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专利涉及一种单向泄油器,该单向泄油器主要包括下端连接下接头的筒状主体和插设在所述主体内的剪切器,在所述主体设有泄油孔,所述泄油孔内安装泄油堵头,其中,所述密封套设在所述主体的圆周外侧,所述密封套的轴向下端连接有与下接头外周配合的护套,该护套内设置有与所述密封套下端抵靠的弹性部件,所述密封套将泄油口包置其内并对所述泄油口进行单向封堵。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性能可靠,油井正常生产时连在油管上密封可靠,不影响正常抽油生产,作业时能有效泄油,同时能防止管外流体流向管内,防喷性能可靠。(*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单向泄油器,尤其适用于采取可控不压井作业技术的有杆泵生产井上。
技术介绍
以往的泄油器,不管是液压式泄油器、提拉式泄油器还是撞击式泄油器,均是在起管过程中,在油管内与油管外形成连通,油管内的流体在压力作用下自由流入管外的井筒内,防止作业时管内流体污染地面井场。油井可控不压井作业技术可减少作业过程中压井液对油层的污染,提高作业效率,降低作业成本。但在不压井作业过程中,一旦井下发生异常,油管外的压力大于油管内的压力,油管外的流体便会顺着泄油器通道进入油管内,继而可能造成溢流或者井喷。因此,需要研制一种既能泄油(将管内的流体泄向管外),又能防喷(防止油管外的流体流向管内)的单向泄油器。针对以往应用的油井泄油器都无法满足可控不压井作业工艺的这一要求,上述油井可控不压井作业对油管内泄油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有效泄油的同时必须还能防喷。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的既能泄油又能防喷的要求,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单向泄油器,采取的总体思路是在现有提拉式泄油器的基础上,在泄油口增加一种单向结构,具体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单向泄油器,该单向泄油器主要包括下端连接下接头的筒状主体和插设在所述主体内的剪切器,在所述主体设有泄油孔,所述泄油孔内安装泄油堵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套设在所述主体的圆周外侧,所述密封套的轴向下端连接有与下接头外周配合的护套,该护套内设置有与所述密封套下端抵靠的弹性部件,所述密封套将泄油口包置其内并对所述泄油口进行单向封堵。所述密封套上半段与其内的所述主体之间形成有与打开后的所述泄油口相通的环腔,所述密封套一端面通过密封铜环与所述主体之间实现密封,所述密封套的另一端通过密封圈与所述主体之间实现密封。所述泄油口对称地设有多个。所述主体下端连接下接头,所述下接头与所述密封套之间设有使所述密封套复位的弹黃。在所述主体的泄油口设置有泄油堵头,所述泄油堵头通过丝堵的螺纹进行压紧。优选所述丝堵为空心内六角、外周是螺纹。所述泄油堵头中心开有盲孔,所述盲孔的封堵端在内侧。在所述主体内部的正对泄油口的部位设置有拉环,该拉环被所述主体上的台阶限制向下移动。所述拉环侧面开有多个孔,所述多个孔套在所述泄油堵头上。所述剪切器由中心杆、卡爪构成,所述卡爪套在所述中心杆上,能够在所述中心杆上移动。所述卡爪为弹性钢材、前端为三瓣结构,当所述卡爪处于所述中心杆上部时,所述卡爪能够向内压缩,从而外径变小。所述中心杆下部为锥面结构,当所述卡爪处于所述中心杆下部时,所述卡爪正好与所述锥面配合,使所述卡爪无法向内压缩以卡住其他工具。根据本技术,可以实现密封可靠的结构,不影响正常抽油生产。通过标准油管扣连接在油管上,泄油口采用铜堵头压紧,所以油井正常生产时密封可靠,不影响正常抽油生产。需要泄油时,上提抽油杆,剪切器就会剪断泄油堵头完成泄油,由此泄油操作简单易行。设有多个对称泄油口,每个泄油口的直径达到Φ 16mm,由此泄油流畅、阻力小。通过单向泄油、有效防喷。泄油口处设有密封套,密封套采用了单向阀的结构原理,实现了管内的流体可以流向管外,管外的流体无法流向管内,达到了即泄油又防喷的目的。滑套式的单向阀结构使整体结构紧凑、外径小,适合可控不压井作业的管柱外径变化小的要求。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整体结构的局部剖开示意图;图2为图1中的圆圈标注部分的放大示意图;图3为拉环的具体结构图;图4为卡爪的局部剖切示意图;图5为图4中的A-A剖视图。标号说明:1:下接头2:护套3:弹簧4:密封圈5:密封套6:主体7:拉环8:泄油堵头9:丝堵10:密封圈11:密封铜环 12:卡爪13:中心杆14:剪切器61:环腔62:台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为本技术整体结构的局部剖开示意图。如图1所示,单向泄油器主要包括下端连接下接头的筒状主体6和插设在主体6内的剪切器14,在主体6设有泄油孔,该泄油孔内安装泄油堵头8。密封套5设在主体6的圆周外侧,密封套5的轴向下端连接有与下接头I外周配合的护套2,该护套2内设置有与密封套5下端抵靠的弹性部件,例如弹簧3。密封套5将泄油口包置其内并对泄油口进行单向封堵。密封套5的上半段与其内的主体6之间形成有与打开后的泄油口相通的环腔61,密封套5的一端面通过密封铜环11与主体6之间实现密封,密封套5的另一端通过密封圈10与主体6之间实现密封。泄油口设有多个,并优选对称地设置多个泄油口,每个泄油口的直径可达到Φ16mm0主体6的下端连接下接头1,该下接头I与密封套5之间设有使密封套5复位的弹簧3。在主体6的泄油口设置有泄油堵头8,该泄油堵头8通过丝堵9的螺纹进行压紧,丝堵9为空心内六角、外周是螺纹。泄油堵头8中心开有盲孔,该盲孔的封堵端在内侧。如图2和图3所示,在主体6内部的正对泄油口的部位设置有拉环7,该拉环7被主体6上的台阶62限制向下移动,拉环7的具体结构请参见图3所示,拉环7侧面开有多个孔,该多个孔套在泄油堵头8上。如图1、图45所示,剪切器14由中心杆13和卡爪12构成,卡爪12套在中心杆13上,能够在中心杆13上移动。卡爪12为弹性钢材、前端为三瓣结构,当卡爪12处于中心杆13上部时,卡爪12能够向内压缩,从而外径变小。该单向泄油器的主体部分与油管相连,随着油管一起下入井下。剪切器15与抽油杆相连,在下入过程中,中心杆13进入单向泄油器主体6,卡爪12与拉环7内锥面接触后会在锁母的推动下向内压缩从而外径变小穿过拉环7,当通过后卡爪12会迅速恢复原状,随着抽油杆下入到单向泄油器主体6的下部,进行正常抽油生产。需要停产作业时,首先进行起出抽油杆,在上提抽油杆过程中,卡爪12会随着中心杆13向上运动,当卡爪12运动到拉环7位置会停止运动。而中心杆13的下部为锥面结构,继续上提抽油杆,当卡爪12处于中心杆13下部时,卡爪12正好与锥面配合,使卡爪无法向内压缩,从而能卡住拉环7。卡爪12会带动拉环7向上运动,从而剪断泄油堵头8,使得油管内和油管外形成连通,油管内的流体在压力作用下自由流入管外的井筒内完成泄油。在单向泄油器主体的外侧设置的密封套5,采用了单向阀的结构原理,泄油堵头8被剪断后,当油管内的压力大于油管外压力时,油管内的流体就会推开密封套5进行泄油,当油管外地压力大于等于油管内压力时,密封套5在上下端面压差和弹簧3弹力的作用下,向上运动关闭通道,使得油管内和油管外隔离,避免了油管外的流体顺着泄油口进入油管,从而引起溢流或者井喷事故。由此,实现了密封可靠的结构,不影响正常抽油生产。通过标准油管扣连接在油管上,泄油口采用铜堵头压紧,所以油井正常生产时密封可靠,不影响正常抽油生产。通过设置多个对称泄油口,每个泄油口的直径达到Φ 16mm,由此泄油流畅、阻力小。通过在泄油口处设有密封套,密封套5采用了单向阀的结构原理,由此,实现了管内的流体可以流向管外,管外的流体无法流向管内,达到了即泄油又防喷的目的通过单向泄油、有效防喷。滑套式的单向阀结构使整体结构紧凑、外径小,适合可控不压井作业的管柱外径变化小的要求。本装置适用于采取可控不压井作业技术的有杆泵生产井,同时也适用常规有杆泵生产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单向泄油器,该单向泄油器主要包括下端连接下接头的筒状主体和插设在所述主体内的剪切器,在所述主体设有泄油孔,所述泄油孔内安装泄油堵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套设在所述主体的圆周外侧,所述密封套的轴向下端连接有与下接头外周配合的护套,该护套内设置有与所述密封套下端抵靠的弹性部件,所述密封套将泄油口包置其内并对所述泄油口进行单向封堵。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单向泄油器,该单向泄油器主要包括下端连接下接头的筒状主体和插设在所述主体内的剪切器,在所述主体设有泄油孔,所述泄油孔内安装泄油堵头,其特征在于, 所述密封套设在所述主体的圆周外侧,所述密封套的轴向下端连接有与下接头外周配合的护套,该护套内设置有与所述密封套下端抵靠的弹性部件,所述密封套将泄油口包置其内并对所述泄油口进行单向封堵。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向泄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密封套上半段与其内的所述主体之间形成有与打开后的所述泄油口相通的环腔, 所述密封套一端面通过密封铜环与所述主体之间实现密封,所述密封套的另一端通过密封圈与所述主体之间实现密封。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向泄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泄油口对称地设有多个。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单向泄油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主体的泄油口设置有泄油堵头,所述泄油堵头通过丝堵的螺纹进行压紧。5.如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晓文,高彦生,于雷,沙磊,何正彪,马骁,欧阳涛,喜恒坤,李学良,任国芳,张野,韩华君,王军辉,孙美玲,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