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的研究。
技术介绍
近几年来,变频电机的使用范围越来越广。高效,节能,易于控制等优点使变频电机在冶金、起重、机车牵引诸领域大有替代直流调速趋势,同时也对电机绝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电机绝缘
中,常用的有机薄膜品种很多,主要有聚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薄膜、聚丙烯薄膜、聚氯乙烯薄膜、聚乙烯薄膜、聚苯乙烯薄膜、聚酰亚胺薄膜等。其中,聚酰亚胺(PI)薄膜由于其卓越的介电性能、耐热性能、机械性能,成为了电气绝缘
中有机薄膜的首选。PI薄膜的广泛应用减小了绝缘层厚度,改善了绝缘结构的散热性能,但是关于PI薄膜的耐电晕性能的研究一直未有突破性的进展,成为限制PI薄膜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聚酰亚胺薄膜作为一种特种工程材料,是在20世纪60年代在美国和前苏联军备竞赛及太空发展之下所开发的耐热性树脂,也是被公认为最成功的一种树脂。PI分子主链上一般含有苯环和酰亚胺环结构,由于电子极化和结晶性,致使PI存在较强的分子链间作用,引起PI分子链紧密堆积,从而导致PI明显的吸水性和热膨胀性,致使PI薄膜耐电晕性很弱,这限制了其在高温和精密状态下的应用。为满足变频电机的广阔市场要求,电磁线行业必须努力开发适应高频脉冲电压,耐电晕的电磁线。对高压变频电机而言,必须研制耐电晕的聚酰亚胺薄膜(PI膜),用它制造绕包线,以解决普通PI薄膜不耐电晕的弱点。电气性能的提高成为限制PI薄膜发展的一个重大问题。国内外专家对PI薄膜绝缘失效的机理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主要认为局部放电时导致绝缘破坏的主要因素,而在外施电场作用下由自由电荷累计在固体-气体交界面形成的表面电荷绝缘 ...
【技术保护点】
本专利技术专利涉及一种聚酰亚胺薄膜表面带电方法的研究,他包括通过调节半封闭容器内部的温湿度控制系统将湿度、温度分别调节到40%与23℃,然后将实验样品放在托盘上,并使得针电极的针尖与样品的垂直距离为3mm,且针尖位于样品中心的正上方,然后把容器封闭,对针电极加压。所加电源涉及为高压交流电压、正负直流电压、脉冲电压,则可以分别研究正电荷、负电荷计脉冲电压在不同加压时间中在样品表面的累计、消散过程。该种PI薄膜表面带电方法具有一定的普适性,且操作简单,不易受外界环境变换的影响。
【技术特征摘要】
1.本发明专利涉及一种聚酰亚胺薄膜表面带电方法的研究,他包括通过调节半封闭容器内部的温湿度控制系统将湿度、温度分别调节到40%与23°C,然后将实验样品放在托盘上,并使得针电极的针尖与样品的垂直距离为3mm,且针尖位于样品中心的正上方,然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伯学,杜伟,李杰,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学子电力设备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