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有的胸腔引流管抗压和抗折性能较差,对于放置于长期易受压部位的引流效果不佳并容易产生有关并发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带折角抗压型医用胸腔引流管,针对现有引流管的缺点进行了相应的改进,设计了弯折的管路和支撑件,具有突出的抗压和耐折性能,患者的耐受性和舒适性更佳,使得胸腔引流放置保持通畅,尤其是对于易受压部位(背部、腋后线等处)可以提供良好的引流,并具备良好的舒适度,应用适应指征更广。(*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特别涉及一种带折角抗压型医用胸腔引流管。
技术介绍
目前临床上应用的胸腔引流管大多为PVC材料制造,形状呈直管状,引流管置入胸腔后与胸壁保持垂直关系。在引流管的管理和护理中强调要求保持引流通畅是胸腔闭式引流治疗的核心要素,引流管不能打折或被压闭,否则会造成引流效果不佳、甚至发生严重并发症(张力性气胸、呼吸循环障碍等)。置放于前胸壁或侧胸壁的引流管保持不打折相对容易,但是对于一些需要长期置放在背部或腋后线部位的特殊患者(包裹性胸腔积液、脓胸)而言,既要让其长期平卧维持引流充分,又要保证管道不受压弯折,确实是一个难以解决的矛盾问题。因此,如何针对传统引流管的以上缺陷进行改进,提供一种带折角抗压型医用胸腔引流管,使得特殊部位的引流放置保持通畅并具备良好的舒适度,以解决胸腔引流位于背部的上述问题,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重要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带折角抗压型医用胸腔引流管,使得胸腔引流放置保持通畅并具备良好的舒适度,尤其以解决胸腔引流位于特殊部位(背部、腋后线处)带来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种带折角抗压型医用胸腔引流管其管体具有弯折结构,且弯折处的管腔内设置有支撑件。优选的,所述支撑件具体为环绕在所述管腔内壁上的金属内圈。优选的,所述金属内圈具有螺旋结构。优选的,具有所述金属内圈的所述管体部分的管腔呈扁椭圆形,且由所述弯折处的管腔向远离所述弯折处的管腔逐渐过渡恢复成圆形。优选的,所述管体弯折处有所述金属内圈部分的长度具体为10-12cm。优选的,所述弯折处设置在距离所述管体前端头8-14cm的地方。优选的,所述弯折处的弯折角度具体为80-85度。优选的,所述管体的前段5cm内开设有2至3个交错对开的侧孔。优选的,所述管体的长度具体为55_60cm。优选的,所述管体每隔一端距离设置有刻度标记。从上述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技术提供的带折角抗压型医用胸腔引流管,针对现有引流管的缺点进行了相应的改进,设计了弯折的管路和支撑件,具有突出的抗压和耐折性能,患者的耐受性和舒适性更佳,使得特殊部位的引流放置保持通畅并具备良好的舒适度,应用适应指征更广,尤其适用于引流放置于易受压部位(背部、腋后线等处)的患者,避免并发症。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带折角抗压型医用胸腔引流管的结构示意图。其中,I为管体,2为金属内圈,3为侧孔。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带折角抗压型医用胸腔引流管,使得特殊部位的引流放置保持通畅并具备良好的舒适度,以解决胸腔引流位于易受压部位所带来的问题。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带折角抗压型医用胸腔引流管的结构示意图。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带折角抗压型医用胸腔引流管,采用PVC材料,其核心改进点在于,其管体I具有弯折结构,且弯折处的管腔内设置有支撑件,用于防止引流管的打折或被压闭,保证良好的引流效果。从上述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带折角抗压型医用胸腔引流管,针对现有引流管的缺点进行了相应的改进,设计了弯折的管路和支撑件,具有突出的抗压和耐折性能,患者的耐受性和舒适性更佳,使得特殊部位的引流放置保持通畅并具备良好的舒适度,应用适应指征更广,尤其适用于需要放置于易受压部位(背部、腋后线等处)的患者,避免并发症。支撑件是用于支撑起管体I弯折处管腔的,能够达到这样效果的方式有很多种,比如顶在管腔内壁的支撑杆件,或者利用类似于血管中采用的支架结构。在本实施例中,支撑件具体为环绕在管腔内壁上的金属内圈2,具有足够的结构强度,能够有效防止引流管的打折或被压闭。作为优选,金属内圈2具有螺旋结构。与由多个单独间距设置的支撑件构成的结构相比,整根螺旋状的金属内圈2能够对管腔内壁起到跟好的支撑作用,具有突出的抗压和耐折性能,牢固程度和稳定性更强。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的技术方案,具有金属内圈的管体部分的管腔呈扁椭圆形,且由弯折处的管腔向远离弯折处的管腔逐渐过渡恢复成圆形。这样的结构能够缓解患者的不适感,同时以便于和引流瓶连接。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带折角抗压型医用胸腔引流管,弯折处有金属内圈的管体长度具体为10-12cm,适当的弯折长度保证了良好的引流效果。根据需要放置的深度不同,上述的弯折处设置在距离管体前端头8-14cm的地方。进一步的,弯折处的弯折角度具体为80-85度。在本实施例中,管体的长度具体为55_60cm,管体的前段5cm内开设有2至3个交错对开的侧孔3,以便于引流。当然,在这里只是给出了一种具体的实现形式,本技术提供的带折角抗压型医用胸腔引流管,其规格尺寸并不仅仅局限于此,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调整,在此不再赘述。此外,管体每隔一端距离设置有刻度标记,在本实施例中可以具体为每隔5cm做一刻度标记,以便于计量置入深度。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技术。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技术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带折角抗压型医用胸腔引流管,其特征在于,其管体具有弯折结构,且弯折处的管腔内设置有支撑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折角抗压型医用胸腔引流管,其特征在于,其管体具有弯折结构,且弯折处的管腔内设置有支撑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折角抗压型医用胸腔引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具体为环绕在所述管腔内壁上的金属内圈。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折角抗压型医用胸腔引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内圈具有螺旋结构。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折角抗压型医用胸腔引流管,其特征在于,具有所述金属内圈的所述管体部分的管腔呈扁椭圆形,且由所述弯折处的管腔向远离所述弯折处的管腔逐渐过渡恢复成圆形。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折角抗压型医用胸腔引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弯折处有所述金属内圈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华菲,沈振亚,黄浩岳,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