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养殖装置,不仅能够为市场低成本地提供数量稳定的双壳贝等底栖生物,还能够营造出新鲜水的流动,调整出接近自然栖息环境的环境,增加单位面积的培养数量。该养殖装置将浸渍于水槽(3)并且构成为双壳贝等底栖生物(S)的培养床的多个盘状容器(2)沿铅直方向分层,划分出沿铅直方向贯通分层的培养床的中央空洞(4)以及与该空洞(4)相通的处于各培养床之间的水平方向的间隙(D1)。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双壳贝等底栖生物的养殖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为了养殖如蛤仔、文蛤、蚬子那样在暴露于潮流的环境中栖息的底栖生物而使用的装置。
技术介绍
以蛤仔、文蛤、蚬子等为代表的双壳贝类,是我国(日本)具有代表性的大众鱼贝类,且为平民可低成本取得的海水产蛋白质来源。但是如今,由于海域的水质污染、沿岸的护岸工程等造成的沙滩和潮浸区减少等,正使得资源量及捕获量锐减。目前,虽然为了确保双壳贝类的资源量及捕获量而在各地进行养殖作业,但其养殖方法大多是将幼贝人为地撒放在海滨而在自然环境中培养。但是,这种现有的养殖方法受海域的环境变化影响,生产成本也绝对不便宜,而且无法对市场供给稳定的量。另一方面,从双壳贝对环境的作用来看,双壳贝的摄饵方法是通过鳃来过滤在海水中浮游悬浊的微小植物性浮游生物及其碎片即腐质,从其过滤能力来看,壳长3cm左右的蛤仔每天过滤海水约3公升,对去除富营养化物质的海域净化有所贡献。若对现有的作为贝类养殖装置提出的技术大致分类,则可分为海中养殖和陆上养殖。海中的养殖装置由于是用网围住附着有幼贝的板等并将其放在海中培养,所以具有容易调整出比较接近自然栖息状态的环境的优点(参照专利文献I及专利文献2)。但是,双壳贝类的卖价有时也较为便宜,故而生产成本成为问题,养殖鱼贝类止步于较低价位。尤其是,陆上养殖在成本方面很成问题,故而现状是几乎不被实施。例如,在专利文献3中,记载了一种陆地上的鲍鱼养殖设施。该鲍鱼养殖设施将鲍鱼的饲养水槽设置成多层,具备向该饲养水槽中供给海水的供水管和溢流管,而且在饲养水槽中附设有供气管及供饵场所。并且,该鲍鱼养殖设施用泵使海水流入到供水管,并通过降低溢流管而使海水流向下层的水槽,促进海水的流动。另外,在供气管中利用送风机吸入空气,且使压缩空气成泡状地喷出。由此进行溶解氧的补给。专利文献1: (日本)专利第3913669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第3979746号公报专利文献3:(日本)专利第3493357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然而,在现有的贝类陆上养殖装置中,难以实现供贝类栖息的那种潮水可良好地通过且干净的环境。具体而言,存在由于水容易停滞而使得水中的溶解氧量减少,且难以去除残饵和排泄物而容易患病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用于解决仅依赖于自然环境的现有养殖技术所具有的问题,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养殖装置,该养殖装置不仅能够为市场低成本且稳定地提供双壳贝等底栖生物,还能够营造出新鲜水的流动,调整出接近自然栖息环境的环境,增加单位面积的培养数量。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双壳贝等底栖生物的养殖装置的第一特征在于,将浸溃于水槽或水域中并且构成为双壳贝等底栖生物的培养床的多个盘状容器沿铅直方向分层,划分出沿铅直方向贯通该分层的培养床的中央空洞以及与该空洞相通的处于各培养床之间的水平方向的间隙。另外,第二特征在于,盘状容器以能够分割的方式构成。而且,第三特征在于,具备用于使水向装置内外流动的气泡发生器或水流发生器。而且,第四特征在于,在水槽中具备供排水管及阀,能够调整该水槽的水位及供排水量。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养殖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的立体骨架图;图2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养殖装置的另一实施例的立体骨架图;图3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养殖装置的另一实施例的立体骨架图;图4是表示培养皿(培养床)的立体图;图5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闭水状态的养殖装置的纵剖视图;图6是培养皿(培养床)的主要部分剖视图;图7是表示培养皿(培养床)之间的间隙的主要部分剖视图;图8是表示培养皿(培 养床)之间的间隙的主要部分剖视图;图9是表示从下部向养殖装置供水的状态的纵剖视图;图10是表示从上部向养殖装置供水的状态的纵剖视图;图11是表示养殖装置中不使用水槽的例子的纵剖视图;图12是使用了本专利技术装置的养殖设备的示意图;图13是使用了本专利技术装置的养殖设备的示意图;图14是使用了本专利技术装置的养殖设备的示意图;图15是使用了本专利技术装置的养殖设备的示意图;图16是使用了本专利技术装置的养殖设备的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如图1及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的养殖装置I是将多个圆形培养皿2层叠为多层并收纳在下部比上部直径小的杯状水槽3中而构成的。层叠的培养皿2的中央部构成为在水槽3内从底部至上部形成有圆管状的中央空洞4的结构。在此,培养皿2是组合沿圆周方向被分割成扇形的四个贝收纳部2a而构成的,且在贝收纳部2a的底面张设有冲孔金属板或筛网过滤器等网体2b。并且,通过沿铅直方向层叠培养皿2,培养皿2的弧状凹部2c分层而在中心轴线上划分出圆管状的中央空洞4。通过如此分割培养皿2而构成,能够容易地进行观察和收获。而且,图2所示的装置构成为使圆筒管5插入并卡合于该圆管状的中心空洞4内的结构。在圆筒管5表面的任意部位,形成有凹凸嵌合于培养皿2的接触面的弧凹部2c的卡合凹部2d中的突起5a。图3所示的养殖装置I构成为通过层叠锥形板2d而分隔形成中央空洞4的结构。如此,中心空洞4的形状不局限于上述那种圆管形,例如也可以为矩形管形或者椭圆管形。另外,各实施例装置的底部虽然为了形成空间而构成为悬空底结构,但是可以根据使用状况而以底面作基端。本实施例的培养皿2虽然如图1所示地分割成扇形,但是也可以为圆形的一体结构,只要是能在使用时按照制造时的状况进行适当变更,从而能够发挥其功能的结构体,则其形状不受限制。另外,收纳容器的底部虽然构成为开孔的冲孔结构或者筛网过滤器结构,从而构成为可供用于培养的海水、淡水通过的结构,但是也可以根据使用状况而形成为水无法浸透底板的结构。本专利技术装置的最大特征在于构成为如下结构:将培养皿2分层为多层时在层叠体的中心轴上划分出烟囱模样的中心空洞4,且培养皿2的外周缘在重合时形成间隙队。另夕卜,在本实施例中,以圆形来说明了培养皿2的外形,但是若可维持其功能、作用,则既可以为椭圆又可以为矩形。另外,在本实施例中,对养殖蛤仔、文蛤等底栖双壳贝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培养的底栖生物并不局限于此,还能对牡蛎、蚬贝等在淡水中生长的贝类加以应用。如图4所示,在各层的培养皿2中,将适于对象贝类S的沙子等养殖培养基6铺满至培养皿的上部,且在该处载置蛤仔、文蛤等培养对象贝类S。蛤仔、文蛤在装置运转后会自行潜入沙子而成为稳定栖息状态。本专利技术的养殖装置I在将培养皿2在水槽3内组装成多层之后注水。也就是说,本养殖装置I构成为将沙滩海岸分层的结构,飞跃性地提升了养殖培养基6相对于装置设置面积的面积。此外,虽然为了在养殖装置I内培养贝类而需要使海水流动,且为了使海水流动而采用将在下文中详细说明的方法,但是也可以使用根据利用状况进行选择并将所做出的选择合成的方法。在此,对利用细微小气泡实施的曝气、即由充气所引起的上升流和由来自水槽3下部的供水所引起的水槽内的海水流的动作进行说明。如图5所示,处于水槽3内的海水W及所供给的海水W由于气泡的上升力和所供给的海水压而在中心部空洞4内上升,而此时由于从各层的培养皿2的中心开口部流动的海水W的带动作用,存在于各培养皿2的层间的间隙D1内的海水W被 不断吸入到空洞4中。吸入到空洞4中的海水W在与从其他间隙D1吸入的海水W—起在空洞4内到达水槽3的上部之后自然排出,而其他海水W从培养皿2与水槽3的壁面之间的间隙D2返回到各层的间隙D1,形成循环流。另外,海水W在铺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藤芳义裕,
申请(专利权)人:藤芳义裕,
类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