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屑分离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810856 阅读:204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6-14 02: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分离装置,具体为用于金属屑和油混合物处理的油屑分离机,包括外壳,外壳顶部有进料口,进料口下方为转筒,转筒底部有叶轮,叶轮下方有储油腔,叶轮安装在轴上,轴通过传动机构与电机连接,转筒上部有金属屑出口,转筒筒壁上有孔,孔与储油腔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油屑分离机,可以使含油金属屑有效进行油、屑分离,分离出的金属屑、油都可直接再回收利用,减少资源浪费。(*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分离装置,具体为用于金属屑和油混合物处理的油屑分离机
技术介绍
机械加工过程中所产生的金属屑,都会经过回收并重新冶炼成金属钢锭或重新制成铸件;但由于在一些高精密机加过程中,要对刀具及加工表面用机械油来冷却,这样金属屑表面会附着大量机械油,即使经过沉淀过滤,其表面油的含量依然很高,这样的金属屑在经过回收利用时,对冶炼、浇铸的钢锭或零件的化学成份有着极大的影响,无法保证其化学成份;大量机械油的流失也是很大的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可以有效分离油和金属屑的装置,具体的技术方案为:油屑分离机,包括外壳,外壳顶部有进料口,进料口下方为转筒,转筒底部有叶轮,叶轮下方有储油腔,叶轮安装在轴上,轴通过传动机构与电机连接,转筒上部有金属屑出口,转筒筒壁上有孔,孔与储油腔连通。所述的转筒为锥形,上端口大,下端口小。外壳与转筒之间有排屑腔,排屑腔与金属屑出口相连通。转筒外有导流筒,导流筒与储油腔通过油孔连通。转筒内壁上导流槽,导流槽与储油腔连通。运作方式为,转筒和叶轮在电机的带动下高速旋转,利用离心力作用使得油从金属屑表面脱离出来,并用转筒上的孔流出,进入储油腔内,而金属屑在转筒内壁旋转爬升,从转筒上部的金属屑出口排出。本技术提供的油屑分离机,可以使含油金属屑有效进行油、屑分离,分离出的金属屑、油都可直接再回收利用,减少资源浪费。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油屑分离机,包括外壳1,外壳I顶部有进料口 2,进料口 2下方为转筒3,转筒3为锥形,上端口大,下端口小,转筒3的筒壁有孔32,转筒3底部有叶轮4,叶轮4下方有储油腔6,叶轮4安装在轴5上,轴5通过传动机构7与电机8连接,转筒3上部有金属屑出口 31,外壳I与转筒3之间还有一个排屑腔,与金属屑出口 31相连通。转筒3外有导流筒34,导流筒34将孔32内甩出的油通过油孔35导流到储油腔6内,转筒3筒内壁上还有导流槽,将筒内的油导流到储油腔6内。传动机构7优选为皮带轮传动机构。机加所产生的含油金属屑经排屑机,输送到油屑分离机进料口 2进入转筒3内,在转筒3内金属屑高速旋转产生离心力,在离心力的作用下,机械油摆脱对金属屑的吸附,而吸附转筒3内壁上,与内壁成相对静止状态,金属屑却与转筒3成相对运动状态;被脱离的油在离心力的作用下,会从孔32内甩到储油腔6内或顺着内壁导流槽流到储油腔6内,经储油腔6底部的排油口 61排放到油池内,经过滤、沉淀回收利用。转筒3内的金属屑由于油脂的脱离使本身的重量减轻,高速沿着转筒3内锥面旋转上升,并通过转筒3上部的金属屑出口 31,依靠离心力将金属屑甩到排屑腔内,由下部的环形排渣口将金属屑排出;从而实现油、屑彻底分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油屑分离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外壳顶部有进料口,进料口下方为转筒,转筒底部有叶轮,叶轮下方有储油腔,叶轮安装在轴上,轴通过传动机构与电机连接,转筒上部有金属屑出口,转筒筒壁上有孔,孔与储油腔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油屑分离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外壳顶部有进料口,进料口下方为转筒,转筒底部有叶轮,叶轮下方有储油腔,叶轮安装在轴上,轴通过传动机构与电机连接,转筒上部有金属屑出口,转筒筒壁上有孔,孔与储油腔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屑分离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转筒为锥形,上端口大,下端口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伊鸿志徐福军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市瑞尔精密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