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手动变速箱的直操换挡机构、手动变速箱总成和汽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813783 阅读:2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6-14 05: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用于手动变速箱的直操换挡机构、手动变速箱总成和汽车。所述直操换挡机构包括支撑臂、换挡拉杆、U形架、软十字轴总成、球形保持套和操纵杆,优选地还包括可由硫化橡胶块和金属质量块构成的减振块。采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直操换挡机构,能够有效提高换挡机构的隔振效果,增加驾驶舒适性;同时通过调节软十字轴总成的刚度,可以降低变速箱动态换挡的二次冲击,提高换挡质量。(*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变速箱换挡操作机构,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手动变速箱的直操换挡机构、手动变速箱总成和汽车
技术介绍
目前,很多车型采用动力总成纵置后驱的方式,由于变速箱安装布置在车身地板中央通道的正下方,很难采用拉索式的换挡操纵机构,所以对于动力总成纵置后驱的车型,大多数都采用拉杆式的直操换挡机构。这种直操机构的换挡拉杆和变速箱的选换挡轴一般采用普通硬十字轴连接,并且通过支撑臂直接固定到车身地板上,当车辆怠速和行驶过程中,变速箱内部零件运转振动、动力总成振动以及车身的振动都会通过操纵机构传递到换挡手柄上,造成换挡手柄抖动、麻手、高频异响等问题,降低了驾驶舒适性。同时这种直操机构效率太高,系统刚度太大、隔振效果差,将会放大变速箱动态换挡时的二次冲击,从而降低了换挡质量,导致客户抱怨。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手动变速箱的直操换挡机构、手动变速箱总成和汽车,以便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以及其他方面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的技术目的,本技术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手动变速箱的直操换挡机构,所述直操换挡机构包括:支撑臂,其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通过第一连接件以能自由旋转方式连接到变速箱操纵盖的壳体上,所述第二端设置有腔体;换挡拉杆,其设置于所述支撑臂的下方并且其一端固设有开口架,另一端固设有联轴节;U形架,其装设于所述第一端处并且固设有适于套设在变速箱选换挡轴上的轴套;软十字轴总成,其一端通过第二连接件与所述U形架相连,另一端通过第三连接件与所述开口架相连,用于吸收经变速箱内部和外部传递的振动和噪音;球形保持套,其通过卡簧以过盈配合方式装设在所述腔体内;以及操纵杆,其以间隙配合方式套装在所述球形保持套内并与所述支撑臂形成角度,所述操纵杆伸出所述腔体的一端通过第四连接件固连到手柄换挡杆上,另一端通过第五连接件固连到所述联轴节上。在上述的直操换挡机构中,优选地,所述直操换挡机构还包括减振块,其装设在所述第二端上,并且通过第六连接件固连到车身地板上用于吸收变速箱壳体和车身传递的振动和噪音。在上述的直操换挡机构中,优选地,所述减振块包括金属质量块以及硬度能根据需要隔离掉的振动频率进行调整配置的硫化橡胶块,所述金属质量块设置于所述硫化橡胶块的外部,所述减振块通过所述硫化橡胶紧套在所述第二端上且能沿所述支撑臂的轴向方向调整位置,用以补偿通过所述第六连接件固连到车身地板时的位置偏差。在上述的直操换挡机构中,优选地,所述直操换挡机构还包括防尘套,其设置在所述操纵杆的支撑座的上方。在上述的直操换挡机构中,优选地,所述软十字轴总成包括金属骨架、以及覆设于所述金属骨架上且其硬度能根据需要隔离掉的振动频率进行调整配置的硫化橡胶层。在上述的直操换挡机构中,优选地,所述联轴节中设置有用于隔振的尼龙衬套。在上述的直操换挡机构中,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第三连接件是铝销。在上述的直操换挡机构中,优选地,所述软十字轴总成上设置销孔,并且所述销孔的两端均装设有用于隔振的尼龙衬套。一种手动变速箱总成,所述手动变速箱总成上装配有如以上任一项所述的直操换挡机构。一种汽车,所述汽车上装设有如以上所述的手动变速箱总成。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采用本直操换挡机构,可以有效提高换挡机构的隔振效果,并且优化选换挡系统的刚度匹配性能,因此能够增加驾驶舒适性。此外,通过调节软十字轴总成的刚度,可以降低变速箱动态换挡的二次冲击,解决换挡手柄抖动麻手的问题,从而提高了动态换挡质量。附图说明以下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来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但是应当知道,这些附图仅是为解释目的而设计的,因此不作为本技术范围的限定。此外,除非特别指出,这些附图仅意在概念性地说明此处描述的结构构造,而不必要依比例进行绘制。图1是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外形结构和挡位原理图。图2是图1中实施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沿图1中A-A方向的剖视图。图4和图5分别是沿图1中B-B方向和C-C方向的剖视图,其图示出了的该实施例中软十字轴总成的基本结构。图6和图7分别是沿图1中D-D方向、图2中E-E方向的剖视图,其图示出了的该实施例中减振块的基本结构。具体实施方式首先,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将以示例方式来具体说明本技术的用于手动变速箱的直操换挡机构的具体结构、特点和优点等,然而所有的描述仅是用来进行说明的,而不应将其理解为对本技术形成任何限制。此外,在本文所提及各实施例中予以描述或隐含的任意单个技术特征,或者被显示或隐含在各附图中的任意单个技术特征,仍然可在这些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物)之间继续进行任意组合或删减,从而获得可能未在本文中直接提及的本技术的更多其他实施例。请参考图1和图2,它们在总体上示出了本直操换挡机构一个实施例的外形结构以及挡位原理。在该实施例中,直操换挡机构主要包括U形架1、软十字轴总成2、换挡拉杆3、操纵杆4、球形保持套6和支撑臂7等,下面将对这些组成部件进行说明。如图1、图2所示,支撑臂7具有分别位于图面中左、右两侧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其中第一端通过连接件(如铝销等)连接到变速箱操纵盖的壳体上,并且能围绕该第一连接件进行自由旋转。在第二端设置有腔体,以便通过卡簧4a以过盈配合方式将球形保持套6装设在该腔体内,球形保持套6的材料可选用尼龙,以便起到一定的减振作用。U形架I被装设在支撑臂7的第一端处,并且在其上固定安装了一个轴套,以便在与变速箱装配时将该轴套套在变速箱选换挡轴上,并通过弹性销加以固定。换挡拉杆3被设置于支撑臂7的下方,并且将开口架3a固定设置在在换挡拉杆3的一端,同时在该换挡拉杆3的另一端固定设置有联轴节3b,该联轴节本身为铝销3d铆压连接机构,可以进行自由转动。如图3所示,在优选情形下,可以在联轴节3b中设置尼龙衬套3c,以便实现一定的隔振效果。为了降低变速箱本身振动和变速箱内部旋转件传递过来的振动,以及吸收换挡时变速箱内部产生的冲击,在U形架I和换挡拉杆总成3之间采用了软十字轴总成2进行连接。该软十字轴总成2是本技术中的一个重要部件,它的一端通过连接件(如铝销等)与U形架I相连,而另一端通过连接件(如铝销等)与开口架3a相连,以便通过其来有效地吸收经变速箱内部和外部传递的振动和噪音。举例而言,如图4和图5所示,可以将软十字轴总成2优选地构造成包括位于内部的金属骨架和位于外部的硫化橡胶层,即将后者覆设在金属骨架上。该硫化橡胶层的硬度可以根据需要隔离掉的振动频率来灵活进行调整配置,以实现不同的刚度。此外,如图4和图5所示,可以在软十字轴总成2上设置销孔并且在销孔两端都安装上尼龙衬套2a和2c,以便分别通过铝销2b和2d将该软十字轴总成2与U形架I和换挡拉杆前端的开口架3a进行铆压连接,并且通过尼龙衬套2a和2c来起到起隔振作用。操纵杆4是以间隙配合方式被套装在球形保持套6内,从而使其坐落在支撑臂7上第二端处的腔体内与支撑臂7形成角度。同时,通过连接件(如螺栓等)将该操纵杆4伸出上述腔体的一端固定连接到手柄换挡杆上,并且通过连接件4b (如弹性销等)将该操纵杆4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到联轴节3b上。由于球形保持套6与支撑臂7的腔体之间为过盈配合,而与操纵杆4之间为间隙配合,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手动变速箱的直操换挡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直操换挡机构包括:支撑臂,其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通过第一连接件以能自由旋转方式连接到变速箱操纵盖的壳体上,所述第二端设置有腔体;换挡拉杆,其设置于所述支撑臂的下方并且其一端固设有开口架,另一端固设有联轴节;U形架,其装设于所述第一端处并且固设有适于套设在变速箱选换挡轴上的轴套;软十字轴总成,其一端通过第二连接件与所述U形架相连,另一端通过第三连接件与所述开口架相连,用于吸收经变速箱内部和外部传递的振动和噪音;球形保持套,其通过卡簧以过盈配合方式装设在所述腔体内;以及操纵杆,其以间隙配合方式套装在所述球形保持套内并与所述支撑臂形成角度,所述操纵杆伸出所述腔体的一端通过第四连接件固连到手柄换挡杆上,另一端通过第五连接件固连到所述联轴节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手动变速箱的直操换挡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直操换挡机构包括: 支撑臂,其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通过第一连接件以能自由旋转方式连接到变速箱操纵盖的壳体上,所述第二端设置有腔体; 换挡拉杆,其设置于所述支撑臂的下方并且其一端固设有开口架,另一端固设有联轴节; U形架,其装设于所述第一端处并且固设有适于套设在变速箱选换挡轴上的轴套; 软十字轴总成,其一端通过第二连接件与所述U形架相连,另一端通过第三连接件与所述开口架相连,用于吸收经变速箱内部和外部传递的振动和噪音; 球形保持套,其通过卡簧以过盈配合方式装设在所述腔体内;以及操纵杆,其以间隙配合方式套装在所述球形保持套内并与所述支撑臂形成角度,所述操纵杆伸出所述腔体的一端通过第四连接件固连到手柄换挡杆上,另一端通过第五连接件固连到所述联轴节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操换挡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直操换挡机构还包括减振块,其装设在所述第二端上,并且通过第六连接件固连到车身地板上用于吸收变速箱壳体和车身传递的振动和噪音。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直操换挡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减振块包括金属质量块以及硬度能根据需要隔离掉的振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雷太奇方伟荣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