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用保护薄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804971 阅读:1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6-13 09:06
保护薄膜(10)具有基材层(12)和设置在基材层(12)的一个面上的粘合剂层(14)。保护薄膜(10)中形成有透气部(18),透气部(18)允许空气能够从一个面向另一个面透过,轮用保护薄膜的纵向(MD)裤形撕裂强度为3N以上,轮用保护薄膜的粘合力(被粘物:丙烯酸清漆涂装面板,在23℃、50%RH的条件下经过48小时后)在0.3m/分钟的拉伸速度下为4.9N/25mm以上、在30m/分钟的拉伸速度下为19.6N/25mm以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轮用保护薄膜
技术介绍
以往,铝轮 等汽车轮在汽车的运输阶段,例如利用船舶运输的情况下,由于船内的湿度变化等,有时水从外部渗入到汽车轮的内侧,由此产生轮的内面侧的盘式制动器生锈的问题,为了防止该锈的产生,在轮表面粘贴保护薄膜。用于汽车轮的保护薄膜,需要直到汽车的交付时为止保持粘贴的状态,并且要求交车后将保护薄膜剥离时可以容易地剥离,且剥离后在轮表面不产生胶糊残留等。专利文献I中公开了如下的方法:在汽车轮的盘面的外侧安装保护薄膜,并在保护薄膜上形成泄压部,从而在运送汽车时通过汽车轮的内外压差或负压来防止粘贴在轮的外面的保护薄膜剥离。专利文献2 8中公开了具有耐候性、且难以从轮表面剥离的汽车制动盘防锈薄膜等。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5-155758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6-35914号公报专利文献3:国际公开第05/090453号小册子专利文献4:国际公开第05/090098号小册子专利文献5:国际公开第07/114450号小册子专利文献6:国际公开第08/111663号小册子专利文献7:日本专利第3879985号公报专利文献8:日本特开2008-137547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不过,象专利文献I的保护薄膜这样形成用于泄压的切口部时,往轮上粘贴时或者从轮上剥离时等有可能破裂。另一方面,无泄压部时,由于汽车轮的内外压差或负压,有可能导致保护薄膜从轮外面剥离。为了防止这样的剥离而提高粘合力时,导致作业性下降。本专利技术鉴于这样的状况而创立,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轮用保护薄膜,该轮用保护薄膜可以同时实现保护薄膜在车辆等的轮上的稳定粘贴状态、以及从轮或轮胎上剥离保护薄膜时的作业性的提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某一方式的轮用保护薄膜具有基材层和设置在基材层的一个面上的粘合剂层。轮用保护薄膜中形成有透气部,所述透气部允许空气能够从一个面向另一个面透过,轮用保护薄膜的纵向(MD)裤形撕裂强度为3N以上,轮用保护薄膜的粘合力(被粘物:丙烯酸清漆涂装面板,在23°C、50%RH的条件下经过48小时后)在0.3m/分钟的拉伸速度下为4.9N/25mm以上、在30m/分钟的拉伸速度下为19.6N/25mm以下。根据该方式,即使在将轮用保护薄膜粘贴到轮上的状态下,也可以减少轮的内外压差,抑制保护薄膜从轮上剥离。另外,轮用保护薄膜的纵向(MD)裤形撕裂强度为3N以上,因此可以抑制以透气部为起点的破裂。透气部可以为狭缝。狭缝可以形成为圆弧状。另外,透气部可以为开孔。透气部可以形成多个,多个透气部可以呈环状间隔排列。轮用保护薄膜可以为圆形,多个透气部可以相对于轮用保护薄膜的中心呈同心状排列。多个透气部可以以等间隔排列。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可以同时实现保护薄膜在车辆等的轮上的稳定粘贴状态、以及从轮或轮胎上剥离保护薄膜时的作业性的提高。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保护薄膜的主视图。图2是表示保护薄膜的A-A剖视图。图3是用于说明将本实施方式的保护薄膜的一部分从隔片上剥离的状态的立体图。`图4是表示评价撕裂强度时所使用的试验片的图。图5是第二实施方式的保护薄膜的主视图。图6是第二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保护薄膜的主视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参考附图或表对用于实施本专利技术的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另外,以下的实施方式中,作为保护薄膜的应用对象,以汽车的轮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保护薄膜的应用对象不限于这样的轮。下述的各实施方式的轮用保护薄膜(以下称为“保护薄膜”)具有基材层和设置在基材层的一个面上的粘合剂层。另外,保护薄膜上形成有透气部,所述透气部允许空气能够从一个面向另一个面透过。另外,保护薄膜的纵向(MD)裤形撕裂强度为3N以上,保护薄膜的粘合力(被粘物:丙烯酸清漆涂装面板,在23°C、50%RH的条件下经过48小时后)在0.3m/分钟的拉伸速度下为4.9N/25mm以上、在30m/分钟的拉伸速度下为19.6N/25mm以下。另外,保护薄膜的纵向(MD)的裤形撕裂强度(以下有时也仅称为撕裂强度)基于后述的测定方法测定,可以为3N以上,优选4N以上,更优选SN以上。另外,在具有所述撕裂强度的同时,基于后述的测定方法测定的保护薄膜的粘合力(被粘物:丙烯酸清漆涂装面板,在23°C、50%RH的条件下经过48小时后)在0.3m/分钟的拉伸速度下为4.9N/25mm以上,优选5.5N/25mm以上(上限值为20N/25mm以下)。另外,在30m/分钟的拉伸速度下为19.6N/25mm以下,优选15N/25mm以下,更优选12N/25mm以下(下限值为5N/25mm以上)。通过撕裂强度与粘合力这两方特性满足上述数值范围,即使以高速(IOm/分钟或30m/分钟)将保护薄膜从轮上剥离时,也可以得到良好的剥离作业性并且可以防止保护薄膜的断裂或破裂。另外,各实施方式的保护薄膜,可以防止在交车之前的期间在轮表面产生划痕、附着污溃、以及可以防止在汽车的出口时等长时间在海上运输时在轮的内面侧的盘式制动器上生锈。另外,即使在将保护薄膜粘贴到轮上长期保存后才交车的情况下,在将保护薄膜快速地从轮上剥离时,各实施方式的保护薄膜也容易剥离,可以防止剥离后产生胶糊残留。另夕卜,可以改善剥离时基材层的破裂问题。[第一实施方式](保护薄膜) 本实施方式的保护薄膜,如前所述,在汽车的出口时等长时间在海上运输时,粘贴到其车轮的轮的轮盘部的表侧(外侧),因此通过将在轮盘上形成的多个开口部暂时阻塞,抑制在轮的内侧配设的盘式制动器的转子(未图示)生锈。图1是第一实施方式的保护薄膜的主视图。图2是图1所示的保护薄膜的A-A剖视图。图3是用于说明将本实施方式的保护薄膜的一部分从隔片上剥离的状态的立体图。另外,图1 图3所示的保护薄膜上粘贴有用于保护粘合剂层的隔片。另外,图2所示的各层的厚度或直径未必表示实际的缩尺比,只是用于说明而示意表示。本实施方式的保护薄膜10为圆盘(圆形)状的形态。另外,保护薄膜10如图2所示具有基材层12和设置在基材层12的一个面上的粘合剂层14。粘合剂层14的未形成基材层12的一侧的表面粘贴有隔片16。隔片16防止在制造保护薄膜10以后直到使用其为止的期间粘合剂层14的表面被污染、粘合力下降。保护薄膜10上形成有透气部18,所述透气部18允许空气能够从一个面向另一个面透过。通过将形成的透气部18的保护薄膜10粘贴到轮上,可以缓和轮内外的压差,抑制保护薄膜从轮上剥离。另外,从制造的容易性方面考虑,透气部18在保护薄膜10与隔片16成为一体的状态下形成。因此,隔片16上也形成有透气部18。另外,隔片16上也可以不必形成透气部。为了提高将保护薄膜10粘贴到轮上或者从轮上剥离保护薄膜时的作业性,在保护薄膜10的外周部设置有抓手20。另外,在隔片16的外周部,与抓手20对应地设置有抓手22。另外,本实施方式中的透气部18形成多个。由此,与形成一个透气部18的情况相t匕,可以进一步缓和轮的内外压差。另外,多个透气部18呈环状排列。特别地,本实施方式的多个透气部18相对于保护薄膜10的中心呈同心状排列。另外,多个透气部18以等间隔排列。由此,通过透气部18的空气流在保护薄膜10的圆周方向上在等间隔的场所产生以缓和轮内外的压差。因此,保护薄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0.10.08 JP 2010-2281421.一种轮用保护薄膜,其具有基材层和设置在所述基材层的一个面上的粘合剂层,其中, 所述轮用保护薄膜中形成有透气部,所述透气部允许空气能够从一个面向另一个面透过, 所述轮用保护薄膜的纵向(MD)裤形撕裂强度为3N以上, 所述轮用保护薄膜的粘合力(被粘物:丙烯酸清漆涂装面板,在23°C、50%RH的条件下经过48小时后)在0.3m/分钟的拉伸速度下为4.9N/25mm以上、在30m/分钟的拉伸速度下为 19.6N/25mm 以下。2.如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花木一康甲斐诚加藤直人玉井弘宣
申请(专利权)人: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类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