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开收伞中棒收折结构,自动开收伞包含一操控单元、一伞握把、一组中棒单元、一活动巢、上巢、一子弹头、一开伞弹簧及数个伞骨与收伞弹簧;伞具的中棒单元的构成形态,主要是于第二折中棒顶端接设一内塞,内塞一侧开设一槽孔,槽孔内枢设一滑轮,第二折中棒相对于于内塞的槽孔的棒面形成一弧状内凹的长槽,第三折中棒底端套设一转线套,转线套一侧向上延伸形成一具有中空槽间的转线槽座,中空槽间内接设有滑轮,第三折中棒相对于转线槽座的棒面上开设一缺口槽,让转线槽座一边能穿过缺口槽进入第二折中棒的长槽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收伞时更为方便且大幅降低危险性,缩短开伞弹簧的长度以降低其强度及弹力,可避免于压缩收伞时受伤。(*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有关于一种自动开收伞结构改良,其主要是针对该种自动开收伞中棒单元的组构所为的改良,使改良后的自动开收伞更方便完成最后的压缩收伞动作,且大幅降低压缩收伞的危险性。
技术介绍
一般较常见的自动开收伞的结构如图1所示,以三折伞为例,其大致上是于伞据把20内设一操控单元10,于中棒单元30内设有开伞弹簧60,而与各伞骨70接合的活动巢40上以滑轮绕跨有一端固接于上巢41而另一端再绕跨过上巢41内的滑轮后固接一子弹头50的拉绳51。该操控单元10主要是于一具有空心内部的主体内装设有由控制环体11、控制柱12及按钮13等构件所组成;控制柱12枢设于控制环体11 一侧底部,而按钮13设于伞据把20侧方的开孔并外露,借此组构来控制中棒单元30收放,于控制环体11的一侧外端设有一小弹簧111并顶撑一凸柱112用以卡制活动巢40,以保持伞具能定位于收折状态;另外,该控制柱12利用一枢轴121结合于控制环体11靠近按钮侧的底部,并设有一扭力弹簧122,使控制柱12能保持于水平的常态状态,当伞具在压缩预备使用时,活动巢40受控制环体11内凸柱112所卡制而定位,同时控制柱12受中棒单元30的第二折中棒32向下顶推形成倾斜状,而子弹头50受设于第三折中棒33内的内管34顶压及弹片311撑推而卡扣于中棒单元30的第一折中棒31的扣孔上;在第一次压下按钮13时,控制环体11被内推而使凸柱112脱离与活动巢40的卡扣,而在中棒单元30内的开伞弹簧60的作用下,完成自动开伞的动作,此时的控制柱12也恢复为水平形常态;当欲收伞时,则再压按钮13 —次,此时的控制柱12便对子弹头50顶推使其脱离与第一中折棒31的卡扣,使活动巢40形成可移动形态,而在各伞骨70上的收伞弹簧71的作用下,使各伞骨70连同伞面(图未示)自动收折并将活动巢40向下移位,随即再用力由伞顶将中棒单元30往伞握把20处压缩而完成收伞状态。但是,此自动开收伞在实际使用上则有下列几点缺失:1.在压按钮收伞时,只能将各伞骨连同伞面收折,而中棒单元仍保持三折中棒完全伸张的最长长度,因此让双手较短的妇女或小孩在用双手将中棒单元往伞握把处压缩收伞的动作上产生不便。2.由于开伞弹簧的长度是从第一折中棒至第三折中棒顶端,其强度及弹力都不小,因此,使用者手部必须用很大的力量来进行压缩收伞,如此一来,对于手部力量较小的妇女或小孩而言,压缩收伞的动作则有其困难度。3.也由于开伞弹簧的强度及弹力不小,因此,于压缩收伞时,若施力或动作稍有不当时,受压缩的开伞弹簧会以极大的力量将中棒单元复弹而经常造成使用者手部或身体其它部位受伤。由前述可知,现有的自动开收伞由于结构设计未臻理想因此造成使用上存在着不方便性及危险性,实有待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而提供一种自动开收伞中棒收折结构,于收伞时,活动巢与第三折中棒同时向下缩移而缩短中棒单元,借此使于压缩收伞时更为方便且大幅降低危险性;其缩短开伞弹簧的长度以降低其强度及弹力,但能将中棒单元完全张伸,借此可避免于压缩收伞时受伤。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自动开收伞中棒收折结构,该自动开收伞包含有一操控单元、一伞握把、一组中棒单元、一活动巢、一上巢、一子弹头、一开伞弹簧及数个伞骨与收伞弹簧等构件;该操控单元设于伞握把内,主要是于一主体内装设有一控制环体及设于伞握把侧方的开孔并外露的按钮,于控制环体一侧底部设有控制柱,并于控制环体的一侧外端设有一小弹簧,而在控制环体内部的相对于小弹簧处则设有一凸柱,该中棒单元由第一折中棒、第二折中棒及第三折中棒套组而成,并于中棒单元内配设一内管,而中棒单元的第一折中棒底部固接于操控单元内,而上巢固接于第三折中棒顶端,该开伞弹簧置于中棒单元内,而各伞骨接合于活动巢与上巢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伞具的中棒单元的构成形态,其主要是于第二折中棒顶端接设一内塞,该内塞一侧开设一槽孔,并于槽孔内枢设一滑轮,且于第二折中棒相对于于内塞的槽孔的棒面形成一弧状内凹的长槽,于第三折中棒底端套设一转线套,并于转线套一侧向上延伸形成一具有中空槽间的转线槽座,而于中空槽间内接设有滑轮,再于第三折中棒相对于转线槽座的棒而上开设一缺口槽,让转线槽座一边能穿过缺口槽进入第二折中棒的长槽处;另外,中棒单元的内管顶端固接于内塞底部,配设有第一拉绳及第二拉绳,该第一拉绳一端固接于内管底部的子弹头的顶端,另一端进入内管向上延伸跨绕过内塞的滑轮后穿出槽孔进入长槽而向下延伸由底部跨绕过转线槽座滑轮的后穿出第三折中棒外再向上延伸固接于上巢底部,而该第二拉绳一端固接于内塞顶端,另一端向上跨绕过上巢内的滑轮后穿出固接于活动巢顶部。所述自动开收伞中棒收折结构,其中,该中棒单元的第二折中棒为六角形态,而第三折中棒为圆形设计,使第三折中棒与第二折中棒套接后能与第二折中棒的长槽之间形成更大的间隙空间。所述自动开收伞中棒收折结构,其中,该转线套的转线槽座的中空槽间的滑轮改换为单一圆杆。本技术自动开收伞中棒收折结构,其主要是针对中棒单元的组构所为的改良,于中棒单元的第三折中棒底端外套设一转线套,而于第二折中棒顶端固设一设有滑轮的内塞,并配设有第一拉绳,使其一端固接于子弹头顶端,另一端向上跨绕过内塞的滑轮后穿出槽孔再由下方跨绕过第三折中棒的转线套后向上固接于上巢底部,另外配设有第二拉绳,使其一端固接于内塞顶端,另一端向上跨绕过上巢内的滑轮后穿出固接于活动巢顶部,而中棒单元内的开伞弹簧的底端靠抵于第一折中棒内,而其顶端则顶靠于第二折中棒的内塞底部。借此组构,使于开伞时时,按压按钮,经由开伞弹簧将第二折中棒向上推伸,而利用第一拉绳及第二拉绳分别同时将第三折中棒与活动巢向上推伸以完成开伞动作,而于收伞时,再次按压按钮,此时第一拉绳的拉力解除形成松弛状态,经由收伞弹簧将活动巢与第三折中棒向下推移,使第三折中棒完全套合于第二折中棒外以缩短中棒单元的长度,借以方便完成最后的压缩收伞动作,且大幅降低压缩收伞时的危险性,为其目的。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于收伞时,活动巢与第三折中棒同时向下缩移而缩短中棒单元,借此使于压缩收伞时更为方便且大幅降低危险性;其缩短开伞弹簧的长度以降低其强度及弹力,但能将中棒单元完全张伸,借此可避免于压缩收伞时受伤。附图说明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是现有的自动开收伞的结构配设图。图2是本技术于开伞前的压缩剖视图。图3是本技术于开伞后的剖视图。图4是本技术于收伞时的剖视图。图5及图6是本技术的中棒单元部分结构配设图。[0021 ]图中标号说明:10操控单元 11控制环体 12控制柱 13按钮111小弹簧112凸柱121枢轴122扭力弹簧20伞握把30中棒单元 31第一折中棒 32第二折中棒33第三中棒34内管311弹片321长槽40活动巢41上巢50子弹头5 1拉绳、第一拉绳 52第二拉绳60开伞弹簧70伞骨71收伞弹簧80内塞81滑轮801槽孔90转线套91转线槽座 92滑轮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2所示,本技术自动开收伞中棒收折结构亦以三折伞为例,整组伞具基本构件包含有一操控单元10、一伞握把20、一组中棒单元30、一活动巢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动开收伞中棒收折结构,自动开收伞包含有一操控单元、一伞据把、一组中棒单元、一活动巢、一上巢、一子弹头、一开伞弹簧及数个伞骨与收伞弹簧;该操控单元设于伞握把内,主要是于一主体内装设有一控制环体及设于伞握把侧方的开孔并外露的按钮,于控制环体一侧底部设有控制柱,并于控制环体的一侧外端设有一小弹簧,而在控制环体内部的相对于小弹簧处则设有一凸柱,该中棒单元由第一折中棒、第二折中棒及第三折中棒套组而成,并于中棒单元内配设一内管,而中棒单元的第一折中棒底部固接于操控单元内,而上巢固接于第三折中棒顶端,该开伞弹簧置于中棒单元内,而各伞骨接合于活动巢与上巢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伞具的中棒单元的构成形态,其主要是于第二折中棒顶端接设一内塞,该内塞一侧开设一槽孔,并于槽孔内枢设一滑轮,且于第二折中棒相对于于内塞的槽孔的棒面形成一弧状内凹的长槽,于第三折中棒底端套设一转线套,并于转线套一侧向上延伸形成一具有中空槽间的转线槽座,而于中空槽间内接设有滑轮,再于第三折中棒相对于转线槽座的棒面上开设一缺口槽,让转线槽座一边能穿过缺口槽进入第二折中棒的长槽处;另外,中棒单元的内管顶端固接于内塞底部,配设有第一拉绳及第二拉绳,该第一拉绳一端固接于内管底部的子弹头的顶端,另一端进入内管向上延伸跨绕过内塞的滑轮后穿出槽孔进入长槽而向下延伸由底部跨绕过转线槽座滑轮之后穿出第三折中棒外再向上延伸固接于上巢底部,而该第二拉绳一端固接于内塞顶端,另一端向上跨绕过上巢内的滑轮后穿出固接于活动巢顶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开收伞中棒收折结构,自动开收伞包含有一操控单元、一伞据把、一组中棒单元、一活动巢、一上巢、一子弹头、一开伞弹簧及数个伞骨与收伞弹簧;该操控单元设于伞握把内,主要是于一主体内装设有一控制环体及设于伞握把侧方的开孔并外露的按钮,于控制环体一侧底部设有控制柱,并于控制环体的一侧外端设有一小弹簧,而在控制环体内部的相对于小弹簧处则设有一凸柱,该中棒单元由第一折中棒、第二折中棒及第三折中棒套组而成,并于中棒单元内配设一内管,而中棒单元的第一折中棒底部固接于操控单元内,而上巢固接于第三折中棒顶端,该开伞弹簧置于中棒单元内,而各伞骨接合于活动巢与上巢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伞具的中棒单元的构成形态,其主要是于第二折中棒顶端接设一内塞,该内塞一侧开设一槽孔,并于槽孔内枢设一滑轮,且于第二折中棒相对于于内塞的槽孔的棒面形成一弧状内凹的长槽,于第三折中棒底端套设一转线套,并于转线套一侧向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祖坚,
申请(专利权)人:罗祖坚,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