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起重装置(1),尤其是一种齿形带带轮,其用于提升和下放负载并具有齿形带(2),齿形带(2)由输出轮(4a)驱动并在环绕区域中与输出轮(4a)强制啮合。为提供一种改进型起重装置(1),尤其是一种齿形带带轮,多个导向辊(10)在环绕区域中固定至起重装置(1),使得导向辊(10)能够维持齿形带(2)与输出轮(4a)之间的强制连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起重装置,尤其是一种齿形带带轮,其用于提升和下放负载并具有齿形带,该齿形带由输出轮驱动并在环绕区域中与输出轮强制(formschliissig)哨合。
技术介绍
德国专利说明书DE103 35 984B4公开了用于提升和下放负载的链式起重机。该链式起重机主要包括电动驱动装置、齿轮传动系统、输出轴以及支承工具,其中,链轮可旋转地安装在输出轴上,链条形式的支承工具用于间接接收要被移动的负载。链轮与链条彼此强制啮合。由于这种强制连接,由驱动侧扭矩和被齿轮传动系统传递的扭矩产生的提升力注入到链条中。当从链轮看时,在其负载侧的端部,链条连接至自由悬吊的负载接收工具(诸如吊钩)。另ー侧的无负载链条端位于箱形链条贮存器中,该贮存器根据链轮的旋转方向经由开ロ接收或释放链条。此外,导向装置可以设置在链轮区域中,以便防止链条或个别链节在链轮和链条贮存器之间被钩住或被卡住。同样典型的是可以在链条的整个长度上对其润滑以減少磨损。对于升降机系统,可以从德国公开文件DElO 2004 047 158A1中已知ー种带状支承和驱动工具的使用。该升降机系统包括升降机舱,升降机舱在升降机井中在垂直方向上大致以直线方式被引导和移动。用于该目的的支承和驱动工具以强制固定方式在一端固定至升降机井的底部而在另一端固定至升降机井的顶棚,并且通过可旋转地安装的转向盘和驱动盘在两端之间被引导。在该文所述的实施例中,ー些或全部盘能够被连接至升降机舱,这意味着这些盘同样在垂直方向上直线移动,然而,剰余的盘以强制固定的方式固定在升降机井中。支承和驱动工具以齿形带或蛇形带的方式形成,这些带的齿或肋与盘的旋转面接触。此外,日本公开文件JP2005 022 791A公开了ー种四缆索起重装置,该装置用于提升和下放负载的四个支承工具成形为齿形帯。齿形带中的每ー个均在其第一端连接至卷扬机,并且齿形带可环绕至卷扬机或从卷扬机卷开。具有其自身的驱动器的卷扬机仅仅具有贮存齿形带的作用。从卷扬机开始,齿形带在任何情况下都经由齿形带盘沿要提升的负载的方向被垂直向下引导。齿形带盘(总共四个)以同步方式由共同驱动器驱动并将提升力和缆索カ引导至齿形带中。德国公开文件DE39 11 292A1涉及ー种用于提升和下放负载的起重装置,该装置的支承工具和驱动支承工具的输出轮是可替换的。例如,支承工具可以成形为链条、扁平缆索、圆形缆索或成形为齿形带,并且输出轮以相应的方式成形为链轮、缆索盘或齿形带轮,从而可选择性地生产链式起重机、缆索绞车或齿形带轮。针对链式起重机的设计,还可以配置充当支承工具导轨的插入件。该插入件布置在链轮上方,使得能够通过插入件防止链条被从链轮上推出。德国公开文件DE196 13 037A1描述了ー种双缆索情形,其具有成形为齿形带的两个支承工具。每个齿形带以强制锁定方式和同步方式被输出轮驱动(输出轮是分离的但是被可驱动地连接在一起),并且每个齿形带在任何情况下从卷绕装置开始进行缠绕或从此处展开。从布置在输出轮上方的卷绕装置开始,每个齿形带经由指定为压カ辊的第一转向辊转向,并被提供至上部区域中的相应的输出轮。为使齿形带从输出轮的上部供给位置(大约超过输出轮的圆周的一半)处开始強制地缠绕,下部第二转向辊布置在与上部第一转向辊相対的每个输出轮上。下部第二压カ辊还确保齿形带在垂直方向上运行离开或运行进入输出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进型起重装置,尤其是ー种齿形带带轮。上述目的通过具有权利要求1特征的起重装置来实现。本专利技术的有利的实施例在从属权利要求2至15中进行描述。根据本专利技术,实现了一种改进型起重装置,尤其是一种齿形带带轮,其用于提升和下放负载并具有齿形带,该齿形带由输出轮驱动并在环绕区域与输出轮强制啮合,该改进型起重装置得以实现是由于以下事实:多个导向辊在环绕区域中固定至起重装置,使得导向辊能够维持齿形带与输出轮之间的强制连接。如果齿形带与输出轮之间的强制连接被无意地释放,这样就会经历负载下落的风险。通过借助于相应的导向辊确保强制连接,能够有利地防止这种状况,这意味着使用齿形带带轮确保提升和下放重载同样能够成为可能。由于当沿输出轮的周向看时,在环绕区域中至少三个、优选地为五个至七个导向辊依次布置的事实,因此可以在整个环绕区域中实现均匀强制连接。在结构简单的设计中,当在输出轮的周向上看时,两个相邻导向辊至多在环绕区域的30°的范围内彼此间隔布置。由于环绕区域至少为90°、优选地为120°至180°,并且尤其优选地为120°至150°的事实,因此可以有利地提升起重装置的安全性。由于除导向辊外,齿形带还可经由另外的转向辊或惰辊被提供至或来自输出轮的事实,因此可以进ー步改善输出轮上的安全的齿形带导向。为了稳固地固定要提升的负载,负载接收工具被悬吊在齿形带上。为了允许柔性地固定要提升的负载,有利的实施例通过负载接收工具被自由地悬吊而得以实现。在结构简单的设计中,负载接收工具悬吊在齿形带的第一端上。在可选的实施例中,负载接收工具在单缆索穿绕的实施例中成形为下滑车。尤其有利的是输出轮以旋转固定的方式定位在输出轴上,输出轴经由齿轮系统驱动地连接至马达,尤其是连接至电动机。ー个有利的实施例通过使用带贮存器而将倾斜或卡住不动的风险最小化,带贮存器贮存齿形带并固定至起重装置。一个实施例改进之处在于旋转安装在轴上的贮存滚轮布置在带贮存器中,齿形带在其第二端连接至贮存滚轮,齿形带能够缠绕在贮存滚轮上,并通过使齿形带有序地贮存在贮存滚轮上产生起重装置的尤其可靠的操作。在另外的实施例中,由于以下事实:贮存滚轮经由扭转弹簧连接至轴,使得从缠绕的齿形带开始,齿形带的展开拉紧扭转弹簧,并且齿形带能够经由拉紧的扭转弹簧中贮存的能量产生的カ而缠绕在贮存滚轮上。因此可以有利地改善缠绕齿形带的过程。由于以下事实:贮存滚轮驱动地连接至卷扬用电动机,尤其是驱动地连接至电动机。因此能够可选地改善缠绕齿形带的过程。至少ー个转向辊从带贮存器开始向输出轮引导齿形带,并且至少两个惰辊将齿形带从输出轮带离,其中转向辊和惰辊固定至起重装置的外壳,上述情况在起重装置操作期间对于齿形带増加的且稳定的运行平滑度是尤其有利的。附图说明參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进行更为详细地描述。在附图中:图1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起重装置的视图,图2示出了图1的局部截面图,以及图3示出了图2在局部截面A-B时的正视图。附图标记:I起重装置2齿形带2a 第一端2b 第二端2c 带齿3 马达4齿轮系统4a输出轮4b输出轴4c 轮齿4d 固定环5 外壳6带贮存器6a贮存滚轮6b 轴6c扭转弹簧6d贮存器外壳7负载接收工具8悬吊件9转向辊10导向辊11 惰辊12 盒12a 盒壁12b脱卷件13 销具体实施例方式图1示出了具有齿形带2的起重装置1,齿形带2用作提升或支承工具并具有带齿2c。起重装置I由马达3驱动,优选地为电动机。由马达3施加的驱动动力经由未示出的齿轮系统4(參见图3)和未示出的输出轮4a(參见图2)强制传送至齿形带2。马达3通过法兰安装至外壳5,外壳5的安装空间在纵向截面中以H形方式形成(未示出),这意味着安装空间被支承壁划分成两个安装空间半部。每个安装空间半部在朝向远离该壁的侧面上处于开放状态。齿轮系统4容纳在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0.10.06 DE 102010047704.41.一种起重装置(I),尤其是一种齿形带带轮,所述起重装置(I)用于提升和下放负载并具有齿形带(2),所述齿形带(2)由输出轮(4a)驱动并在环绕区域中与所述输出轮(4a)强制啮合,其特征在于,多个导向辊(10)在所述环绕区域中固定至所述起重装置(1),使得所述多个导向辊(10)能够维持所述齿形带(2)与所述输出轮(4a)之间的强制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起重装置(I),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环绕区域中,当沿所述输出轮(4a)的周向看时,至少三个所述导向辊(10),优选地为五个至七个所述导向辊(10)依次前后布置。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起重装置(I),其特征在于,当沿着所述输出轮(4a)的周向看时,两个相邻导向辊(10)至多在所述包覆区域的30°范围内彼此间隔开。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起重装置(I),其特征在于,所述环绕区域至少为90°,优选地为120°至180°,并且尤其优选地为120°至150°。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起重装置(I),其特征在于,除经由所述导向辊(10)之外,所述齿形带(2)还可经由另外的转向辊或惰辊(9,11)提供至或来自于所述输出轮(4a)。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起重装置(I),其特征在于,负载接收工具(7)悬吊在所述齿形带(2)上。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起重装置(I),其特征在于,所述负载接收工具(7)自由地悬 吊。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起重装置(I),其特征在于,所述负载接收工具(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奥利弗·莫尔,
申请(专利权)人:德马格起重机及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