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夹层玻璃用中间膜,其在用于构成夹层玻璃时,可以在宽温度范围内提高所得夹层玻璃在高频区的隔音性。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夹层玻璃用中间膜(1)具有由第1层(2)、第2层(3)及第3层(4)依次叠层而成的结构。第1、第2、第3层(2)、(3)、(4)分别包含聚乙烯醇缩醛树脂和增塑剂。第1层(2)中包含的聚乙烯醇缩醛树脂的羟基含有率低于第2、第3层(3)、(4)中包含的聚乙烯醇缩醛树脂的各羟基含有率。第1层(2)的厚度(T1)与第2、第3层(3)、(4)的总厚度(T2+T3)之比(T1/(T2+T3))为0.14以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可用于汽车及建筑物等的夹层玻璃的夹层玻璃用中间膜,更具体而言,涉及包含聚乙烯醇缩醛树脂和增塑剂的夹层玻璃用中间膜、以及使用该夹层玻璃用中间膜的夹层玻璃。
技术介绍
夹层玻璃即使受到外部冲击而破损时,玻璃破片的飞散量也少,安全性优异。因此,上述夹层玻璃己被广泛用于汽车、有轨车辆、飞机、船舶及建筑物等。上述夹层玻璃是通过在一对玻璃板之间夹入中间膜而制造的。近年来,为了实现夹层玻璃的轻质化,已针对减小夹层玻璃的厚度进行了研究。但是,使夹层玻璃的厚度变薄时,会导致隔音性下降。将隔音性低的夹层玻璃用于汽车的挡风玻璃等的情况下,存在无法充分获得对于风切音或刮水器的驱动音等5000Hz左右音域的声音的隔音性的问题。因此,已针对通过改变中间膜的材料来提高夹层玻璃的隔音性的方法进行了研究。作为夹层玻璃用中间膜的一例,下述专利文献I中公开了一种包含缩醛化度为60 85摩尔%的聚乙烯醇缩醛树脂100重量份、碱金属盐及碱土金属盐中的至少一种金属盐0.001 1.0重量份、以及30重量份以上的增塑剂的隔音层。该隔音层可以以单层形式用作中间膜,或者,也可以与其它层叠层而制成多层中间膜使用。现有技术 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070200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近年来,已从使用内燃机的燃料汽车转移到使用电动机的电动汽车及使用内燃机和电动机的混合动力汽车等。对于可以在使用内燃机的燃料汽车中使用的夹层玻璃而言,特别要求其在较低频区的隔音性。然而,即使是在使用内燃机的燃料汽车中使用的夹层玻璃,也期待其在高频区具有高隔音性。与此相对,对于可以在使用电动机的电动汽车及混合动力汽车中使用的夹层玻璃而言,为了有效地屏蔽电动机的驱动音,尤其要求其在高频区具有闻隔首性。使用上述专利文献I中记载的中间膜来构成夹层玻璃的情况下,夹层玻璃在高频区的隔音性不足,因此有时无法避免由符合效应引起的隔音性降低。这里,所述符合效应指的是下述现象:声波入射至玻璃板时,由于玻璃板的刚性和惯性,在玻璃面上传播横向波而引起横向波与入射音产生共振,其结果,导致声音透过。另夕卜,对于夹层玻璃,还要求其在宽温度范围内发挥高隔音性。另外,使用上述专利文献I中记载的由隔音层和其它层叠层而得到的多层中间膜来构成夹层玻璃的情况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夹层玻璃在20°C附近的隔音性。但由于多层中间膜具有上述隔音层,因此有时会导致使用该多层中间膜的夹层玻璃产生发泡。此外,为了提高夹层玻璃的隔音性,近年来已针对增大中间膜中增塑剂的含量进行了研究。增大中间膜中增塑剂的含量时,可以改善夹层玻璃的隔音性。但如果增大增塑剂的含量,可能会导致夹层玻璃产生发泡。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夹层玻璃用中间膜、以及使用该夹层玻璃用中间膜的夹层玻璃,所述夹层玻璃用中间膜在用于构成夹层玻璃时,可以在宽温度范围内提高所得夹层玻璃在高频区的隔音性。本专利技术的限定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夹层玻璃用中间膜、以及使用该夹层玻璃用中间膜的夹层玻璃,所述夹层玻璃用中间膜可获得不仅在宽温度范围内在高频区具有高隔音性、而且能够抑制发泡的产生及发泡的成长的夹层玻璃。解决问题的方法 从较宽层面上把握本专利技术时,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夹层玻璃用中间膜,其具备:包含聚乙烯醇缩醛树脂和增塑剂的第I层;叠层于上述第I层的第I表面、且包含聚乙烯醇缩醛树脂和增塑剂的第2层;以及叠层于上述第I层的与上述第I表面相反的第2表面、且包含聚乙烯醇缩醛树脂和增塑剂的第3层,其中,上述第I层中包含的上述聚乙烯醇缩醛树脂的羟基含有率低于上述第2、第3层中包含的上述聚乙烯醇缩醛树脂的各羟基含有率,上述第I层的厚度与上述第2、第3层的总厚度之比为0.14以下。在本专利技术的夹层玻璃用中间膜的某一特定方面,上述第I层中包含的上述聚乙烯醇缩醛树脂的羟基含有率比上述第2、第3层中包含的上述聚乙烯醇缩醛树脂的各羟基含有率低5摩尔%以上。在本专利技术的夹层玻璃用中间膜的其它特定方面,上述第I层中包含的上述聚乙烯醇缩醛树脂的羟基含有率低于25摩尔%、且乙酰化度低于30摩尔%。在本专利技术的夹层玻璃用中间膜的另一其它特定方面,上述第2、第3层中包含的上述聚乙烯醇缩醛树脂的羟基含有率分别为10摩尔%以上且50摩尔%以下、且乙酰化度分别低于3摩尔%。在本专利技术的夹层玻璃用中间膜的另一特定方面,在上述第I层中,相对于上述聚乙烯醇缩醛树脂100重量份,上述增塑剂的含量为20 90重量份。在本专利技术的夹层玻璃用中间膜的另一特定方面,在上述第2、第3层中,相对于上述聚乙烯醇缩醛树脂100重量份,上述增塑剂的含量分别为10 60重量份。在本专利技术的夹层玻璃用中间膜的另一特定方面,在上述第I层中,相对于上述聚乙烯醇缩醛树脂100重量份,上述增塑剂的含量为50重量份以上,上述第I层中的上述聚乙烯醇缩醛树脂的羟基含有率与上述第2层中的上述聚乙烯醇缩醛树脂的羟基含有率之差为9.2摩尔%以下,上述第I层中的上述聚乙烯醇缩醛树脂的羟基含有率与上述第2层中的上述聚乙烯醇缩醛树脂的羟基含有率之差大于8.5摩尔%且在9.2摩尔%以下时,上述第I层中的上述聚乙烯醇缩醛树脂的乙酰化度为8摩尔%以下。在本专利技术的夹层玻璃用中间膜的其它特定方面,使用上述第I层作为树脂膜并对该树脂膜的粘弹性进行测定时,如果将该树脂膜的玻璃化转变温度记作Tg(°C ),则(Tg+80) °C下的弹性模量G’ (Tg+80)与(Tg+30) V下的弹性模量G’ (Tg+30)之比(G,(Tg+80)/G’ (Tg+30))为 0.65 以上。在本专利技术的夹层玻璃用中间膜的另一特定方面,上述第I层中的上述聚乙烯醇缩醛树脂由平均聚合度大于3000的聚乙烯醇经缩醛化而得到。在本专利技术的夹层玻璃用中间膜的某一特定方面,优选上述第I层中的上述聚乙烯醇缩醛树脂的乙酰化度为8摩尔%以上,或者,上述第I层中的上述聚乙烯醇缩醛树脂的乙酰化度小于8摩尔%、且缩醛化度力5 68摩尔%以上。优选上述第I层中的上述聚乙烯醇缩醛树脂的乙酰化度为8摩尔%以上。另外,还优选上述第I层中的上述聚乙烯醇缩醛树脂的乙酰化度小于8摩尔%、且缩醛化度为68摩尔%以上。本专利技术的夹层玻璃具备第I夹层玻璃构成部件、第2夹层玻璃构成部件、以及夹入该第1、第2夹层玻璃构成部件之间的中间膜,该中间膜为按照本专利技术构成的夹层玻璃用中间膜。专利技术的效果本专利技术的夹层玻璃用中间膜具有由第2层、第I层及第3层依次叠层而成的结构,该第I 第3层分别包含聚乙烯醇缩醛树脂和增塑剂,上述第I层中包含的上述聚乙烯醇缩醛树脂的羟基含有率低于上述第2、第3层中包含的上述聚乙烯醇缩醛树脂的各羟基含有率,上述第I层的厚度(Tl)与上述第2、第3层的总厚度(T2+T3)之比(T1/(T2+T3))为0.14以下,因此,可以在宽温度范围内提高使用本专利技术的夹层玻璃用中间膜的夹层玻璃在高频区的隔音性。附图说明图1为部分截取剖面图,模式性地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夹层玻璃用中间膜。图2为部分截取剖面图,模式性地示出了使用图1所示的夹层玻璃用中间膜的夹层玻璃的一例。图3是用以说明使用包含第I层中所含的聚乙烯醇缩醛树脂和增塑剂的树脂膜,并对该树脂膜的粘弹性进行测定时,其损耗角正切tan 6与温度的关系及弹性模量G’与温度的关系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0.09.30 JP 2010-222868;2011.06.29 JP 2011-144851.一种夹层玻璃用中间膜,其具备: 包含聚乙烯醇缩醛树脂和增塑剂的第I层; 叠层于所述第I层的第I表面、且包含聚乙烯醇缩醛树脂和增塑剂的第2层;以及 叠层于所述第I层的与所述第I表面相反的第2表面、且包含聚乙烯醇缩醛树脂和增塑剂的第3层, 所述第I层中包含的所述聚乙烯醇缩醛树脂的羟基含有率低于所述第2、第3层中包含的所述聚乙烯醇缩醛树脂的各羟基含有率, 所述第I层的厚度与所述第2、第3层的总厚度之比为0.14以下。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夹层玻璃用中间膜,其中,所述第I层中包含的所述聚乙烯醇缩醛树脂的羟基含有率比所述第2、第3层中包含的所述聚乙烯醇缩醛树脂的各羟基含有率低5摩尔%以上。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夹层玻璃用中间膜,其中,所述第I层中包含的所述聚乙烯醇缩醛树脂的羟基含有率低于25摩尔%、且乙酰化度低于30摩尔%。4.根据权利要求1 3中任一项所述的夹层玻璃用中间膜,其中,所述第2、第3层中包含的所述聚乙烯醇缩醛树脂的羟基含有率分别为10摩尔%以上且50摩尔%以下、且乙酰化度分别低于3摩尔%。5.根据权利要求1 4中任一项所述的夹层玻璃用中间膜,其中,在所述第I层中,相对于所述聚乙烯醇缩醛树脂100重量份,所述增塑剂的含量为20 90重量份。6.根据权利要求1 5中任一项所述的夹层玻璃用中间膜,其中,在所述第2、第3层中,相对于所述聚乙烯醇缩醛树脂100重量份,所述增塑剂的含量分别为10 60重量份。7.根据权利要求1 6中任一项所述的夹层玻璃用中间膜,其中, 在所述第I层中,相对于所述聚乙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松田匠太,岛本伦男,梁信烈,可儿孝平,岩本达矢,
申请(专利权)人:积水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