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马尾藻在礁石上的移植与栽培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8792168 阅读:263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6-12 23:1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马尾藻在礁石上的移植与栽培方法,该方法利用正方形或长方形的人工混凝土薄砖块为附着基,以有性繁殖的马尾藻幼孢子体为苗源,在露天育苗池培育幼孢子体至5~10cm幼苗后,以速凝水泥混合沙浆固定附着有马尾藻假根的附着基于原生态自然礁石上,或自天然海区采集5~10cm的马尾藻幼苗,以速凝水泥混合沙浆把剪掉枝叶的假根幼苗固定于原生态自然礁石上,进行马尾藻的移植与栽培;本方法栽培的马尾藻可世代繁衍种群,且易于大面积推广应用,可为构建大型海藻场或人工鱼礁或海洋牧场提供技术支撑,也可为修复近岸海洋生态系统提供基础技术资料。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马尾藻的移植与栽培方法,具体涉及一种半叶马尾藻、硇洲马尾藻、全缘马尾藻、亨氏马尾藻、莫氏马尾藻和羊栖菜在礁石上的移植与栽培方法,属于海洋藻类养殖技术。
技术介绍
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活动已导致大气CO2浓度急剧增加,全球环境污染日趋严重,所产生的温室效应及全球气候变化已引起全世界各国的高度关注,因环境污染而导致的生物多样性下降和生物资源的枯竭日益显现。《京都议定书》及《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签署,标志着以“低 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特征的低碳经济时代已经来临。海洋不但蕴藏着无尽的宝藏,同时也是全球气候的调节器。人类活动排放的二氧化碳远远超过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增量,其余大量的二氧化碳均被海洋所吸收,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碳汇。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倡议大型海藻是“蓝色碳汇”的主要载体,大力增加“森林碳汇”和“蓝色碳汇”是我国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主要措施。近三十年来,我国沿海工农业的高速发展和新兴城市群的建立,给我国近岸海域带来严重的污染,加上酷渔滥捕和无序无度的开发利用,导致渔业资源严重衰退、生物多样性急剧下降、海藻场等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海岸带的天然藻场面临严重退化、枯竭和不易恢复的危险,尤其是具有亚热带特色的硇洲马尾藻、全缘马尾藻和半叶马尾藻等大型海藻分布区域急剧萎缩。马尾藻是大型经济褐藻,藻体长度最大可达7 m以上,马尾藻形成的自然藻场蕴藏着丰富的生物资源,是鱼类、虾蟹类良好的繁育场所,是海洋生产力最高的生态系统之一。马尾藻富含糖类、脂类、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和多种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其开发利用前景非常广阔。马尾藻是一种多年生海藻,由于生长速度快、生物量大以及在浅海生态环境中重要的生态服务功能,可作为“蓝色碳汇”、藻场重建、生态系统环境修复、人工鱼礁和海洋牧场重要的构建物种之一,具有巨大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为保护野生马尾藻资源,修复近海生态环境及恢复渔业资源,增加“蓝色碳汇”,并为马尾藻产品的加工利用提供原材料,本专利技术进行了马尾藻在低潮区礁石上的移植与栽培研究,对影响移植与栽培效果的重要因素如附着基的形状、移植与栽培方法、移植与栽培时间、藻体大小、海浪、潮汐性质、透明度、悬浮物、敌害生物等进行了探讨分析,形成了一套完整、可行的马尾藻在低潮区礁石上移植与栽培的技术方法,可为马尾藻藻场的人工修复与重建增加“蓝色碳汇”提供技术支撑,最终为近海生态环境恢复和保护提供有效的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针对目前大型野生马尾藻退化严重的现状,对马尾藻在低潮区礁石上进行移植与栽培的方法技术、不同附着基进行筛选,最后确定附着基的材料和形状、藻体大小、移植与栽培的方法和时间等进行研究,该方法能够人工修复自然海区退化的马尾藻藻场或人工构建新的马尾藻藻场。为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的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的马尾藻移植与栽培技术方法如下: ,包括以下步骤: (O附着基材料的选择 混凝土材料易于造形和易于与礁石牢固结合,价格便宜,浸泡处理后附苗效果好,经久耐用,环保且易于推广,故选择作为马尾藻移植与栽培的人工附着基; (2)附着基形状的选择 人工混凝土薄砖块适宜于马尾藻增殖过程中幼孢子体的附着成活;混凝土薄砖块需制造成表面粗糙,规格为长15 30cm、宽10 20cm、厚I 2cm的正方体或长方体,不宜过大,这样有利于幼孢子体附着,并可牢固地结合于不规则和不够平坦的礁石上; (3)固着方式的选择 方法一:5月份马尾藻孢子成熟时,用经过海水浸泡约I个月(去除碱性物质或有毒物质)的人工混凝土薄砖块作为附着 基,于育苗池内采集有性繁殖的马尾藻幼孢子体进行培育,采用半流水的培育方法,培育至11月份;育苗后期要模拟自然海区海浪和流水的冲击,使其根系发达并牢固地附着于附着基上,也要模拟潮汐的涨落,逐渐延长幼苗直接接触太阳光的时间至每天约3小时,以免移植至野外造成不适被阳光曝晒而死;移植时距幼苗基部I 3cm处剪去枝叶,以速凝水泥混合沙浆把混凝土薄砖块固定于低潮区的原生态自然礁石上,剪去枝叶的目的是为减小初期海浪的冲击力,使尚未适应自然环境的假根幼苗在大浪的冲击下不至于被冲走或被击断而致栽培失败; 方法二:采集带有假根的天然幼苗,距基部I 3cm处剪去枝叶,以速凝水泥混合沙浆把剪掉枝叶的假根幼苗固定于低潮区的原生态自然礁石上,注意固定时要露出部份假根,切勿把假根全埋没于混凝土内,否则马尾藻幼苗难以成活; (4)幼苗的规格 人工苗或天然苗以长约5 IOcm为宜,苗太小假根不发达,苗太大育苗成本增加,在移植和栽培时务必要把枝叶剪除,否则幼苗成活率较低; (5)移植与栽培时间 移植至海区的适宜时间为11月份,因为人工培育的马尾藻幼苗长至5 10 cm时,一般要到11月份,另外,天然马尾藻幼苗也要到10月底至11月初才能长至5 10cm。投放太早,幼苗小假根不够发达,而且9、10月份海区水温尚高,不利于幼苗生长,尤其是夏季高水温致藻体腐烂,假根易脱落,不利于假根营养繁殖。时间太晚,人工育苗成本增加,成活率降低,低水温也不利于人工移植,并增加移植的困难;天然苗太长,不利于采集和运输,而且太晚移植与栽培,幼苗萌发后后期的生长时间缩短,不利于马尾藻的充分生长; (6)海区的选择 一般选择地势较平坦、透明度较大、没有或较少有污水或养殖废水排放、悬浮物含量低、食藻动物较少的岩礁带海区,在低潮区地势较平坦、礁石较多、流急、浪大的海区尤佳。全日周期潮海区较半日周期潮海区为好,利于施工; (7)日常管理 人工苗或天然苗移植和栽培在低潮区的礁石上后,早期应定期清除附着生物,并采取适当方法如围网等以防食藻动物对幼苗的伤害,因马尾藻是多年性海藻,当移植与栽培的马尾藻假根牢固生长于天然海区礁石上后,就能自然世代繁衍,人工藻场只需粗放管理即可; 所述的速凝水泥混合沙浆为德高水不漏、沙和水的混合物,德高水不漏:沙:水的体积比=0.5:1: 0.3 ; 方法一所述的马尾藻种类为半叶马尾藻、硇洲马尾藻、莫氏马尾藻、亨氏马尾藻、全缘马尾藻和羊栖菜; 所述马尾藻在低潮区礁石上的移植与栽培方法,采用正方形或长方形混凝土薄砖块附着基是因为幼孢子体易于在其上附着,混凝土易于与礁石牢固结合,薄砖块在礁石上较平坦,突出不高,附着的幼苗假根易于向四周延伸。选择用有性繁殖人工培育的马尾藻苗源,不会对自然马尾藻资源造成人为破坏,马尾藻有性繁殖力强,可以满足大规模移植与栽培对马尾藻苗种的需求。因天然苗根系发达,采用天然苗可在坡度较大的礁石上单独种植或几棵种植,有利于马尾藻的生长,当然天然苗仅可在生长较为密集和未受到人为破坏的礁区少量采集,切忌连片采集,否则会破坏天然藻场,不利于藻场的自我修复。本专利技术的马尾藻在低潮区礁石上的移植与栽培方法,是根据马尾藻的生态习性,通过探索自然环境下马尾藻生长的适宜环境条件,采用人工苗源或天然苗源,人为的将藻体移植与栽培在自然海区的礁石上,使其能够永久存活,并最终形成一定规模的人工藻场,起到恢复或修复马尾藻资源的作用。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马尾藻在低潮区礁石上的移植与栽培方法是根据马尾藻的生活习性,通过探索自然环境下马尾藻生长的适宜环境条件,采用人工苗源或天然苗源,人为的将藻体移植与栽培在自然海区的礁石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马尾藻在礁石上的移植与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附着基材料的选择混凝土材料易于造形和易于与礁石牢固结合,浸泡处理后附苗效果好,经久耐用,环保且易于推广,选择混凝土材料作为马尾藻移植与栽培的人工附着基;(2)附着基形状的选择人工混凝土薄砖块适宜于马尾藻增殖过程中幼孢子体的附着成活;混凝土薄砖块制造成表面粗糙,规格为长15~30cm、宽10~20cm、厚1~2cm的正方体或长方体,利于幼孢子体附着,并可牢固地结合于不规则和不够平坦的礁石上;(3)固着方式的选择方法一:5月份马尾藻孢子成熟时,用经过海水浸泡1个月去除碱性物质或有毒物质的人工混凝土薄砖块作为附着基,于育苗池内采集有性繁殖的马尾藻幼孢子体进行培育,采用半流水的培育方法,培育至11月份,育苗后期模拟自然海区海浪和流水的冲击,使其根系发达并牢固地附着于附着基上,模拟潮汐的涨落,逐渐延长幼苗直接接触太阳光的时间至每天3小时,移植时距幼苗基部1~3cm处剪去枝叶,以速凝水泥混合沙浆把混凝土薄砖块固定于低潮区的原生态自然礁石上;方法二:采集带有假根的天然幼苗,距基部1~3cm处剪去枝叶,以速凝水泥混合沙浆把剪掉枝叶的假根幼苗固定于低潮区的原生态自然礁石上,固定时露出部分假根,不把假根全埋没于混凝土内;(4)幼苗的规格人工苗或天然苗以长5~10cm为宜,在移植和栽培时务必要把枝叶剪除;(5)移植与栽培时间移植至海区的适宜时间为11月份;(6)海区的选择选择地势较平坦、透明度较大、没有或较少有污水或养殖废水排放、悬浮物含量低、食藻动物较少的岩礁带海区,在低潮区地势较平坦、礁石较多、流急、浪大的海区,全日周期潮海区,利于施工;(7)日常管理人工苗或天然苗移植和栽培在低潮区的礁石上后,早期定期清除附着生物,并采取围网方法防食藻动物对幼苗的伤害,马尾藻是多年性海藻,移植与栽培的马尾藻假根牢固生长于天然海区礁石上后,就能自然世代繁衍,人工藻场粗放管理即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马尾藻在礁石上的移植与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附着基材料的选择 混凝土材料易于造形和易于与礁石牢固结合,浸泡处理后附苗效果好,经久耐用,环保且易于推广,选择混凝土材料作为马尾藻移植与栽培的人工附着基; (2)附着基形状的选择 人工混凝土薄砖块适宜于马尾藻增殖过程中幼孢子体的附着成活;混凝土薄砖块制造成表面粗糙,规格为长15 30cm、宽10 20cm、厚I 2cm的正方体或长方体,利于幼孢子体附着,并可牢固地结合于不规则和不够平坦的礁石上; (3)固着方式的选择 方法一:5月份马尾藻孢子成熟时,用经过海水浸泡I个月去除碱性物质或有毒物质的人工混凝土薄砖块作为附着基,于育苗池内采集有性繁殖的马尾藻幼孢子体进行培育,采用半流水的培育方法,培育至11月份,育苗后期模拟自然海区海浪和流水的冲击,使其根系发达并牢固地附着于附着基上,模拟潮汐的涨落,逐渐延长幼苗直接接触太阳光的时间至每天3小时,移植时距幼苗基部I 3cm处剪去枝叶,以速凝水泥混合沙浆把混凝土薄砖块固定于低潮区的原生态自然礁石上; 方法二:采集带有假根的天然幼苗,距基部I 3cm处剪去枝叶,以速凝水泥混合沙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才学孙省利谢恩义周伟男刘加飞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海洋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