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装治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748580 阅读:202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5-30 05: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背光模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新型的组装治具。该组装治具,包括:基座,所述基座包括承载面和设置于承载面一端的第一边框;承载面用于承载导光板;边框上设有固定发光单元的卡槽;导光板的入光部和发光单元的发光面贴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安装治具,利用治具的固定性实现发光单元的固定,进而使导光板入光部与发光单元的发光面卡合紧密,解决了因组装人员手法差异造成的背光源画面品质与光学数据异常,提高了生产效率及背光源品质。(*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组装治具
本技术涉及背光模组
,特别涉及一种新型的组装治具。
技术介绍
随着背光源的不断开发,背光源越来越朝向薄型化进行发展,使得嵌入式框架得以广泛应用。现有技术中,LED (Light Emitting Diode,发光二极管)灯组和导光板(LightGuide Plate, LGP)之间的装配属于纯手动组装,即一手拿灯管组,一手拿导光板,进行人工组装卡合操作。由于灯管组不易固定,且组装人员手法存在差异,所以经常会出现导光板入光部锯齿与LED卡合错位,使得在背光源生产中的导光板与LED卡合步骤中易出现两者卡合不紧密,造成LED灯与导光板之间的组装间隙不稳定,组装间隙一般在0.2mm-0.25mm之间,影响光学画面及光学数据,导致生成效率比较低下,背光源的品质得不到保障。
技术实现思路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组装治具,以克服现有技术中LED灯组与导光板之间的结合采用人工方式导致背光源生产中的导光板与LED卡合步骤中易出现两者卡合不紧密,影响光学画面及光学数据的缺陷。(二)技术方案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组装治具,包括:基座,所述基座包括承载面和设置于承载面一端的第一边框;所述承载面用于承载导光板;所述边框上设有固定发光单元的卡槽;承载于承载面上的导光板的入光部与固定在卡槽中发光单元的出光面卡合在一起。进一步地,还包括用于支撑基座的支架,所述支架的截面为三角形。进一步地,所述卡槽为T形槽。进一步地,所述发光单元包括LED灯和与LED灯竖直连接的柔性电路板。进一步地,所述LED灯粘贴在卡槽的横向部分中,所述柔性电路板位于卡槽的竖直部分中。进一步地,所述卡槽横向部分的底部低于所述承载面的表面。进一步地,所述边框的两端垂直连接朝向导光板延伸的第二边框,所述第二边框位于承载面两侧的至少部分区域。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边框的截面为L形,所述第二边框的横向部分与导光板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导光板入光部设有锯齿,所述锯齿卡合在LED灯的出光面上。(三)有益效果本技术的安装治具,利用治具的固定性实现发光单元的固定,进而使导光板入光部与发光单元的发光面卡合紧密,解决了因组装人员手法差异造成的背光源画面品质与光学数据异常,提高了生产效率及背光源品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组装治具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二组装治具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组成治具应用状态示意图。其中,1:基座;2:支架;3:导光板;4 =LED灯;11:承载面;12:第一边框;13:第二边框;111:卡槽。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实施例一如图1所示,本技术实施例中的组装治具包括:基座I,基座I包括承载面11和设置于承载面一端的第一边框12 ;承载面11用于承载导光板3 ;第一边框12上设有固定发光单元的卡槽111 ;承载于承载面11上的导光板3的入光部与固定在卡槽中发光单元的出光面卡合在一起。本技术的安装治具,利用治具的固定性实现发光单元的固定,进而使导光板入光部与发光单元的发光面卡合紧密,解决了因组装人员手法差异造成的背光源画面品质与光学数据异常,提高了生产效率及背光源品质。具体的,该发光单元包括LED灯4和与LED灯4竖直连接的FPC(FlexibIe PrintedCircuit,软性线路板)5。为了配合固定发光单元,该卡槽111设置为T形槽,该LED灯4粘贴在卡槽111的横向部分中,FPC5位于卡槽111的竖直部分中。其中,导光板3入光部设有锯齿,锯齿卡合在LED灯4的出光面上。为了将导光板3的入光部能够更好地与LED灯4出光面进行平顺的卡合,设置卡槽111横向部分的底部略低于承载面11的表面,其低于的高度与LED灯4的厚度相匹配,这样使得已放入LED灯4的卡槽111表面可以与导光板3的表面相持平。为了使得导光板3在与LED灯4进行卡合的过程中不偏离基座I的承载面11,可较精准地与LED灯4进行有效卡合,设置边框12的两端垂直连接朝向导光板3延伸的第二边框13,第二边框13位于承载面11两侧的部分区域。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导光板较顺利地放置在承载面上,较优地设置该第二边框13位于承载面11两侧的部分区域,当然,该第二边框13也可位于承载面两侧的全部区域。为了加工方便,设置第一边框12和第二边框13 —体设置,当然,也可分体设置。具体的,该第二边框13的截面为L形,所述第二边框13的截面为L形,所述第二边框13的横向部分与导光板3连接,其竖直部分则起到限制导光板3与LED灯4卡合轨迹的作用。实施例二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存在的区别在于,本实施例中的组装治具还包括支撑基座I的支架2,该支架2的截面为三角形,通过支架2将基座I支撑起来,使得基座I与水平面保持一定角度,这样,在组装过程中可以直接平视整个卡合作业的过程,可进一步提闻生广效率。如图3所示,具体描述一下组装模具的组装过程:(I)利用治具的固定性,先将LED灯4固定。具体为:将LED灯4和FPC5分别置于T形的卡槽111中(确保LED灯4的出光面朝上),利用双面胶将LED灯粘贴在T形卡槽的横向部分中。(2)将导光板3的入光部与LED灯4的出光面进行卡合。具体为:将导光板3放置在承载面上,沿图中的箭头方向,使导光板3入光部沿基座第二边框13轨迹与LED灯4的出光面紧密卡合在一起。(3)待导光板3与LED灯紧密卡合在一起后,除去治具即可。采用本实施例组装治具进行组装,使得LED发光面与LGP入光部之间的组装间隙控制在公差0.1mm范围内,且使间隙波动范围缩小,从而达到背光源画面稳定的效果。本技术的安装治具,利用治具的固定性实现发光单元的固定,进而使导光板入光部与发光单元的发光面卡合紧密,解决了因组装人员手法差异造成的背光源画面品质与光学数据异常,提高了生产效率及背光源品质。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替换,这些改进和替换也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组装治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座,所述基座包括承载面和设置于承载面一端的第一边框;所述承载面用于承载导光板;所述边框上设有固定发光单元的卡槽;承载于承载面上的导光板的入光部与固定在卡槽中发光单元的出光面卡合在一起。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组装治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座,所述基座包括承载面和设置于承载面一端的第一边框; 所述承载面用于承载导光板; 所述边框上设有固定发光单元的卡槽; 承载于承载面上的导光板的入光部与固定在卡槽中发光单元的出光面卡合在一起。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装治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支撑基座的支架,所述支架的截面为三角形。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装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槽为T形槽。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装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单元包括LED灯和与LED灯竖直连接的柔性电路板。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装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世佳
申请(专利权)人: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京东方茶谷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