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在触控面板的粘合层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768997 阅读:1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6-08 03:54
一种应用在触控面板的粘合层,其中该触控面板包括一盖板与一触控层,该触控层包括一电极层与一线路层,该线路层位于该电极层周边且与该电极层电性连接,其中该粘合层是设置于该盖板与该触控层之间,且该粘合层包括一对应于该电极层的透明主体以及一对应于该线路层的遮光部。触控面板直接采用具有不透明的遮光部的粘合层,可避免传统技术粘合层爬坡产生气泡等信赖性问题。(*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应用在触控面板的粘合层
本技术涉及触控
,尤其系涉及一种应用在触控面板的粘合层。
技术介绍
触控面板(Touch Panel)系一种非常人性化的输入装置,它们作为一种代替或补充普通键盘与滑鼠的输入设备用以操控电子设备实现各种功能。习知触控面板的结构包括具有中央区域与周边区域的盖板、具有线路层的触控层及位于盖板与触控层之间的粘合层,其中,粘合层系用以粘合盖板与触控层且粘合层的材料通常采用光学胶(Optical Clear Adhesive)。盖板上形成有位于周边区域的遮光层,该遮光层是用以遮蔽触控层上的线路层。遮光层越薄,越容易透光,故遮光层需达到一定厚度才可起到遮光的作用。当使用光学胶接合盖板与触控层时,光学胶在与遮光层接合的位置会出现爬坡断差,接合时气泡会在断差位置的空隙积聚,使触控产品存在质量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应用在触控面板的粘合层及其制备方法。一种应用在触控面板的粘合层,其中该触控面板包括一盖板与一触控层,该触控层包括一电极层与一线路层,该线路层位于该电极层周边且与该电极层电性连接,其中该粘合层是设置于该盖板与该触控层之间,且该粘合层包括一对应于该电极层的透明主体以及一对应于该线路层的遮光部。一种应用在触控面板的粘合层,其中该触控面板包括一盖板与一触控层,该触控层包括一电极层及一线路层,该线路层位于该电极层周边且与该电极层电性连接,其中该粘合层是设置于该盖板与该触控层之间,该粘合层包括一设置于该触控层上的第一透明主体、一设置于该第一透明主体上且对应于该线路层的遮光部及一设置于该第一透明主体及该遮光部上的第二透明主体。由于直接采用具有遮光部的粘合层,故可解决先前技术光学胶爬坡产生气泡等信赖性问题。附图说明图1系第一实施方式的触控面板的剖视图。图2系图1所示触控面板的主视图。图3系图2所示触控层的主视图。图4a系第二实施方式的触控面板的剖视图。图4b系第三实施方式的触控面板的剖视图。图5系第四实施方式的触控面板的剖视图。图6a系一实施方式之应用在触控面板的粘合层的制备方法流程图。图6b系一实施方式之应用在触控面板的粘合层的遮光部的制备方法流程图。图6c系一实施方式之应用在触控面板的粘合层的标志或按键图案的制备方法流程图。图7a至图1Ob系一实施方式之应用在触控面板的粘合层的制备过程示意图。图1la至图14b系一实施方式之应用在触控面板的粘合层的标志或按键图案的制备过程示意图。图15a系另一实施方式之应用在触控面板的粘合层的制备方法流程图。图15b系另一实施方式之应用在触控面板的粘合层的遮光部的制备方法流程图。图15c系另一实施方式之应用在触控面板的粘合层的标志或按键图案的制备方法流程图。图16a至图17b系另一实施方式之应用在触控面板的粘合层的制备过程示意图。图18a至图20b系另一实施方式之应用在触控面板的粘合层的遮光部的制备过程示意图。图21a至图25b系另一实施方式之应用在触控面板的粘合层的标志或按键图案的制备方法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及示例性的实施方式对本技术的技术特征和优势作更详细的说明。请一并参阅图1与图2,其为第一实施方式的触控面板的剖视图及主视图。第一实施方式的触控面板100包括盖板12、触控层14及设置于盖板12与触控层14之间的粘合层16。盖板12可为各种透明材质,不限于硬质盖板或是可挠式盖板,例如玻璃、聚碳酸脂(polycarbonate, PC)、聚对苯二甲酸乙二脂(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 PET)、聚甲基丙烯酸甲脂(polymethylmesacrylate, PMMA)、聚讽(Polysulfone, PES)或其他环烯共聚物(cyclic olefin copolymer)。请参阅图3,触控层14形成于由玻璃、聚对苯二甲酸乙二脂(polyethyleneterephthalate, PET)或其他透明的绝缘材料构成的一基板141上,其包括一电极层142及一线路层144,线路层144位于电极层142周边且与电极层142电性连接。本实施方式中,电极层142包括复数沿第一轴向间隔布置的第一电极区块143、复数电连接于两相邻第一电极区块143之间的第一导线145、复数沿第二轴向间隔布置的第二电极区块147与电连接于相邻的第二电极区块147之间的第二导线149,以及设置于第一导线145与第二导线149之间的绝缘块P。其中第一电极区块143、第一导线145、第二电极区块147可采用氧化铟锡、奈米银线、奈米碳管等透明材料制作。绝缘块P可采用环氧树脂等绝缘材料制作。第二导线149可采用银、铝等金属材料、钥铝钥等合金材料、或氧化铟锡等透明材料制作。但本技术的电极层142并不仅限于此单层双轴结构设计,亦可采用单层单轴、双层双轴等其它设计结构。线路层144包括复数第一周边线路146与复数第二周边线路148。每一第一周边线路146连接一组第一电极区块143,每一第二周边线路148连接一组第二电极区块147。线路层144可采用与第二导线149相同或不同的导电材料。请再次参阅图1,粘合层16包括一对应于电极层142的透明主体162以及一对应于线路层144的遮光部164。透明主体162的形状及尺寸与电极层142相对应,其由透明光学胶(OCA)固化后形成。遮光部164的形状及尺寸与线路层144相对应,故能够将线路层144处透射的光进行遮挡,进而避免触控面板使用时,线路层可见影响视觉外观。遮光部164由不透明树脂固化形成,例如,可由黑色、白色或其它颜色的丙烯酸树脂固化形成。请参阅图4a,其为第二实施方式的触控面板的剖视图。第二实施方式的触控面板200与第一实施方式的触控面板100大致相同,包括盖板22、触控层24及位于盖板22与触控层24之间的粘合层26,区别在于,粘合层26的遮光部264上形成有镂空的标志或按键图案267。标志(LOGO)或按键图案(例如HOME返回键)268可藉由蚀刻等方式于遮光部264上形成。由于遮光部264系由不透明材质构成,故从盖板22 —侧能够较为清晰地观察到标志或按键图案267。进一步参阅图4b,于另一实施方式中,还可于该镂空的标志或按键图案267内填充颜色胶268,使标志或按键图案更为显目,提升整体视觉效果。请参阅图5,其为第三实施方式的触控面板的剖视图。第三实施方式的触控面板300与第一实施方式的触控面板100大致相同,包括盖板32、触控层34及设置于盖板32与触控层34之间的粘合层36,区别在于,粘合层36包括第一透明主体362、遮光部364及第二透明主体366。第一透明主体362由透明光学胶(OCA)固化后形成。第一透明主体362设置于触控层34上,即覆盖电极层与线路层。遮光部364设置于第一透明主体362上,且对应于线路层的位置。遮光部364可选用不透明的材料形成。第二透明主体366的材质与第一透明主体362相同,其设置于第一透明主体362及遮光部364之上。本实施方式中,遮光部364与第二透明主体366之间还设有标志或按键图案367。标志或按键图案367由具有颜色的光学胶固化后形成。请参阅图6a,触控面板100的粘合层16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Sl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应用在触控面板的粘合层,其特征在于,该触控面板包括一盖板与一触控层,该触控层包括一电极层与一线路层,该线路层位于该电极层周边且与该电极层电性连接,其中该粘合层是设置于该盖板与该触控层之间,且该粘合层包括一对应于该电极层的透明主体以及一对应于该线路层的遮光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应用在触控面板的粘合层,其特征在于,该触控面板包括一盖板与一触控层,该触控层包括一电极层与一线路层,该线路层位于该电极层周边且与该电极层电性连接,其中该粘合层是设置于该盖板与该触控层之间,且该粘合层包括一对应于该电极层的透明主体以及一对应于该线路层的遮光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在触控面板的粘合层,其特征在于,该遮光部由不透明丙烯酸树脂固化形成。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在触控面板的粘合层,其特征在于,该遮光部上形成有镂空标志或按键图案。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应用在触控面板的粘合层,其特征在于,该镂空标志或按键图案内填充有颜色胶。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宽鑫云花赵峰
申请(专利权)人:宸鸿科技厦门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