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北斗卫星的物联网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8788247 阅读:385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6-10 01: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基于北斗卫星的物联网系统,包括传感器阵列模块,北斗定位通信终端,北斗卫星,北斗地面控制中心单元和物联网监控中心单元;所述传感器阵列模块采集环境信息;所述北斗定位通信终端接收环境信息,并向所述北斗卫星发送环境信息;所述北斗卫星接收环境信息,并发送给物联网监控中心单元,接收控制信息并发送给北斗定位通信终端,向北斗定位通信终端发送定位信号和定时信号;所述北斗地面控制中心单元与北斗卫星通信,对北斗卫星进行控制;所述物联网监控中心单元接收环境信息,根据环境信息产生控制信息并发送给北斗卫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将物联网技术与北斗卫星的定位、定时、通信功能相结合,实现物联网系统的高度自动化、智能化。(*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物联网技术,特别涉及一种基于北斗卫星的物联网系统
技术介绍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中国自行研制的全球卫星定位与通信系统(CNSS),是继美国的全球定位系统(GPS)和俄罗斯的GL0NASS之后第三个成熟的卫星导航系统。系统由空间端、地面端和用户端三部分组成,可在全球范围内全天候、全天时为各类用户提供高精度、高可靠的定位、导航、授时服务,并兼具短报文通信能力。截止2012年11月在轨卫星16颗,已经具备区域导航、定位和授时能力。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致力于向全球用户提供高质量的定位、导航和授时服务,包括开放服务和授权服务两种方式。开放服务是向全球免费提供定位、测速和授时服务,定位精度10米,测速精度0.2米/秒,授时精度50纳秒。授权服务是为有高精度、高可靠卫星导航需求的用户,提供定位、测速、授时和通信服务以及系统完好性信息。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与GPS、“伽利略”和“格洛纳斯”相比,优势在于短信服务和导航结合,增加了通讯功能;全天候快速定位,极少的通信盲区,精度与GPS相当,而在增强区域也就是亚太地区,甚至会超过GPS ;向全世界提供的服务都是免费的,在提供无源定位导航和授时等服务时,用户数量没有限制,且与GPS兼容;特别适合集团用户大范围监控与管理,以及无依托地区数据采集用户数据传输应用。物联网(Ι0Τ)是指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1995年,比尔.盖茨的《未来之路》一书中首次提及物联网理念;2005年11月,国际电信联盟(ITU)正式提出了“物联网”的概念;2009年8月,时任中国总理温家宝到无锡视察,着重强调工业化和信息化建设,提出“感知中国”;2010年10月,中国“十二五”规划已经明确提出:发展下一代国家基础设施,推进的应用。将会在智能电网、智能交通、智能物流、物联网家居、环境与安全检测、工业与自动化控制、医疗健康、精细农牧业、金融与服务业、国防军事等十大领域重点部署。物联网被称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与移动通信网之后的第三次信息产业浪潮。物联网技术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技术”,是在互联网技术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一种网络技术,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和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此来达到资源共享之目的。在物联网通信过程中,需要对物体进行准确的定位、感知,特别是移动中的物体,采取传统的方法是比较困难的,甚至是无法解决的。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工业自动化、智能化的迫切需求,将北斗导航与通信技术与现代物联网技术紧密结合,不断实现高精确化、高智能化的物联网系统是物联网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将北斗卫星的定位、定时、通信功能与物联网技术相结合的基于北斗卫星的物联网系统。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基于北斗卫星的物联网系统,包括传感器阵列模块,北斗定位通信终端,北斗卫星,北斗地面控制中心单元和物联网监控中心单元;所述传感器阵列模块采集环境信息,将环境信息发送给所述北斗定位通信终端,接收北斗定位通信终端发送的控制信息;所述北斗定位通信终端接收所述传感器阵列模块发送的环境信息,并向所述北斗卫星发送环境信息,接收北斗卫星发送的控制信息并发送给传感器阵列模块,接收北斗卫星发送的定位信号和定时信号;所述北斗卫星接收所述北斗定位通信终端发送的环境信息,北斗卫星将环境信息发送给物联网监控中心单元,接收物联网监控中心单元发送的控制信息并发送给北斗定位通信终端,向北斗定位通信终端发送定位信号和定时信号;所述北斗地面控制中心单元与北斗卫星通信,对北斗卫星进行控制;所述物联网监控中心单元接收北斗卫星发送的环境信息,根据环境信息产生控制信息,将控制信息发送给北斗卫星。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将物联网技术与北斗卫星的定位、定时、通信功能相结合,实现了一个高度自动化和智能化的物联网系统,克服了因信息滞塞带来的损失和资源浪费问题。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技术还可以做如下改进。进一步,所述传感器阵列模块包括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二氧化碳浓度传感器、氧气浓度传感器、烟雾传感器、光亮传感器和/或开关传感器。进一步,所述北斗定位通信终端内部还包括突发信息通信模块,所述突发信息通信模块用于当传感器阵列模块检测到超出预定的安全阈值范围的突发信息时,将突发信息发送给北斗卫星。进一步,所述北斗定位通信终端内部包括例行信息通信模块,所述例行信息通信模块用于按照物联网监控中心单元设定的通信周期、或者物联网监控中心单元设定的信息上报周期,将采集到的环境信息发送给所述北斗卫星。进一步,所述北斗定位通信终端内部还包括回复信息通信模块,所述回复信息通信模块用于在接收到控制信息时,并根据控制信息的内容回复北斗卫星。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传感器阵列模块中包括多种传感器,测量范围大,北斗定位通信终端内部设置有例行信息通信模块、突发信息通信模块和回复信息通信模块,根据传感器阵列模块不同的检测结果,发送响应答复信息给北斗卫星,实现实时监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装置结构模块图;图2为本技术北斗定位终端与传感器阵列模块的通信结构模块图。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1、传感器阵列模块,2、北斗定位通信终端,3、北斗卫星,4、北斗地面控制中心单元,5、物联网监控中心单元。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技术,并非用于限定本技术的范围。如图1所示,为本技术装置结构模块图。实施例1一种基于北斗卫星的物联网系统,包括传感器阵列模块1,北斗定位通信终端2,北斗卫星3,北斗地面控制中心单元4和物联网监控中心单元5 ;所述传感器阵列模块I采集环境信息,将环境信息发送给所述北斗定位通信终端2,接收北斗定位通信终端2发送的控制信息;所述北斗定位通信终端2接收所述传感器阵列模块I发送的环境信息,并向所述北斗卫星3发送环境信息,接收北斗卫星3发送的控制信息并发送给传感器阵列模块1,接收北斗卫星3发送的定位信号和定时信号;所述北斗卫星3接收所述北斗定位通信终端2发送的环境信息,北斗卫星3将环境信息发送给物联网监控中心单元5,接收物联网监控中心单元5发送的控制信息并发送给北斗定位通信终端2,向北斗定位通信终端2发送定位信号和定时信号;所述北斗地面控制中心单元4与北斗卫星的通信,完成北斗卫星的控制等功能;所述物联网监控中心单元5接收北斗卫星3发送的环境信息,根据环境信息产生控制信息,将控制信息发送给北斗卫星3。所述传感器阵列模块I包括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二氧化碳浓度传感器、氧气浓度传感器、烟雾传感器、光亮传感器、开关传感器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北斗定位通信终端2内部包括例行信息通信模块,所述例行信息通信模块用于按照物联网监控中心单元设定的通信周期、或者物联网监控中心单元设定的信息上报周期,将采集到的环境信息发送给所述北斗卫星3。所述北斗定位通信终端2内部还包括突发信息通信模块,所述突发信息通信模块用于当传感器阵列模块I检测到超出预定的安全阈值范围的突发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基于北斗卫星的物联网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传感器阵列模块(1),北斗定位通信终端(2),北斗卫星(3),北斗地面控制中心单元(4)和物联网监控中心单元(5);所述传感器阵列模块(1)采集环境信息,将环境信息发送给所述北斗定位通信终端(2),接收北斗定位通信终端(2)发送的控制信息;所述北斗定位通信终端(2)接收所述传感器阵列模块(1)发送的环境信息,并向所述北斗卫星(3)发送环境信息,接收北斗卫星(3)发送的控制信息并发送给传感器阵列模块(1),接收北斗卫星(3)发送的定位信号和定时信号;所述北斗卫星(3)接收所述北斗定位通信终端(2)发送的环境信息,北斗卫星(3)将环境信息发送给物联网监控中心单元(5),接收物联网监控中心单元(5)发送的控制信息并发送给北斗定位通信终端(2),向北斗定位通信终端(2)发送定位信号和定时信号;所述北斗地面控制中心单元(4)与北斗卫星通信,对北斗卫星(3)进行控制;所述物联网监控中心单元(5)接收北斗卫星(3)发送的环境信息,根据环境信息产生控制信息,将控制信息发送给北斗卫星(3)。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北斗卫星的物联网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传感器阵列模块(1),北斗定位通信终端(2),北斗卫星(3),北斗地面控制中心单元(4)和物联网监控中心单元(5); 所述传感器阵列模块(I)采集环境信息,将环境信息发送给所述北斗定位通信终端(2),接收北斗定位通信终端(2)发送的控制信息; 所述北斗定位通信终端(2)接收所述传感器阵列模块(I)发送的环境信息,并向所述北斗卫星(3)发送环境信息,接收北斗卫星(3)发送的控制信息并发送给传感器阵列模块(1),接收北斗卫星(3)发送的定位信号和定时信号; 所述北斗卫星(3)接收所述北斗定位通信终端(2)发送的环境信息,北斗卫星(3)将环境信息发送给物联网监控中心单元(5),接收物联网监控中心单元(5)发送的控制信息并发送给北斗定位通信终端(2),向北斗定位通信终端(2)发送定位信号和定时信号; 所述北斗地面控制中心单元(4)与北斗卫星通信,对北斗卫星(3)进行控制; 所述物联网监控中心单元(5)接收北斗卫星(3)发送的环境信息,根据环境信息产生控制信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志学丁志军吕强刘思辰赵玉华徐忠宝吴翔吉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华信创通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