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低成本清除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8794358 阅读:161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6-13 01:0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土壤重金属污染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低成本清除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方法,重金属清除剂可有效促进土壤中重金属的溶解洗脱,重金属从土壤颗粒表面解吸/溶解,释放到水里,含有重金属的水被集中排放到储水区,短时间内完成中高浓度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治理。本发明专利技术利用水稻施肥期需要灌溉和需要补充养分的特点,加入的重金属清除剂含有水稻生长所需的养分,能及时为土壤补充大量的肥力,降低了施肥成本。本发明专利技术储水区的上层清液流向另一稻田,上层清液中的营养成分得以重新利用,避免浪费。本发明专利技术对储水区重金属沉淀进行无害化处理,不会造成二次污染,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重金属清除剂对农田环境是友好型肥料,不会产生修复后土壤二次污染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土壤重金属污染处理
,具体涉及。
技术介绍
污染土壤的重金属主要包括汞(Hg)、镉(Cd)、铅(Pb)、铬(Cr)等生物毒性显著的元素。主要来自农药、废水、污泥和大气沉降等,如汞主要来自含汞废水,镉、铅污染主要来自冶炼排放和汽车废气沉降。过量重金属可引起植物生理功能紊乱、营养失调,如汞能减弱和抑制土壤中硝化、氨化细菌活动,影响氮素供应。重金属污染物在土壤中移动性很小,不易随水淋滤,不为微生物降解,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后,潜在危害极大。如专利号为ZL200510002116.X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重金属污染土壤原位修复剂,属于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
,本修复剂主要由钠基膨润土、海泡石、凹凸棒石、粉煤灰及微生物菌根混合而成,各成分的重量百分比为:钠基膨润土 15-40%、海泡石10-50%、凹凸棒石10-30%、粉煤灰5-30%、微生物菌根0-40%;申请号为200510026610.X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电动力学修复方法,采用离子交换膜将阴极与受试土样分隔开,并用多孔陶瓷板置于离子交换膜与土壤之间防治离子交换膜堵塞,利用电极自身产生的H+和0H-,并借助离子交换膜的阻隔作用,控制电动力学修复过程中土壤的pH值,加速污染物的溶出和迁移。但以上技术存在成本高、清除效果差、存在二次污染的问题,不能得到有效推广。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成本低、清除效果好、无二次污染的清除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方法。本专利技术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它依次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A、在水稻施肥期,在水稻施肥期通常需要灌溉,所以稻田内有一定水位的水,向稻田的水中施加重金属清除剂,稻田的重金属释放到水中,每亩稻田中,重金属清除剂的加入量可参考施肥量; 步骤B、使稻田的水集中流向储水区,加入活性碳、纳米氧化镁,调节储水区的PH值使重金属沉淀并吸附重金属沉淀; 步骤C、使储水区的上层清液流向另一稻田,上层清液中的营养成分得以重新利用; 其中,所述重金属清除剂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 氯化铵 15-35份 硫酸铵 15-35份 碳酸氢铵15-35份 硝酸铵 15-35份。优选的,所述步骤C中的重金属清除剂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 氯化铵 15-30份 硫酸铵 20-35份 碳酸氢铵15-25份 硝酸铵 20-35份。优选的,所述步骤C中的重金属清除剂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 氯化铵 20-30份 硫酸铵 15-30份 碳酸氢铵20-30份 硝酸铵 15-25份。优选的,所述步骤C中的重金属清除剂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 氯化铵 25份 硫酸铵 25份 碳酸氢铵25份 硝酸铵 25份。优选的,所述步骤C之后还包括步骤D:对重金属沉淀进行无害化处理,如可将重金属沉淀从储水区移除,经过处理后重新应用于工业。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I)清除效果好。本专利技术采用氯化铵、硫酸铵、碳酸氢铵、硝酸铵四种原料组成重金属清除剂,可有效促进土壤中重金属汞、镉、铅、铬的溶解洗脱,重金属从土壤颗粒表面解吸/溶解,释放到水里,含有重金属的水则被集中排放到储水区,短时间内完成中高浓度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治理,经过几次清除后,土壤重金属污染物的问题得到彻底解决。(2)成本低。本专利技术在施肥期加入重金属清除剂,充分利用了水稻施肥期需要灌溉和需要补充养分的特点,大大降低了成本,本专利技术加入的重金属清除剂含有水稻生长所需的养分,能及时为土壤补充大量的肥力,降低了施肥成本。另外,本专利技术储水区的上层清液流向另一稻田,上层清液中的营养成分得以重新利用,节约成本,避免浪费。(3)无二次污染。本专利技术对储水区重金属沉淀进行无害化处理,不会造成二次污染,而且本专利技术使用的重金属清除剂对农田环境是友好型肥料,不会产生修复后土壤的二次污染问题。具体实施例方式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方式提及的内容并非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实施例1。,它依次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A、在水稻施肥期,向稻田的水中施加重金属清除剂,稻田的重金属释放到水中;步骤B、使稻田的水集中流向储水区,采用向储水区加入活性碳、纳米氧化镁,调节储水区的PH值并吸附重金属沉淀;; 步骤C、使储水区的上层清液流向另一稻田,上层清液中的营养成分得以重新利用; 步骤D:对储水区重金属沉淀进行无害化处理。其中,所述重金属清除剂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氯化铵 15份、硫酸铵15份、碳酸氢铵35份、硝酸铵35份。 经过3次清除,土壤中重金属含量已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实施例2。,它依次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A、在水稻施肥期,向稻田的水中施加重金属清除剂,稻田的重金属释放到水中;步骤B、使稻田的水集中流向储水区,采用向储水区加入,加入活性碳、纳米氧化镁,调节储水区的PH值并吸附重金属沉淀; 步骤C、使储水区的上层清液流向另一稻田,上层清液中的营养成分得以重新利用。其中,所述重金属清除剂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氯化铵 25份、硫酸铵25份、碳酸氢铵25份、硝酸铵25份。经过4次清除,土壤中重金属含量已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实施例3。,它依次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A、在水稻施肥期,向稻田的水中施加重金属清除剂,稻田的重金属释放到水中;步骤B、使稻田的水集中流向储水区,采用向储水区加入活性碳、纳米氧化镁,调节储水区的PH值并吸附重金属沉淀沉淀; 步骤C、使储水区的上层清液流向另一稻田,上层清液中的营养成分得以重新利用; 步骤D:对储水区重金属沉淀进行无害化处理。其中,所述重金属清除剂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氯化铵 35份、硫酸铵35份、碳酸氢铵15份、硝酸铵15份。经过2次清除,土壤中重金属含量已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实施例4。—种低成本清除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方法,它依次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A、在水稻施肥期,向稻田的水中施加重金属清除剂,稻田的重金属释放到水中;步骤B、使稻田的水集中流向储水区,采用向储水区加入活性碳、纳米氧化镁,调节储水区的PH值并吸附重金属沉淀; 步骤C、使储水区的上层清液流向另一稻田,上层清液中的营养成分得以重新利用。其中,所述重金属清除剂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氯化铵 26份、硫酸铵23份、碳酸氢铵25份、硝酸铵20份。 经过3次清除,土壤中重金属含量已符合国家相关标准。上述实施例为本专利技术较佳的实现方案,除此之外,本专利技术还可以其它方式实现,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构思的前提下任何显而易见的替换均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低成本清除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它依次包括以下步骤:步骤A、在水稻施肥期,向稻田的水中施加重金属清除剂,稻田的重金属释放到水中;步骤B、使稻田的水集中流向储水区,加入活性碳、纳米氧化镁,调节储水区的PH值并吸附重金属沉淀;?步骤C、使储水区的上层清液流向另一稻田,上层清液中的营养成分得以重新利用;其中,所述步骤A中的重金属清除剂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氯化铵????15?35份硫酸铵????15?35份碳酸氢铵??15?35份硝酸铵????15?35份。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低成本清除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它依次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A、在水稻施肥期,向稻田的水中施加重金属清除剂,稻田的重金属释放到水中; 步骤B、使稻田的水集中流向储水区,加入活性碳、纳米氧化镁,调节储水区的PH值并吸附重金属沉淀; 步骤C、使储水区的上层清液流向另一稻田,上层清液中的营养成分得以重新利用; 其中,所述步骤A中的重金属清除剂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 氯化铵 15-35份 硫酸铵 15-35份 碳酸氢铵15-35份 硝酸铵 15-35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低成本清除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A中的重金属清除剂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 氯化铵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小明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大众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