支座、平衡臂、撑架,以及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平臂式塔式起重机还包括第一起重臂和第二起重臂,所述平衡臂和所述第一起重臂、第二起重臂分别设置在所述上支座两侧。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臂式塔式起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起重臂和第二起重臂对称设置,其对称中心线与所述平衡臂的中心线共面。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臂式塔式起重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起重臂和撑架之间设置有第一起重臂拉杆,在所述第二起重臂和撑架之间设置有第二起重臂拉杆。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臂式塔式起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平臂式塔式起重机还包括第一起升机构、第一变幅机构,以及第二起升机构、第二变幅机构;在所述第一起重臂和第二起重臂下部还分别设置有第一起重小车和第二起重小车;在所述第一起重小车和第二起重小车下方还分别设置有第一吊钩和第二吊钩。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平臂式塔式起重机,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阳云华颜瑶
申请(专利权)人: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