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全自动排片机的宽度调整装置,包括基座、固定板、活动板、宽度调整装置中的基片传送部分,固定板与活动板安装在基座上,宽度调整装置中的基片传送部分包括第一马达传送部分和第二马达传送部分,第二马达传送部分入口与第一马达传送部分的出口相连,位于第二马达传送部分的固定板上固定有气缸,气缸与挡块相连,气缸动作向上带动挡块向上动作,固定板与活动板之间设有宽度的调整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将基片平稳、顺畅地进行传送,不影响基片和产品质量,使排片机互换性好,实用性广,而且提前判断基片方向,避免因基片传送时方向错误而报废产品。(*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全自动排片机的宽度调整装置
本技术涉及排片机
,尤其是一种全自动排片机的宽度调整装置。
技术介绍
全自动排片机上的宽度调整装置是排片机顺畅传送集成电路基片 的关键,现有的技术中,基片从料盒中推出小部分后,用气缸带动定位针钩住基片,从料盒 中拖出基片到抓取位,这种现有技术存在如下缺点:用气缸带动定位针有时不能准确钩到 基片定位孔中,拖出基片时会造成基片损坏而报废产品;无法识别基片方向;互换性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已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能够将基片平稳、顺 畅地进行传送,不影响基片和产品质量的全自动排片机的宽度调整装置,而且使排片机互 换性好,实用性广。进一步的目的是提前判断基片方向,避免因基片传送时方向错误而报废产品。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全自动排片机的宽度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全自动排片机的宽度调整装 置包括基座、固定板、活动板、宽度调整装置中的基片传送部分,固定板与活动板安装在基 座上,宽度调整装置中的基片传送部分包括第一马达传送部分和第二马达传送部分,第二 马达传送部分入口与第一马达传送部分的出口相连,位于第二马达传送部分的固定板上固 定有气缸,气缸与挡块相连,气缸动作向上带动挡块向上动作,所述全自动排片机的宽度 调整装置还设有固定板与活动板之间的宽度的调整装置。所述第一马达传送部分中设有两组基片检测光纤。所述固定板和活动板之间安装有宽度限位块,固定板与活动板之间的宽度的调整 装置包括安装在固定板和活动板上的第一导向柱、第二导向柱,在活动板与两导向柱之间 安装有线性轴承。所述第一马达传送部分包括第一马达、带轮和驱动齿轮结构,驱动齿轮结构包括 第一齿轮、第二齿轮、第一驱动齿轮轴和第二驱动齿轮轴,第一驱动齿轮轴和第二驱动齿轮 轴前后间隔设置,带轮包括第一主皮带轮、第一皮带轮和第二皮带轮,第一齿轮、第一皮带 轮均安装在第一驱动齿轮轴上,第二齿轮、第二皮带轮均安装在第二驱动齿轮轴上,第一主 皮带轮与第一皮带轮、第二皮带轮之间通过皮带传动连接,第一马达与第一主皮带轮传动 连接,第一齿轮上面通过压轮轴、压轮支撑块设有第一压轮,第二齿轮上面通过压轮轴、压 轮支撑块设有第二压轮,其中第一齿轮转动与第一压轮滚动、第二齿轮转动与第二压轮滚 动一起构成基片摩擦传送的动力结构,第二马达部分包括第二马达、第二主皮带轮、第三皮 带轮和第四皮带轮、皮带轮轴和传送带,皮带轮轴上安装第三皮带轮,第二主皮带轮通过皮 带与第三皮带轮传动连接,第四皮带轮通过传送带与第三皮带轮传动连接,第二马达与第 二主皮带轮传动连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采用马达带动皮带及带轮转动,从而将基 片平稳,顺畅地传送到抓取位,而且还增加了方向识别装置和可调整宽度装置。因此基片传 送顺畅,平稳不会影响基片和产品质量;增加方向识别装置,可提前判断基片方向,避免因 基片传送时方向错误而报废产品;增加可调整宽度装置使排片机互换性好,实用性广,根据 基片的宽度调其整装置的相应宽度,就可以生产另一种产品。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全自动排片机的宽度调整装置的俯视图;图2为本技术全自动排片机的宽度调整装置的主视图;图3为本技术全自动排片机的宽度调整装置的侧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全自动排片机的宽度调整装置做进一 步的详细叙述。如图1-图3所示,一种全自动排片机的宽度调整装置,包括基座、固定板31、活动 板30、宽度调整装置中的基片传送部分,固定板31与活动板30安装在基座上,宽度调整装 置中的基片传送部分包括第一马达传送部分和第二马达传送部分,第二马达传送部分入口 与第一马达传送部分的出口相连,位于第二马达传送部分的固定板31上固定有气缸21,气 缸21与挡块11相连,气缸21动作向上带动挡块11向上动作,其中全自动排片机的宽度 调整装置还设有固定板31与活动板30之间的宽度的调整装置。第一马达传送部分包括第一马达26、带轮和驱动齿轮结构,驱动齿轮结构包括第 一齿轮3、第二齿轮8、第一驱动齿轮轴29和第二驱动齿轮轴291,第一驱动齿轮轴29和第 二驱动齿轮轴291前后间隔设置,带轮包括第一主皮带轮5、第一皮带轮27和第二皮带轮 25,第一齿轮3、第一皮带轮27均安装在第一驱动齿轮轴29上,第二齿轮8、第二皮带轮25 均安装在第二驱动齿轮轴291上,第一主皮带轮5与第一皮带轮27、第二皮带轮25之间通 过皮带4传动连接,第一马达26与第一主皮带轮5传动连接,第一齿轮3上面通过压轮轴 28、压轮支撑块2设有第一压轮1,即第一压轮3安装在压轮轴28上,在第一压轮3下面还 设有压轮支撑块支撑2,第二齿轮8上面同样通过压轮轴、压轮支撑块设有第二压轮13,其 中第一齿轮转动与第一压轮滚动、第二齿轮转动与第二压轮滚动一起构成基片摩擦传送的 动力结构,第二马达部分包括第二马达22、第二主皮带轮6、第三皮带轮23和第四皮带轮9、 第五皮带轮12、皮带轮轴17和传送带10,皮带轮轴17上安装第三皮带轮23与第五皮带轮 12,第二主皮带轮6通过皮带7与第三皮带轮23传动连接,第四皮带轮9通过传送带10与 第五皮带轮12传动连接,第二马达22与第二主皮带轮6传动连接。在第一马达传送部分中设有两组基片检测光纤即检测光纤14与检测光纤24,检 测光纤14安装在活动板30处,检测光纤24安装在固定板31处。在固定板31和活动板30 之间安装有宽度限位块20,固定板与活动板之间的宽度的调整装置包括安装在固定板和活 动板上的第一导向柱15、第二导向柱18,在活动板与两导向柱之间安装有线性轴承,即第 一导向柱15上的线性轴承16,第二导向柱18上的线性轴承19。动作过程如下:第一马达部分是第一马达26转动,第一主皮带轮5在皮带4作用下带动第一皮带 轮27与第二皮带轮25转动,第一齿轮3和第二齿轮8经第一驱动齿轮轴29与第一皮带轮 27与第二皮带轮25连接,从而第一马达26转动带第一齿轮3和第二齿轮8转动;由于第 一压轮I和第二压轮13经压轮轴28连接分别放置在第一齿轮3和第二齿轮8上,因此随 第一齿轮3和第二齿轮8转动而转动;当基片从料盒中推到第一齿轮3和第一压轮I之间 时,在摩擦力作用下将基片传动到挡块11处,由检测光纤14和检测光纤24识别基片正反 方向。第二马达部分是第二马达22转动,第二皮带轮6在皮带7作用下带动第三皮带轮 23转动,第五带轮12经皮带轮轴17和第三皮带轮23连接,第四皮带轮9经传送带10与第 五皮带轮12连接,第二马达22转动带动传送带10转动;挡块11与气缸21相连,气缸21 动作向上,挡块11向上动作,基片在传送带10转动的作用下传送到抓取位。更换不同宽度 限位块20调整其固定板31和活动板30宽度,固定板31经第一导向柱15、第二导向柱18 和固定于活动板上线性轴承16、线性轴承19配合,从而活动板30可自由调整宽度。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内容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实用 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的简单修改或 者等同替换,均不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权利要求1.一种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全自动排片机的宽度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全自动排片机的宽度调整装置包括基座、固定板、活动板、宽度调整装置中的基片传送部分,固定板与活动板安装在基座上,宽度调整装置中的基片传送部分包括第一马达传送部分和第二马达传送部分,第二马达传送部分入口与第一马达传送部分的出口相连,位于第二马达传送部分的固定板上固定有气缸,气缸与挡块相连,气缸动作向上带动挡块向上动作,所述全自动排片机的宽度调整装置还设有固定板与活动板之间的宽度的调整装置。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天祥,章青春,康金,吴梓明,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朗诚微电子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