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发动机连杆珩磨夹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812293 阅读:188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6-14 04: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加工合格率高、效率高的发动机连杆珩磨夹具,包括放置发动机连杆的下垫板,所述下垫板上设有两个大头定位桩、两个小头定位桩和两个轴向定位桩,两个大头定位桩上下设置,位于发动机连杆的大头一侧,用于径向固定大头;两个小头定位桩上下设置位于发动机连杆的小头一侧,用于径向固定小头;两个轴向定位桩上下设置,位于小头的右端部,用于轴向固定两个叠加放置的发动机连杆的小头;所述下垫板的上方设有上盖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发动机连杆珩磨夹具,三点定位,无需压紧,并且一次性加工两件产品;连杆弯曲度和扭曲度一次性合格率达99.98%,产能提高1/3,无需另外增加工序来控制弯曲度和扭曲度。(*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珩磨夹具,尤其是一种发动机连杆珩磨夹具
技术介绍
现阶段国内配套立式珩磨机使用的夹具均采用连杆孔定位,压紧工件的方式。这种装夹方式加工工件一次性合格率较低,连杆弯曲度和扭曲度无法保证精度,需后续增加工序来校正弯扭曲度,并且装夹时间长,只能单件加工,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加工合格率高、效率高的发动机连杆珩磨夹具。实现本技术目的的发动机连杆珩磨夹具,包括放置发动机连杆的下垫板,所述下垫板上设有两个大头定位桩、两个小头定位桩和两个轴向定位桩,两个大头定位桩上下设置,位于发动机连杆的大头一侧,用于径向固定大头;两个小头定位桩上下设置,位于发动机连杆的小头一侧,用于径向固定小头;两个轴向定位桩上下设置,位于小头的右端部,用于轴向固定两个叠加放置的发动机连杆的小头;所述下垫板的上方设有上盖板。所述大头定位桩、小头定位桩和轴向定位桩均为螺杆,可调节定位点位置。所述下垫板与上盖板的垂直距离比两个发动机连杆叠放高度大0.08mm 0.1Omm0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本技术的发动机连杆珩磨夹具,采用三点定位,无需压紧,并且科一次性加工两件产品;连杆弯曲度和扭曲度一次性合格率达99.98%,产能提高1/3,无需另外增加工序来控制弯曲度和扭曲度。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发动机连杆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发动机连杆珩磨夹具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的实施例如下:如图1、2所示,本技术的发动机连杆珩磨夹具,包括放置发动机连杆的下垫板6,所述下垫板6上设有两个大头定位桩、两个小头定位桩和两个轴向定位桩8,两个大头定位桩上下设置,位于发动机连杆的大头I 一侧的第一定位点3,用于径向固定大头I ;两个小头定位桩上下设置,位于发动机连杆的小头2 —侧的第二定位点4,用于径向固定小头2 ;两个轴向定位桩8上下设置,位于小头2的右端部的第三定位点5,用于轴向固定两个叠加放置的发动机连杆的小头2 ;所述下垫板6的上方设有上盖板7。所述大头定位桩、小头定位桩和轴向定位桩8均为螺杆,可调节定位点位置。所述下垫板6与上盖板7的垂直距离比两个发动机连杆叠放高度大0.08mm 0.1Omm0本技术的发动机连杆珩磨夹具的工作原理如下:取产品两件叠加在一起,放入上盖板7和下垫板6之间并且和六个定位桩接触;开动设备加工产品,珩磨夹具开始上升到一定高度,此时珩磨杆9开始上下往复运动;加工完成后,取出工件测量孔径,合格后流入下一道工序。上面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技术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技术设计精神前提下,本领域普通工程技术人员对本技术技术方案做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技术的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发动机连杆珩磨夹具,其特征在于:包括放置发动机连杆的下垫板,所述下垫板上设有两个大头定位桩、两个小头定位桩和两个轴向定位桩,两个大头定位桩上下设置,位于发动机连杆的大头一侧,用于径向固定大头;两个小头定位桩上下设置,位于发动机连杆的小头一侧,用于径向固定小头;两个轴向定位桩上下设置,位于小头的右端部,用于轴向固定两个叠加放置的发动机连杆的小头;所述下垫板的上方设有上盖板。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发动机连杆珩磨夹具,其特征在于:包括放置发动机连杆的下垫板,所述下垫板上设有两个大头定位桩、两个小头定位桩和两个轴向定位桩,两个大头定位桩上下设置,位于发动机连杆的大头一侧,用于径向固定大头;两个小头定位桩上下设置,位于发动机连杆的小头一侧,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康威
申请(专利权)人:宜都市仝鑫精密锻造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