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形成螺旋软管的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780955 阅读:186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6-09 22: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形成螺旋软管的模具,包括第一成型轮和第二成型轮,所述第一成型轮和第二成型轮均为圆盘结构,所述圆盘结构的圆周上设有一个直角梯形凹槽和一个矩形凹槽,所述直角梯形凹槽的深度大于矩形凹槽,所述第一成型轮和第二成型轮围绕芯轴呈135度分布。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只用2个带有翻遍的成型轮实现绕制导管,调整方便快捷,生产效率较高。(*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形成螺旋软管的模具
本技术涉及螺旋套管成型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形成螺旋软管的模具。
技术介绍
随着建筑、电力、机械工程、公路、铁路等建设的发展,对于工程布线实现电力输送和电气控制中使用的可挠金属电线保护套管的需求越来越大。采用单根热镀锌钢带卷绕制成的可挠金属保护套管成本低,性价比好。现有技术中,围绕芯轴的成型轮一般为多个,生产过程中,调节困难,费时费力。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形成螺旋软管的模具。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形成螺旋软管的模具,包括第一成型轮和第二成型轮,所述第一成型轮和第二成型轮均为圆盘结构,所述圆盘结构的圆周上设有一个直角梯形凹槽和一个矩形凹槽,所述直角梯形凹槽的深度大于矩形凹槽。进一步,所述第一成型轮和第二成型轮围绕芯轴呈135度分布。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只用2个带有翻遍的成型轮实现绕制导管,调整方便快捷,生产效率较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工作状态时的分布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第一成型轮的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第二成型轮的剖视图;图4为本技术工作时的侧视图。其中:1、第一成型轮 2、第二成型轮3、芯轴4、可挠金属套管5、导向槽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 对本技术的一种优选的具体实施方式做出简要说明。如图1所示:一种形成螺旋软管的模具,包括第一成型轮I和第二成型轮2,所述第一成型轮I和第二成型轮2均为圆盘结构,所述圆盘结构的圆周上设有一个直角梯形凹槽和一个矩形凹槽,所述直角梯形凹槽的深度大于矩形凹槽;所述第一成型轮I和第二成型轮2围绕芯轴3呈135度分布。一侧涂漆后的单根镀锌钢带通过导向槽5,在第一成型轮I和第二成型轮2的压力下围绕芯轴3卷绕制成可挠金属套管4,涂漆的一面卷绕成管壁的内侧,外表形成等节距的螺旋线,成本低,质量可靠;第一成型轮I旋转速度较第二成型轮2慢些,主要是起到导向、咬口作用,第二成型轮2主要起到成型后的导管的挠度问题,保证加工出的导管有一定的可挠性,挠后能稳定保持原样,从而实现套管的不小于自身3倍直径的任意造型;同时由于相邻两边的接口处形成稳定翻遍结构,可以实现两根相同直径的套管利用自身的螺距对接,及其便于布线工程的施工。以上对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技术的实施范围。凡依本技术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技术的专利涵盖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形成螺旋软管的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成型轮和第二成型轮,所述第一成型轮和第二成型轮均为圆盘结构,所述圆盘结构的圆周上设有一个直角梯形凹槽和一个矩形凹槽,所述直角梯形凹槽的深度大于矩形凹槽。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形成螺旋软管的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成型轮和第二成型轮,所述第一成型轮和第二成型轮均为圆盘结构,所述圆盘结构的圆周上设 有一个直角梯形凹槽和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凤聪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德芃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