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叶片式液压泵,其机壳本体具有一中空的加压室,于其内设有一可转动的转子,该转子的周边设有多个叶片槽,于叶片槽内设有相互配合并可移动的叶片,该叶片槽内且与叶片端部间设有一弹性元件,以使叶片位于外部的抵压端经常呈朝向加压室的相对壁面以一定作用力的抵靠,使得驱动转子在较低转速下仍然可以获得所需的液压,因此具有可有效节省能源及减少机件损耗的功效。(*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以低转速转动的转子即可对液体加压的叶片式液压泵。
技术介绍
液压泵用于对液体进行加压,通过加压后所输出具有一定压力的液体可提供有一动力,即利用流入泵内的低压液体经泵加压后而成为高压液体予以输出,借此特性可适用在各种有液压需求的机械设备上,例如:塑胶成型机或一般土木设备的推土机或挖土机等。如图6至8所示,为现有技术的液压泵,其包括有一机壳本体10,其内部为一具中空状的加压室11,在机壳本体10上设有与加压室11连通的入口 12与出口 13,该加压室11的内环壁面形成为一非正圆形设计,于该机壳本体10上贯穿设有一穿设至该加压室11内部的驱动轴14,该驱动轴14上设有一位于加压室11内部的转子50,该驱动轴14为可转动的枢设在机壳本体10上;该转子50为一圆柱体,其中心设有一轴孔51,该轴孔51与驱动轴14的一端相互连接固定,该驱动轴14的另一端由动力机械予以驱动旋转,该动力机械可为各种型式的马达,于转子50的外环壁面上内凹设有多个叶片槽52,于该叶片槽52内设有可自由径向移动的刮片53,该刮片53以位于转子50外侧一端的抵压端531与加压室11的内环壁面形成可滑动的接触,借此在驱动轴14受到动力机械驱动而高速旋转时,各刮片53以其离心力朝向转子50的外侧移动并以抵压端531贴靠在加压室11的内环壁面,以达到将由入口 12流入的液体朝向出口 13推移,并达到对液体予以加压后由出口 13输出。现有技术的液压泵为了使得液体由出口输出时具有一定的液压,必须使转子以较高转速的转动下,通过转`子所设的各刮片在离心力作用后,分别朝向外部移动并以一定压力抵压贴靠在加压室的内环壁面,如此始可达到将由入口输入的液压予以加压后由出口输出,现有技术为了可获得具有加压作用的离心力,因此转子的转速必须为高转速,例如 转速为600RPM至800RPM,甚至转速必须高达10000RPM,始可形成所需的离心力以达到对液体进行加压;由于现有技术利用叶片式的液压泵,在如此高转速的转动下对液体加压,将使得各机组元件间的磨耗较大造成各机件的损耗,再者利用高转速驱动转子转动亦必须耗费较多的动力能源等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前述现有技术在使用时必须在高转速下始可达到对液体加压,进而造成机件容易磨耗损坏及造成能源的耗费等缺点,因而本技术提供一种叶片式液压泵,可在转速为低转速(例如:转速约为5RPM至1000RPM)转动的转子仍然可对液体加压至所需的压力。为此,本技术提出一种叶片式液压泵,其具有一机壳本体、一驱动轴、一转子及多个刮片;该机壳本体为一中空体,于内部形成有一加压室,在机壳本体上另设有一入口、一出口及一长孔,该入口、该出口及该长孔的一端与该加压室相通,另一端与机壳本体的外部相通,该驱动轴为一长轴杆,其穿设位于该长孔内;该转子,其设置在加压室内,转子的中心与该驱动轴的一端相互连接,于转子的外环壁面上内凹设有多个叶片槽;该多个刮片,在该叶片槽内相对设有一刮片,该刮片的一端突伸在转子外部且其端部形成为一抵压端,其另一端设有至少一容置槽,于该容置槽内设有一弹性元件,该弹性元件的一端抵于容置槽的槽底面,另一端抵于转子的叶片槽槽底面,该弹性元件推顶刮片,抵压端抵于加压室的内壁面。所述的叶片式液压泵,其中该叶片槽在槽底面设有定位柱,该定位柱相对位于所设该刮片的容置槽位置,该弹性元件的一端套设在该相对的定位柱上。所述的叶片式液压泵,其中在每一刮片上设有两个容置槽。所述的叶片式液压泵,其中转子的每一叶片槽内设有两定位柱。通过前述本技术的技术手段的实施,由于转子上各刮片是利用弹性元件的弹力作用而相对于机壳本体的加压室壁面形成有一抵压力,使得驱动轴可以较低转速驱动转子转动时,该刮片可将液体由入口输入经加压后由出口输出并获得有一液压,因此在转子的转速约为5RPM至1000RPM的低转速下,即可对液体达到加压作用,整体所需的耗电量较低可节省能源,再者在低转速下各机件之间的磨耗或耗损亦可以明显降低。附图说明以下附图仅旨在于对本技术做示意性说明和解释,并不限定本技术的范围。其中:图1为本技术的转子与叶片的立体分解图。图2为本技术的的剖面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转子与叶片组合的部分放大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的转子与叶片的立体分解图。图5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的转子与叶片组合的部分放大示意图。图6为现有技术的转子与叶片的立体分解图。图7为现有技术的液压泵的剖面图。图8为现有技术的液压泵的另一剖面图。主要元件标号说明:10机壳本体11加压室12 入口13 出口14驱动轴20转子21轴孔22叶片槽30刮片301抵压端302容置槽31弹性元件40转子41轴孔42叶片槽421定位柱50转子51轴孔52叶片槽53刮片531抵压端具体实施方式为了对本技术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图1及图2所示,本技术的叶片式液压泵,其中液压泵包括有一机壳本体10、一驱动轴14、一转子20及多个刮片30 ;该机壳本体10为一中空体,于其内部中空处形成有一加压室11,在机壳本体10上另设至少一入口 12及至少一出口 13,该入口 12及出口 13的一端与该加压室11相通,该入口 12及出口 13的另一端与该机壳本体10的外壁面相通,在机壳本体10另设有一长孔,其一端贯穿机壳本体10与外部相通,该长孔的另一端与加压室11呈相通,该驱动轴14 一端穿设位于该长孔与加压室11内部;该转子20为一圆柱体,于其中心设有一轴孔21,该转子20可设置在该机壳本体10内部的加压室11处,该驱动轴14为一长轴杆,以其轴杆枢设在该机壳本体10的长孔处,图中所示的具体实施例在轴杆与机壳本体10的长孔间设有轴承元件,该驱动轴14的一端与转子20的轴孔21相互结合,另一端突伸在该机壳本体10外部,以供与一动力机械连接并提供动力给该驱动轴14转动;配合参看图2及图3所示,在该转子20的外环壁面上内凹设有多个叶片槽22,于每一叶片槽22内相对设有一该刮片30,图中所示的具体实施例,该转子20上所设的各叶片槽22为位于转子20的径向位置,该刮片30为一长片体,其形状配合叶片槽22的形状,该刮片30的一端为抵压端301,另一端设有至少一容置槽302,或如图中所示的实施例在每一刮片30上间隔设置有两个容置槽302 ;该刮片30的抵压端301为朝向位于转子20的外部,该容置槽302与叶片槽22所区隔形成的空间设有一弹性元件31,该弹性元件31—端抵于刮片30,另一端抵于叶片槽22底部,通过弹性元件31的弹力可推移各刮片30朝向转子20的外部位移,并使刮片30的抵压端301以一压力抵于加压室11的内壁面处。本技术于实际使用时,该机壳本体10内位于转子20上受弹性元件31推顶而向外位移的刮片30,由于各刮片30受弹性元件31的推顶而经常保持一定压力抵于加压室11的内壁面,亦即使刮片30的抵压端301与加压室11内环壁面间保持有一密合度,使得外部用以驱动该转子20的驱动轴14的转速可较现有技术的转速为低,亦即在输出的压力相当的情形下,本技术的转子20可以低转速驱动,而可降低能源的耗费以达到节能功效。配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叶片式液压泵,其特征在于,该叶片式液压泵具有一机壳本体、一驱动轴、一转子及多个刮片;?该机壳本体为一中空体,于内部形成有一加压室,在该机壳本体上另设有一入口、一出口及一长孔,该入口、该出口及该长孔的一端与该加压室相通,另一端与该机壳本体的外部相通,该驱动轴为一长轴杆,该长轴杆穿设位于该长孔内;?该转子,其设置在该加压室内,该转子的中心与该驱动轴的一端相互连接,于该转子的外环壁面上内凹设有多个叶片槽;?多个所述刮片,在该叶片槽内相对设有一所述刮片,该刮片的一端突伸在该转子外部且其端部形成为一抵压端,其另一端设有至少一容置槽,于该容置槽内设有一弹性元件,该弹性元件的一端抵于该容置槽的槽底面,另一端抵于该转子的叶片槽槽底面,该弹性元件推顶该刮片,该刮片的抵压端抵于该加压室的内壁面。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叶片式液压泵,其特征在于,该叶片式液压泵具有一机壳本体、一驱动轴、一转子及多个刮片; 该机壳本体为一中空体,于内部形成有一加压室,在该机壳本体上另设有一入口、一出口及一长孔,该入口、该出口及该长孔的一端与该加压室相通,另一端与该机壳本体的外部相通,该驱动轴为一长轴杆,该长轴杆穿设位于该长孔内; 该转子,其设置在该加压室内,该转子的中心与该驱动轴的一端相互连接,于该转子的外环壁面上内凹设有多个叶片槽; 多个所述刮片,在该叶片槽内相对设有一所述刮片,该刮片的一端突伸在该转子外部且其端部形成为一抵压端,其另一端设有至少一容置槽,于该容置槽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颜隆,
申请(专利权)人:台日精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