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添进专利>正文

刀具行程控制用凸轮调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75872 阅读:20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刀具行程控制用凸轮调整方法及装置,是在凸轮轴上设置和控制臂的滚轮相对应的单一标圈和标圈组,用以确定平板凸轮及圆柱凸轮的轴向位置,复在凸轮轴上设置三根等间隔的轴向辅助线,借助于凸轮端面在基准线以及一个可以垂直地卡住在凸轮轴上的角度卡规,对各凸轮进行角度偏转调整,并借助于表格记录,可以在生产某种工件时,按表格所示快速调好各凸轮的位置,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并能确保调整精度。(*该技术在199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刀具行程控制用凸轮调整装置。目前,对各种车床或工具机的刀具行程,除了采用手动操作以及价格昂贵的电脑数字控制(NC)以外,还有一种介于其间的凸轮控制方法。利用凸轮控制刀具行程的自动工具机,价格远低于电脑数控万能工具机,而工作效率又高于手动操作的传统工具机,因而深受一般资金不甚雄厚的厂商的欢迎。这种采用凸轮的自动工具机的使用相当广泛,而且利用凸轮及凸轮轴而实现的行程控制装置,还普遍地适用於其它的自动控制,因而它的使用范围更加广泛。但这种利用凸轮和凸轮轴而实现的行程控制装置,具有以下缺点。这种装置虽然使操作简化,避免人为失误,但为了使行程控制具有足够精度,除了凸轮与凸轮轴必须具有较高制造精度外,凸轮与凸轮轴之间的配合更是一个难题。因为在自动工具机的场合下,若凸轮与凸轮轴的配合位置或角度略有偏差,加工出来的工件就很难满足产品精度要求。为了使产品达到精度要求,一般将凸轮安装在凸轮轴上之后,要先进行试车,视产品尺寸与要求相差多少,然后再调整凸轮在凸轮轴上的位置,再试车,在调整,直至达到产品精度要求为止。这样的调整,往往要数小时才能完成。倘若是同时使用多组刀具进行加工的工具机,则各组刀具之间更有时序上的差别,调整凸轮更加费时。在精度要求较高的情况下,调整起来更费事,时间更长。而且每更换一组刀具或生产不同产品时,均需再次重调,很不符合经济的原则。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便于调整凸轮在凸轮轴上的位置的方法及调整用装置,使得操作者能很快地将凸轮正确地固定在凸轮轴上,满足产品的精度要求,而无须一次一次地试车,藉此大大提高工作效率。本技术所述刀具行程控制用凸轮调整方法,是在凸轮轴侧面上相对于行程控制臂滚轮的位置,设置一些单一标圈或由多个标圈构成的标圈组(标圈平面和凸轮轴轴心线垂直),复设置三根与凸轮轴轴心线平行的等间隔辅助线;利用所述单一标圈或标圈组,可以确定凸轮在凸轮轴上的轴向位置,利用三根辅助线,并藉助于一个能卡住在凸轮轴上的角度卡规,以及设置于凸轮侧面的基准线,可以迅速并正确地确定凸轮的角度偏转。这样,如果就每一种加工工件,列表记录下各凸轮的位置,比如圆柱凸轮位于标圈组的哪一号标圈,平板凸轮位于哪一条单一标圈,以及各凸轮的偏转角度为多少,那么下次再生产同一种工件时,就可按表格所示,迅速地将各个凸轮在凸轮轴上的位置一次性地调整好,工作效率大大提高。本技术所述刀具行程控制用凸轮调整装置,包括一根凸轮轴和一个能卡住在所述凸轮轴上的角度卡规。在所述凸轮轴的侧面上,和各行程控制臂滚轮相对应,设有一些为平板凸轮而设的单一标圈和为圆柱凸轮而设的标圈组,所述标圈的平面和凸轮轴轴心线垂直,此外,还设有三根和所述轴心线平行的等间隔辅助线。所述角度卡规为一C形板,其内环半径适可与凸轮轴配合,C形板内环开口处顶端设有一个卡挚块,可将角度卡规卡住于凸轮轴上。C形板上刻有0°-180°的分度线。利用上述三根相应为0°、120°、240°的辅助线和所述角度卡规,并藉助于凸轮侧面的基准线,可以迅速并正确地调整各凸轮的偏转角。本技术所述刀具行程控制用凸轮调整方法及装置,使用于自动工具机,能迅速而正确地调整凸轮在凸轮轴上的轴向及角度位置,无须一再试车、调整,能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并能确保加工精度。 附图说明如下图1为设置有标圈及辅助线的凸轮轴示意图;图2为安装于凸轮轴上的凸轮和行程控制臂滚轮接触的工作状态示意图;图3为凸轮侧面所刻基准线对准凸轮轴上的辅助线的示意图;图4为角度卡规的立体外观示意图;图5为利用角度卡规调整凸轮偏转角度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所述凸轮调整方法所用的记录表格。以下结合诸附图,详细说明本技术所述刀具行程控制用凸轮调整方法及装置。参见图1和图2,本技术所述的刀具行程控制用凸轮调整方法,是在凸轮轴(1)上设置一些单一标圈(11)和标圈组(12),以及三根和轴心线平行的等间隔辅助线(13)。其中单一标圈(11)用以确定平板凸轮(30)的轴向位置,使之对准相应控制臂(2)上的滚轮(21),而标圈组(12)用以确定圆柱凸轮(31)的起伏端面的哪一部位应抵住其相应控制臂上的滚轮。调整时,只要使凸轮的端面对准相应的标圈然后固定凸轮即可。复参见图3,三根轴向辅助线(13)分别代表偏转角为0°、120°及240°,凸轮(30)的一个端面上设有一基准线(32),只要旋动凸轮使所述基准线对准其中一根辅助线,则凸轮的角度偏转即为0°、120°或240°。如果偏转角为不在辅助线上的特定角度,可借助于一个图4所示的角度卡规(4)进行调整。见图5所示,先将角度卡规(4)垂直地扣住在凸轮轴(1)上,使卡规(4)的0°刻度标线对准辅助线(13),然后旋转凸轮(30),使其基准线(32)对准角度卡规(4)上与凸轮应有偏转角度相应的刻度标线,上紧凸轮即可。由于凸轮的应有位置取决于许多因素,包括车床的转速、切削速度、刀具种类等等,因而可以使用图6所示表格,记录在每一种工作情况下加工每一种工件时各凸轮的应有调整位置。图6所示表格,记录了用FS-0825型自动机床(转速为每分钟5500转,切削速度为每分钟103.7米)制作录音机的录音带导柱时,在表格所示其它条件下,各凸轮的应有调整位置。例如,2号平板凸轮的偏转角为354°;1号圆柱凸轮的偏转角为160°,而在160°上面还标有10L,表示该圆柱凸轮的轴向位置应为标圈组中自左向右数第十根标圈。因而,根据此表格,可以迅速调整各平板凸轮(30)及圆柱凸轮(31)的位置,甚为方便。而且每一次加工一种新的工件,可以另外制作一个表格。这样,下次要加工相同的工件时,只要找出其记录表格,即可迅速地将平板及圆柱凸轮(30)及(31)的位置调整好。综上所述,这种借助于凸轮轴上的单一标圈、标圈组和辅助线,以及凸轮端面的基准线和角度卡规而进行的表格记录调整法,能大大节省凸轮调整时间,提高工作效率,保证加工精度,确为一种化钱不多的实用的凸轮调整方法。本技术所述刀具行程控制用凸轮调整装置,包括一根其上刻有单一标圈(11)、标圈组(12)和三条等间隔的轴向辅助线(13)的凸轮轴(1),刻有基准线(32)的平板凸轮(30)及圆柱凸轮(31),以及用于角度调整的角度卡规(4)。其中凸轮轴(1)上,在对应于相应控制臂(2)的滚轮(21)的位置设有单一标圈(11)和标圈组(12),所述标圈的平面与凸轮轴的轴心线垂直,单一标圈(11)适用于平板凸轮(30),而标圈组适用于圆柱凸轮(31)。只要将平板凸轮(30)的端面对准相应单一标圈(11),凸轮的周缘即抵住控制臂(2)的滚轮(21),不必再作校正。而将圆柱凸轮(31)的端面对准标圈组(12)中的某一标圈,即可使其起伏端面应有部位抵住相应滚轮。凸轮轴上的三条辅助线(13)和凸轮端面的基准线(32),是用以确定凸轮(30)和(31)的偏转角度的,使凸轮端面的基准线(32)对准三条辅助线(13)之一,其偏转角即为0°、120°或240°。若偏转角为特定角度,可采用图4所示角度卡规(4)。所述角度卡规(4),为一C形板,其内环半径与凸轮轴(1)的半径相同,可套在凸轮轴(1)上。由于角度卡规(4)的半圆形内环之开口处顶端设有一钩形卡挚块(41),且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刀具行程控制用凸轮调整装置,包括一个凸轮轴、一些安装在所述凸轮轴上的平板凸轮及圆柱凸轮,以及一个角度卡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凸轮轴的侧面上与各控制臂的滚轮相对应,设有一些单一标圈和由多个标圈密排而成的标圈组,所述标圈平面和所述凸轮轴轴心线垂直,还设有三根和凸轮轴轴心线平行的、等间隔的辅助线,在各凸轮的端面上设有径向延伸的基准线,另有一可垂直地卡住在所述凸轮轴上的角度卡规,所述角度卡规呈C形板状,其内环半径适与凸轮轴半径相配合,卡规端面上刻有0°至180°的标线。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添进
申请(专利权)人:陈添进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