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夹心式取力器,应用于取力器领域。它包括前输入轴、后输入轴、主动齿轮、从动齿轮、滚针轴承、变速箱一轴、前轴承、后轴承和壳体,后轴承套在的后输入轴的后端上;两滚针轴承外套有主动齿轮,主动齿轮与从动齿轮相啮合;后轴承与过渡垫板固定连接,前输入轴与后输入轴连接远处套有齿座并与齿座固定连接,齿座外套有齿套并与齿套通过内外花键滑动连接,在靠近齿座的主动齿轮圆柱上设有花键段,主动齿轮圆柱上设有的花键段与齿座上的花键在轴上的大小、位置一致。齿套还连有拨叉,拨叉与齿套活动连接。它提高了产品的精度,降低了产品输入轴拉削难度,减小了噪音,延长了使用寿命。(*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夹心式取力器,应用于取力器领域。
技术介绍
夹心式取力器是变速箱的一个重要组件。需要额外动力的专用车辆,例如:消防车、清洗车、洗扫车、扫路车、除雪车、水泥搅拌车、制冷车等,它们都是通过夹心式取力器获取动力的。直装夹心式取力器可以不拆除原变速箱一轴而直接安装在变速箱与离合器之间,它从变速箱一轴上获取动力。由夹心式取力器带动水泵供消防车、清洗车、洗扫车使用;带动油泵供水泥搅拌车使用;带动风机供扫路车和除雪车使用;带动压缩机供制冷车使用;为了便于取力器的输入轴内花键的拉削加工,现有的大多数直装夹心式取力器采用分体焊接结构,且较多的是使用电阻焊接。由于焊接手段和条件限制,导致焊接强度和焊接精度达不到技术要求,且热处理后有一较深的一轴前定位孔因加工难度较大而无法保证质量。上方式生产出的产品在实际使用中易导致变速箱换挡困难,甚至还发生断裂事故。激光和电子束焊虽能保证焊接质量,但设备较昂贵,使用费用高,同样存在着热处理后定位孔加工难度问题,在装配后也会影响变速箱的换挡功能,在实际中较少使用。整体式结构由于同时存在着内花键和定位孔的加工难度问题也较少使用。因此,如何在不采用整体结构和焊接式分体结构,且在现有技术条件下能够保证内花键和定位孔加工精度,又能满足使用功能和强度要求,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重要技术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夹心式取力器,它提供了一种简单的分体式结构取力器,能解决取力器的输入轴的内花键和定位孔的磨削和拉削加工难题,并且保证了前后输入轴之间稳定的连接强度和定位精度。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夹心式取力器,包括前输入轴、后输入轴、主动齿轮、从动齿轮、滚针轴承、变速箱一轴、前轴承、后轴承和壳体,所述前输入轴通过所述前轴承并安装在壳体上,所述后输入轴的前端套在所述前输入轴的后端上,所述后输入轴的中端外套有两个所述滚针轴承,所述滚针轴承之间设有隔套,所述后轴承套在的所述后输入轴的后端上;所述两滚针轴承外套有所述主动齿轮,所述主动齿轮外套有从动齿轮,所述主动齿轮与从动齿轮相啮合;所述后轴承与过渡垫板固定连接,所述前输入轴和后输入轴均套在所述变速箱一轴上并通过内外花键连接;所述前输入轴与所述后输入轴连接远处套有齿座并与齿座固定连接,所述齿座外套有齿套并与齿套通过内外花键滑动连接,在靠近所述齿座的所述主动齿轮圆柱上设有花键段,所述主动齿轮圆柱上设有的花键段与所述齿座上的花键在轴上的大小、位置一致,所述齿套还连有拨叉,所述拨叉与所述齿套活动连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提高了产品的精度,降低了产品输入轴拉削难度,减小了噪音,延长了使用寿命。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技术还可以做如下改进。进一步,在所述前输入轴与后输入轴相连接处的中间位置上设有密封圈,在所述前输入轴上并紧贴所述前轴承处设有卡簧,在所述前轴承上并紧贴所述壳体处也设有卡簧。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密封圈防止润滑油漏出及外物侵入,卡簧起着阻止轴上或孔上的零件轴向运动的作用,这样结构稳定,延长了产品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1、变速箱一轴,2、过渡垫板,3、隔套,4、后轴承,5、从动齿轮,6、主动齿轮,7、拨叉,8、齿套,9、齿座,10、壳体,11、卡簧,12、前轴承,13、滚针轴承,14、前输入轴,15、密封圈,16、后输入轴。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技术,并非用于限定本技术的范围。如图1所示,本技术包括前输入轴14、后输入轴16、主动齿轮6、从动齿轮5、滚针轴承13、变速箱一轴1、前轴承12、后轴承4和壳体10,所述前输入轴14通过所述前轴承12并安装在壳体10上,所述后输入轴16的前端套在所述前输入轴14的后端上,所述后输入轴16的中端外套有两个所述滚针轴承13,所述滚针轴承13之间设有隔套3,所述后轴承4套在的所述后输入轴16的后端上;所述两滚针轴承13外套有所述主动齿轮6,所述主动齿轮6外套有从动齿轮5,所述主动齿轮6与从动齿轮5相啮合,通过主动齿轮6上的齿圈可以将发动机的动力传递给相啮合的从动齿轮5及其后的取力器输出传动链上,用以带动专用工作装置;所述后轴承4与过渡垫板2固定连接,所述前输入轴14和后输入轴16均套在所述变速箱一轴I上并通过内外花键连接,用于将发动机的动力传递给变速箱一轴,以保证原车变速箱的使用功能;所述前输入轴14与所述后输入轴16连接远处套有齿座9并与齿座9固定连接,这样就将发动机的动力传递到齿座9上,所述齿座9外套有齿套8并与齿套8通过内外花键滑动连接,在靠近所述齿座9的所述主动齿轮6圆柱上设有花键段,所述主动齿轮6圆柱上设有的花键段与所述齿座9上的花键在轴上的大小、位置一致,所述齿套8还连有拨叉7,所述拨叉7与所述齿套8活动连接。当拨叉7将齿套8拨到前输入轴14上时,此时接通,前输入轴14上的转矩传递给后输入轴16 ;当拨叉7将齿套8拨离前输入轴14上时,此时断开了前输入轴上的转矩传递给后输入轴16。这样通过拨叉7及其控制机构来接通或断开发动机与主动齿轮的动力传递。在所述前输入轴14与后输入轴16相连接处的中间位置上设有密封圈15,在所述前输入轴14上并紧贴所述前轴承12处设有卡簧11。本技术通过上述连接方式,增加了齿座9可使前输入轴14和后输入轴16通过花键固定套接,并通过前输入轴14的后定位外圆与后输入轴16的前定位孔定位连接,这种结构的前输入轴后定位孔的磨削加工和后输入轴内花键的拉削加工的施工也比较简单,并且能保证前后输入轴之间的连接强度和精度。由现有的整体式固定连接改为分体式键连接,这样设计使变速箱一轴I与前输入轴14和后输入轴16的定位及连接可靠,保证了原变速箱的使用功能;增加齿套8可在夹心式取力器输入端控制取力器的啮合与断开,解决了取力器在不使用时其传动链上齿轮和轴承的空运转问题,避免了不必要的噪音、发热和磨损现象,改善了使用条件,提高了取力器的使用寿命。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权利要求1.一种夹心式取力器,包括前输入轴、后输入轴、主动齿轮、从动齿轮、滚针轴承、变速箱一轴、前轴承、后轴承和壳体,所述前输入轴通过所述前轴承并安装在壳体上,所述后输入轴的前端套在所述前输入轴的后端上,所述后输入轴的中端外套有两个所述滚针轴承,所述滚针轴承之间设有隔套,所述后轴承套在的所述后输入轴的后端上; 所述两滚针轴承外套有所述主动齿轮,所述主动齿轮外套有从动齿轮,所述主动齿轮与从动齿轮相啮合; 所述后轴承与过渡垫板固定连接,所述前输入轴和后输入轴均套在所述变速箱一轴上并通过内外花键连接; 其特征是:所述前输入轴与所述后输入轴连接远处套有齿座并与齿座固定连接,所述齿座外套有齿套并与齿套通过内外花键滑动连接,在靠近所述齿座的所述主动齿轮圆柱上设有花键段,所述主动齿轮圆柱上设有的花键段与所述齿座上的花键在轴上的大小、位置一致,所述齿套还连有拨叉,所述拨叉与所述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夹心式取力器,包括前输入轴、后输入轴、主动齿轮、从动齿轮、滚针轴承、变速箱一轴、前轴承、后轴承和壳体,所述前输入轴通过所述前轴承并安装在壳体上,所述后输入轴的前端套在所述前输入轴的后端上,所述后输入轴的中端外套有两个所述滚针轴承,所述滚针轴承之间设有隔套,所述后轴承套在的所述后输入轴的后端上;所述两滚针轴承外套有所述主动齿轮,所述主动齿轮外套有从动齿轮,所述主动齿轮与从动齿轮相啮合;所述后轴承与过渡垫板固定连接,所述前输入轴和后输入轴均套在所述变速箱一轴上并通过内外花键连接;其特征是:所述前输入轴与所述后输入轴连接远处套有齿座并与齿座固定连接,所述齿座外套有齿套并与齿套通过内外花键滑动连接,在靠近所述齿座的所述主动齿轮圆柱上设有花键段,所述主动齿轮圆柱上设有的花键段与所述齿座上的花键在轴上的大小、位置一致,所述齿套还连有拨叉,所述拨叉与所述齿套活动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斌,
申请(专利权)人:云梦县新宇齿轮箱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