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医用功能床。
技术介绍
部分病症在治疗中或治疗后需要患者保持俯卧位一段时间,例如视网膜脱离,术后为了保证良好的手术效果,患者术后通常需要保持16小时/天(术后1-2周)、4-6小时/天(术后2周起至I个月左右)俯卧位,每日在卧床时间之外的行走、坐位也需要采取头低位姿势,保证头部与地面平行。在医院中多采用封口型或马蹄形海绵枕供患者使用,患者使用该用具时仍不能获得舒适感甚至不愿意配合术后体位,主要原因有:1、海绵枕过高,颈部、肩部受累;2、无论是封口型或马蹄形海绵枕,头部埋入其中时因鼻部紧贴床面而有呼吸不畅感,憋气;3、面部皮肤、手肘部关节皮肤受累,易增加皮肤破损、压疮的危险;4、因为不便自主充气,绝大部分患者从未清洗过海绵枕,导致眼部感染的可能性增加。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折叠式医用功能床,经过改装,可适用于需要俯卧位的患者,增加患者俯卧位时的舒适度。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折叠式医用功能床,包括床面,所述床面的尾部设有与床面铰接的顶板,且该顶板上设有与人体头部大小相匹配的床尾孔。顶板展开后与床面平行,顶板向上折叠起来后可作为床尾板使用。床尾孔内周安装A皮垫。在顶板上设有床尾孔,可使患者通过床尾孔自在呼吸,不会有憋闷的现象;皮垫的透气性好,能够增加舒适感。床面上的床尾孔两侧分别设有用于放置人体肘部的B皮垫,患者在俯卧位时,手肘可放置在B皮垫上,有效减少患者手关节突出与床单位的摩擦,有效预防皮肤破损。床面侧面安装平板,该平板通过安装在平板与床面上的滑动机构可相对床面滑动,并在平板上设有与人体头部大小相匹配的床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折叠式医用功能床,包括床面(1),其特征是,所述床面(1)的尾部设有与床面(1)铰接的顶板(2),且该顶板(2)上设有与人体头部大小相匹配的床尾孔(3);所述床面(1)侧面安装平板(9),该平板(9)通过安装在平板(9)与床面(1)上的滑动机构可相对床面(1)滑动,并在平板(9)上设有与人体头部大小相匹配的床侧孔(8)。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折叠式医用功能床,包括床面(1),其特征是,所述床面(I)的尾部设有与床面(I)铰接的顶板(2),且该顶板(2)上设有与人体头部大小相匹配的床尾孔(3);所述床面(I)侧面安装平板(9 ),该平板(9 )通过安装在平板(9 )与床面(I)上的滑动机构可相对床面(I)滑动,并在平板(9)上设有与人体头部大小相匹配的床侧孔(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医用功能床,其特征是,所述床尾孔(3)内周安装A皮垫(5)。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折...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