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可叠加组合式立体无土栽培设施,包括种植容器单元,种植容器单元有底部、外壁、内壁、隔板和排液孔,外壁为设在底部外侧的弧形外张壁,内壁为设在底部内侧的竖直壁;内壁和外壁之间设有隔板;内壁下端向靠近外壁的方向收缩,外壁下端向靠近内壁的方向收缩;隔板上端靠近内壁的部分向下凹陷;底部设有径向沟槽。本发明专利技术可组合成多种立体栽培造型,可在建筑物外墙面、外墙角、内墙角上附着安装使用,也可通过容器的上下错位叠加,抱合成立体圆形栽培柱,尤其是可以实现种植容器上下间距(通过连接容器的设置)的随意可调,从而实现多种场合的绿化种植和实现丰富多姿的种植景观,也满足了不同植物对生长空间的不同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种植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叠加组合式立体无土栽培设施。
技术介绍
无土栽培技术,是一种不用土壤培养植物的方法,包括水培、雾(气)培、基质栽培。基质栽培是以草炭或森林腐叶土、蛭石等轻质材料做育苗基质以固定植株,让植物根系生长在疏松、透气、保水、保肥的培养基中,并直接吸收营养液的现代化栽培技术。植物生长所需要的营养物质采用人工配制的营养液或有机营养液,通过滴灌或细流灌溉等方法提供,营养成份及基质含水量易于控制。水培则不需要基质,植物根系生长在营养液环境中。立体栽培也称垂直栽培,是伴随着温室技术和无土栽培技术发展起来的一种充分利用空间的栽培技术,通过竖立起来的栽培柱或墙作为植物种植、生长的载体,使栽培向空间发展,是一种能够充分利用温室空间和太阳能,提高有效地面栽培量的技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立体栽培已经不仅仅以充分利用空间为目的了,种植花卉、绿草等矮生植物的各种景观墙和景观柱不单单用于高效的农业生产,在城市绿化方面,立体栽培也成为必不可少的部分,“生态院墙”、“绿色小屋”、“温室绿色隔离墙”和“绿色迷宫墙体”等栽培景观,应用领域及其广泛。申请号为200920113288.8的专利申请文件公开了一种弧形立体组合花盆。其结构包括壳体、隔板和隔板支撑体,壳体为U形外圈上部呈开放状的薄壁旋转环形体,环形体中部有隔板,隔板下面有隔 板支撑体。环形体通过外角两边高低错位的阴阳扣相连组成圆形花盆。该专利技术存在以下不足: 1、该专利是一个立体组合花盘,单体花盆为一个底部封闭的容器,叠加组合后上下盆之间水肥互不流通,需要单层分别浇水施肥,不适用于水肥循环利用和水肥的均匀供给; 2、其盆体“阴阳扣”位于环形体外角,连接处强度较低,十分容易因为运输、安装时的磕碰而造成损坏,失去固定和连接功能,尤其是这个“阴阳扣”特别影响种植的外观效果; 3、其组合使用只有两种结构造型,一是附着于立体平面;二是组成圆柱形; 4、其组合只能纵向“正位”叠加,无法实现“错位”叠合,其上下层盆体间距不可调节。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制作简单方便的一种可叠加组合式立体无土栽培设施,实现多种立体栽培造型,以适用于多种场合的绿化种植。本专利技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可叠加组合式立体无土栽培设施,包括能够拼合成环状的内空种植容器单元,所述种植容器单元包括底部、底部上的外壁和底部上的内壁,所述内壁为垂直于底部的内侧竖直壁,所述外壁为设置于底部外侧且上口外张的弯曲形壁;所述内壁和外壁之间还设有竖直的边缘隔板和竖直的中间隔板,所述边缘隔板设置于内壁和外壁两端且将它们连接成一体,所述中间隔板将种植容器单元分隔成对称的两部分;所述中间隔板的厚度为边缘隔板的2倍;所述底部上与边缘隔板和中间隔板对应的位置分别设有径向沟槽;所述径向沟槽的宽度与其所对应的隔板厚度相同;所述底部还设有排液孔。上述可叠加组合式立体无土栽培设施,所述内壁下端向靠近外壁的方向缩进至少一个内壁厚度的距离;所述外壁下端向靠近内壁的方向缩进至少一个外壁厚度的距离;所述边缘隔板和中间隔板上端靠近内壁的部分向下凹陷,凹陷部分的宽度不小于所述种植容器单元底部的宽度。上述可叠加组合式立体无土栽培设施,所述内壁上端还设有卡位钩,所述卡位钩开口向下。 上述可叠加组合式立体无土栽培设施,所述排液孔边缘向下延伸,形成导流管。上述可叠加组合式立体无土栽培设施,还包括连接容器单元,所述连接容器单元也包括外壁、内壁和底部;所述连接容器单元底部与种植容器单元底部相同;内壁和外壁均为垂直于底部内侧和外侧的竖直壁;所述内壁和外壁之间还设有竖直的边缘隔板和竖直的中间隔板,所述边缘隔板设置于内壁和外壁两端且将它们连接成一体,所述中间隔板将连接容器单元分隔成对称的两部分;所述中间隔板的厚度为边缘隔板的2倍;所述底部上与边缘隔板和中间隔板对应的位置分别设有径向沟槽;所述径向沟槽的宽度与其所对应的隔板厚度相同;所述底部还设有排液孔。上述可叠加组合式立体无土栽培设施,所述连接容器单元的内壁下端向靠近外壁的方向缩进至少一个内壁厚度的距离;所述外壁下端向靠近内壁的方向缩进至少一个外壁厚度的距离;所述边缘隔板上端和中间隔板上端靠近内壁的部分向下凹陷,凹陷部分的宽度不小于所述练肌肉容器单元底部的宽度。上述可叠加组合式立体无土栽培设施,所述连接容器单元的内壁上端还设有卡位钩,所述卡位钩开口向下。上述可叠加组合式立体无土栽培设施,所述连接容器单元底部的排液孔边缘向下延伸,形成导流管。上述可叠加组合式立体无土栽培设施,所述种植容器单元两边缘隔板之间的夹角为90°,内壁形状为四分之一圆管;所述连接容器单元的两边缘隔板之间的夹角亦为90°,内壁形状为四分之一圆管。上述可叠加组合式立体无土栽培设施,所述种植容器单元两边缘隔板之间的夹角为180°,内壁形状为半圆管;所述连接容器单元的两边缘隔板之间的夹角亦为180°,内壁形状为半圆管。本专利技术可组合成多种立体栽培造型,可在建筑物外墙面、外墙角、内墙角上附着安装使用,也可通过容器的上下错位叠加,抱合成立体圆形栽培柱,尤其是可以实现种植容器上下间距(通过连接容器的设置)的随意可调,从而实现多种场合的绿化种植和实现丰富多姿的种植景观,也满足了不同植物对生长空间的不同需求。其有益效果具体如下: 1、整个设施结构简单,只需两套模具即可制作,成本低廉,工序便捷; 2、层与层纵向之间叠加通过种植容器或连接容器的底部、内台阶和上凹口的配合进行卡位,种植容器和连接容器的横向连接靠容器底部的径向沟槽进行卡位,连接牢固简便,且设施容器不易在安装和搬运过程中损坏; 3、内壁设有卡位钩,有利于固定在垂直物体(例如墙体、立柱等)的表面上,且固定后卡位钩隐于垂直种植设施的内部,不会影响布景外观; 4、种植容器可以单独叠加组合使用,也可与连接容器配合组合安装使用,连接容器的功能就是拉开种植容器的纵向层间距,而有利于实现不同植物的立体种植和不同的立体种植景观; 5、本专利技术中两边隔板之间夹角为90°的方案能够组合出四种不同形状的立体种植设施:用三个种植容器单元与三个连接容器单元进行组合,可用于外墙角或方形柱的三个方位抱合的立体种植;用一个种植容器与一个连接容器进行组合,可用于内墙角的立体种植;用两个种植容器与两个连接容器进行组合,可用于墙面的半圆柱式立体种植;用四个种植容器单元与四个连接容器单元组合,可用于温室立柱抱合或独立组合成圆柱型立体种植设施。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立体栽培设施应用领域非常广泛,将对立体绿化起到积极的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中种植容器单元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种植容器单元的底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中连接容器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连接容器单元的底部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中可叠加组合式立体无土栽培设施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中可叠加组合式立体无土栽培设施的另一种使用状态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中可叠加组合式立体无土栽培设施的第三种使用状态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中可叠加组合式立体无土栽培设施的第三种使用状态示意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中种植容器单元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为图9中种植容器单元的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叠加组合式立体无土栽培设施,其特征在于,包括能够拼合成环状的内空种植容器单(1),所述种植容器单元(1)包括底部(12)、底部(12)上的外壁(11)和底部(12)上的内壁(13),所述内壁(13)为垂直于底部(12)的内侧竖直壁,所述外壁(11)为设置于底部(12)外侧且上口外张的弯曲形壁;所述内壁(13)和外壁(11)之间还设有竖直的边缘隔板(141)和竖直的中间隔板(142),所述边缘隔板设置于内壁(13)和外壁(11)两端且将它们连接成一体,所述中间隔板(142)将种植容器单元(1)分隔成对称的两部分;所述中间隔板(142)的厚度为边缘隔板(141)的2倍;所述底部(12)上与边缘隔板(141)和中间隔板(142)对应的位置分别设有径向沟槽(15);所述径向沟槽(15)的宽度与其所对应的隔板厚度相同;所述底部(12)还设有排液孔(121)。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晓云,刘晶,徐朝曦,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绿东国创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