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侧立杆式钢筋加工棚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750942 阅读:257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5-30 06:26
一种无侧立杆式钢筋加工棚,包括矩形的棚顶框架、埋入地下的支撑立柱、主梁和铺设于棚顶框架上的棚顶板,所述支撑立柱至少有三根,且并排均布在棚顶框架下方长轴方向上,支撑立柱的腰部两侧各连接一根主梁,所述主梁与棚顶框架之间通过斜撑杆连接,每个支撑立柱包括至少四根立杆,相邻立杆之间连接增强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简化了传统加工棚四周的侧立杆结构,便于钢筋进出钢筋加工棚,尤其是长度过长的钢筋,避免了在钢筋运送过程中出现的反复回倒调整路线的现象,大大减少了调整所用的时间以及人力,提高了工作效率,并且降低了安全隐患,保证了工人施工的安全系数。可广泛应用于钢筋加工。(*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建筑施工用钢筋加工棚。
技术介绍
在建筑施工领域中,通常需要设置钢筋加工棚,以便于对钢筋进行加工处理,而现有技术中,钢筋加工棚都设置有侧立杆,在这种情况下,对于长度较长的钢筋,在进出钢筋加工棚时,需要来回倒运调整路线,整个过程不仅浪费了时间和人力,而且容易造成安全事故的发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无侧立杆式钢筋加工棚,要解决优化钢筋加工棚结构、方便钢筋进出的技术问题;并解决提高效率、减少人力、保证安全系数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无侧立杆式钢筋加工棚,包括矩形的棚顶框架、埋入地下的支撑立柱、主梁和铺设于棚顶框架上的棚顶板,所述支撑立柱至少有三根,且并排均布在棚顶框架下方长轴方向上,支撑立柱的腰部两侧各连接一根主梁,所述主梁与棚顶框架之间通过斜撑杆连接,每个支撑立柱包括至少四根立杆,相邻立杆之间连接增强杆。所述棚顶板是彩钢板或者岩棉板。所述棚顶框架包括相互平行的顶部框架和底部框架,两个框架的边角通过角部立杆连接。所述顶部框架和底部框架之间连接匀距排列的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以支撑立柱为轴对称分布。所述底部框架上铺设防砸层。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特点和有益效果:本技术克服了传统钢筋加工棚侧立杆结构为钢筋的运送带来弊端的缺点,解决了方便钢筋进出加工棚同时保证安全的技术问题。本技术结构简单,设置方便,简化了传统加工棚四周的侧立杆结构,改为在中间部位设置支撑立柱,全部结构支撑均采用普通钢管扣件,普通架子工即可实施,在施工现场取材较易,操作技术要求低,电气管线可以通过中间支撑立柱铺设,钢筋加工设备电源控制箱可以放在支撑立中间并加以固定,防止在作业过程中碰撞,钢筋加工可按照加工机械类型分布在两侧,很好的划分了施工区域,作业过程中互不影响,同时,无侧立杆的设计便于钢筋进出钢筋加工棚,尤其是长度过长的钢筋,避免了在钢筋运送过程中出现的反复回倒调整路线的现象,大大减少了调整所用的时间以及人力,提高了工作效率,并且降低了安全隐患,保证了工人施工的安全系数。本技术可广泛应用于钢筋加工。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主视示意图。图2是图1中的A-A剖面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支撑立柱分布示意图。附图标记:1_棚顶框架、1.1-顶部框架、1.2-底部框架、1.3-角部立杆、1.4_支撑杆、2-支撑立柱、2.1-立杆、2.2-增强杆、3-斜撑杆、4-主梁、5-棚顶板、6-防砸层、7-地下。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参见图2所示,这种无侧立杆式钢筋加工棚,宽约6米、高约5米、长约12米,包括棚顶框架1、支撑立柱2、主梁4和棚顶板5,所述棚顶框架1,包括相互平行的矩形的顶部框架1.1和底部框架1.2,两个框架的边角通过角部立杆1.3连接,所述顶部框架1.1和底部框架1.2之间连接匀距排列的支撑杆1.4,以增强棚顶框架I的稳定性,所述支撑杆1.4对称于棚顶框架I的长轴分布,所述顶部框架上铺设岩棉板,用以防止雨水,所述底部框架1.2上铺设有用废旧模板制作的防砸层6。参见图1、图3所示,所述支撑立柱2有五根,且并排均布在棚顶框架I下方长轴方向上,支撑立柱2的下端埋设在地下7,例如地面以下0.7米,并用混凝土灌实,以进一步提升稳定性,每根支撑立柱2宽度为0.5米,相邻两根支撑立柱之间间隔2.35米,一排支撑立柱2的腰部两侧各连接一根主梁4,所述主梁4与棚顶框架I之间通过斜撑杆3连接,每个支撑立柱2包括四根立杆2.1,相邻立杆之间连接增强杆2.2以增加强度。本技术中的立杆、框架等杆件上可以刷上红白漆作为警示色,棚顶板可以悬挂安全标语以展示企业形象,电气管线可以通过中间支撑立柱铺设,钢筋加工设备电源控制箱可以放在支撑立中间并加以固定,防止在作业过程中碰撞,钢筋加工可按照加工机械类型分布在两侧,很好的划分了施工区域,作业过程中互不影响。权利要求1.一种无侧立杆式钢筋加工棚,包括矩形的棚顶框架(I)、埋入地下(7)的支撑立柱(2)、主梁(4)和铺设于棚顶框架(I)上的棚顶板(5),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立柱(2)至少有三根,且并排均布在棚顶框架(I)下方长轴方向上,支撑立柱(2 )的腰部两侧各连接一根主梁(4),所述主梁(4)与棚顶框架(I)之间通过斜撑杆(3 )连接,每个支撑立柱(2 )包括至少四根立杆(2.1),相邻立杆之间连接增强杆(2.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侧立杆式钢筋加工棚,其特征在于:所述棚顶板(5)是彩钢板或者岩棉板。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侧立杆式钢筋加工棚,其特征在于:所述棚顶框架(I)包括相互平行的顶部框架(1.1)和底部框架(1.2),两个框架的边角通过角部立杆(1.3)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侧立杆式钢筋加工棚,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部框架(1.1)和底部框架(1.2)之间连接匀距排列的支撑杆(1.4),所述支撑杆(1.4)以支撑立柱(2)为轴对称分布。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侧立杆式钢筋加工棚,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框架(1.2)上铺设防砸层(6)。专利摘要一种无侧立杆式钢筋加工棚,包括矩形的棚顶框架、埋入地下的支撑立柱、主梁和铺设于棚顶框架上的棚顶板,所述支撑立柱至少有三根,且并排均布在棚顶框架下方长轴方向上,支撑立柱的腰部两侧各连接一根主梁,所述主梁与棚顶框架之间通过斜撑杆连接,每个支撑立柱包括至少四根立杆,相邻立杆之间连接增强杆。本技术简化了传统加工棚四周的侧立杆结构,便于钢筋进出钢筋加工棚,尤其是长度过长的钢筋,避免了在钢筋运送过程中出现的反复回倒调整路线的现象,大大减少了调整所用的时间以及人力,提高了工作效率,并且降低了安全隐患,保证了工人施工的安全系数。可广泛应用于钢筋加工。文档编号E04G21/12GK202954574SQ201220683159公开日2013年5月29日 申请日期2012年12月12日 优先权日2012年12月12日专利技术者魏天伟, 王恒赵, 蔡明远, 李君振 申请人: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无侧立杆式钢筋加工棚,包括矩形的棚顶框架(1)、埋入地下(7)的支撑立柱(2)、主梁(4)和铺设于棚顶框架(1)上的棚顶板(5),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立柱(2)至少有三根,且并排均布在棚顶框架(1)下方长轴方向上,支撑立柱(2)的腰部两侧各连接一根主梁(4),所述主梁(4)与棚顶框架(1)之间通过斜撑杆(3)连接,每个支撑立柱(2)包括至少四根立杆(2.1),相邻立杆之间连接增强杆(2.2)。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天伟王恒赵蔡明远李君振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