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配体和基于Cu(II)离子的金属有机框架、其合成方法和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8796493 阅读:2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6-13 02:5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Cu(II)离子的金属有机框架(MOFs)、基于Cu(II)离子的金属有机框架(MOFs)的合成方法、合成基于Cu(II)离子的暗红色金属有机框架(MOFs)的有机配体和它的合成方法。该热致变色材料属于有机-无机复合超分子材料,在空气中稳定,不易被腐蚀,不与普通的酸、碱及有机溶剂反应,在加热条件下可以稳定到200℃以上,其颜色在70℃~80℃时由天蓝色变为明显的深绿色,并且该过程是可逆的,在恢复至室温后,其颜色又变回天蓝色。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金属有机框架的有机配体及其合成方法,还涉及基于Cu(II)离子的金属有机框架、其合成方法和作为热致变色材料的应用。
技术介绍
热致变色材料是指一些化合物或混合物在受热或冷却时可见吸收光谱发生变化的功能材料,它具有颜色随温度改变而变化的特性,发生颜色变化的温度称为变色温度。这种材料是一种热记忆功能材料,是生产及生活中的一类重要的功能材料,广泛应用于工业、纺织、军事、印刷、医疗保健、诊断、建筑等领域。热致变色材料作为一种能对外界环境变化产生响应的新型智能材料,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从上世纪60年代发展至今,对热致变色材料的研制和应用已经相当广泛,连美元上都采用了热致变色油墨等防伪设计,可见,开发可逆的热致变色材料具有重要的经济和社会意义。目前,热致变色材料主要分为三大类:无机类、液晶类、有机类。无机类热致变色材料主要为无机盐类,如碘化汞HgI2可以在127°C实现可逆的黄色到红色的颜色变化,碘化汞铜(Cu2HgI4)在671:实现可逆的红色到黑色颜色变化;液晶类热致变色材料主要为胆留型液晶;具有热致变色性质的有机化合物主要有三芳甲烷类、萤烷类、螺吡喃类等。由于有机-无机配位聚合物是9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类有机-无机复合型功能材料,它兼具有机化合物和无机化合物的优势,又具有自己独特的性质,以该类超分子作为热致变色高分子材料是一种新的尝试。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基于Cu (II)离子的金属有机框架(MOFs)。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基于 Cu(II)离子的金属有机框架(MOFs)的合成方法。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合成基于Cu (II)离子的暗红色金属有机框架(MOFs)的有机配体和它的合成方法。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下述技术方案:用于合成金属有机框架的有机配体,其化学命名为5-(2-吡啶基)-3-(3-吡啶甲硫基)~4~氨基_1,2, 4- 二氮唑,其化学结构式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用于合成金属有机框架的有机配体,其特征在于,其化学命名为5?(2?吡啶基)?3?(3?吡啶甲硫基)?4?氨基?1,2,4?三氮唑,其化学结构式为:FDA00002888596100011.jpg

【技术特征摘要】
1.用于合成金属有机框架的有机配体,其特征在于,其化学命名为5-(2-吡啶基)-3- (3-吡啶甲硫基)-4-氨基-1,2,4-三氮唑,其化学结构式为:2.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配体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取5-(2-吡啶基)-3-巯基-4-氨基-1,2,4-三氮唑和KOH置于15 30ml甲醇中常温搅拌10 15min,然后加入3-氯甲基吡啶盐酸盐,常温搅拌12 24h,用体积比为20 30:1的DCM和MeOH混合溶剂硅胶柱层析得白色产物5- (2-吡啶基)-3 (3-吡啶甲硫基)~4~氨基-1, 2,4-三氮唑;其中,5- (2-吡啶基)-3-巯基-4-氨基-1,2,4-三氮唑、Κ0Η,3-氯甲基吡啶盐酸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0 12:12 15.6:10 13.2。3.一种基于Cu(II)离子的金属有机框架,其特征在于,其结构式为[Cu(CltlH5N3O4)(SO3CF3)2Jn, η为小于等于1.01 X IO15的自然数,结构式如下:4.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Cu(II)离子的金属有机框架的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育斌马建平刘绍晨赵朝委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师范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