荧光材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797171 阅读:166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6-13 03:2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荧光材料,其包含一荧光粉体以及一表面修饰材料。表面修饰材料形成于该荧光粉体的表面上,且表面修饰材料包含掺杂有铟(In)的氧化锡(SnO2:In),其中掺杂有铟(In)的氧化锡(SnO2:In)由一醋酸铟与一五水合四氯化锡所形成,且醋酸铟占五水合四氯化锡的重量百分比约略为2~8%。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关于一种突光材料,尤指一种具有表面修饰材料的突光材料。
技术介绍
荧光粉体(phosphor)与人类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广泛地应用于照明领域,早期主要用于日光灯与霓虹灯的设备中。并且,近年来随着多媒体数字科技蓬勃发展,显示器更成为人类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日常用品。在新一代的显示器中,场发射显示器(fieldemission display,FED)因具有对比系数高、视角宽、亮度高、能耗低、响应时间短与工作温度范围宽等优点而受到瞩目,且其技术原理是利用高电场将电子从尖端结构释放出,然后利用高压加速电子,以 撞击荧光粉体,使荧光粉体吸收电子能量后产生具有特定光谱的荧光。然而,荧光粉体容易受到水气或其它杂质而导致劣化与腐蚀,且会改变荧光粉体的物理或化学性质,例如:导电性或所产生荧光的光谱。并且,荧光粉体的表层原子因具有悬键(dangl ing bond)而不利于电荷载子的传导,导致电荷迁移率降低。借此,在电子束轰击下,电荷会累积于突光粉体表面,使得突光粉体的发光效率降低。更有部分种类的突光粉体在长时间受到电子束轰击下会分解并释放出气体,使荧光粉体劣化。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荧光材料,以提升其中的荧光粉体的发光效率。为达上述的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突光材料,其包含一突光粉体以及一表面修饰材料。表面修饰材料形成于该突光粉体的表面上,且表面修饰材料包含掺杂有铟(In )的氧化锡(SnO2:1n),其中掺杂有铟(In)的氧化锡(SnO2:1n)由一醋酸铟与一五水合四氯化锡所形成,且醋酸铟占五水合四氯化锡的重量百分比约略为2 8%。其中,该荧光粉体包含一红色荧光粉体。其中,该红色突光粉体包含掺杂有铕的硫氧化乾(Y202S:Eu)、掺杂有铕的氧化宇乙(丫203511)、掺杂有银的硫化锌镉((211,0(1) S:Ag)、掺杂有锰的磷酸锌(Zn3 (PO4)2 = Mn)或掺杂有锰的硅酸镁(MgSi03:Mn)。其中,该醋酸铟占该五水合四氯化锡的重量百分比约略为3 7%。其中,该荧光粉体包含一绿色荧光粉体。其中,该绿色荧光粉体包含掺杂有铜与铝的硫化锌(ZnS: Cu, Al )、掺杂有铜与铝的硫化锌镉((Zn,Cd) S:Cu,Al)、掺杂有锰的硅酸锌(Zn2Si04:Mn)、掺杂有锰与砷的硅酸锌(Zn2SiO4IMn, As)、掺杂有锰的氧化锌(ZnO:Zn)、掺杂有铽的硫氧化钇(Y2O2S = Tb)或掺杂有铽的硫氧化镉(Cd2O2S: Tb )。其中,该醋酸铟占该五水合四氯化锡的重量百分比约略为3 5%。其中,该荧光粉体包含一蓝色荧光粉体。其中,该蓝色荧光粉体包含掺杂有银与氯的硫化锌(ZnS:Ag,Cl)、掺杂有银的硫化锌(ZnS:Ag)、掺杂有铕的氮化铝(AlN = Eu)或掺杂有钨的钨酸钙(CaWO4:W)。其中,该醋酸铟占该五水合四氯化锡的重量百分比约略为I 3%。本专利技术的荧光材料利用具有良好的导电性且包含有掺杂有铟的氧化锡的表面修饰材料形成于突光粉体的表面上,使得累积于突光粉体表面的电荷可通过表面修饰材料疏导,且可保护荧光粉体免于外界环境的侵蚀,以提高荧光粉体的寿命。附图标记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荧光材料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使用由占五水合四氯化锡不同重量百分比的醋酸铟所形成的表面修饰材料的荧光材料的荧光波长与阴极发光强度的关系示意图。图3为本实施例的荧光材料的荧光波长与阴极发光强度的关系示意图。图4为于荧光粉体的表面掺杂不同重量百分比的四乙基硅氧烷(TEOS)的荧光材料的荧光波长与阴极发光强度的关系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一第二实施例的突光材料的突光波长与阴极发光强度的关系不意图。图6为于荧光粉体的表面掺杂不同重量百分比的四乙基硅氧烷的荧光材料的荧光波长与阴极发光强度的关系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一第三实施例的荧光材料的荧光波长与阴极发光强度的关系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10:荧光材料12:荧光粉体14:表面修饰材料C1、C2、C3、C4、C5、C6、C7、C8、C9、C10、C11、C12、C13、C14、C15、C16、C17、C18、C19、C20、C21、C22、C23、C24、C25、C26:曲线具体实施例方式请参考图1,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荧光材料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荧光材料10包含有一荧光粉体12以及一表面修饰材料14。其中,荧光粉体12用于吸收电子束,并产生具有一特定波长范围的荧光。表面修饰材料14包含掺杂有铟的氧化锡(SnO2:1n),且形成于荧光粉体12的表面上,用以修饰荧光粉体的表面,并修补荧光粉体表面的悬键(danglingbond)。值得注意的是,表面修饰材料14为一透明导电层,而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借此荧光材料10因通过表面修饰材料14形成于突光粉体12表面,而可以疏导累积于突光粉体12表面的电荷。并且,形成于突光粉体12表面上的表面修饰材料14另可保护突光粉体12免于外界环境的侵蚀,以提高突光粉体12的寿命。于本专利技术中,表面修饰材料14包含掺杂有铟(In)的氧化锡(SnO2:1n),其中掺杂有铟(In)的氧化锡(SnO2:1n)由一醋酸铟与一五水合四氯化锡所形成,且醋酸铟占五水合四氯化锡的重量百分比约略为2 8%。本专利技术的荧光粉体可包括一绿色荧光粉体、一红色荧光粉体或一蓝色荧光粉体。其中,绿色荧光粉体可包括掺杂有铜与铝的硫化锌(ZnS: Cu, Al )、掺杂有铜与铝的硫化锌镉((Zn,Cd) S: Cu, Al )、掺杂有锰的硅酸锌(Zn2Si04:Mn)、掺杂有锰与砷的硅酸锌(Zn2SiO4 = Mn, As)、掺杂有锰的氧化锌(ZnO: Zn )、掺杂有铽的硫氧化钇(Y2O2S: Tb )或掺杂有铽的硫氧化镉(Cd2O2S: Tb )。红色荧光粉体可包含有掺杂有铕的硫氧化钇(Y2O2S:Eu)、掺杂有铕的氧化钇(Y2O3:Eu)、掺杂有银的硫化锌镉((Zn,Cd) S: Ag)、掺杂有锰的磷酸锌(Zn3 (PO4) 2:Mn)或掺杂有锰的硅酸镁(MgSiO3IMn)0蓝色荧光粉体可包含有掺杂有银与氯的硫化锌(ZnS:Ag,Cl)、掺杂有银的硫化锌(ZnS: Ag)、掺杂有铕的氮化铝(AlN: Eu)或掺杂有钨的钨酸钙(CaffO4: W)。以下将用数个实施例说明制备荧光材料的方法。第一实施例以掺杂有铜与招的硫化锌作为荧光粉体为例,形成荧光材料的方法例如是:首先,取0.024克的五水合四氯化锡(SnCl4.5Η20)以及0.001克的醋酸铟(Indium(III) acetate)(相当于占五水合四氯化锡的重量百分比为4%)溶于20毫升的去离子水中持续搅拌I小时,并将混合液的PH值调整至7。随后,加入0.5克的掺杂有铜与铝的硫化锌的荧光粉体至混合液中持续搅拌2小时,并调整混合液PH值至介于6与8之间。接着,过滤混合液,将取得的沉淀样品以摄氏80度烘干I小时。随后,烘干后的样品再以摄氏500度烘干2小时。最后,样品即为于掺杂有铜与铝的硫化锌的表面形成有掺杂有铟的氧化锡的荧光材料。于本专利技术的变化实施例中,五水合四氯化锡可更换为其它的锡化合物,例如:可为有机锡化合物或无机锡化合物。有机锡化合物可为二价锡化合物或四价锡化合物。四价锡化合物可为水合四氯化锡。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荧光材料,其特征在于,包含:一荧光粉体;以及一表面修饰材料,其中该表面修饰材料形成于该荧光粉体的表面上,且该表面修饰材料包含掺杂有铟(In)的氧化锡(SnO2:In),其中掺杂有铟(In)的氧化锡(SnO2:In)由一醋酸铟与一五水合四氯化锡所形成,且该醋酸铟占该五水合四氯化锡的重量百分比约略为2~8%。

【技术特征摘要】
2012.12.04 TW 1011454631.一种荧光材料,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突光粉体;以及 一表面修饰材料,其中该表面修饰材料形成于该突光粉体的表面上,且该表面修饰材料包含掺杂有铟(In)的氧化锡(SnO2:1n),其中掺杂有铟(In)的氧化锡(SnO2:1n)由一醋酸铟与一五水合四氯化锡所形成,且该醋酸铟占该五水合四氯化锡的重量百分比约略为2 8% 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荧光材料,其特征在于,该荧光粉体包含一红色荧光粉体。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荧光材料,其特征在于,该红色荧光粉体包含掺杂有铕的硫氧化钇(Y2O2S: Eu )、掺杂有铕的氧化钇(Y2O3: Eu )、掺杂有银的硫化锌镉((Zn,Cd) S: Ag)、掺杂有锰的磷酸锌(Zn3 (PO4) 2:Mn)或掺杂有锰的硅酸镁(MgSi03:Mn)。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荧光材料,其特征在于,该醋酸铟占该五水合四氯化锡的重量百分比约略为3 7%。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荧光材料,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邱胜正陈振彰陈德铭杨哲远吕宗昕
申请(专利权)人: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